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297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教诲”等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一、导入揭题

1、回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老师,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师恩令我们难忘。

(板书:

师恩难忘,生齐读课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读一读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二、初读全文

1、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初读,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导学案第4题)

3、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插图,用上“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等词语说一说。

三、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1)

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二(2-7)"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三(8-9)

四、学习生字。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重点指导“歇”的写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位作者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3、补充课外知识。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读了一篇赞美老师的文章《师恩难忘》,从文章中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刘绍棠的启蒙老师――田老师。

通过昨天的学习,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感受师恩

1、同学们都对他的故事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你还能用上昨天我们学过的这些词语,来说说田老师的故事吗?

出示(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

三、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难忘师恩,找出来品读一下。

四、文学知识补充

1、了解作者刘绍棠;

1、认识教师节的由来;

2、赞美老师的名言诗句。

 

2、《陶校长的演讲》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卡完成情况。

2、核对预习卡。

3、检查课文朗读。

4、指导朗读并就错音。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9个生字,会认1个,理解有关新词。

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受陶行知先生真人真事、情真意切的熏陶,引导学生激情诵读。

二、教学重点

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利用演讲稿,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精读全文,弄清演讲主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用心聆听陶行知校长的演讲。

你对陶行知有哪些了解呢?

2、了解演讲的特点,初认识演讲稿的格式。

3、谁知道陶校长的演讲重点想告诉大家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弄清陶校长的演讲重点。

结合课文质疑、交流、理解。

是哪四问?

陶校长是怎么把这些问题说清楚的呢?

这“四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来学习第一问。

(二)诵读第一问,感受健康身体的重要性

1、指名读第一问,引导学生读出亲切的语气。

交流导读卡片:

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垒

2、默读圈画出关联词句

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对比强调健康的重要性)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提出希望,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

5、诵读本段理清层次

总结:

(先问什么?

再问为什么这样问?

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诵读第二问,学问的重要性

1、首先我们来看看设问的是什么?

(自己的学习有没有进步)

2、找出解答(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3、标出关联词:

因为„„有了„„才能„„

4、找出怎样做才能提高,标出关联词,朗读理解

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5、希望:

这样我们就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6、读读背背,复述。

(四)自学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1、交代方法。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3、检查自学效果:

说说这两段的内容,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最后一段

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结构,课文的最后一段,陶校长再次要求我们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

(六)以诵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诵读(点评评比)

(七)总结课文内容

1、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一个总结。

2、学生浅谈自己的上课收获,及其以后如何更好地鼓励自己、鞭策自己。

板书:

2、陶校长的演讲(每天四问)

健康→寻求幸福实现理想

学问→造福社会

工作→培养责任心锻炼能力

道德→社会稳定国家发展

(激励鞭策)→(长足进步)

 

3、《古诗两首》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骑、振、蝉”3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骑、振、蝉”3个生字,理解词语。

2、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1、自读古诗。

2、按节奏读。

3、赛读。

4、赛背。

5、学习生字。

(1)小组内学习生字。

(写出生字的音序、部首、结构、组词、找形近字。

(2)读生字,理解生字。

(3)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

2、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1、自学:

图、字结合起来理解词、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展示。

四、作业布置

1、把《寻隐者不遇》改写成一段对话。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词。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指导书写“敞”、“昏”。

(三)初读课文,理解生字词语。

(“洋溢”、“饱览”“胸襟”等)

(四)指导朗读

1、录音机范读,生跟读。

2、生练读,师指导。

3、生小组读或同桌读,指读,齐读。

(七)课堂检测

巩固生字词(同桌听写或全班听写)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读课文,理解内容

1、“绿色的课本”是指什么?

,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

2、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

为什么?

(三)教写法

1、找出文中相同的部分。

2、文中开头和结尾一样,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四)指导背诵

1、填出缺少的部分。

2、自背

3、同桌互背或小组背

(五)课堂检测

抽查背诵

5、《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写段意

1、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解生词,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三、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

装满昆虫的口袋 

指名读、齐读课题 

2、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3、检查课文的阅读,特殊学生,个别辅导。

4、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完成分段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括法布尔小时的两件小事,体会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痴迷,对科学的热爱

2、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体会写人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概括法布尔小时的两件小事,体会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痴迷。

三、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了解法布尔概况,课文里找和课外了解综合

3、自由读2、3段。

 

(1)说说讲了件什么事,概括出来

(2)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3)指导朗读

4、默读4、5、6段,划出表现法布尔痴迷昆虫的句子

(1)读读划出的句子,概括讲了件什么事

(2)指导朗读 

5、过渡:

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

自读最后一段。

 

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取得了什么成绩

6、总结全文,指导学生体会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人的方法。

7、课外拓展

《昆虫记》

 

6、《变色龙》教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凶相毕露、绘声绘色、名副其实、指手画脚”等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

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

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

(出示课题“变色龙”)

2、读课题后质疑: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2、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哪三部分的内容?

