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少学时张南编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1311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27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学少学时张南编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电工学少学时张南编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电工学少学时张南编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电工学少学时张南编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电工学少学时张南编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工学少学时张南编答案.docx

《电工学少学时张南编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学少学时张南编答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工学少学时张南编答案.docx

电工学少学时张南编答案

a

20

10

+

50V

20

d

图1-63题1-6

图1-64题1-7

1-1题〜1-5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通过求解,进一步增强电源、负载、额定值的概念。

1-6:

在图1-63中,d点为参考点,即其电位Vd=O,求a、b、c三点的电位Va、Vb、Vc。

10

+

O20V

解:

根据电位与电压的关系

VaUad,VbUbd,Vc

Ucd

要求电压:

需求电流:

I

5020

300.5(A)。

10

2010

2060

根据电压降准则:

Va

Uad

10(

I)

50

10(

0.5)50

45(V)

Vb

Ubd

20(

I)

10

(I)!

5030(

0.5)

5035(V)

Vc

Ucd

20I

20

0.5

10(V)

1-7:

在图

1-64中,

已知

R1=R2=5,

求电位Va、

Vb、V

c。

a4106

解:

根据电位与电压的关系:

Va=Uao,Vb=Ubo,Vc=Uco,求电压需求电流

1

3624

60

2(A)。

I

84

1062

30

根据电压降准则:

Va

Uao

(I8)

36(

28)

3620(V)。

Vb

Ubo

I(8

45)

36(

34)362(V)。

Vc

UCo

(I2)(

24)

424

20(V)。

1-8

:

在图

1-64中,b为电位器移动触点的引出端。

试问R1和R2为何值时,

解:

Vb

Ubo

0I

(R262)(24)

R2

(24

16)/2

4()

R1

10

r210

46()

1-9:

求图1-65中的电压Uab

Uab一bo—

6

4

15

10

+

+

10V〔

〕30V〔

)9V:

)16V:

i

L__1_

+

c

Rd

图1-65题1-9

1-65化简为图1-65-1,

解:

本题不限方法,首先进行化简。

R中无电流,电压降为零,图设参考点0,Uab=Uao-bU,求Uao。

可用多种方法:

Uab

Q

10

b

15

+

10V〔)

30VQ

9V()

16VQ

 

图1-65-1

(1)叠加法求Uao,除源求Rao;

⑵结点法求Uao,除源求Rao;

(3)

1-65-2所

把电压源转换为电流源,电流源合并,最后把电流源再转换为电压源,如图示。

(4)用KVL求回路电流,再用电压降准则求出Uao,除源求Rao。

同样,用上面的思路求Ubo,图1-65-2已经是简单电路了,Uab不难求出。

2.4

1-10:

求图1-66中的电压

解:

UcdUcaUam

Uca3V;Umb

Uam4I

在amba回路中

Uab

+

6V〔)

图1-65-2

Ucd。

在图1-66的4Q与6V的连结处插入点

m,根据电压降准则:

UmbUbd

12V

mb

6V;Ubd

126

84

6

12

0.5(A)

+

Ucd3

1-11:

求图1-67中两个电源的电流以及导线ab的电流。

2kQ

4kQ

1kQ

a3kQ

b

图1-67题1-11

I2

 

解:

此题主要为了练习KCL、及KVL。

lab的正方向是从a流向b。

画出各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

Il

R

Il

11

R

I2

12

3(mA)

4

12

24

1n

IlIl

9

2(mA)

5(mA)

1(mA)

9

-9(mA)

I2I2I21910(mA)

labI1I22

(1)1(mA)

1-12:

用支路电流法求图1-68各支路中的电流。

解:

在图上标注各支路电流正方向,插入a、b、c、d四点,选定两个回路(两个网孔)

注回路绕行方向。

,标

10

3

图1-68题1-12

I2

S2

列a结点的KCL:

I1I2I3在acba回路:

(I3R3)(11R12)

在acda回路:

(l3R3)(12R22)

代入各电阻、电源数值。

联立求解

(1)

(UsJ(I1R11)0……

(2)

(U$2)(I2R21)0(3)

(1)

(2)(3)方程得:

I12A,I?

