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经济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0864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88经济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888经济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888经济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888经济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888经济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88经济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docx

《888经济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88经济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88经济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docx

888经济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

南京大学2005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三小时)

考试科目:

经济学

代码:

460

适用专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生产成本

2.货币主义

3.主导部门

4.完全竞争市场

5.帕累托最优境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2.简述生产规模变动对生产收益的影响。

3.简述经济学中创新的含义。

4.简述凯恩斯学派所强调的政府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

三、计算题(20分)

某企业的总成本函数是TC=70Q-3Q2+0.05Q3

1.确定平均成本函数和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产量;

1.确定边际成本函数和边际成本最低时的产量。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西方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症问题的。

2.试述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的经济原因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部分南京大学2005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三小时)

考试科目:

经济学

代码:

460

适用专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生产成本:

又称生产费用,是厂商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生产成本的四个组成部分。

生产厂商为获得劳动而支出的费用是工资;厂商为获得资本而支出的费用是利息;厂商为获得土地而支出的费用是地租;厂商为获得企业家才能而支出的费用是正常利润。

成本是由工资、利息、地租、正常利润组成。

2.货币主义:

指以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弗里德曼为创始人的一个经济学流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由于这一派经济学家并不是在一切问题上都有一致的看法,因此,西方经济学对货币主义有着不同的解释。

例如,以货币政策的内容而论,货币主义被认为是强调对货币数量的控制。

而当人们注意到货币主义是一种新自由主义思潮时,又认为该派是反凯恩斯的经济学流派。

尽管货币主义者之间在许多理论与政策上有着不同之处,但他们在以下两个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

第一,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货币数量是基本因素。

第二,认为西方国家的“滞胀”表明凯恩斯主义已经彻底失败,需要新的理论来取而代之。

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是:

(1)从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名义量(如货币工资、名义国民收入等),但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等实际量;

(2)从短期来看,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3)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政府随时变化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会使其稳定性遭到破坏;(4)提出了“自然失业率”概念,其变动不与货币现象相关,而是与实际经济条件决定的结构变化相关。

3.主导部门:

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部门。

它一般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能够实现“产业突破”。

第二,具有持续的部门增长率,并高于整个经济增长率。

第三,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能广泛的采取多种手段带动或启动其他产业的增长;对其他产业的增长产生广泛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第四,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导。

第五,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转换。

4.完全竞争市场:

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的条件是:

(1)对单个厂商而言价格既定。

市场上有大量互相独立的买者和卖者,他们是既定价格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

(2)产品同质。

所有卖者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产品,对买者来说没有任何差别。

(3)要素自由流动。

所有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进入或退出市场。

(4)信息充分。

卖者和买者都可以获得完备的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

除此之外,还有完全竞争者都具有理性的假设。

事实上,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

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所以,西方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当作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

5.帕累托最优境界:

也称为帕累托最适度、帕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托最优原则等,是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中讨论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的条件的理论。

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V·帕累托提出,因此得名。

帕累托指出,在社会既定的收入分配条件下,如果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某种改变使每个人的福利同时增加,则这种改变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如果这种改变让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减少,则这种改变没有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

帕累托认为,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这种状态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

①交换的最优状态:

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比率;②生产的最优状态:

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③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最优状态:

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如果所有的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在帕累托最优这种理想的状态下,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产量最高,产品的分配也使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最大。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答:

弹性表示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1%时,相应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化的百分比具体是多少。

在经济学中,弹性的一般公式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可以借助于蛛网模型来分析。

(1)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供给的价格弹性时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供给的价格弹性,即相对于价格轴的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当市场由于受到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回复到原来的均衡点。

见图①。

假定,在第一期由于某种外在原因的干扰,如恶劣的气候条件,实际产量由均衡水平Qe减少为Q1。

根据需求曲线,消费者愿意支付P1的价格购买全部的产量Q1,于是,实际价格上升为P1。

根据第一期的较高的价格水平P1,按照供给曲线,生产者将第二期的产量增加为Q2。

在第二期,生产者为了出售全部的产量Q2,接受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P2,于是,实际价格下降为P2。

