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三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1083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三篇.docx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三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三篇.docx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三篇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三篇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一1.自我学习反思

这个最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写。

如何自我学习:

1、无条件自信,对自己要有信心,多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2、保持良好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不要为生活琐事烦心,大方,豁达一点。

4、细心,做题看书时绝对的细心谨慎,在考试时将自zhi己能拿的分全部拿到。

平时做题考试错了便错了,不要找任何借口,老老实实分析自己犯错原因,不要用粗心看错题老逃避现实!

5、学习一定要有计划。

每天半个钟总结今天,计划明天。

6、按专题训练提高快,分类训练,容多总结一个人毕竟想的东西比较狭隘。

2.高校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选择公道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如何公道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

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

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

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

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

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为准。

3.学习《怎样写好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怎样写好教学反思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中国大学网范文之心得体会: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二、为何要写教学反思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心得体会《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而且,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

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

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

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经验的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

而写,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

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

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

4.课后教学反思范文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

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坚持写课后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课后反思应包括哪些内容?

是否上完课后都要写写教学手记?

怎样写教学手记?

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反思。

、思效。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

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比如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同时,还要坚持阶段思效,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思得。

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思失。

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思改。

思的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后反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一位优秀的教师,上完课后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反思。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后反思都必须用文字记述下来,写成手记。

教学手记记的应当是有价值的东西。

下面五个方面可供参考:

、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

因此,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教学的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如问题情景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小组自主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

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等。

、精彩的片段和成功之举。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的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如果出现了课堂教与学的高潮,最好能详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精彩问答,作为第一手素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教学反思还应侧重于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比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学生的独到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独特的见解、精彩的问答、创新的思维等等,都是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宝贵材料。

、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不妨静心沉思: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考虑一下:

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不妨写写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二高等教育是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高校是输送社会人才的重要地方。

而高校课堂教学是关乎到人才培养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

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的质量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关注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

可是,纵观我国现在高校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在大学里,老师大多照本宣科,要不就夸夸其谈、毫无参照,有的甚至干脆放任自流,让学生自行学习。

究竟怎样才能构建出一个较为合格的高校课堂?

一个合格的高校课堂对老师和学生各有什么要求呢?

这就不得不引发我们审思我们的高校课堂教学,并对其进行反思,寻找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

课堂教学的内容一般可以界定为:

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范围内,以教师为主导所进行的讲授、课内练习等活动,其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

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大多数是在课堂进行的。

因此,可以说,抓住了课堂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和学的根本。

然而,如今受到时代的变迁,高校学生构成多样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大都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确保教学质量不下降。

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功能的集中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同时也是全面贯彻高等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环节。

不同学者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见解。

Johnson等人认为其是建立和维持班级团体,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

Emmer认为其是教师一连串的行为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感与合作感,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学生问题行为,创设教室情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戴翠萍认为,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孔兵兵等在文献中指出,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率,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卢晓春的观点是:

课堂教学管理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教学管理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优化组合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

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学管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适当的管理方式有促进教学的积极作用,不当的管理方式则对教学产生消极作用。

因此要确立恰当的管理方式,必须首先搞清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功能,即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高低。

二、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课堂教学是造就人才的主要途径。

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课堂。

课堂是高校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它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聚合的空间,更是一个独特的组织。

有效、科学、合理的高校课堂管理,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课堂管理仍囿于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课堂管理模式已凸显出它的缺陷。

高校的课堂管理虽不如中小学课堂管理那样,过多地要求严格的纪律约束,但如何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既保持高度的兴趣,又能学习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便对大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是无可争辩的。

课堂教学管理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各级学校,在这一方面都比较重视,但是到了大学,对这方面的要求似乎降低了。

此外,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高校课堂表现出来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形式。

就像有些教师讲的那样,课堂教学每况愈下,学生不爱听,教师也不爱讲,上课对教师对学生来说都是受罪。

许多关于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接踵而至,对其进行审思有着重要的必要性。

三、现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过关

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那是因为有大师所在。

大师就是那些在学科知识上有所作为的老师、教育研究者。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就要求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学术修养。

这个老师不一定要是那些发表论文很厉害的学科带头人,也不一定是那些什么学术专家,但是我想他一定要是有自己的思想的,有着系统的知识理论框架的,有着专业素养的老师。

不然,就像是某位教育局领导说的那样,如果老师自己在十分的考卷中只是拿到七分而在教学传授的过程中还往往无法倾囊相授,那么学生岂有及格之理?

