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323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一、高中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杨素

居山四望阻,风云竞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诗人山斋独坐静观,先总后分,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具有鲜明的层次感。

B. 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十分丰富,高山,风云、日出、飞鸟、兰花,竹林,景中寓情。

C. 日出天明,本该是生机勃发、百鸟歌唱的时刻,但眼前却是乱石横卧,晨鸟离巢的衰败景象。

D. 起句点出居所四周都是高山,末句忽又挽回到日暮远山,使全诗浑成一体,圆满无缺。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试作赏析。

【答案】

(1)C

(2)①诗歌前十句写了诗人山斋独坐静观,体现山居环境的美好,表现了其享受自然美景的悠闲之情。

②后四句,面对境之幽,人之独,诗人希望有人共赏,希望有知己相对,酒满却无人对饮,从而流露出孤寂之情。

总体看来诗人在全诗中的情感应该是闲适中流露出孤寂之情。

【解析】【分析】

(1)诗歌中,选择高山,风云、日出、飞鸟、兰花,竹林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优美的画面,而选项C,却说“乱石横卧,晨鸟离巢的衰败景象”,与整体画面不谐。

故选C。

(2)前十句着重写景,而景中寓情;后四句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情景的结合处理得比较好。

“居山四望阻,风云竞朝夕”,起势空灵飘远,极富意境,让人眼前有高山环绕、云雨流离之感。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本句刻画了环境的静、深、幽,进一步为后面的愁绪造势,正在渐渐地深入之中。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日出天明,本该是生机复发、百鸟歌唱、心情舒畅的时刻,作者却逆意而行,对“寂”作进一步的渲染,那淡淡的愁丝几乎已经洋溢出字面。

再而写到居室,“幽气”“虚白”“落花”“细草”都围绕着居室来写,刻画其幽静、寂寞、凄清的感觉,一切的感觉都是清冷,没有人气。

居室的四句,看来仍然是景物描写,无一字提“愁”,无一字提“思”,但是寂寞惆怅之感已经伸手可及,全然浸满读者的心灵。

一切的愁绪,后四句给出了原因:

故人不在,复又思念故人。

美酒盈樽,对面无人,更形伤感。

“日暮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最后突又摇开,复现空灵幽远之感,成一摇曳的大波澜。

“日暮”暗中呼应“日出”,机心巧运,告诉读者,这思念,又在这日升日落之中独自消受了一天:

朝夕之风云,也正对着了这朝夕之愁肠。

故答案为:

⑴C;

⑵①诗歌前十句写了诗人山斋独坐静观,体现山居环境的美好,表现了其享受自然美景的悠闲之情。

②后四句,面对境之幽,人之独,诗人希望有人共赏,希望有知己相对,酒满却无人对饮,从而流露出孤寂之情。

总体看来诗人在全诗中的情感应该是闲适中流露出孤寂之情。

【点评】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

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释】①王赞,西晋文人。

②商、参:

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

③鸧鹒:

又作仓庚,指黄莺。

④师涓:

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 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 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 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2)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曹丕《杂诗》)

B.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曹植《杂诗》)

C.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阮籍《咏怀》)

D.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古诗十九首》)

(3)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

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参考资料:

诗经原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薇》

参考译文: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

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答案】

(1)B

(2)C

(3)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

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

《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解析】【分析】

(1)B项,“三至六句……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错误,这几句主要是说战争不断导致自己和亲人不能相见,没有体现“阴阳相隔”,“商参”只是用夸张的手法写相隔之久;且这几句诗表达的应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故选B。

(2)A项中,通过“不能寐”和“起彷徨”可以看出战士的思归之情;B项中,通过“离思”、“孤雁”和“哀吟”可以看出战士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内心的悲伤;C项中,阮籍的《咏怀》表现的是战士为了国家利益征战沙场的忠肝义胆,和本诗中体现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思乡之情不相符;D项中,通过“鸣悲”、“凉风”和“寒无衣”,天气寒冷,蝼蛄悲鸣,将士独自在外没有过冬的衣服,表现出将士对亲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哀婉。

故选C。

(3)先看手法上,两首诗都是通过昔日和今日的对比表现前后的变化之快和时间之快,如“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是今昔对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也是今昔对比。

再看内容上和情感上,两者都是在表现战士内心的悲伤,但《采薇》中,还有战士在回乡之时对亲人团聚的期望。

故答案为:

⑴B;⑵C;

⑶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

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

《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

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⑵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⑶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情感态度和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表现手法包括:

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至于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涧中题①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注释】①南涧:

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秋气”两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B. “始至”两句写出游观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润沉浸其中就忘记了疲惫。

C. “谁为”两句道出诗人的期许,要是以后碰到知心人的话,定当把我此时的心意告诉他。

D. 整体看,从“孤生”、“索寞”到“只白知”,诗人孤寂郁结之感豁显,与“独游”相承。

(2)对这首诗中一些用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游亭午时”与郦道元“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亭午”都指中午,“亭”有“正”意。