根据第二期的较低的价格水平P2,生产者将第三期的产量减少为Q3。

在第三期,消费者愿意支付P3的价格购买全部的产量Q3,于是,实际价格又上升为P3。

根据第三期的较高的价格水平P3,生产者又将第四期的产量增加为Q4。

如此循环下去,如图①所示,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的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到均衡点E所代表的水平。

由此可见,图中的均衡点E所代表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

也就是说,由于外在的原因,当价格和产量偏离均衡数值(Pe和Qe)后,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自发的因素,能使价格和产量自动地恢复均衡状态。

在图中,产量和价格变化的路径形成了一个蜘蛛网似的图形,这也就是蛛网模型名称的由来。

图①收敛型蛛网

从图中可以看到,只有当相对于价格轴的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即相对于价格轴而言,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较为陡峭时,才能得到蛛网稳定的结果,所以,供求曲线的上述关系是蛛网趋于稳定的条件,相应的蛛网被称为“收敛型蛛网”。

(2)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供给的价格弹性时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供给的价格弹性,即相对于价格轴,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越来越远。

见图②。

图②发散型蛛网

假定,在第一期由于某种外在因素的干扰,实际产量由均衡水平Qe减少为Q1。

根据需求曲线,消费者为了购买全部的产量Q1,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P1,于是,实际价格上升为P1。

根据第一期的较高的价格水平P1,按照供给曲线,生产者将第二期的产量增加为Q2。

在第二期,生产者为了出售全部的产量Q2,接受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P2,于是,实际价格下降为P2。

根据第二期的较低的价格水平P2,生产者将第三期的产量减少为Q3。

在第三期,消费者为了购买全部的产量Q3,愿意支付的价格上升为P3,于是,实际的价格又上升为P3。

根据第三期的较高的价格水平P3,生产者又将第四期的产量提高到Q4。

如此循环下去,如图②所示,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上下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E所代表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越来越远。

由此可见,图中的均衡点E所代表的均衡状态是不稳定的,被称为不稳定的均衡。

因此,当相对于价格轴的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较为平坦时,才能得到蛛网模型不稳定的结果,所以,两条曲线的上述关系是蛛网模型趋于不稳定的条件,相应的蛛网被称为“发散型蛛网”。

(3)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供给的价格弹性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供给的价格弹性,即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始终按同一幅度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既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也不逐步地趋向均衡点。

这种情况见图③。

图③封闭型蛛网

因此,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陡峭或平坦的程度,为蛛网以相同的幅度上下波动的条件,相应的蛛网被称为“封闭型蛛网”。

2.简述生产规模变动对生产收益的影响。

答:

一般说来,企业生产规模变动对生产收益的影响呈现出如下的规律:

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生产收益递增的阶段。

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之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生产收益不变的阶段。

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

在这个阶段之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生产收益递减的阶段。

生产规模变动对生产收益的影响体现在规模报酬的变动上,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具体来讲:

(1)生产规模扩大导致生产收益递增

规模报酬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以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

相应的,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例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的增加大于100%。

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2)生产规模扩大导致生产收益不变

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例如,当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也增加100%。

(3)生产规模扩大导致生产收益递减

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例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的增加小于100%。

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规模报酬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它表现为:

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使得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合理和专业化。

3.简述经济学中创新的含义。

答:

创新概念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于1912年首次提出的,他指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的组合”。

经济学中创新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经济学中的创新概念坚持了发展的观点,强调了实现创新的“‘新组合’是通过小步骤的不断调整从旧组合中产生的”。

熊彼特认为“这个概念包括下列五种情况:

①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

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绝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

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

④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⑤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

(2)创新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存在着某种潜在利益,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这种潜在利益。

