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课 多彩的消费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20648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课 多彩的消费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课 多彩的消费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课 多彩的消费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课 多彩的消费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课 多彩的消费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课 多彩的消费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课 多彩的消费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课 多彩的消费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课 多彩的消费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3课多彩的消费学案

第3课 多彩的消费

考纲展示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主干解读】

抓牢1个核心

 生活消费

把握2种因素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观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客观因素

理解3种消费类型

 按交易方式划分的3种消费类型、按消费目的划分的3种消费类型

把握4种消费心理

 从众、求异、攀比、求实

理解4种消费行为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考点一 消费及其类型

 考点梳理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当前可支配收入: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2)未来收入预期:

对未来收入预期非常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3)社会收入差距: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温馨提示】影响消费的因素除了收入之外,还有物价、生产、货币发行量、宏观政策、消费心理等。

2.消费类型

划分依据

类型

特点

交易方式

钱货两清的消费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有权发生转移

贷款消费

 预支未来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租赁消费

 所有权不变更,使用权暂时出让

消费目的

生存资料消费

 较低层次,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发展资料消费

 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

享受资料消费

 身心愉悦,丰富生活

【温馨提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当前居民消费仍旧以生存资料和发展资料消费为主。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

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变化规律:

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3)衡量标准:

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

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②意义:

恩格尔系数越大,消费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降低,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优化。

【温馨提示】恩格尔系数降低,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总量减少,只能表明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降低。

 重难突破 

1.全面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

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

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未来收入预期乐观,人们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3)其他因素:

物价、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消费环境和国家政策等。

【温馨提示】图示影响消费的因素

2.全面理解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1)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2)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3)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未来收入预期。

(4)维护社会公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

(5)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6)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7)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正确认识贷款消费

(1)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

社会信用制度制约着贷款消费的发展。

(2)贷款消费主要出现在超出了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的情况中,如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和大额服务。

(3)贷款消费无所谓好坏,应当因时、因人而异。

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鼓励有经济能力的人贷款消费,则是利国利民之举。

(4)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贷款消费,并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一种适度消费。

 易错辨析 

1.[2015·上海卷,17B]出国旅游趋势热的根本原因是人们追求生活质量。

(  )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4·江苏卷,6①]社会保障水平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  )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4·北京卷,32①]伴随居民工资水平提高,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提高。

(  )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2·山东卷,3①]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  )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伴随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享受资料消费逐步代替生存资料消费。

(  )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预测

2014·新课标全

国卷Ⅰ,13

2014·新课标全

国卷Ⅱ,38

 常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或从影响消费的因素迁移进一步考查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尤其要注意结合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考查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

角度1   影响消费的因素

【典型例题1】[2015·安徽卷]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

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有(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变式训练1】某次会议期间,在讨论如何增强消费信心时,一位台下嘉宾向台上来自中国、日本、越南、泰国的官员和企业家代表提问:

“亚洲国家增长模式都是出口驱动型,我们希望转向消费驱动的模式。

我奶奶80岁了,她有很多存款,但劝她花钱却非常困难,所以我想问一下来自四个国家的代表们,如何让像我奶奶这样的老人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进行消费?

”据调查,像这种“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而对于手中没钱的老百姓,消费更是一种奢望了。

结合材料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角度2   消费水平的变化

【典型例题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变式训练2】下图是某地区2015年上半年不同收入的家庭食品消费和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在家庭消费中所占比重的情况。

从图中可以推论出(  )

  

A.消费行为的选择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B.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总额不断增长

C.收入差距的存在造成消费结构的差异

D.居民恩格尔系数降低,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考点二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考点梳理 

1.消费心理

类型

特点

评价

从众消

费心理

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

 优点:

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弊端:

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消

费心理

标新立异

 优点:

展示个性,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弊端:

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态度: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消

费心理

夸耀性

盲目性

 弊端:

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

不健康的心理,不应提倡

求实消

费心理

符合实际

讲究实惠

 优点:

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

 态度:

大力提倡

【温馨提示】不能认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都是不正确的。

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之外,对从众和求异心理都应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原则

要求

反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既反对超前消费,也反对消费滞后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健康消费

 反对跟风随大流、情绪化消费,反对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性消费为核心

 反对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戒奢从俭

 反对铺张浪费、骄奢淫逸

【温馨提示】坚持适度消费要求我们从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家庭经济实际出发进行消费,同时又要改变落后的消费观念,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有偿还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消费需求,防止消费滞后。

 重难突破 

1.正确认识贷款消费是否是超前消费

(1)判断贷款消费是否是超前消费,关键在于看消费者在借贷时是否充分和科学地考虑了自己的收入预期。

(2)如果借贷是建立在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的,这种消费就属于适度消费,而不属于超前消费。

(3)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无力还贷却硬要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2.崇尚节俭与限制消费、适度消费

(1)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不是某种具体的消费方式,也不是限制人们的消费。

(2)崇尚节俭与适度消费是一致的。

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如果人为地去抑制消费,使消费滞后于家庭收入水平,也不属于适度消费。

3.认识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意义

(1)这是一种可持续性消费,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符合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要求。

(3)有利于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4)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易错辨析 

1.[2015·浙江卷,24A]“凑单”购买自己不需要的商品,是求异心理引发的。

(  )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福建卷,31B]商人利用求异心理进行经营,不值得提倡。

(  )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攀比和从众心理。

(  )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抑制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  )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预测

近年全国卷未考查

 从地方卷考查看,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的理解。

有时也以主观题的形式,结合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等知识综合考查扩大内需的问题

角度1   消费心理

【典型例题1】[2015·浙江卷]“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购500元商品返还280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而凑足购买500元商品。

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

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

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

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并不可取

C.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

D.违背了适度消费原则

【变式训练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这个故事中卖骏马的人利用了消费者的(  )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