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358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囱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烟囱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烟囱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烟囱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烟囱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烟囱施工方案.docx

《烟囱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囱施工方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烟囱施工方案.docx

烟囱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1

二、工程特点…………………………………………………………………1

三、工程管理目标……………………………………………………………2

四、编制依据及说明…………………………………………………………3

五、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4

六、资源需要量计划…………………………………………………………18

七、施工进度计划……………………………………………………………20

八、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21

九、施工工期管理措施………………………………………………………24

十、工程质量管理措施………………………………………………………24

十一、安全施工保证措施……………………………………………………29

十二、文明施工管理措施及保证措施………………………………………35

十三、环境保护措施…………………………………………………………37

十四、电动升模专项安全施工措施…………………………………………37

附录1:

提模工艺图…………………………………………………………47

附录2:

施工平面布置图

附录3: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控制计划清单

附录4:

施工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附录5:

烟囱调径收分表

附录6:

鼓圈示意图

附录7:

井架示意图

附录8:

辐射梁示意图

附录9:

烟囱爬升模板系统结构验算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1、基本概况

1.1.发电厂三期工程设计装机容量为2×1000MW。

烟囱工程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采用两炉两机合用一座双管集束式钢内筒烟囱,根据环保与工艺专业要求,内筒为二个高度240米的钢筒,出口内直径7.5m。

1.2.钢筋砼筒身高为230m,上口外直径18.4m,壁厚0.3m;±0.00m外直径28m,壁厚0.85m。

筒身砼分C30和C40两种,C30砼配合比采用建工检(配)2006002。

水灰比0.50,砂率42%,坍落度120-160mm,每方砼水泥用量328㎏,砂700㎏,石子988㎏,外加剂(UNF-3)6.15㎏,粉煤灰98㎏;C40砼配合比采用建工检(配)2006016。

水灰比0.40,砂率36%,坍落度120-160mm,每方砼水泥用量415㎏,砂593㎏,石子1077㎏,外加剂(UNF-3)7.32㎏,粉煤灰73㎏。

±0~+30m采用C40砼,+30~+230m采用C30砼,C40砼施工到30米时,筒壁进行凿毛处理,使C40砼与C30砼能有效地连接。

筒身共设三种坡度:

±0.00~+80.0m,i=0.04;+80.0~+160.0m,i=0.02;+160.0~+230.0m,i=0.00。

由于坡度调整过大,影响筒身的外观质量,故在进行坡度调整时,采取分三模调整的施工方法。

烟囱筒身外壁±0.00~+118.0m刷灰色油漆,+118m~+230m之间每隔16m刷红白相间油漆作为航空标志,第一道为红色,顶部设避雷针。

筒身内部+12m、+40m、+80m、+120m、+160m、+200m、+228m、各设有一个钢平台,另设有钢爬梯,悬壁支承在钢筋砼筒壁内侧。

2、工程建设关系

业主单位:

建设管理单位:

监理单位:

勘察、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二、工程特点

烟囱工程施工有如下特点:

1.高空作业多。

烟囱15米以下采用常规翻模工艺,自15米至顶部采用电动爬模提升系统。

2.交叉作业多。

烟囱筒壁的钢筋施工、木工施工提升架提升为上下交叉作业,而且这种交叉作业在整个筒壁施工过程中一直存在,故在组织安排上要尽量错时,分开作业,必要时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3.受人为素质因素影响大。

爬模提升过程是一个系统组织协调过程,又是一个技术实施过程,指挥者与作业者的个人素质是关键,选择责任心强、具备业务素质的人员非常重要,同时,技术安全交底尤为必要。

4.安全技术要求高。

对烟囱施工,安全技术上的保证是基础。

爬模提升系统、安全装置系统都应有技术设计,在设计计算满足的前提下,做到心中有底,识关键、辨重点。

三.工程管理目标

1、质量目标

1.1.总目标:

机组高标准达标投产,创国优工程。

1.2.单位工程质量等级为优良。

1.3.不发生较大及以上质量事故。

1.4.杜绝因土建施工质量影响设备运行的质量事故及隐患。

1.5.工程技术资料齐全、准确、工整并与工程同步。

2、安全管理目标

2.1.不发生人身死亡及重伤事故,控制负伤率不超过去3‰;

