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油现货市场研究报告.docx
《菜籽油现货市场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菜籽油现货市场研究报告.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菜籽油现货市场研究报告
郑州商品交易所
现货市场研究报告
(菜籽油)
(菜籽油期货材料之一)
(第四稿)
郑州商品交易所研究发展部
2006年8月1日
内容摘要
我国是世界菜籽、菜籽油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
90年代初,我国菜籽产消量不足700万吨,菜籽油产消量不足250万吨,90年代末我国菜籽产消量超过1000万吨,菜籽油产消量超过400万吨。
2001年以前,我国菜籽油消费量在油脂品种中居第一位。
2001年以后,由于进口大豆和豆油急剧增加,我国菜籽油产消量下降到第二位。
菜籽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
菜籽油是世界上主要的植物油品种,也是我国的传统食用油品种。
随着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菜籽油开始用作加工生物柴油。
2005/06年度,我国油菜籽产量为1300万吨,预计菜籽油产量470万吨,消费量487万吨。
我国菜籽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28.3%,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2%。
我国曾是世界最大的菜籽油进口国,进口量一度达到88万吨以上。
近年来,国际菜籽油价格相对较高,菜籽油进口量大幅萎缩。
2006年以后,我国将取消大豆油、菜籽油的进口关税配额和准国家专营,进口征收9%的关税,菜籽油进口量有可能逐步增加。
菜籽油价格波动大,影响因素复杂。
1999年1月我国四级菜籽油价格为每吨8037元,随后大幅下跌,2002年7月探底跌至每吨4400元,跌幅45.2%。
2004年3月又上涨至每吨7300元,此后又大幅下跌,2005年9月跌至每吨5200元左右。
一、
我国油菜籽产量及分布
1.我国油菜籽产量
我国是世界油菜籽生产大国,从1985年开始,我国油菜籽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油菜籽增长幅度也是全国油料作物中最大的。
据统计,1980年之前,我国油菜种植面积还维持在3000—4000万亩,1990年已增加到8000多万亩,2000年面积扩大到1.1亿亩,2005年油菜籽种植面积为1.09亿亩,2006年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达到表1我国油菜籽历年种植面积和产量
年份
播种面积(千公顷)
产量(万吨)
1978
2599
186.8
1985
4494
560.7
1990
5503
695.8
1991
6133
743.6
1992
5976
765.3
1993
5300
693.9
1994
5783
749.2
1995
6907
977.7
1996
6734
920.1
1997
6475
957.8
1998
6527
830.1
1999
6899
1013.2
2000
7494
1138.1
2001
7095
1133
2002
7143
1055
2003
7221
1142
2004
7801
1304
2005
7280
1270
2006
6640
1100
注:
2005、2006年数据来源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其他年份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9960万亩。
2004年度中国油菜籽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04万吨,2005年中国油菜籽产量仅低于上年,创历史次新高,为1270万吨(见表1)。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06年我国油菜籽实际种植面积,包括少量春播油菜籽,为664万公顷,同比降低9%,全部油菜籽平均单产预计为1660公斤/公顷,同比降低7%,总产量预计仅为1100万吨,同比降低16%。
播种面积和单产因素相比,前者的降低对今年菜籽产量降低的影响程度更大。
在夏收菜籽主产省中,今年江苏省产量预计同比降低13%,浙江产量同比降低33%,安徽产量降低16%,湖北产量降低22%,湖南产量降低12%,四川产量降低10%。
2.我国油菜籽产区
我国分为冬油菜(9月底种植,5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月底种植,9月底收获)两大产区。
冬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以湖北省产量最高。
春油菜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为集中。