(出示:

(1)我们发现变色龙。

(2)我们端详变色龙。

(3)我们放回变色龙。

”)给课文分段。

三、初步疏通文意,理解词语。

小组学习:

1、小组合作在文中找出“凶相毕露、绘声绘色、名副其实、指手画脚”。

2、各自交流自己的看法,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认识变色龙的特点;

3、学习作者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并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我们了解到变色龙在外形上有哪些特点?

二、继续精读课文

(一)学习“我们端详变色龙”

课前质疑:

你想了解有关变色龙的那些信息呢?

1、默读9——15自然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全班,帮助指导。

3、交流:

(1)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

(2)变色龙如何捕捉食物?

(3)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4、你对变色龙的哪个方面最感兴趣,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5、请同学以动物园解说员的身份来介绍一下变色龙的特点。

(二)“我们”放回变色龙

那作者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原因是什么?

三、总结

引导全班学生体会表达方法的指导:

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介绍某小动物,也可以以“我”的口吻介绍一种小动物,要求写出特点。

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外形怪

捕食快

变色多

 

7、《金蝉脱壳》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金蝉脱壳。

齐读课题。

  2、设问:

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

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

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

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

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

“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

“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

想想: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

“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

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

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

)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小练笔:

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脱壳前

  7.金蝉脱壳脱壳中

  脱壳后

  

8、《成语故事》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戳、腮、僧、唬”等4个生字,会读、会写、记住“矛盾、楚国、买卖、锐利、墙壁、形象逼真、神韵”等词语。

2、理解词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惊叹不已、张口结舌”。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惊叹不已、张口结舌”。

三、教学过程:

1、读准生字的字音。

2、在课文里圈画生字生词。

3、写出生字的音序、部首、结构。

矛盾、楚国、买卖、锐利、墙壁、形象逼真、神韵

4、听写生词。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惊叹不已、张口结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3、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三、教学过程:

1、正确、流利地朗读前两个成语故事。

2、读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

(随机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3、《自相矛盾》,对照插图,了解矛和盾的特点

4、边读边思考:

找出卖矛和盾的人和围观人的的语气,神态和动作。

5、《滥竽充数》,说说齐宣王和齐泯王喜欢听吹竽的不同之处。

6、画出南郭先生吹竽表现的词语。

7、仿照例句,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三、教学过程:

1、用笔画出张僧繇点睛前后龙的样子,仔细读句子。

2、熟练读故事《画龙点睛》

3、说说《画龙点睛》故事的意思。

4、说说三个成语故事的比喻义。

5、改写句子。

(1)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改为双重否定句)

(2)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改为陈述句)

四、课外延伸

1、说一说你知道的成语故事。

 

  

9、《推敲》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

三、教学过程

1、自查“推敲”一词的意思,揭示课题。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指导长句,难读句子的朗读。

4、指导书写和记忆难写或易错的字。

5、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6、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7、自己记一记生字词。

四、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他留给友人()一首诗,诗名叫()。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含义。

2、体会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含义。

2、体会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课文

1、抓住“摸”字体会贾岛与李凝之间的友谊。

2、抓住“妥帖”体会贾岛的严谨。

3、抓住“斟酌”体会“推敲”的含义。

4、指导朗读贾岛和韩愈的对话,找出“推”比“敲”好的理由。

(三)小结

1、“推敲”的含义

2、说说贾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

 

10、《嫦娥奔月》教案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会读写生字,会组词,理解词语

2、会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采用齐读、同桌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

2、检查多音字的预习

3、检查课文的阅读

4、了解课文大意,并试着复述课文

5、听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从图引入

   1、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

什么样的画?

   2、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二、揣摩人心

景美人更美:

先默读,相关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2)逢蒙----是一个奸诈贪婪的小人。

“奸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

      

三、升华情感

   因为思念和感恩产生的节日,升华情感。

四、引疑探究

    其实,《嫦娥奔月》有许多版本,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五、板书设计    

嫦娥奔月

赐得仙药神勇

争抢仙药机智善良

飞上月亮思念中秋节

 

 

11、《读书莫放“拦路虎”》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3、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

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二、重难点:

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

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揭题谈话,导入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激发学习兴趣

2、点拨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

(2)、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

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四、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一)、要有耐心。

  

(二)、要有恒心。

抓住重点句,谈感受;

  就自己如何解决"拦路虎"发表见解;抓住重点句,理解全文。

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五、积累读书的名言

六、板书设计: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迎难而上

  面对"拦路虎"

12、《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白费劲、无能为力”。

3、知道这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课本64页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课文共有三个故事。

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

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

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顺句子。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思考: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3、小组合作讨论:

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

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无能为力”。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惊慌失措、一贯”。

3、知道这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

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2、体会:

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圈套、有诈、掺杂、戒心”。

3、知道这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话题: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回顾。

二、初读寓言。

1、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

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

“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  理解“有诈”。

狐狸:

“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