2.2.不发生一般及以上机械设备损坏事故;

2.3.不发生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

2.4.不发生一般及以上火灾事故;

2.5.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垮(坍)塌事故;

3、环境管理目标

3.1.设施标准、行为规范、施工有序、环境整洁,树立安全品牌工程。

3.2.减少粉尘排放;

3.3.减少污水排放;

3.4.减少噪声排放;

3.5.杜绝危险废弃物污染;

3.6.杜绝持续严重超标排放的环境污染事故;

3.7.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环保型电厂。

4、文明施工目标

4.1.按标化工地施工,确保道路清洁、无扬尘;

4.2.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设备堆放场地、施工场地的封闭隔离;

4.3.施工期间对周边运行设备的必要保护措施;

4.4.对于办公地点及施工场地进行相应的美化。

四.编制依据及说明

1、编制说明

  本方案是电厂三期烟囱施工的纲领性文件,施工中如电动升模施工、升模设施拆除等较复杂、高难度、高风险的工序另行编制作业指导书。

本方案为±0.00~+230.00m筒身的施工方案,基础施工方案已另行编制,钢内筒施工方案和防腐方案另行编制。

2、编制依据

2.1.《240/2×7.5米烟囱钢筋砼外筒施工图》T5303;

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3.《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78-85;

2.4.《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一部分:

土建工程》DL/T5210.1-2005;

2.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2.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

2.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2002

2.8.《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

2.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

2.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

2.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范》JGJ104-97;

2.12.《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程》GBJ113-87;

2.13.《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5-89;

2.1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2.1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04-93;

2.1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17.《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1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

2.19本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承包合同。

五.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1、测量定位及烟囱沉降观测

 根据已施工烟囱基础面的中心控制点,放出烟囱±0.00m处筒身的内、外直径,±0.00m以上筒身中心控制点采用激光铅锤仪将中心点引测到操作平台上再用钢卷尺测出烟囱筒身每节的内外半径。

做好筒身中心点的保护,用6㎜厚钢板做一个钢罩,在不用中心点时,将钢罩罩住中心点的埋件。

沉降观测在基础砼浇捣之前就进行,垫层浇捣后在基础边缘设临时沉降观测点,测出原始标高,基础砼浇捣后,即进行第一次沉降观测,并把临时观测点移到基础底板上。

在筒壁永久沉降观测点设置之前,对底板上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待筒壁沉降观测点设置好后,观测原始标高,但沉降值为之前的累计值。

此后筒壁每升高20~30m,进行一次观测,绘制时间与沉降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动态反映烟囱沉降情况。

倾斜观测自烟囱筒身结顶后开始与沉降观测同时进行。

沉降观测持续至交工验收,交工验收时一并把沉降观测成果移交建设管理单位、监理单位。

2、±0.00~+15m现浇段的施工

由于钢内筒基础暂不施工,故在进行现浇段施工时,对钢筒基础插筋采取保护措施,在基础插筋外侧一周砌筑700㎜高的挡墙,防止上部砼流入钢筒基础,污染钢筋面。

与吊笼相碰处,将插筋扳弯。

±0.00~+15m采用常规的现浇翻模施工法,砼采用泵送浇筑,该施工段分10次进行浇筑,每节施工高度1.50m。

现浇段施工时应特别注意电动升模预留孔的留置,采用经纬仪定位水准仪找平,预留孔尺寸应经放大样确定。

烟道口施工时,从烟道口下口梁上搭设操作架,烟道口脚手架搭设方式同内外操作架,搭设至+27m,烟道操作架与内、外操作架连通,加强其整体稳定性。

烟道口+27m以上施工时,需搭设一个梁底模承重架。

施工方法为:

烟道口进行+15~+27m段施工时,在+26.8m洞口两侧沿筒身内、外侧预埋350×350㎜埋件,待砼浇筑模板拆除后,将18#槽钢焊接于埋件上,在两根槽钢上按600㎜间距竖立杆,立杆高度为1.24m,用大横杆将立杆连接起来,在大横杆上按300㎜间距铺设小横杆,作为烟道上口梁底模的承重架。