我国长江流域是冬油菜的主产区。
长江上游油菜籽产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长江中游油菜籽产区包括湖北、安徽、湖南、河南和江西;长江下游油菜籽产区包括江苏、浙江等(见表2)。
表22005/06年度油菜籽播种面积及产量表(单位:
千公顷、万吨)
省市区
播种面积(千公顷)
总产量(万吨)
按总产量排序
全国
7300
1300
湖北
1150
219
1
安徽
1000
182
2
四川
800
169
3
江苏
650
159
4
湖南
740
108
5
河南
380
88
6
贵州
460
76
7
江西
500
48
8
浙江
210
41
9
内蒙古
300
30
10
陕西
170
30
10
其他
940
150
资料来源: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二、我国油菜籽国内流通
1.收购销售时间比较集中
油菜籽属于短线产品,收购销售时间比较集中。
冬油菜籽产量占90%以上,长江上游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上市,长江中游地区冬油菜籽一般在5月底收获,6月初上市,10月底压榨完毕。
春油菜籽产量占10%以下,一般在9月底收获,10月份上市。
但是,2004年,我国油菜籽收购销售时间拉长。
2004/2005年度油菜籽流通、消费期由原来的短短几个月变为全年。
2004年集中压榨时间(6-9月)过后,一直到新油菜籽上市(5月底、6月初)之时尚有部分存货。
安徽陈菜籽估计10万吨,湖北陈菜籽估计有20万吨左右。
油菜籽收购和销售时间延长的原因除了价格高开低走、农民惜售外,近年农业税减免使得农民不再急于出售,变现的愿望降低,也拉长了油菜籽的销售时间。
2.油菜籽价格波动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油料市场的放开,油菜籽价格波动加大。
2003/2004年度,国内油菜籽一路低开高走,价格上涨,出现了经营和加工企业抢收油菜籽现象。
但由于菜籽油价格一直走高,经营和加工企业获利丰厚。
2004/2005年度,油菜籽价格高开低走。
2004年6月份新菜籽上市后,受上年价格上涨和预期心理的影响,加之国内菜籽加工能力严重过剩,新菜籽刚上市,收购价格保持在3000元/吨左右,至2004年底价格回落到2600元/吨,到2005年5月份,价格进一步跌落到2400元/吨。
菜籽价格在两年时间内的相反行情走势,使得很多加工企业亏损严重。
加工企业亏损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非常普遍,一些菜籽油加工企业由于亏损而倒闭。
2005年新菜籽上市后收购资金不足,银行不愿贷款,加工企业陷入无法开工的局面。
2006年,受减产的影响,新菜籽开秤价低开高走,菜籽收购非常紧张,部分地区出现抢购菜籽的现象。
在豆油没有上涨的情况下,菜籽价格的上涨带动了菜籽油价格的上涨。
由于豆油市场对菜籽油市场影响巨大,菜籽油价格不会出现单边上涨,而菜籽价格受到豆油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其价格上涨空间较大。
3.收购销售完全市场化
我国油菜籽市场放开较早。
目前,国有、民营、外资油厂、个体油商自由收购和销售,完全竞争。
一些基层粮管所受大型油厂的委托,也参与收购和短期储存。
菜籽上市后,江浙等地的加工企业,纷纷到主产省湖北、安徽等地收购菜籽,主产区菜籽外流非常普遍。
一些大型企业在油菜籽主产区建厂收购和加工菜籽。
据估计,国内第一大菜籽主产省湖北省生产的油菜籽2/3在省内加工,1/3被省外加工企业收购。
主产省安徽省生产的油菜籽大部分销往江浙油厂。
4.相关油料影响油菜籽价格
国内大豆、豆油、棕榈油价格及进口量是影响菜籽价格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油脂消费的增加,我国油料作物特别是大豆进口增加,豆油产量急剧上升,在居民油脂消费中的比重上升为第一位。
因此,油料价格特别是大豆价格对菜籽的价格影响较大。
除了受到豆油价格及进口量的影响外,油菜籽直接受到棕榈油价格及进口量的影响。
因为,棕榈油价格较低,现货市场棕榈油和菜籽油掺混现象普遍,所以,棕榈油价格直接影响菜籽油价格,进而影响菜籽价格。
三、我国油菜籽进出口
1.油菜籽进口
1998-2002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较大,最高达到296.9万吨。
2002年我国进口油菜籽61.82万吨,进口市场份额中澳大利亚占62%,加拿大占29%,德国占8%。
2003年,我国菜籽油进口量下降到16.7万吨。
2006年1至5月份,受菜籽油出口需求强劲的影响,我国油菜籽压榨量及进口量大幅增长。
截至5月底,我国已进口近37.8万吨油菜籽,较去年同期增长161.8%,主要进口地为加拿大(见表3)。
表3油菜籽分国别进口概况表(单位:
万吨)
国家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年1-5月
加拿大
92.9
91.7
125.6
122.6
18.1
16.6
42
