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为铺就科学发展路经验类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20663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为铺就科学发展路经验类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为铺就科学发展路经验类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为铺就科学发展路经验类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为铺就科学发展路经验类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为铺就科学发展路经验类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为铺就科学发展路经验类调研报告.docx

《六为铺就科学发展路经验类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为铺就科学发展路经验类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为铺就科学发展路经验类调研报告.docx

六为铺就科学发展路经验类调研报告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公司十年营业收入增长14.6倍,资产总额增长10.96倍,股票市值6年增长了4.38倍,实现了科学发展、转型发展

“六为”铺就科学发展路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公司成立十周年发展报告

2001年6月,开滦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4年6月,开滦精煤股份有限公司首发A股在上海证劵交易所挂牌上市的锣声敲响;2009年1月,“开滦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滦股份),实现了由煤炭开采类公司向能源化工企业的成功转型。

到2011年,开滦股份走过了她十年充满探索、曲折和辉煌的发展历程。

十年,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过短暂一瞬;十年,开滦股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多元化发展的巨变:

——经济总量实现了成倍增长。

2010年,资产总额达到161亿元,营业收入151.54亿元,企业利润11.43亿元,在册职工年人均收入61883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0.96倍、14.6倍、5.45倍和2.83倍;

——现代煤化工成为了核心产业。

2010年,煤化工产业收入达到113.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4.62%,超过煤炭产业收入近2倍;

——公司规模、产业、产品迅速扩大。

到2010年底,公司由成立之初的范各庄和吕家坨两个煤矿,发展到目前拥有3个煤矿、3大煤化工园区、7个煤化工公司,2010年生产原煤830万吨,生产焦炭520.4万吨,焦油加工22.7万吨、甲醇23万吨、粗苯加氢精制11.3万吨,化工产品达到32种;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营运资金最能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包括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

2002年至2010年开滦股份存货周转率平均15.42,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为34.57;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达到62.54,高于煤炭行业上市企业平均水平50%。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评价开滦股份“不管市场怎么变化,营运资金管理是强的。

——企业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极大增强。

开滦股份荣膺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中国化工最具成长性企业100强,2010中国最佳自主创新企业;范各庄矿业公司被评为全国文明矿,吕家坨矿业公司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润煤化工公司被唐山市命名为氢能源和其它能源开发利用科学发展模式。

2010年公司股票市值达到248.53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4.38倍。

开滦股份是如何以上市为契机,走上科学发展之路的,其奥秘在哪里?

对开滦集团以及行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又有哪些深刻的启示?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展开了调研。

战略为先,引领科学发展的方向

谈到开滦股份的发展历程,开滦集团副董事长、开滦股份董事长裴华深有感触地说:

“战略是企业的航标。

十年来,开滦股份发展的每一步首先解决的是战略问题,通过制定和调整发展战略,来锁定正确的事是什么,用战略引领去做正确的事。

2001年公司成立伊始,在产业发展定位上,面临电力、港口和煤化工等诸产业的选择。

为了正确导向公司发展,公司成立了董事会战略决策委员会和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聘请中国矿大战略问题研究专家和学者,科学研判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特别是借鉴了德国鲁尔集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但又不割断与基础产业联系的成功经验。

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实现“煤、焦、化”格局为总体发展思路的发展战略,为发展煤化工产业提供了导向。

2003年,为了保证公司如期上市和上市后加快发展,确定了“首发成功,融资十亿,以快搏强,五年翻番”的战略目标。

落实战略目标,2004年6月,开滦股份在上交所“首发成功、融资十亿”,搭建了上市融资平台。

2006年,开滦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1.71亿元,总资产达到58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五年翻番”的阶段性目标。

2007年,面对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环渤海经济圈崛起的历史性机遇,面对开滦集团加快转型的新形势新任务,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制定了以煤炭产业为依托,以煤化工产业为主导,发挥资源优势,强化资本运营,加快煤基产业链延伸和企业转型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行业示范、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新型现代能源化工旗舰企业的战略目标,进一步理清了开滦股份发展思路,明确了定位,选准了方向。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到省外国外开发煤炭资源。

2007年12月,开滦股份出资控股山西介休倡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迈出了煤炭资源扩张的第一步;启动加拿大盖森煤田BD区的地质勘探和煤炭资源开发,成为河北省煤炭行业唯一一家在国外投资的国际化大企业。

2008年开滦集团调整发展战略。

开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文学以独特的战略眼光,谋划了开滦“一基五线”转型发展产业新格局,其中,把发展煤化工产业列为“五线”之首。

提出,要把发展煤化工产业作为开滦加快转型的新突破,走大型化、基地化、园区化,煤钢联合,拉长煤基产业链,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打造中国独立煤化工旗舰企业。

从而,进一步指明了开滦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方向,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技术为王,提供科学发展的支撑

分析世界500强企业,多数都拥有标志性产品,这些产品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是系统技术的集成。

开滦股份的决策者们深知煤化工作为传统产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深知技术为王的道理。

“核心技术‘买不来’。

突破技术壁垒,走自主创新之路是唯一的选择。

”开滦集团副总工程师、开滦股份副总经理房承宣说。

从积极探索实践煤焦化发展路径做起,延伸煤基产业链条。

从煤到焦化产品增值了1.3倍,再到甲醇、精苯、沥青等化工产品增值了3.5倍。

开滦股份没有满足于在产业链低端徘徊,而是由煤炭延伸做到了焦炭、甲醇、粗苯精制和焦油加工等系列。

下一步还将围绕形成能源类产品、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三大产品体系,做大做强、做精做优煤化工、新材料和新燃料两大产业。

