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1315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x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x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这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是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它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也是选在中学教材里面的一篇传统课文。

文学作品核心意义的分析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核心意义需通过审美形式表现出来。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荷塘月色》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习本文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1、抓住景物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形象生动地进行描绘。

2、课文四、五、六三段的赏析,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

揣摩文中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曲折地表现作者矛盾苦闷的心情。

一、朗读欣赏,整体感知。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请看画面,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

面对此等美景,杨万里赞叹道: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色彩。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写出了荷花的动态。

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面对这样的景色,朱自清又是如何抒写心中的情怀的呢?

现在我们随着动人的旋律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语、心荷。

(二)学生听朗诵录音,疏通字词。

如:

乘(chéng)凉、煤屑(xiè)、蓊蓊(wěng)郁郁、独处(chǔ)、妙处(chù)、袅(niǎo)娜(nuó)、脉脉(mò)、参差(cēncī)、斑驳(bó)、敛裾(liǎnjū)。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语言美、画面美

(一)引导启发,随文入境。

文章解题,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根据以上各段段意,可判定标题“荷塘”与“月色”应是并列关系,而非偏正关系。

1、第一部分(1—3):

观荷缘起。

(情)

2、第二部分(4—6):

荷塘月色。

(景)

3、第三部分(7—8):

联想采莲。

(情)(情景交融)

(二):

学生再读课文,概括每一段段意。

第一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第二段:

去荷塘的路上;第三段:

月下独处时的感受;第四段:

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

荷塘上的月色;第六段:

荷塘的四周;第七段:

联想江南采莲的旧俗和采莲诗;第八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作者回家。

三、品读课文,情感升华

(一)重点分析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通过写夜游荷塘所见到的景物,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的苦闷心理。

1、(第四段)月下荷塘:

荷叶:

高而圆,动态美(叠词、比喻)荷花:

柔美、娇美(拟人、博喻)荷香:

时断时续、若有如无、清淡飘渺、沁人心脾(通感)荷波:

衬托环境优雅和宁静(动静结合、拟人)荷韵:

言有尽而意无穷(拟人、虚实结合)

2、(第五段)塘上月色:

月光:

泻、浮、洗、笼(比喻)月影:

画(比喻)光与影:

和谐分布——名曲(通感)

3、(第六段)荷塘四周:

杨柳远山路灯蝉声、蛙声

(二)把握手法,延伸拓展。

1、写景技巧:

比喻、拟人、通感(修辞)

a、比喻的修辞手法。

(1)明喻:

明显的喻词“像、如、好比”等。

例: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不明显的“是、成为”等。

例: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3)借喻:

隐去本体、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

我的“长生果”(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4)博喻:

一个本体,多个喻体。

例: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b、通感的修辞手法:

一种感觉超出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感觉的转移,又叫移觉。

五官及对应的五种感觉:

眼(视觉)、耳(听觉)、舌(味觉)、鼻(嗅觉)、身(触觉)。

(1)(嗅觉——听觉)例: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视觉——听觉)例: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听觉——视觉)例:

蓝水兵,你的嗓音纯得发蓝。

2、巩固练习:

其实,通感并不仅仅在文学作品中才被使用,实际上日常用语中,也常常有通感。

比如,说某位同学的声音很粗,难道他的声音是有直径的吗?

诗人艾青曾写诗这样描绘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

‘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这也是通感。

又如:

“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

”(郭风《叶笛》)

这个句子笛声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还有明亮的阳光,三种感觉相融会,那笛声该多么撩人情思。

3、重叠词的使用:

日日、迷迷糊糊、悄悄、蓊蓊郁郁、阴森森、淡淡、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粒粒、缕缕、密密、脉脉、静静、薄薄、峭楞楞、弯弯、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轻轻(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

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点是写月光与写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描写交错,抒情与写景交融,形成一幅素雅、朦胧、静美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忧与喜的矛盾心态,抒发了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文章用词精当,语言清新,富有表现力。

如动词的选择,博喻和通感的运用,不仅描写形象,且十分传神,请同学们在背诵过程中进一步体味。

五、课后作业

1、学着作者的写法,写一写你看到的一处景象。

2、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等。

要求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顺序和即景抒情等。

字数在300字以上。

《荷塘月色》作于大革命遭受挫折的__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位正直的、怀着满腔爱国热忱的__,他无疑是极为痛苦而为祖国深感忧虑的。

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写既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压抑、沉闷之情,以及对黑暗现实和反动统治的强烈不满;也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逃避,作者也正是想借淡月掩映下的荷塘景色,摆脱现实的烦恼,追求刹那安宁的心境;同时也体现了他追求美好、自由生活的理想。

(钱谷融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样的理解具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样的坐实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这篇散文的误读。

作品中的“心里颇不宁静”既然没有明确说出是因大革命失败而来,就有多种可能,既可能原因在大革命失败,也可能原因在家庭琐事。

总之,作者是想找一个“逃遁”之所。

所以具有日常性的“日日走过的荷塘”、并不特别美的荷塘才会变得美伦美奂。

这样的荷塘首先是自然的美,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拟人都修辞手法,将自然的美与诸如“舞女”“刚出浴的美人”“远处高楼飘来的歌声”“梵阿铃”等联系了起来。

荷塘之美被是清醇的,但是喻体却是艳冶的。

在喻体与本体同时出现的表达方式,与其说是为了形容荷塘与月色,但同时也表现了艳冶的想象。

但不管怎样,艳冶的梦想是在半遮半掩中表现出来的。

接着作者进行了深度的时间性想象,即将想象由现实/荷塘引入历史和文化,写出历史上许多采莲的盛事来,直接地写出历史上与采莲有关的情事。

先是写出皇家的采莲景况,引用了梁元帝《采莲赋》,写出“妖童媛女,荡舟心许”的热闹场景。

但因为自己不是皇帝,而就是皇帝则事过时移,因此心里不免酸楚起来。

于是又把自己放到平民的位置上写出民间采莲的情事: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迷恋过人头的莲花中,男女嬉戏,低头弄莲子相爱的场面。

无论是写现实中的荷塘的美,还是写历史上采莲的盛事,文本的总体指向都与娱乐有关。

在写荷塘的现实部分,一系列的比喻,如“凡俄琳的歌声似的”“刚出浴的美人似的”,很显然是个体的欲望呈现。

就是写历史上采莲的盛事,所想到的也都是与情爱有关涉的,如“妖童媛女,荡舟心许”和“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历史上的情事,使“我”心旷神怡。

即使意识到现实/今的逼迫,但也不想回到现实。

但就在他反复咀嚼“弄莲子”,细诉内心“爱子”的心意的时候,突然到了家门口。

因为是如此的沉浸,以致忘却了现实,而当现实突然出现的时候,所以吓了一跳,因此文中才有“猛然抬头”之说。

一切的爱情想象,面对这现实中熟睡的妻子——家庭以及家庭道德责任的时候,都不得不烟消云散。

所以说,这篇散文实际上是作者的艳情想象,一场士大夫的艳梦。

这部写了士大夫艳情白日梦,但是这样的梦想又总是被现实所搅扰。

这就形成了朱自清散文的既放纵/想象又约束/现实之间的振荡文本结构,既以谨严缜密的结构约束放纵想象的文本形式。

在这篇《荷塘月色》之中是如此,在另外一篇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也同样表现出来。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