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教师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737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点符号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标点符号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标点符号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标点符号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标点符号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点符号教师版.docx

《标点符号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点符号教师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点符号教师版.docx

标点符号教师版

标点符号专题

一、复习定向

《考试大纲》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D级。

本考点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根据最新考纲要求,考查的标点符号共有16种,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有七种:

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

标号有九种:

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间隔号、连接号、着重号、专名号。

标号的作用主要是在于标明语句的顺序和作用。

二、备考建议

1.明确作用:

要明确标点符号各自不同的作用,每一种标点符号都有其独特的作用,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的停顿,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2.明确错误类型:

弄清标点符号的易混点,对常见的错误类型予以归类整理。

标点符号误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十种:

1非疑问句句末用问号。

2倒装句问号、感叹号等未用于句末。

3分句之间用顿号。

4省略号与“等”、“等等”共用。

5分句之间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

6表示概数时用顿号。

7一句中两个冒号套用。

8“某某说”在引语中间,“说”字后面仍用冒号。

9滥用书名号。

10引号与句末点号位置错误。

解标点符号题五注意:

1弄清功用

每一种标点符号都有其独特的功用,作为考生就必须切实掌握它们的功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

2揣摩语气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

在答题或运用时要注意揣摩整个句子的语气,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

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

像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那么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

3分析结构

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

做标点试题时,要注意分析结构,不能让标点影响句子结构的完整而形成语病,或因层次不清而影响句意的表达。

如单句内部结构不能用句号、问号等句末点号,同样复句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

4理解文意

标点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意,因此在我们判断标点使用是否恰当时,要考虑对文意的表达是否有伤害,要注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正确使用标点。

5留意套用

所谓“套用”是指在标点使用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在使用时应当注意分析二者的位置关系。

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和括号与点号的套用这两种。

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

标点符号基本用法一览表

符号

名称

用法说明

例句

句号

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单句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复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请你稍等一下。

?

问号

☆☆

1疑问句的末尾用问号。

你见过金丝猴吗?

2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

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3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

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

4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不是问句,不要用问号。

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5倒装问句,问号应放在句末。

怎么啦,你?

叹号

1感叹句的末尾用叹号。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胜奋斗!

2感情强烈的祈使句也用叹号。

同志们,跟我来!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也用叹号。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逗号

1主语谓语都比较长,中间用逗号。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宾语是较长的主谓词组,前边用逗号。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精力。

3句首状语后边可以用逗号。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大多用逗号。

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顿号

1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2句子内部并列的短语之间用顿号。

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3较长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

而用逗号。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鲜艳的山花,

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前两个逗号不能用顿号。

4概数之间不用顿号。

“十二三岁”不做“十二、三岁”,“七八个人”

不做“七、八个人”。

冒号

☆☆

1用在称呼语后面,提起下文。

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

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提起下文。

他十分惊讶地说:

“啊,原来是你!

3用在总括性话语后,引起下文的分说。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

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引出解释或说明。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

10月20日至11月10日

5总结性话语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6引语中间的“某某说”后不能用冒号。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的冲刺。

”(冒号应改逗号)

7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的不能用冒号。

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

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冒号应去掉,或改为破折号)

“”

‘’

引号

☆☆☆

1表示引用。

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独立引用),末了标点放在引号内。

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非独立引用),引文末尾不用标点。

如在句末,标点放在引号之外。

2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②“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

至少有两千年了。

③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价的

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2表示强调着重论述的对象。

“小”和“大”比较起来,“小”总是被人轻视的。

3表示特殊含义。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表示特定称谓。

为实现“四化”大干苦干。

5表示讽刺和否定。

他企图在共产主义事业中把自己装扮

成“伟大人物”和“英雄”。

6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站起来问:

“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

什么意思?

破折号

1表示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夹在句子中间的解释用双破折号。

为了全国人民——当然包括自己在内——的幸福,我们

每个人都要努力工作。

3表示意思的递进。

2总结——批评自我批评——团结。

②朋友,我有时很能够——并且很喜欢微笑;

我又常常赞美人家的适逢其会的微笑。

4表示转换话题。

“今天好热啊!

——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5表示意思的转折。

语言笨一些没关系——但记住这是说初写,

你千万不要以为这就好了。

6表示说话的中断。

“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你胡说!

7表示声音延长。

“呜——”火车开动了。

8表示补充说明。

无论怎样的糊涂作者,听他讲话,却大抵清楚,

不至于叫人听不懂的——除了故意大显本领的讲演之外。

()

括号表示

1注释句内某些词语的叫句内括号,句内括号

要紧贴被注释词语之后,括号内最末一个点号

应当省去(问号叹号除外)。

中国猿人(全称“中国猿人北京种”,

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

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注释整个句子的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放在

句末标点之后,括号内的标点不变。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

稿纸“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

才能有“即兴”。

……

省略号

1表示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

2表示列举的省略。

什么都有:

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3表示话未说完。

“忘了?