3A,135A。

1-13:

求图1-69中开关断开和闭合时的电压Uab。

R1

——

5

R2

20

50V

I

80V

US2

图1-69题1-13

R3

20

该题若用结点电压法求解很方便,若用其他方法求解都比结点电压法烦,比较如下:

结点法求解:

开关断开时:

Uab

Us2

rTT~RZ

50

"5

80

20

24(V)

520

开关接通时:

Us1

R1

Uab一~r

R1R2

R2

£

50

5

80

20

11

20(V)

52020

开关断开时

Uab

Uab

Uab

US1作用,

US2除源,

Uab

50

520

US2作用,

Us1除源,

U;b

80

205

故Uab40(16)

24(V)

其他方法求解:

开关闭合时:

图1-69改画为图1-69-1

20

40(V)(方向J)

16(V)(方向f)

 

在图1-69-1上标注各电流正方向并插入c、d两点。

选定两个回路(两个网孔),标注回路

绕行方向。

列a结点的KCL:

I1I2I3

在cbac回路中:

(-R1)11UsiUs2R2I20

在dbad回路中;R3I3Us2R2120(3)

代入各电阻、电源数值,联立求解

(1)

(2)(3)方程得:

I16A,I25A,I31A

故:

UabR3I312020(V)

1-14:

用叠加原理求图1-68中各支路电流。

s2

I2

图1-68题1-14

解:

方法已限定,只能按照叠加原理三步法进行。

第一步:

在图1-68中,标注各支路电流的正方向:

第二步:

画出两个源单独作用的分图:

Us1作用,Us2除源分图为1-68-1,在分图1-68-1上求各分电流大小及确定各分电流实际流向。

Us2作用,Us1除源分图为1-68-2,在分图1-68-2上求各分电流大小及确定各分电流实际流向。

图1-68-1

|1

21

Rn

10

R3

45V

R22

\—r

图1-68-2

11

I3

12

3.08(A)

10(6//5)10

5

3.081.4(A)。

65

3.08旦1.68(A)o

45

2(6//20)3

4.67&

65

20

l34.6783.6。

206

6

I14.6781.0&

206

第三步:

叠加:

l1

|()|()

3.08(1.08)2(A)

I2I2()丨2()

(1.68)4.683(A)

I3丨3()

l3()1.43.65(A)

1-15:

此题与1-14基本相同,方法已限定,只能按照叠加原理三步法进行。

第一步:

待求电流的正方向已经给出,无须假设。

第二步:

画出两个源单独作用的分图,在各分图上,求各分电流的大小及确定各分电流实际流向

30V作用,90V除源:

1

1A(

90V作用,30V除源:

1

3A(

第三步:

叠加1I'1"

1(3)

2(A)

1-16:

用电源变换法求图

1-71中的电流1。

解:

此题方法已限,尽管元件多,支路多,但可以逐步化简,化简准则见前述。

为了说明方便,在图1-71上标注电阻代号。

(1)Ri对6A而言可短接之,6A与R2的并接可变换为电压源。

如图1-71-1所示。

 

图1-71-1

(2)R2与R3相加,把电压源用电流源换之,R4与20V也用电流源换之,如图1-71-2所示:

图1-71-2

(3)电流源代数相加,

R23与R4并联,如图1-71-3所示:

2A

图1-71-3

利用分流公式求出

I=2-

2

2

24//(53)

0.6(A)

44

再利用一次分流公式求出I:

I=I0.60.2(A)

4812

1-17用电源变换法求图1-72中的电压Ucd

10

R1

R2

R4

R5

Ucd

20V

+

图1-72题1-17

解:

此题与1-16题相似,方法限定,元件多,支路多,使用化简准则逐步化简。

为说明方便,在图上标注元件代号。

(1)处理R1、R2及R3:

R(R1R2)〃R32

图1-72变为图1-72-1;