25.5
37.769
澳大利亚
4.3
9.1
50.3
114.8
30.2
38.6
0.2
4
0
法国
1.2
23.3
39.6
27.1
0
德国
13.3
32.4
19.7
5.5
5
英国
11
波兰
21
14.1
其他
0.1
0.1
13.6
9.7
0.1
0.1
0.1
0.2
0.1
0
总计
5.6
138.7
259.6
296.9
172.4
61.8
16.7
42.4
29.6
37.8
数据来源: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我国进口油菜籽以船运为主,主要进口港口为上海和南京。
各地到我国华东地区口岸的船运时间大约为:
澳大利亚18天,加拿大30天,西欧45天。
2.油菜籽出口
我国油菜籽出口量较少,多数年份出口量在10万吨以下,1999年出口量最高,达55万吨。
从2002年开始,我国没有油菜籽出口(见表4)。
表41993-2005年我国油菜籽出口统计单位:
万吨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出口量
9.3
24.2
11.9
7.5
8.0
0.0
55
10.7
6.5
0
0
0
0
资料来源:
中华商务网,2001年以后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3.油菜籽进口趋势
我国油菜籽进口总量有望增加。
从目前的趋势看,随着我国人均油料消费的不断增长,国内油料供求缺口不断加大。
近几年我国油脂加工能力大大增强,油菜籽加工企业平均开工率仅为50%,因而我国油菜籽的进口需求很大。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进口油菜籽47万吨,明显高于2003年的16.7万吨;2005年,我国油菜籽进口数量上升到29.6万吨;2006年1-5月份,进口油菜籽37.8万吨。
四、我国油菜籽用途
我国油菜籽除5%留作种子和其它用途外,其余大部分用于榨油。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05/06年度油菜籽榨油消费量估计为1320万吨,其中包括国产油菜籽1270万吨,进口油菜籽50万吨。
2006/07年度油菜籽榨油消费量预计为1128万吨,其中包括国产菜籽1048万吨,进口菜籽80万吨(见表5)。
表52006/2007年度我国油菜籽市场综合平衡分析
作物年度
2000/01
2001/02
2002/03
2003/04
2004/05
2005/06
2006/07
国内产量
1138.1
1133.1
1055.2
1142
1318.2
1300
1100
进口数量
234.4
97.9
15.6
41.8
31.7
50
80
新增供给
1372.5
1231
1070.8
1182.8
1349.9
1350
1180
榨油消费
国产菜籽
进口菜籽
1318
1168
1000
1124
1270
1300
1128
1060.6
1063
971.5
1082.2
1240
1255
1048
257.4
105
28.5
41.8
30
45
80
种用损耗
77.5
70.1
83.7
59.8
59.9
50
50
国内消费
1395.5
1238.1
1083.7
1183.8
1329.9
1350
1178
出口数量
0
0
0
0
0
0
0
消费总量
1395.5
1238.1
1083.7
1183.8
1329.9
1350
1178
期末结余
-23
-7.1
-12.9
0
20
0
20
数据来源: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06年7月
五、菜籽油成分及品质
1.菜籽油的成分和用途
油菜籽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品种,其产品菜籽油是我国广大消费者主要的膳食需求用油品种之一。
菜籽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种脂肪酸的甘油三酸脂,此外还有磷脂、蛋白质、糖类、水分等。
菜籽油的主要用途是食用,约占总产量的60%。
除此之外工业上还可以作为润滑油、淬火用油、金属防腐剂以及轻化工业的重要原料。
近年来,随着石油供应的紧张,菜籽油用作加工生物柴油的比例不断提高。
2.菜籽油标准和质量指标
2004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了新的菜籽油国家标准,并于2005年2月1日起实施。
菜籽油新国标的质量要求内容包括4个方面:
①特征指标;②质量等级指标;③卫生指标;④其他。
“特征指标”的项目和指标值的设定,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也可为植物油掺伪试验提供参考。
卫生指标规定菜籽油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菜籽油原油不分等级,成品油按照“色泽”、“气味”、“透明度”、“含皂量”、“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等指标分为四个等级,其中“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为强制性质量指标,其他为非强制指标(见表6)。