烟道口施工时,由于提升架组装需要,在洞口两侧按1.5m间距预埋350×350㎜埋件。

18#槽钢的承载计算:

截面面积A=2929.9㎜²,理论重量G=23㎏/m,截面惯性矩Ix=1370/㎝³ix=6.84/㎝Wx=152/㎝³=152000㎜³,Iy=111/㎝³iy=1.95/㎝Wy=21.5/㎝³=21500㎜³

其抗弯强度为:

σ=M/γxWx(γx=1.05)=142N/㎜²上部模板自重:

4.14kN,新浇筑砼自重198.9kN,钢筋自重12.4kN,施工荷载5.25kN,振捣砼荷载11kN,其强度为(4.14+198.9+12.4+5.25+11)×1000×1240÷(6500×850)=60N/㎜²<142N/㎜²满足强度要求。

2.1.脚手架搭设、拆除

2.1.1.脚手架搭设

烟囱内操作架:

烟囱内部搭设高度为18m的环向双排脚手架,中间设十字通道;内部搭设底层脚手架时,按间距1.5m竖立杆,纵横两方向都用大横杆连接立杆,设双向剪刀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夹角为45~60°,每三跨设置一道,沿筒身侧自下而上连续设置。

要注意杆件接头的错开,相临立杆的接头前后左右不在同一步内,相临横杆的接头上下左右不在同一跨内。

烟囱外操作架:

烟囱基础回填平整好后,在环梁外面一周用砼浇筑一块2.5m宽、10㎝厚的硬地坪,用于搭设外操作架。

烟囱外部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18m,外部双排脚手架宽1.5m,立杆间距1.8m,步距1.8m,大横杆采用4m钢管,一根大横杆与3根立杆相连,小横杆采用2.5m钢管。

外操作架设双向剪刀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夹角为45~60°,每二跨设置一道,沿筒身侧自下而上连续设置。

由于烟囱外筒壁接照坡度向内收,故外部双排脚手架也要随高度增加向内收进。

在收进部位,悬臂小横杆上加设大横杆,大横杆上铺设毛竹片,当挑架使用。

小横杆从第一步开始每升一步收进8㎝。

为增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应做到:

立杆生根在烟囱筒身外地面铺的枕木上,扫地杆与立杆连接牢固;外部双排脚手架剪刀撑每隔两跨设置一道,剪刀撑自下而上连续设置;每3.6×3.6m脚手架设置连墙杆一道,连墙杆与烟囱筒壁相连接,连接方法为:

筒壁内侧对拉螺丝孔处加一根钢管,再用四股12#铁丝通过对拉螺丝孔将外脚手架与筒壁拉接在一起。

脚手架外侧满挂密目网,脚手片用12号铅丝与脚手管绑扎牢固。

施工过程中为方便人员上下,在烟囱北侧(7#机烟道侧)设之字型斜道,斜道宽度为1.50m,两端平台各1.5m宽,中间斜坡道长3.8m左右。

在之字型斜道入口处搭设一个3m×3.8m的防护棚,上面满铺毛竹片两层。

脚手架外侧设置两道防护栏杆,高度分别为1.05m、0.4m。

2.1.2.脚手架拆除

当筒身施工至15米时,先将内外架拆至10.8米处,待升模设备组装好后,再将内外架拆除。

2.2.钢筋工程

2.2.1.钢筋原材料进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原材料进场后,分批、分型号堆放整齐,立即根据证明书查看其标牌是否有误。

并对每批钢筋(每批不大于60t取1组试件)取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2.2.钢筋加工前,由专职翻样技术员按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分施工段、部位详细列出钢筋下料单(一式六份),经部位施工员审核后,一份返回翻样作为存根,一份配筋图留施工员作资料,一份送材料部门,一份送内场加工,另将两份交现场作业班组。