B. “回风一萧瑟”与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中“萧瑟”都是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C. “去国魂已游”与范仲淹“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中“去国”都是说离开国都。

D. “失路少所宜”与王勃“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中“失路”都意为迷失道路。

(3)一般认为,这首诗分作两层笔墨,前八句为一层,主写诗人游观南润所见之景,《唐诗直解》评说道:

“以此景色,可喜可悲。

”请据此评赏析“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两句。

【答案】

(1)C

(2)D

(3)①上承“回风”四句的话,“羁禽响幽谷”不失“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寒藻舞沦漪”著一个“舞”字可想见水藻在涧水中“招摇”,涟漪生水之意趣,清幽可喜,所谓山水之乐,自谓适情。

②再由“去国”八句反观,“响幽谷”的偏是“羁禽”,一个“羁”字,暗合着诗人漂泊离群、被拘系被捆缚的境遇,“舞沦漪”的又是“寒藻”,“寒”字一出,诗人心中凄冷跃然纸上,孤独寒凉,不无可思,所谓寄情山水,愈见愁绪种种。

【解析】【分析】

(1)C项,“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意思是将来迁谪到永州来的人,也一定能领略我此诗的衷肠,而非“以后碰到知心人的话,定当把我此时的心意告诉他”;故选C。

(2)D项,两处“失路”均指不得志;故选D。

(3)在结构上,“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回风”四句的话,又下启“去国”八句。

诗句中描写了幽深的山谷中响起似乎是被系住的鸟儿的叫声,涧中的寒藻也随涟漪回荡,这样的景色里,“羁禽响幽谷”不失“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寒藻舞沦漪”著一个“舞”字可想见水藻在涧水中“招摇”,涟漪生水之意趣,清幽可喜,所谓山水之乐,自谓适情,这是“可喜”之处;可是,“响幽谷”的偏是“羁禽”,一个“羁”字,暗合着诗人漂泊离群、被拘系被捆缚的境遇,“舞沦漪”的又是“寒藻”,“寒”字一出,诗人心中凄冷跃然纸上,孤独寒凉,不无可思,所谓寄情山水,愈见愁绪种种,这又是“可悲”之处。

仅仅十个字,却有两种情感,难怪《唐诗直解》评说道:

“以此景色,可喜可悲。

故答案为:

⑴C;⑵D;

⑶①上承“回风”四句的话,“羁禽响幽谷”不失“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寒藻舞沦漪”著一个“舞”字可想见水藻在涧水中“招摇”,涟漪生水之意趣,清幽可喜,所谓山水之乐,自谓适情。

②再由“去国”八句反观,“响幽谷”的偏是“羁禽”,一个“羁”字,暗合着诗人漂泊离群、被拘系被捆缚的境遇,“舞沦漪”的又是“寒藻”,“寒”字一出,诗人心中凄冷跃然纸上,孤独寒凉,不无可思,所谓寄情山水,愈见愁绪种种。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⑵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重点字意思的能力。

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

⑶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

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注),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1)诗歌的前后两联分别紧扣________、________词来写的。

(2)全诗主要运用何种手法来塑造陆鸿渐的形象?

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1)寻;不遇

(2)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

①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

前四句用“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等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②用诗人“欲去”又“问”来衬托,生动地写出寻人不遇的失落心情,侧面写出陆鸿渐的性格、情趣。

③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全诗,包含题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仔细分析题目,找出关键词语,然后与诗歌内容对应。

本诗标题为“寻陆鸿渐不遇”,题目中两个关键词语是“寻”和“不遇”,前两联“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写的是郊外之景,不仅写及陆鸿渐新家的位置,诗人穿行于城外野径,寻幽访友的足迹亦清晰,可见侧重“寻”;后两联“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诗人敲门,屋里寂静无声,连狗叫都没有。

诗人打算离去,向邻居打听,才知道陆鸿渐早已进山,每天太阳落山才回来。

因此后两联的内容照应标题中“不遇”二字。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诗句,先明确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类型,本诗属于侧面描写。

作者从两方面来刻画人物,首联、颔联描写人物居住之地的景物,尾联写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点明作者造访的时间是清爽的秋天同时也暗示了陆鸿渐的身份。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月斜”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

“每”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鸿渐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其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的风度。

一方面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间接表现其高洁不俗。

另一方面通过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潇洒疏放。

由此可见,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侧面描写或虚写。

故答案为:

⑴寻;不遇

⑵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

①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

前四句用“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等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②用诗人“欲去”又“问”来衬托,生动地写出寻人不遇的失落心情,侧面写出陆鸿渐的性格、情趣。

③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点评】⑴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

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

第一步:

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

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

(南宋)刘过

   弹铗①西来路。

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

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悲歌击楫②,酒酣箕踞。

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谁更识、此时情绪。

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战国策》记载,冯援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