所以,老师必须具备应有的学术专业修养,才能够引导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毕竟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总能够看得更远更高,不是么?

可是在大学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任课老师其实并不专业。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但是由于开设的科目与自己的专业并不能完全对接或者是工作任务安排,老师们往往教的都不是自己学习研究的专业领域。

因此,他们有时候难免会心里没底,只能准备好课件,或者有些较为懒惰的老师就是直接对着课本,无论是对着课件还是对着课本,我认为这样单一的教学都是照本宣科的教学。

这同时关乎到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的问题。

试问,如何保证教师的授课质量呢?

要怎样才能保证不让老师也在混日子呢?

我想,这也是属于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吧。

在上大学专业课期间,遇到了几个较为典型的数学老师。

有些迷糊的几何学老师,她是那种没有做好课前备课的老师,在课上只要有学生提出突发问题,肯定会打乱这个老师原有的思路,然后马上变得一团糟,根本理不清自己的思路,所以往往讲着讲着就会说等等,我好像也乱了,等我理理清思路先。

顿时,台下一片无语。

也遇到了一些照本宣科的老头,完完全全的把课本的知识搬到黑板上,进行一片书法展示。

没有提问、没有交流,也没有所谓的技能传授。

这在我看来,真的纯属的搬书匠一个。

后来遇到一个更为奇葩的老师,这个老师奇葩在他是十分有选择性地进行知识的讲授。

容易讲的,容易懂的,他讲。

那些不容易讲的,难懂的,他不讲但是要考。

以致于我们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完全不知道听还是不听的好。

不过,很庆幸,在大学期间还是遇到了两个对于数学极为热爱的老师。

一个是概率老师,一个是高等代数老师。

前者对于关于概率的一切只是几乎是信手拈来,问什么都可以很迅速地回答,而且觉得毫不吃力、费劲,其数学修养让台下的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后者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数学思想的自信的老师,在课上把数学讲得眉飞色舞的,很自信、很骄傲的样子。

虽然有时候他讲的那些比喻让我们觉得十分冷场,但是他对于数学的那种敬业以及无限追求的热爱,还是把我们搞得服服帖帖的。

现在的他还是十分关于数学方面的研究,还是在不断地学习着。

我想,在大家心里大学的老师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吧?

对自己的专业有着一份痴迷,有着教师的威信,让人信服。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遇到了一些让我们感到很痛苦的不愿意听课学习的老师。

像是这种老师,往往是课上讲的东西太没营养了。

要不就是照本宣科,要不就是语气语调过于让人感到困乏,以致于大家后来选择了补眠或者是直接干了自己的事情去了。

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看来还是对于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吸引力。

学生对于大学课堂的高度期望落差较大

有时候科目的吸引与否或许也与学生本身的期望值有关吧。

记得对于教育心理学这门科目,我们大多数都是十分期待的。

想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去发现那些教育的问题与现象。

结果遇到了一个奇葩的老师。

除了让我们看书就是看书,看完了书就抽问,典型的试卷简答式课堂。

所以,后来在这门课大家学得都不怎么愉快。

还有一门我们认为极其重要的教育研究法的课程,对于这个课程我们认为是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的。

结果,每次上课老师几乎都浪费一半的课程在那里说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感觉完全没有进行备课,不知道每节课学的是什么。