2.2.3.部位施工员按照钢筋下料单,及时填写钢材跟踪申请单,以便及时掌握钢材进场数量,试验结果,并统计钢筋接头数量,以确定试件取样组数。

2.2.4.所有钢筋制作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做好制作及绑扎的交底工作。

复杂的钢筋画大样示意图后再制作,确保成型尺寸符合规范要求。

2.2.5.加工的钢筋形状、断料尺寸必须按下料单施工,加工后的半成品钢筋分类别、分型号堆放并挂料牌,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2.2.6.钢筋接长采用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要求进行对焊模拟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并按规定从焊接成品中每层按每批300只接头取一组试件,合格后方可使用;电渣压力焊每300个接头(不足300个接头按300个计)随机抽取一组即3个试件作单向拉伸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2.7.钢筋接头位置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绑扎点数、跳步绑扎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2.8.除与埋件、埋管相碰的钢筋允许移动外,其余钢筋按图施工,绑扎过程中注意检查钢筋规格、级别、有无漏筋、少筋等问题。

2.2.9.筒体钢筋保护层,严格按设计要求设置,保护层采用塑料垫块,为保证保护层的准确,每节应先绑最上面一道环筋,计算该节最上一道环筋的半径,用钢尺拉准绑好,再绑下面的环筋。

在浇筑混凝土以前在下一节模板顶处用环筋将竖筋固定,以防该节混凝土施工时下一节竖筋移位。

2.2.10.钢筋绑扎过程中,要将扎丝外钢筋内侧按,防止铁丝锈蚀,污染清水砼面。

2.2.11.钢筋绑扎完毕,由班组自检,再由施工员复检,质量员复核无误后通知监理及业主验收,并做好钢筋工程隐蔽验收记录。

2.3.模板工程

2.3.1.翻模施工

a模板的选用,首先考虑烟囱外观的整体观感及施工进度需要,烟囱筒壁模板全部选用P3015标准新钢模,钢模板表面必须平整,模板四边必须平直,无凹陷及毛边,以防模板安装时拼缝不严;同时所有钢模板1500mm长度方向应统一,以防上下节安装时有错缝现象。

b钢模与钢模之间连接,保证拼缝严密不漏浆,所有钢模的竖缝打回形销不得少于5个,水平缝至少要打2个模板回形销。

c任何模板之间拼缝要严密,横平竖直,模板横、竖缝要贴单面胶,单面胶要贴在距模板面3~5mm处,这样才能使单面胶不凸出模板面。

d为保证筒身外观工艺及技术要求,内外模板加固连接使用φ12圆钢对拉螺杆外套PVC套管。

套管两端加堵头,防止砼浇筑时,产生漏浆。

对拉螺杆安装时,应呈中心辐射状布置,提高模板安装质量及砼外观质量。

e外模的支撑体系由对拉螺栓(M12)、围箍(Φ25)和钢楞(Φ48x3.5)组成。

对拉螺丝按间距750mm布置,围箍每块模板3道每道一根,钢楞竖向布置间距750mm(每道两根)。

f内模的支撑体系同外模。

先通过对拉螺栓与外模固定,然后设置围箍(每块模板3道,每道1根),再用钢楞压紧围箍(钢楞布置间距750mm),最后利用脚手架撑紧钢楞。

g注意在收分模板的计算时,应考虑上下几节收分模板的连续性,避免每节收分模板之间都错位。

2.4.砼工程

2.4.1.筒身筒采用汽车泵泵送浇筑,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及塌落度,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2.4.2.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保证分层厚度不超过50cm。

2.4.3.振捣方法要求正确,不得漏振和过振。

可采用二次振捣法,以减少表面气泡,即第一次在混凝土浇筑时振捣,第二次待混凝土静置一段时间再振捣,而顶层一般在0.5h后进行第二次振捣。

2.4.4.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的深度,保证深度在5~10cm,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翻浆不再下沉和表面无气泡泛起为止,一般为25s左右。

2.4.5.新老混凝土接缝处要用减半石子配合比的混凝土或细石混凝土进行套浆。

砼的养护,为避免形成和减小清水混凝土表面色差,抓好混凝土早期硬化期间的养护十分重要。

清水混凝土构筑物的侧模应在48h后拆除。

2.5特殊部位处理:

2.5.1水平施工缝的处理

每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混凝土表面进行啄毛处理,支模前将混凝土表面处理干净,浇筑新一节混凝土前洒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再分层浇筑本节混凝土。

2.5.2小门洞的处理:

小门洞口阳角留设R=20mm的圆弧塑料线条。

3、+15~+230m电动升模工艺施工及主要技术措施

3.1.电动升模设施的组装

该装置在筒壁现浇段施工完毕开始组装,组装前将2节轨道模板安装好,其组装顺序为:

轨道模板安装→安装中心鼓圈→提升架组装→平台辐射梁安装→斜拉索安装→平台连接钢圈安装→铺平台及提升架脚手板→井架安装→电气系统安装→支撑中心鼓圈脚手架拆除→吊笼及导索的安装→扒杆安装→调试→验收使用。

3.1.1.轨道模板的安装

轨道模板的安装是此装置的重点,其安装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提模装置系统。

根据本工程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具体施工如下:

a轨道模板安装前必须确定筒身施工中心线。

b根据施工中线轴线将筒壁均匀分成24等份,并在筒壁上放出灰线。

c轨道模板安装在筒壁外侧,并做到模板中心线与灰线一致。

d轨道模采用M42高强螺栓与内侧模板进行连接。

e轨道模在筒壁孔洞处设置连接支撑杆。

3.1.2.中心鼓圈的安装

a中心鼓圈的安装平台采用满堂脚手架加固的方法,具体如下:

搭设时按间距0.6m竖立杆,纵横两方向都用大横杆连接立杆,每隔2根立杆设置一道剪刀撑,剪刀撑从最外侧加固立杆开始,剪刀撑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除侧向剪刀撑以外,还需加设水平剪刀撑,做法如下:

在一个层面上采用6m钢管连续布置;在满堂脚手架顶部和底部扫地杆处必须布置一道,再在前两道中间布置一层。

调整区域:

以烟囱中心为中心,6m×6m的平台。

b脚手架加固完毕后,再在顶层水平杆之间均匀加设三根水平杆,即水平杆间距为200mm。

最后再满铺脚手板并绑扎牢固。

c脚手架搭设完毕后用50t汽车吊将中心箍圈吊至组装平台上,注意必须使箍圈中心和平台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

3.1.3.提升架的安装

a提升架系统在地面组装好并试运正常后,利用50t汽车吊从筒壁轨道模的顶部缓慢滑入轨道模内,并用销块销住。

在吊装过程中根据轨道模口的直线度控制操作架沿筒壁竖向的直线度。

b吊装就位后即可进行外圈栏杆安装和拉设安全网。

栏杆采用Φ48×3.5脚手钢管,从预先焊在架子上的吊环穿过并连成整体焊死。

3.1.4.辐射梁的安装

提升架与中心鼓圈安装就位后,利用50t汽车吊安装辐射梁,共24根,具体安装如下:

利用两点起吊法逐个将辐射梁安放到预定部位,一端与中心鼓圈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提升架顶部的滚轮上。

应注意辐射梁外端比内端低7cm,使平台中间起拱。

3.1.5.斜拉索安装

斜拉索采用Ø28圆钢拉杆与其配套杆件组成,其安装方法如下:

将所有的斜拉索均布挂好,用3t链条葫芦从外侧对称四点同时拉紧,再四点对称同时拉直至最外侧拉完,其安装要点为每一道斜拉索受力均匀,最外侧拉完后再拉次外侧,按照上述方法将所有拉索全部拉完。

3.1.6.施工平台及提升架脚手板的铺设

平台辐射梁以及连接角铁、连接钢圈安装就位后,即可进行平台脚手板的安装。

脚手板采用50mm厚的优质白松木材,先铺设辐射梁顶面,再铺辐射梁间的空档,辐射梁顶部两脚手板间用铁垫片将其连接,铁垫片两端用铁钉钉在脚手板上,平台脚手板必须满铺。