这真是贵人眼高……”

4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我……对不起……大家,我……”

 

《》

书名号

1表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

《史记》、《孔乙己》、《人民日报》、《人民文学》

2书名号里面的书名号用单书名号。

《〈中国工人〉发刊词》

注意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不能出现于一行之首。

2引号、括号、书名号,前一半不出现于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于一行之首。

3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

4标号尚有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专名号,因使用较少,用法单纯,本表未予列出。

 

三、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及作用

【点号】

1.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和短语之间的停顿。

使用条件:

三个要素

①顿号只用于句子内部,不用于句子之间。

②顿号只连接词和短语,不连接句子。

③顿号只连接并列关系的词和短语,其他关系不使用顿号。

使用说明:

①用在并列的词、并列的短语之间。

如:

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作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②顿号相当于“和”、“或”、“以及”之类连词。

所以这些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如: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③在几个并列书名之间或已用引号的并列词语之间一般不使用顿号。

如: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

但如果紧靠在书名号的后面有注释性的括号,那么书名号之间要用顿号。

如:

那时几个熟人都在编文学杂志,在《作家》(孟十还主编)、《译文》(黄源主编)、《文学月刊》(靳以主编)之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也创刊了。

④并列的联合词组比较长,停顿大的,就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⑤并列结构作补语、状语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

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暑来寒去,风霜雨雪,一天天,一年年,路灯总是在黑夜中闪亮着。

6并列结构作谓语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7并列短语作复指成分(即两个以上的词或词组用作一个句子的同一成分时,同指一种事物)时,联合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

丹麦前驻华大使的夫人,研究汉阙的专家燕妮·帕尔感慨地说:

“我在北京看了许多图片、文字资料,没想到这块汉阙竟是这样精美。

8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如:

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概数)

今天做值日的是一、二组。

(确数)

9并列词语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了分清层次,有的用顿号的地方就可递升为逗号。

如: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不水平。

10太短的并列成份(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间,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如:

中小学生省市领导城乡交流工农兵调查研究

(11)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也不能用逗号。

如:

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三省五十六个县(市)。

(12)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如:

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啦,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13)并列成份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

如: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

”“向孔繁森致敬!

”的口号。

注意:

1.并列成分做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

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2.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

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3.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如:

市面上又出现了很多好吃的水果,如枇杷、荔枝、樱桃,还有很多美味的夜宵,如小龙虾、螺丝、羊肉串……

2.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比顿号停顿稍长些。

表示句子内部停顿的符号还有顿号、分号和冒号,不过这三种符号都有专门的用途,只有逗号是一般性的,行文中用得最多。

它既可以表示单句里边的停顿,也可以表示复句里边分句之间的停顿。

 

使用说明:

①可以用在主谓之间,但一般有一定条件。

主语较长的,如:

这世上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他击倒了。

强调主语,如: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主语后有语气词,如:

你啊,还是那个老样子。

变式句(主谓倒装句),如:

怎么啦,你?

谓语是主谓短语,如:

自行车,我骑出去了。

②用在动词与宾语之间

主谓短语作宾语,前边可有逗号。

如:

我曾想,蝴蝶会大概是云南所特有的自然环境的产物吧。

③用在句首状语后,如:

眨眼间,他就把作业做完了。

4用在独立语后,如:

据说,最美的城市应在山与湖之间。

(注意:

据说后面不能用冒号)

3.分号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比句号小,主要用来隔开并列的分句。

①在分号与句号之间,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有一个逗号。

如:

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也用分号。

如:

有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

 

4.冒号

表示提示性话语后面的停顿。

表示总括性话语前面的停顿。

使用说明:

①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

如:

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

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②转述(人称发生变化)的不能用冒号。

如:

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③如果后文不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但一般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如:

邓小平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用冒号就肯定有停顿),如: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

)《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⑤对话中的标点

老师说:

“今天很冷,大家多穿些衣服。

“今天很冷,”老师说,“大家多穿些衣服。

“今天很冷,大家多穿些衣服。

”老师说。

老师抬起头,看了看大家,(:

)“今天很冷,大家多穿些衣服。

⑥在句子内部,不能用冒号。

如:

老师说了一声:

“下课!

”就走了。

7“如”之前不能用冒号。

如:

如果没有润滑剂,机器就无法运转,特别是在尖端科学技术:

如原子能、宇宙航行方面,更需要具有特殊性能的润滑剂。

8语意表达重复,不能用冒号。

如:

写文章要从三方面下功夫:

那就是义理、考据和辞章。

5.叹号

叹号表示一句感情强烈的话完了以后的停顿。

使用说明:

1如果有成分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如:

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如:

啊,啊!

又到春天了。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

如:

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4句子前有叹词,后面是个感叹句,只在末尾用叹号。

如:

啊,这赠品是多么丰饶啊!

6.问号

问号用在疑问句句尾,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使用说明:

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

如:

除了他能去,谁能?