3A

*OA

IR—b

V

20

+

c+

8

Ucd

d一

(2)把10A、

图1-72-1

2Q及3A、10Q两个电流源转换为电压源,如图

1-72-2所示:

20V

8

Ucd

(3)图1-72-2电路,已经变为简单电路,根据KVL:

30202030

==1.5(A)

102820

(4)求氏。

:

UcdRJ1.5812(V)

1-18用戴维宁定理求图

I

解:

按照等效电源解题三步法:

第一步:

除待求支路(6)产生a.

b两点,余者为有源二端网络如图1-73-1所示。

图1-73-1

第二步:

把有源二端网络等效为电压源[Us二Uab;RoRab],根据化简准则④(电压源除

之),图1-73-1变为图1-73-2,把(5A、3)、(2A、3)分别化为电压源,合并后如图1-73-3所示。

在图1-73-3中,Uab=15-6=9(V),Rab=3+3=6(),画出电压源的模型,如图1-73-4所示。

0

5[

3

3[

3

2A

图1-73-2

接进待求支路(6

第三步:

I=26+6

注:

也可以用叠加原理求Uab:

0.75(A)

J15V

d3

广6V

+

图1-73-3

),求出电流

9V

+

Us

图1-73-4

 

1-19:

用戴维南定理求图1-74中电流I。

图1-74-1

b两点,余者为有源二端网络如图1-74-1所示。

:

Uab=Us;Rab=R0]。

为方便说明,在图1-74-1

Ubo,关键是合理选择参考点位置,设O点为参考。

1ninnn

UabUab+Uab+Uab+Uab

图1-74题1-19

解:

按照等效电源解题三步法求解如下:

第一步:

移去待求支路

(1),产生a,第二步:

把有源二端网络等效为电压源模型上标注电阻代号。

(1)Uab=Uao-Ubo,欲求Uao、

Uao=

R1

12

12

66(V)

要求Ubo,

必求通过

R4的电流

I',求电流需找回路,在bob回路中。

 

1012

R3R4

842(A)

4

Ubo=-I'R5-10=-14(V)(电压降准则)

故:

Uab=Uao—Ubo=6—(-14)=20(V)

(2)除源求RabRab=(R1//R2)+(R3//R4)=(6//6)+(2//2)=4(Q)

画出实际电压源模型[Uab=Us;Rab=R0],如图1-74-2所示:

图1-74-2

Ro

+

Us

第三步:

接进待求(

20=4(A)41

I=1A,用戴维南定理求电阻R。

1),求出电流I:

1-20:

在图1-75中,

已知

10

图1-75题1-20

解:

按照等效电源,解题三步法:

第一步:

移去待求支路R,产生a,b两点,余者为有源网络,如图1-75-1所示:

第二步:

把有源二端网络等效为电压源[Us=Uab,

Ro=Rab]。

(1)Uab=Uao-Ubo,欲求Uao、Ubo,关键是合理选择参考点位置,

设O点为参考。

Uao

Ubo

Uab

10410

10(V)

UaoUbo

50(V)

501040(V)

Rab=10()

10

⑵除源求Rab;

画出电压源模型[US=Uab,Ro=Rab],如图1-75-2所示:

10

Ro

+

40V。

Us

图1-75-2

 

 

第三步:

接进待求支路R,由已知电流求出电阻R值:

40

R)R

1(A)

故:

R=40-10=30()

1.2电路的暂态分析

1.2.1基本要求

(1)了解经典法分析一阶电路暂态过程的方法。

(2)掌握三要素的含义,并用之分析Rc、Rl电路暂态过程中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

(3)了解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1.2.2基本内容

1.2.2.1基本概念

1.稳态与暂态

(1)稳态。

电路当前的状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理想为无穷时间)这种状态叫稳态。

(2)暂态。

电路由一种稳态转换到另一种稳态的中间过程叫暂态过程(过渡过程)。

暂态过程引起的原因:

1电路中存在储能兀件L、C是内因—Li2、3C—CuC:

--22

2电路的结构、元件参数、电源强度、电路通断突然变化统称换路,换路是外因。

说明:

换路瞬间记为t=0,

换路前瞬间记为t=(0-),换路后瞬间记为t=(0+)。

2.初始值、稳态值(终了值)

(1)初始值:

换路后瞬间(t=(0+))各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值。

⑵稳态值:

换路后,经t=R时间各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值。

3.一阶电路

仅含一个储能元件和若干电阻组成的电路,其数学模型是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1.2.2.2换路定律

在换路瞬间(t=0),电感器中的电流和电容器上的电压均不能突变,其数学表达式为:

Uc(O+)=

Uc(O-);iL(0+)=iL(O-)

注:

(1)Uc(0+),iL(0+)是换路后瞬间电容器上的电压、电感器中的电流之值。

Uc(O-),iL(O-)是换路前瞬间电容器上的电压、电感器中的电流之值。

(2)换路前若L、c上无储能,则Uc(0-)=0,iL(0-)=0称为零状态。

零状态下,电源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从零值开始,按指数规律变化,最后到达稳态值。

Uc(0-)=0,视电容为短路:

iL(0-)=0,视电感为开路。

(3)换路前若L、c上已储能,则Uc(O-)工0,iL(0-)工0,称为非零状态。

非零状态下,电源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依然按指数规律变化,然而,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换路前Uc(0-);iL(0-)开始,按指数规律变化,最后到达稳态。

1.2.2.3电路分析基本方法

1.经典法分析暂态过程的步骤

(1)按换路后的电路列出微分方程式:

(2)求微分方程的特性,即稳态分量:

(3)求微分方程的补函数,即暂态分量:

(4)按照换路定律确定暂态过程的初始值,从而定出积分常数。

2.三要素法分析暂态过程的步骤

t

三要素法公式:

f(t)f()f(0+)f()e:

注:

⑴求初始值f(0+):

①f(0+)是换路后瞬间t=(0+)时的电路电压、电流值。

②由换路定律知Uc(0+)=Uc(0-),iL(0+)=iL(0-),利用换路前的电路求出

Uc(0-)、iL(0-),便知Uc(0+)、iL(0+)。

⑵求稳态值f():

1f()是换路后电路到达新的稳定状态时的电压、电流值。

2在稳态为直流的电路中,处理的方法是:

将电容开路,电感短路;用求稳态电路的方法求

出电容的开路电压即为Uc(),求出电感的短路电流即为iL()。

(3、求时间常数T

1T是用来表征暂态过程进行快慢的参数T愈小,暂态过程进行得愈快。

当t=(3~5)时,即

认为暂态过程结束。

2电容电阻电路:

T=RC=欧姆•法拉=秒。

Ih

电感电阻电路:

Tt(秒)。

R

1.2.3重点与难点

123.1重点

(1)理解掌握电路暂态分析的基本概念。

(2)理解掌握换路定律的内容及用途。

(3)理解掌握三要素法分析求解RC、RL一阶电路的电压、电流变化规律。

如何确定不同电

路、不同状态下的f()、f(0+)及T是关键问题。

(4)理解掌握时间常数T的物理意义及求解。

(5)能够用前面讲过的定律、准则、方法处理暂态过程分析、计算中遇到的问题。

1.2.3.2难点

(1)非标准电路的时间常数t中的R是从电容C(电感L、两端看进去的除源后的电阻

⑵R不是储能元件,但求暂态电路中的iR(t)时,依然要从求Uc(t)、匚⑴出发,借助KVL

定律,便可求之。

(3)双电源电路的分析计算

(4)双开关电路的分析计算

(5)电感中电流不突变,有时可用电流源模型代之,电容电压不突变,有时可用电压源模型代之,便于分析求解。

1.2.4例题与习题解答1.241例题:

并已处稳态,t=0时开关S闭合,求t>0的uc(t)、

例1-10:

在图1-18(a)中,已知电路及参数,i2(t)、以t),并绘出相应的曲线。

i?

]r

R#30k

\

S

i3

R3

30k

Uc—10uf

图1-18(a)图1-18(b)t=(0+、的等效电路

解:

因为f(t)=f(g)+:

f(0+)-f(g):

七"中,只要分别求出f(g)、f(0+)、T三个要素,代入公式,不难求出f(t)。

i2()

J1

60kr

R1

30k

si

R3

30k

S.