坚持技术引进和创新相结合,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产学研一体化运作,与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煤化工研发中心。

目前,12项煤化工技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发明专利,其中“焦炉煤气制甲醇合成驰放气回收利用方法”等4项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自主研发制定了M15车用甲醇汽油标准,作为河北省第一部甲醇燃料地方标准已正式发布执行。

“煤化工园区污水系统深度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煤化工园区产业循环链接及能源高效综合利用”项目被河北省科技厅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坚持国内和国际一流标准,选择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引进,保证了已建煤化项目全部采用高新技术,多项生产工艺均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其中:

---中化、中润两个煤化工公司均为6米顶装焦炉,且全部配套140T/H干熄焦装置,在国内独立煤化工企业中尚属首例;

---30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采用的是美国考伯斯技术,是目前国内单套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焦油加工装置;

---20万吨煤气制甲醇项目,由化二院设计,达到了目前国内领先水平;

---20万吨苯加氢精制项目,采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气相低温加氢优化工艺,装置单套规模位于国内前列。

十年来,开滦股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延伸煤基产业链,使传统“夕阳”产业转化为生产高附加值、高端产品的“朝阳”产业,实现了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的优化提升。

制度为基,筑牢科学发展的基础

现代企业制度以公司制为主要形态,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规范的、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是提高公司市场认可度的基本保证。

十年来,开滦股份公司遵循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了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构筑了证券市场的高度信任感,保证了公司规范化、科学化运转。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公司治理结构。

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各司其职的法人治理结构。

目前,公司董事会共有9人,独立董事3人、外部股权董事2人,内部董事4人,独立董事和外部董事的人数占到了半数以上。

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严格按照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披露原则,保证中小股东与大股东信息平等共享,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及其合法权益,进而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治理结构,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形象。

开滦股份先后荣获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上证180样本股、上证治理样本股。

“开滦股份这种法人治理结构对上市公司来说是最科学合理的。

”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侯树忠说。

二是建立完善了董事会下设的各专业委员会制度。

公司战略、审计、提名、薪酬考核四个专业委员会,除战略委员会主任由公司董事长兼任外,其它三个委员会主任都由专家担任。

各专业委员会职责明确,充分授权,依据制度规定在董事会决策重大问题之前,提前介入,全程参与。

董事会在重大项目投资、内部关联交易和担保等重大问题决策上,认真听取各专业委员会的意见,确保了各项决策的科学性。

三是完善了独立董事制度。

公司原有3名独立董事分别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矿大、北京伊川投资,是国家层面战略研究、资本运作和法律方面的专家。

随着企业转型发展和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壮大,又吸收了煤化工方面著名专家担任独立董事。

10年来,独立董事忠诚履职,在公司战略制定、内控制度建设、股份发行上市、发展煤化工、产业链延伸、企业转型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强化了内控制度。

公司上市之初,专门聘请了北京大学立法学研究中心指导公司建立内控制度,保证了制度的先进性和规范性。

目前已经建立了10大类60多项内控制度。

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公司的治理水平广泛认同。

今年以来,开滦股份被证监会和河北省监管局确定为内控制度试点单位。

公司总会计师王连灵回顾起开滦股份十年走过的路程时,充满深情地说:

“开滦股份的发展,最主要的是得益于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内控制度、各部门和管理层协调高效的执行力。

”我们在调研时了解到,公司建立之初仅有供应、销售和财务三项制度,还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

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160多项制度。

每一项制度都是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各个部门利用半年多时间集体讨论制定的。

领导层之间、部门之间对相互职责边界都非常清晰,大家都非常尊重制度、执行制度。

所以,协同性、联动性非常强,工作效率非常高。

绿色为魂,丰富科学发展的内涵

绿色经济是以低碳、环保、低能耗、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兴经济。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可喜的是,开滦股份从成立一开始,就树立了强烈的绿色意识和转型取向,成功构建了以区域循环为标志的绿色发展模式。

2011年4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局长王韩民到开滦股份中润煤化工公司参观考察,称赞“开滦这个煤化工厂,确实是一个现代化企业,从煤焦化一直到废水处理,做到了零排放,实现了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科学发展。

”国家工信部节能环保司司长周长益评价:

“开滦煤化工上下游产品‘吃干榨净’、循环经济发展,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

“吃干榨净”。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以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抓手,将上游项目产品用作下游项目原料,立足副产品回收利用、能量和水资源梯级利用、各类资源共享,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和耦合,实现产业之间的物质循环利用,形成了“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京唐港煤化工园区实现全部循环再利用。

其主要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已达到100%,各类能耗综合利用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开滦煤化工循环经济13个子项目已被确定为第三批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京唐港园区干熄焦节能改造和焦油加工项目被唐山市列为绿色企业发展模式项目。

---干熄焦项目与焦化项目配套建设,通过回收红焦显热产生蒸汽,用蒸汽可以进行发电,可满足园区70%的用电和40%的用汽。

---焦炉炼焦产生的煤气经鼓冷、脱硫、硫铵、粗苯等煤气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