说是学理论吧,理论知识又不系统又不完整。

说是学实践操作写研究论文吧,又没有指导,没有批评修正。

所以,相比于其他班的来说,我们好像又白学了一门课。

看到别的班跟着别的老师学完了这门课后写起论文来那种轻松劲真的让我们班的孩子十分羡慕嫉妒恨。

所以,一个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是多么多么的重要呀。

不过,或许学生心里对于某些课程有着较高期待,以致于会有所落差,影响其上课积极性。

高校教师课堂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有些老师,选择了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自己作为指导者。

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模式是较好的。

上了大学后,学校应该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辨别,而不是单纯的接受。

但是,这同时要求了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我们的中国教育史的老师就是采取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授课方式。

让学生自行地进行学习。

然后对于每个学生的展示进行了及时的点评与补充。

但是,后来,这样的方式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每个学生都似乎只是在乎了自己所负责的那个版块,在乎怎样马上搜索答案回答课上小老师们的答案。

似乎真的是为了分而争夺分了。

导致后来大家在乎的是问了什么,问题答案在哪里,而不是这个同学讲的是什么了。

我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课堂管理模式存在着联系。

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有所思、有所得的,而不是让学生单纯为了分数而学习,忘记了学习的本质。

教师教与学生学目的不明确

大学的课堂对于老师也好,对于学生也好,究竟目的是什么呢?

我为什么要一再提及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知道,如果做一件事情,如果有着明确的目的,那么会干起来也有干劲,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过来,如果目标不明确,或者目标不正确的时候,有时候不仅会事倍功半还甚至白干活、瞎忙活。

在大学课堂就有着这样可悲的现象,老师来上课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完成课程任务,学生来听课的目的也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于是,台上老师视若无人地把该念的念完,该放完的课件放完,该写的板书写完,于是就可以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学生在上课铃响的时候,人到教室,拿起手机,戴上耳机,玩起游戏,下课铃响了说声谢谢老师然后便是去吃饭的节奏了。

试问这样的大学课堂你们有没有经历过?

是觉得习以为常、不足为奇还是觉得不太对劲呢?

这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课堂上的纪律要不要管?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老师的课讲得不好,还要学生一定要听确实是个伟大的折磨。

或许,这是双向的管理。

教师在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的同时也要做好备课,上好课。

不然,苦了学生,也苦了自己的声誉。

不过这也涉及到高校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一种对待以及学生上大学的目的问题。

有的人甚至说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谁就是傻瓜,那究竟高校中有多少个教师愿意当一个傻教师呢?

或许等到那些教师功成名就的时候吧,把该评的职称都评了,把要完成的教研任务都完成了,把自己该操心的生活大小事都忙活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吧。

可是,有多少学生如此幸运能够恰好遇到这样的老师呢?

学生们熬过了十二年教育终于踏入了高校大门,是否明确了自己苦苦上大学的目的了呢?

教学模式单调,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纵观四年的大学生活,发现我们大学课堂不再流行粉笔字,或者是说只会单纯地在讲授+课件或者是讲授+粉笔字两者之间选择。

课本上的那些知识全被复制黏贴到课件上,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并不算是真正的课件。

只能算是黏贴板,写字板。

在我看来课件要有制作者自己的制作思路,作为其辅助的工具,而不是作为教本,作为读本。

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会制作课件,于是黑板上满满的一板又一板的板书,于是学生从上课到下课一直在那里拼了命的抄呀抄。

我想不同的课程应该有其不同的教学手段,所以不能够以偏概全说哪一种形式就一定好,哪一种形式才是有效的教学模式。

但是,那些无论是什么课程都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教学,没有结合现代的教学手段,没有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只是一昧地宣读课本的教学,我相信一定是极其乏味的。

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教师唱独角戏

有些学生对于不感兴趣的课程直接选择了逃课,有些则是人在心不在。

在课堂上聊天、玩手机、吃东西甚至是谈恋爱,反正就是不当做自己正在上课而是毫无顾忌地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有一些则是有些心里顾忌,不敢公然对抗,而是自己在那里默默地看着小说,不影响课堂,但是也没有想到要参与课堂。