成品油按达标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四级最低)。
表6菜籽油主要指标(成品油强制性)
项目
一级(即色拉油)
二级
三级
四级
酸值/(mg/g)
0.20
0.30
1.0
3.0
过氧化值/(mmol/kg)
5.0
5.0
6.0
6.0
溶剂残留量/(mg/kg)(浸出法)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50
≤50
溶剂残留量(压榨法)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资料来源:
菜籽油国标GB1536-2004
3.菜籽油的储藏
菜籽油的稳定性包括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风味稳定性以及色泽的稳定性。
精炼油及油脂深加工产品因含杂质和水分较少,稳定性高于毛油。
精炼油的精炼过程中除去了大量天然抗氧化成分,故抗氧化反而比毛油差。
油脂储藏时间过长或储藏措施不当可能导致油脂裂变,甚至具有毒性,从而丧失食用和营养价值。
储藏过程中可能出现油脂的气味变化、回色、酸败和过氧化值升高等问题。
酸败是指油脂储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在空气中氧气及水分的作用下,稳定性较差的油脂分子会逐渐发生氧化及水解反应,产生低分子油脂降解物,酸败发生的特征是酸败油发出刺激的臭味,俗称哈滋味。
储存菜籽油时,必须除去油中的杂质和水分及一切可能引起酸败的物质,进行密封储存与低温储存。
添加钝化剂和抗氧化剂,或充氮气或漫灌法除去氧气,有利于油脂的安全储藏。
另外,10-15度低温是所有油脂安全储存的保证之一。
六、我国菜籽油产量及加工
1.我国菜籽油产量
菜籽油是我国主要的植物油品种,是我国居民传统的食用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菜籽油消费不断增加,菜籽油产量逐年提高。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菜籽油产量不足250万吨,到90年代末,菜籽油产量上升到400万吨以上。
2000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478万吨。
2005年,预计菜籽油的产量为470万吨。
近年来国内油菜籽产量和进口量基本稳定,国内菜籽油年产量保持在400万吨以上。
2001年以前国内菜籽油产量在国内植物油中居第一位。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01年国内菜籽油产量占国内植物油总产量的37.9%。
2001年以后,我国大豆进口量和压榨量大幅度增加,豆油产量超过菜籽油产量,上升至第一位。
目前国内菜籽油产量,居第二位。
2005年菜籽油产量占国内植物油总产量的比列下降到20%。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是菜籽油生产第一大国。
1993年以来,我国菜籽油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份额基本稳定在25-30%之间(见表7)。
其次是印度和加拿大。
2002年印度和加拿大的菜籽油产量分别为150万吨和89万吨,分别占世界菜籽油总产量的12%和7%左右。
表7中国和世界菜籽油产量表(1993-2005)单位:
万吨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世界
904
985
1072
1100
1172
1154
1291
1351
1259
1244
1415
1582
1613
中国
242
235
270
294
291
287
331
357
368
351
400
458
470
占比
26.7%
23.8%
24.5%
26.7%
24.8%
24.9%
25.6%
26.4%
29.2%
28.3%
29.0%
29.1%
28.3%
数据来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
2.菜籽油加工流程
食用植物油的制取一般有两种方法:
压榨法和浸出法。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浸出法是用化工原理,用食用级溶剂取油方式。
浸出法首先在发达国家得到应用,浸出制油工艺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生产工艺。
压榨法和浸出法制取的油脂被称作毛油,不能直接食用。
毛油中含有多种杂质,包括原料中及榨取或浸出过程中产生的。
有些杂质对人体极为有害。
毛油经过进一步加工,去除杂质和其他成分,成为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从毛油到成品油的加工过程,一般包括脱胶、中和(酸)、脱色、蒸馏脱臭。