当企业家意识到社会中存在某种潜在利益时,就会主动地投入资本或吸引他人投资,创造或引进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去获取这种利益。

在利益的追求中,企业家又会不断改进所采用的生产函数,使获取的利益尽量最大。

当企业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时就会暂时停止创新,直到有其他的利益吸引他们再次进行创新。

(3)创新是一个过程。

在某些企业家创新的最初阶段不会有大量的创新竞争者,因为这些企业家可以在短期内通过创新实现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组织形式的垄断,获得创新初期的垄断利润。

当这种创新不断取得成功后,创新利润也不断增加,其他的企业家为了分取利益会相继进行模仿,垄断被打破,模仿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部分。

此后,市场中由于模仿者越来越多,竞争中的价格下跌使创新者的利润不断下降。

模仿者的活动起初由于创新存在一定的保护限制或者为了寻求差别利益会增加一些创新的内容,因而这种创新在模仿中会被相应加强。

但当这种创新发展得非常成熟,被广泛普及到一般企业后,创新利润会逐渐下降直至趋于消失,企业家的注意力已经转向能实现其他利益的创新时,这个创新的过程也就完成了。

所以,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就是某种创新从开始,到模仿、推广,直至结束,而企业家的创新利润则是从获得垄断利润,到利润被分取、下降,直至消失。

(4)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强调了以创新活动引起的生产力变动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强调了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在提高生产力中的作用,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阐释和认知经济活动及其变化,突破了西方传统经济学仅仅从人口、资本、工资、利润、地租等经济变量在数量上的增长来认知经济发展。

但是,它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首先,这些创新理论严重夸大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甚至忽视了生产关系及其变革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无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的存在及其矛盾激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能量,从而导致创新理论在阐释经济发展时的片面性和谬误性。

其次,创新理论也极端夸大了企业家的作用,把经济发展完全归功于企业家的创新作用,而从根本上否定了人民群众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主导性和创造性作用,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窠臼。

第三,创新理论把创新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经济利益的驱使,把谋取收益最大化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核心,否定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把上层建筑变革中的复杂性简单化、资本化了,这也是欠妥的。

然而,作为一种借鉴,熊氏的创新理论对我们今天更深入地研究创新理论,更科学地把握创新活动,显然是有益的。

4.简述凯恩斯学派所强调的政府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

答:

凯恩斯学派所强调的政府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是:

扩大社会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抑制经济衰退,稳定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经济政策就是为了同时达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手段和措施。

政府通常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起来使用,以求同时实现上述几项宏观调控目标。

具体来讲:

(1)扩大社会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理论的重要基础,即“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认为在自由放任的条件下,有效需求(即社会总需求)通常都是不足的,所以市场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总就业量决定于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均衡时的总需求量,即决定于有效需求(也就是有支付能力的社会总需求,它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部分)。

在通常情况下,有效需求总是不足的,其根源在于三个“心理规律”:

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减少,这就造成消费需求不足;二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即增加投资时的预期利润率降低,这会造成投资需求不足;三是流动偏好,即人们出于多种动机总是要把—定数量的货币保持在手里。

因此,为了吸引这些货币,利息率就不能太低,这样,当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低于或接近利息率时,人们就不愿投资,从而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所以不能自动地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均衡,就是说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社会上总会存在“非自愿失业”。

因此,凯恩斯理论的政策含义就是要通过政府干预措施来扩大有效需求。

这种干预被称为“需求管理”。

凯恩斯所特别强调的是运用财政政策,而且是赤字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

由此,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的国家不干预政策,力主扩大政府机能,通过政府干预来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实现充分就业。

(2)抑制经济衰退,稳定经济增长

凯恩斯学派主张使用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来抑制经济衰退,稳定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是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变化情况,为达到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采取相应的公共支出和税收措施,是政府对经济运行的有意识干预。

其调控形式包括调整税制、改变财政的转移性支出和购买性支出等。

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主要内容是:

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反经济衰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反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基本平衡时,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改变支出和收入,调节社会总需求,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其理论基础在于凯恩斯主义的乘数原理。

所谓乘数,是指财政改变支出和税收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效应。

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财政政策乘数效应可以通过IS-LM模型进行分析。

战后,鉴于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西方各国政府均把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促进充分就业作为重要的施政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理论遂成为各国政府推行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发展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成为宏观经济学的标准理论,凯恩斯主义按照“逆经济风向行事”和“相机抉择”的原则,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需求管理”的方式亦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方式。

(3)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凯恩斯学派主张使用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了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政府罪有应得的货币政策是:

货币量市场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

然而这两种政策对雇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不太稳定,而后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比较稳定。

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建议是:

政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

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使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

三、计算题(20分)

某企业的总成本函数是TC=70Q2-3Q3+0.05Q3

1.确定平均成本函数和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产量;

解:

由企业的总成本函数:

可求得平均成本函数:

对产量一阶求导,得:

当:

时,平均成本最低。

2.确定边际成本函数和边际成本最低时的产量。

解:

由企业的总成本函数:

可求得边际成本函数:

对产量一阶求导,得:

当:

时,边际成本最低。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西方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症问题的。

答:

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叫做滞胀,西方经济学家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待滞胀问题的:

(1)滞胀的含义

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

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

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

西方经济学家据此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呈同方向发生。

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

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直接批判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认为滞胀是长期实施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

(2)滞胀的原因

①失业与空位并存转化为滞胀。

失业率很高时,由于工资刚性使工资不能下降;有职位空缺时,公司为吸引所需工人愿意付高工资,导致工资上升。

这样从失业与空位并存转变为失业与工资上升并存。

市场存在价格刚性,在工资上升后,又使物价上升。

失业与工资上升并存又转变为失业与物价上涨并存,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发症。

②不同类别商品与部门发展比例不同造成滞胀。

各部门增长出现比例失调,就会导致停滞膨胀。

如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制成品成本具有强有力的通货膨胀影响,引起制成品部门工资一物价螺旋上升,从而造成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出现滞胀。

③部门结构变化差异造成滞胀。

如衰退部门工人要求与新兴发展快的部门工资“看齐”,非开放部门要求于开放部门工资“看齐”,成本增加,物价就会增加。

使衰退部门或非开放部门情况恶化而削减工人,出现了一方面失业继续增加,另一方面物价持续上涨的状态。

④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造成滞胀。

国家主观的发行货币,使社会资源配置失调,挫伤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减少了市场提供的就业机会,大规模失业必然出现。

同时,国家垄断了货币发行权,政府可根据财政支出需要而把货币不断投入市场,造成财政赤字,通货膨胀也成为必然。

(3)停滞膨胀的对策有:

①新古典综合派的对策:

主要措施是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

要抑制通货膨胀,减少失业,就必须对各种收入实行限制,尤其是要使工资增长率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具体办法如工资物价管制、工资物价指导线和运用税收控制工资增长等。

人力政策即劳工市场政策,如加强劳动力的再培训,提供就业信息,促进劳动力流动等。

②货币主义的对策:

提出实行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同时,国家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增进和提高经济效率,推动和促进经济增长与稳定。

③供给学派的对策:

认为最重要的方法是减税,通过减税降低生产成本,刺激人们热情工作和积极投资,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供给,来缓和停滞膨胀。

2.试述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的经济原因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

(1)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的经济原因

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连续大规模扩招。

其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东南亚的经济危机的影响

1997年开始,东南亚的经济危机使整个亚洲的经济蒙上阴影,几乎所有的国家的对外贸易都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赖以生存的出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国家开始制定政策——扩大内需,把国民经济从依赖对外调整为内外兼修的经济模式,那么怎样让消费观念保守的中国百姓把存在银行的数万计存款拿出来消费,既可以使国家少拿利息,还可以活跃市场,刺激经济发展,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