当然,还有些是较为沉默的乖乖的学生。

只是坐在那里乖乖地记着笔记,听着老师讲话,不做任何表态。

似乎这个课堂就是老师的表演场地,而自己只不过是观众而已。

需要表态的地方哦恩几个单音词便足矣,就像是给予了表演者掌声般证明了自己还在。

当然啦,有些还是积极参与课堂,参与讨论,积极发言的。

不过,这种学生在大学课堂里少之又少,除非老师能够提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学生们都变得冷漠了呢?

当然,这也必须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问题。

大学生思想较为复杂成熟,不再像是小孩子那样随便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也不再像是小孩子那样冲动地表达自我。

但是,我相信这只是很小一部分原因。

除开这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创设一个很好的舆论的氛围,导致学生陷入了课堂的冷漠状态,不想参与课堂。

或许,一个良好的课堂舆论气氛,会让学生慢慢地打开自己的话匣子,开始参与的。

这样就不用老师自己一个人演着独角戏那么孤单了。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管理的态度

可是课堂管理毕竟是一门技术活,老师们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导致了学生也不愿意听、不愿理、不愿学。

有些老师害怕管理不当会招致学生的埋怨、给予低评分,所以不敢管。

有些老师想管,但是能力有限,不会如何管理好学生,要不就是大骂点名批评,要不就是要求不恰当,管跟没管一个样。

有些老师则是认为上课只是作为他们工作的一个任务,并不愿意过于投入,甚至上得好与坏其实与他们来说并无太大的区别。

于是,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只要不是有太过分的举动,老师都宁愿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意管理。

这样的话,作为课堂的主要引导者与管理者,课堂的秩序就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而学生,同样因为老师的这种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而变得不愿听、不愿理、不愿学。

因为老师的不在乎,学生也不想过于在乎,不想理会。

高校扩招让学生对大学课程缺乏安全感

在大学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还是有很多同学在课上是在看书的,只是在看的往往又不是正在上课的这个科目的书。

特别是在大三大四期间,大家可能会更加倾向于看一些教师招聘或者是考证之类的书。

这些就是出于他们对于课程的选择的考虑。

他们认为自己所选择的学习内容或许会对于自己的就业有着更大的帮助,对于正在上课的内容有着更多的吸引力。

于是,在课上看那些计算机考级,看那些普通话培训书籍,看那些会计书籍等等的不在少数。

其实,或许这也是出于一个原因就是不安全感。

大学生在现在这个普及教育的时代已经不再吃香,说句难听的,或许正在扫大街的那个都是大学本科学生。

所以,仅仅一个大学文凭并不能够向学生们保证些什么东西,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学生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为自己增加竞争的筹码,证书无疑就是最为大家关注的一种战术装备。

无论是否与自己的专业对口,只要觉得自己是有把握能够拿到这个证书的,只要自己付得起那个报名费、有时间去参加考试都愿意去试试,那几个额外证书回来作为备用。

本来在规定的学习科目、学习时间里,就不一定能够把要学的东西学好学懂学透,还额外的去考取那些证书,无疑就是在干着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大家又都一直坚持干着这样的事情呢?

因为大学的考核制度的问题。

因为大家对于大学学习制度的了解。

知道大学的考试无疑就是在考前花上那么一两个星期便可以应付了事,平时就是人在心不在也无所谓。

认为读大学就是来这个撑着要个文凭的,上课的额外的,参与活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正道。

试问,这样的心态下,课程的开设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么?

我想,没有人会给予一个肯定的答案吧。

学业教学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湛江师范学院的学习体系存在的不足在于不够开放,不够严格。

似乎这样看来有点矛盾。

如何在开放自由的同时让同学们严格地要求自己呢?

这或许要从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