提升架脚手板端部与提升架横杆用12#铅丝扎牢。

3.1.7.井架安装

a把井架各杆件吊至施工平台,然后按先立杆后水平杆最后斜撑的顺序将其组装就位在中心箍圈上,斜撑采用50×5角钢。

b在井架主体就位后,将2根避雷针安装在井架顶部,通过50mm²避雷引下线与筒壁内的永久避雷接地线连接。

3.1.8.电气系统的安装

a施工平台电气系统的安装应满足电动提升原理的要求,电气连接应装在辐射梁下部或侧面,并固定牢固。

b卷扬机操作柜安装在烟囱0m地面,在7#机烟道距烟囱筒壁外50米处,提升架操作柜安装在施工平台上,卷扬机配电箱安装在卷扬机棚内。

c施工平台的照明由行灯(低压灯泡)提供,支撑平台上设置低压灯泡。

d所有电源线均采用绝缘可靠的橡皮电缆,并配备安全可行的漏电保护器,平台的配电箱应设置防雨罩。

3.1.9.吊笼及导索安装

a安装顺序为:

卷扬机就位→天盘轮安装→地滑轮安装→穿卷扬机钢丝绳→导索钢丝绳安装→吊笼抱刹装置安装。

b卷扬机钢丝绳从7#机烟道测门洞将吊笼和卷扬机连接。

钢丝绳采用6×37(Φ17.5m)型,总长度不小于600m。

c导索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烟囱地坑内的预埋件上,另一端用3t倒链拉紧。

3.1.10.小扒杆的安装

a小扒杆安装前先将1t卷扬机用吊车吊至平台上,用钢丝绳将卷扬机固定牢固。

b小扒杆利用卷扬机提升到安装高度,并固定在平台辐射梁和井架上。

c小扒杆固定完毕,用钢丝绳将扒杆和卷扬机连成整体。

3.1.12电动提升系统提升前的检查及负荷试验

检查内容:

所有辐射梁的挠度、电气系统的绝缘检查、吊笼减速机显示灯、指示灯是否正常、吊笼焊缝是否符合要求、通讯联系是否畅通、避雷针接地是否良好、斜拉索钢丝绳是否均匀受力、操作平台上荷载是否均匀等。

提升试验:

每榀门架处站1人,由指挥人员指挥操作人员同步提升提升架1.5m,主要观察有无搅拌现象,提升丝杆与螺母是否有搅丝现象及减速机是否有异常声音。

吊笼荷载试验:

吊笼空载运行3次,并撞行程开关检查是否有效,再检查钢丝绳卡头、天地轮是否可靠;然后两部吊笼各加设计荷载1.5t,进行同步提升或下落试验,再检查吊笼顶部的钢丝绳卡头、天地轮是否可靠:

吊笼抱刹试验为:

加荷载1.4t用钢丝连接,剪断铁丝其刹车行程≯25cm。

3.1.13.质量措施

a轨道模板的安装应均匀布置,轨道模间连接要求平滑,轨道模安装完整,应对上述要求进行验收并做好记录。

中心轴线处轨道模安装偏差≤5mm,其它轨道模安装偏差相对圆心的夹角≤1°,且考虑辐射梁与中心鼓圈螺栓连接不受影响。

相邻轨道模水平高差≤2mm,水平总高差≤5mm。

上下轨道模间连接要求接缝平、坡面顺,接缝偏差≤2mm。

轨道模安装时应逐块校正,全部安装完毕后还应对整体进行测量、校正并记录。

b提升架的安装部件必须确保施工质量,架子在吊装过程中必须做到吊点分布合理(尽量采用三点起吊或加设起吊杆),避免造成架子产生变形或散架。

c中心鼓圈的安装平台的面标高必须符合本方案要求,可以在脚手平台完成后用水准仪进行标高复测。

中心箍圈起吊时应确保其垂直度,应整体缓缓落地,严禁偏心就位,以保证箍圈无倾斜、无损坏。

吊装时应保证两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即箍圈中心和平台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

箍圈就位后必须进行标高、轴线的复测,以保证整个提模平台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d辐射梁与连接角铁、连接钢圈的安装以鼓圈中心为圆心,刻出用来量度半径之用的刻度线。

组装用的高强螺栓必须分初拧和终拧两个过程,其中终拧时应使用力矩扳手拧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