也就是说,压榨和浸出制取的油是毛油,而使毛油变成成品油,都必须经过一个化工精炼过程。
油菜籽经过清理、破碎、软化、轧胚、蒸炒等流程后,用压榨法或浸出法制得毛油。
机械挤压制成的毛油称为机榨毛油,油料经预处理(或用压榨饼)采用溶剂浸出制成的毛油称为浸出毛油。
菜籽油加工时,一般先压榨取油,然后将压榨后的饼粕通过浸出再取油。
菜籽毛油经脱胶、脱脂、脱杂和脱水后,成为可以食用的四级成品菜籽油,四级菜籽油再经过脱酸、脱臭、脱色等精炼后,成为精炼油。
一般企业加工的精炼油主要是一级油。
少数企业的精炼油达不到一级标准,成为二级和三级菜籽油。
目前,国内一些大型菜籽油加工企业可以通过一个连续的工艺流程将毛油直接精炼为一级菜籽油。
菜籽毛油加工流程图
油加工
溶剂浸出
膨化
压榨油
粕储存/运输
粕粉碎/造粒
浸出油
混合油蒸发
菜籽油精炼过程
物理精炼
脱臭
脱蜡
脱蜡
混合
3.加工区域分布
长江上中下游沿岸各省市盛产油菜籽,是我国油菜籽主产区,也是我国菜籽油的主要加工区。
长江流域菜籽油的加工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其中长江中下游加工最为集中。
长江上游三省一市(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的油脂加工企业主要生产菜籽油。
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和油菜产量的有限,该地区的油菜籽基本被本地油厂消费,该区域油菜籽可满足自我压榨能力的60%,压榨企业为提高开车率,经常在长江中游收购原料。
长江中游五省(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为我国油菜籽生产最集中的区域。
油脂加工企业主要生产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棉籽油等,产量占全国年菜籽油产量的50%以上。
据估计,该区域生产的油菜籽约有40%被长江上游和下游加工企业采购,所剩60%油菜籽在本地加工。
长江下游区域(江苏、浙江、上海)油料产量相对较少,但油脂产量高。
油脂加工企业以生产豆油和菜籽油为主,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经济效益较好。
该区域油料(包括进口大豆)供给充足,油菜籽基本上被本地油厂收购,不足油料从国内其他地区采购或从国外进口,该区域每年都会从长江中游和东北地区购进油菜籽,加工后在该区域销售。
表我国历年各省菜籽油产量预计单位:
万吨
省份
1996/97
1997/98
1998/99
1999/00
2000/01
2001/02
2002/03
2003/04
2004/05
2005/06
2006/07
全国
292
308
335
466
477
418
357.5
400
458
470
435
江苏
55
52
68
93
100
78
64
75
90
98
92
浙江
26
27
33
60
75
55
41
45
50
48
45
安徽
38.5
43
49
64
63
56
47.5
55
68
72
68
江西
18
19
15
21
23
20
18
19
20
22
19
河南
15.5
14
11
16
14
13
15
15
16
18
17
湖北
40
42
44
58
57
58
43
55
60
58
56
湖南
26.5
29.5
27
39
32
32
28
35
40
36
35
四川
38.5
33
36
48
44
44
43
42
46
47
44
贵州
15.5
16.5
17
20
19
19
19
19
19
19
17
陕西
5
5.5
6
8
6
5
5
5
5
5
4
其他
13.5
26.5
29
39
44
38
34
35
44
47
38
数据来源: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4.加工企业状况
从《油脂企业名录》收录的油脂企业来看,我国有油脂生产企业8000多家以上,油脂贸易企业2000家左右,油料贸易企业2000家左右。
菜籽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很多油脂企业都加工或经营菜籽油。
(1)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2002/2003年度和2003/2004年度,我国菜籽油价格一路大幅上涨,加工菜籽油的企业利润丰厚,不少企业看好菜籽油加工行业,新上很多菜籽油生产线,致使目前菜籽油生产能力出现过剩局面。
据估计,我国菜籽油生产能力是产量的3倍以上。
另外,豆油生产设备与菜籽油生产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可以相互转换,而且转换成本不很高。
一些企业新上设备,既可以加工菜籽油也可以加工豆油和棉籽油。
(2)我国菜籽油生产集中度较低。
我国日加工菜籽能力二、三十吨的小工厂较多,据中国植物油协会有关人员估计,日加工菜籽能力300吨以上的企业不超过二十家。
大型菜籽油加工企业可以保持全年生产,多数小型工厂只在下半年生产。
(3)加工企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