你吗?

你能去吗?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

如:

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3反问句连用必须都有问号,如:

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

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4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如:

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5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如:

他家住哪里,我不知道。

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7.引号

引号主要是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使用说明: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

如:

毛泽东教导我们说: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间接引用:

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

(1)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

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2)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

如:

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③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

如:

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

“你哭了?

引号与句末点号的位置:

①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②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要省略。

引文在句中,后引号后不加标点;引文在句末,后引号后加标点。

 

【标号】

1.括号

括号标明行文中的注释性的话。

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

使用说明:

1句内括号指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如:

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翻译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都有了中文译本。

注意:

(1)句内括号要紧贴被解释被补充的词语后

(2)括号内句末不用点号,问号、感叹号可保留。

(3)如果要在被解释被补充的词语后加点号,点号放在括号后。

②句外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

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篇》)

注意:

(1)句外括号要放在被注释被补充的句子未尾的点号后。

(2)在任何情况下,括号前后不能同时有点号。

标明行文中注释、补充、引文出处的标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

句内括号,是注释句中词语的,应紧贴在被注释词语的后面,括号内最后一个点号要省去。

句外括号,是注释整个句子的,自然放在全句的结束,括号内的句子如有标点照原样不动。

 

2.破折号

破折号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表示语意的转换、跃进,或表示语言的中断,“折”把意思转到另一个方面。

使用说明:

1解释:

说明前文。

如: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世画——名叫自然。

2话题转换、转折。

如:

“今天好热啊!

——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3表意思递进(紧承),如:

团结——批评——团结

4表说话的中断和延长,如:

“小林——,我来了!

”他大喊着“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表示说话延长)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

注意:

①折号表注释时与括号不同:

如果注释内容比较重要,需要与正文一起读出来的,就用破折号;如果注释内容是附带性的,不需要与正文一起读时就用括号。

②破折号与冒号的区别要从语气方面分析,用破折号表注释时,中间没有停顿或停顿时间很短;而用冒号表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

③破折号前的标点若是问号、感叹号要保留,其他不用。

④不能与“即”“就是”等词语并用。

3.书名号

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题名。

书名号容易忽视。

如:

资本论不是很长吗?

你不也要读吗?

注意:

1书名和篇名同时出现,书名在前,篇名在后。

如:

《后汉书·烈女传》。

②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边用双书名号,里边用单书名号。

如:

《〈呐喊〉自序》。

③使用书名号时,不要将书名号后面的普通名词括进去。

如:

“《求是》杂志”不要写成“《求是杂志》”。

④凡专栏名、丛书、专题名、单位等名称不用书名号,而用引号。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省略号不能和“等”同用。

2.破折号与省略号的区别:

破折号表声音延长,省略号表说话断断续续。

“我……不行……了,请……你……”

3.省略号后一般不能再用点号。

4.省略号

表示文中省略部分或说话断断续续等的标号。

使用说明:

1省略号和“等、等等”不能同时使用。

2省略号后一般不用点号;列举三项及三项以上方可用省略号。

四、典型示例与练习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提出阅读者应走的四步,即:

向前一步、往旁一步、随便走几步、在网络与书籍之间跨步。

B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的原初确认。

C“陆资入台”可以使两岸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需要两岸携手、共渡难关。

D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表示:

“连接德国与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文化方面我们也在不断靠近。

‘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答案:

D

解析:

A项,引号里的逗号应该放在引号外;B项,“我是谁”和“我从哪里来”里的问号去掉;C项,“两岸携手”与“共渡难关”中间的顿号改为逗号。

讲评:

本题主要考查引号和点号的位置、问号的误用、顿号的误用等。

A项中,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

本句的引用部分不能独立成句,故逗号应在引号外。

而D项引用部分是独立的,故在引号之内。

B项中,引号内的问句只做“原初确认”的定语,所以应去掉问号。

C项中当并列的短语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时,中间不能用顿号,而只能用逗号。

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

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

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B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

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C小雨突发奇想地说:

“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

”博文打趣地说:

“去我家?

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

D她写博客是给自己解闷。

“明天就能见到妈妈了,要是爸爸一起来多好啊!

我……”她一阵心酸,写不下去了。

解析:

A项第一处冒号应改为逗号。

B项后引号内的句号应放到后引号外面。

C项“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后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讲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冒号、问号的误用。

A项中冒号使用错误,因为同一句中不能连用两次冒号。

B项中所犯的错误与第1题A项相同,引号内的句子应从属于引用者,所以句号应在后引号之外。

C项中“去我家”“去我家干嘛”“扶贫吗”是连续发问,所以都要加问号。

如果三个句子是选择问,如“明天你去呢,还是小明去,还是小华去?

”到最后用一个问号即可。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站在村中心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前(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感觉这里像是刚被敌机轰炸过。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防治手足口病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情,”省领导在慰问患者及其他人员时说:

“必须坚持生命第一的理念,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D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对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