60k

RLi30k

60V

d/u

10uf

+

Uc(

TR2

30k丄

10u

Ri

C

图1-18(c):

t=s的等效电路

图1-18(d):

除源后的电路

因为开关S未闭合前,电容充电完毕,故uc(0-)=Use=60(V)[见图1-18(a)]

(1)求uc(0+)、i2(0+)、i3(0+)

由换路定律知:

UC(0+)=uc(0-)=60V;

画出t=(0+)的等效电路,如图1-18(b)所示;

应用结点电压法可以求出:

ia(0)

Us1

uao(0+)=半

则i2(0+)=

36

==1.2

30

UC(0)

R3

R1

R2

R3

(mA)

6060

6030

111

603030

=36(V)

uaouc(0)

3660

30

24

30

0.8(mA)

(2)求uC(s)、igs)、i3(rn)

t=s,新稳态等效电路如图1-18(C)所示:

uc(s)==

Us1

R1R2

XR2=

60

6030

X30=20(V)

i2s)=

Us1=

R1R2

60

6030

=0.66(mA)

i3(s)=0(mA)

(3)求换路后的时间常数T

t=R-C,其中R是除源后从电容C的两端看进去的电阻,如图1-18(d)所示:

t=[(R1//R2)+R3]•C=:

20+30:

X10x10X106=0.05(S)

(4)把f(0+)、f(s)及工代入三要素公式,即:

uc(t)=uc(s)+[uc(0+)—uc(s)]e_'"=20+[60-20]4)°=20+40e_'/005(V)

i妒i2(s)+[i2(0+)—i2(s)]e—t"=0.66+[1.2—0.66]e—14)05=0.66+0.54e—t/0C5(mA)ia(t)=ia(s)+[i3(0+)—ia(s)]e—t/T=0+[—0.8—0]e—t/005=—0.8e—t巾05(mA)

(5)画出uc(t)、i2(t)及以t)曲线,如图1-18(e)所示。

(1)」

60V

1,2nui

%

2OV

r1

.-0Rmn

1-18(e)

t=0时S1闭合,t=0.1秒时S2也闭合,求S2闭合后的

例1-11已知电路及参数如图1-19(a),

电压UR(t),设uc(0-)=0。

4uf

S1

C

Sn

)1

R1

R2

50k

50k

+

20V

图1-19(b)

图1-19(a)

解:

本题是双开关类型题目,用三要素法求解如下:

(1)当S1闭合S2分开时,电路如图1-19(b)。

 

Uc的初始值为:

Uc(0+)=%(0-)=0

 

Uc的稳态值为:

Uc(s)=20(V)

时间常数为:

=R•C=50X13)X4X106=0.2(s)

故Uc(t)=Uc(g)+[Uc(0+)—Uc(g):

e「t=20+:

0-20]=2°(1_5t1)(V)

-501当t1=0.1秒时,Uc的值为:

Uc(0.1)=20(1-e)=7.87(V)

(2)当S1闭合0.1秒后,S2也闭合时电路如图1-19(c):

为了求UR(t),首先求uc(t)

 

Uc的初始值为:

Uc(0+)=Uc(0.1)=7.87(V)

Uc的稳态值为:

Uc(g)=20(V)

时间常数为:

=(R//R)•C=25<103X4X10「6=0.1(S)

若令tt1,则t1换路时刻即认为t0

t0.1

-t:

-10(t-0.1)/、八

uc(t)=uc(g)+[uc(0+)-uc(g)]e=20+(7.87-20)e0.1=20-12.13e(V)

—10(t-0.1)-10(t-0.1)

则UR(t)=U-uc(t)=20-(20-12.13e)=12.13e(V)

注:

也可以用三要素法直接求UR(t)。

207.875050

ur(0+)=iR(0+)R=x=12.13(V)

50〃505050

ur(g)=iR(g)•R=X50=0(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