“长铗归来兮,食无鱼。

”②《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统兵北伐,渡江时击船楫立誓:

“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菱花”是生活用品________,“杜陵”指诗人________。

(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的抒情技巧。

【答案】

(1)镜子;杜甫

(2)①借景抒情,借雁信落、家山何处、萧瑟秋景等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

②运用典故抒发情感。

借冯援弹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借祖逖中流击楫抒发昔日豪情壮志,用典妥贴自然,切合当时的情怀。

③直抒胸臆,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接倾吐出诗人“西来”路上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

【解析】【分析】

(1)本本题中,题干中明确说是“生活用品”,据诗句“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的意思为“行进在边塞路上,瑟瑟西风还吹拂着我的鬓发,更显得凄惨悲切。

对镜自照,这一切令人可笑!

”知“菱花”为镜子;“唤起杜陵风月手”的意思为“现在我真想唤起像诗圣杜甫那样的知己”知是杜甫。

(2)诗句“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的意思为“原来秋天就在杂草丛生的平坦宽阔地,就在远处的水中沙洲里边。

无限秋意勾起我思乡之情,但是好久没有家中的音信了,我想托付大雁代我传书,可是国破家亡,如今的家乡在哪里呢?

”,诗人借助秋天的景物描写表达“慰羁旅”之情;诗句“弹铗西来路”的意思为“西行路上,我像战国时齐人冯谖一样弹铗而歌,心怀壮志难酬之情失意而行”,“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的意思为“回想当年,我像祖逖一样击筑而歌,豪情满怀。

酒酣之后,便把双腿伸出来坐下,一副狂傲不羁模样”,诗人借这两个典故抒情;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的意思为“抒发自己心中的怨恨、乡甩的痛菩和帅恚难酬的悲愤,以慰藉我这浪迹天涯人的愁苦”来直抒胸臆。

故答案为:

⑴镜子 杜甫

 ⑵①借景抒情,借雁信落、家山何处、萧瑟秋景等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

②运用典故抒发情感。

借冯援弹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借祖逖中流击楫抒发昔日豪情壮志,用典妥贴自然,切合当时的情怀。

③直抒胸臆,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接倾吐出诗人“西来”路上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

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

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

第一步:

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

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①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①:

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

《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前两句叙事,既点明围猎的时间是清晨,又写出围猎地点禁城东的壮阔场面,为全诗铺写出晨猎的背景。

B. 领联中“红”、“白”二字色彩鲜明耀目,“向日”、“迎风”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C. 尾联中的“寒”字,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公却一箭命中的神奇。

D. 整首诗在选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凸显了何相公的惊人绝技。

(2)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题材相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之处。

【答案】

(1)D

(2)何相公:

身手矫健,射箭技艺高超。

“背手抽”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猎手臂力强劲,身手灵敏。

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高超。

太守:

威武豪迈,渴望得到重用,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左牵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人物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

(1)D项,“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错误,“万人齐指处”,即霎时间,围观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人群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

除了何相公还有众人。

故选D。

(2)《观魏博何相公猎》中的何相公,“白马骤迎风”是英雄人物跃马出场,施展浑身“帅”劲的亮相动作。

由此而下,此诗便将写作重心转到这位骁勇骑士当众显露猎射飞雁,矫健灵活的杰出身手上去。

“背手抽金镞”,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著一“抽”字,手势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而“抽”,又可见身段之灵巧。

“翻身控角弓”,弯弓名之曰“控”,这就进一步展现了射者臂力强劲的架势,“控”之而再来一个“鹞子翻身”的漂亮动作,造型十分健美。

对于这位英雄射手的真正的评价,当然不是停留在一招一式的动作表面。

关键所在,毕竟还有待于亮出他那百步穿杨的惊人绝技。

果然,刹那之间,就在围观的人群中间,突然爆发出一阵哄然的欢呼,并且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

原来蓝天高处,一只带箭的鸿雁,垂着双翅,直向地面坠落下来。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太守“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

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

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

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

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故答案为:

⑴D;

⑵何相公:

身手矫健,射箭技艺高超。

“背手抽”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猎手臂力强劲,身手灵敏。

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高超。

太守:

威武豪迈,渴望得到重用,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左牵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人物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⑵古诗词中,鉴赏形象是很常见的题型。

一般有:

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

1.从诗歌整体感知,确定人物身份。

一般情况下,通过阅读诗歌,就能知道诗歌人物形象是诗人自身形象,还是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

2.关注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通过注释来理解内容,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3.抓住诗歌关键词,分析诗人特征。

通过分析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形象。

代表的动词,语言,神态等就是要抓的关键,还有要分析清楚是正面还是侧面描写。

这些都是主要的理解内容。

4.答题模板:

诗中塑造了……形象(性格+身份),通过描写……(诗歌描写人物的词(翻译内容)),抒发了……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