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方案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284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复习方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言文复习方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言文复习方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言文复习方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言文复习方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复习方案汇总.docx

《文言文复习方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复习方案汇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复习方案汇总.docx

文言文复习方案汇总

计划在前,复习不乱

——文言文复习方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借这个宝贵的机会,我将结合我校近几年中考文言文复习的一些粗浅经验,与大家一起研讨并交流中考文言文复习的计划与基本策略,有不尽完善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复习指导的依据:

(一)命题依据(课标要求)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评价学生对浅易文言文的阅读,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二)考查概况

近四年考查情况如下:

1、2008年:

20分

主要考察篇目:

《桃花源记》。

(1)选择题4个共12分,涉及文学常识、文言实词释义、古今异义词、文本内容的理解等知识点。

(2)文言翻译两句共6分

(3)名句积累两空2分,分别出自周敦颐的《爱莲说》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2、2009年:

18分

主要考察篇目:

《出师表》。

(1)选择3个共9分,涉及词语解释、古今异义词、文本内容三方面。

(2)文言文翻译两句话共6分。

(3)名句积累3分,分别是《桃花源记》、《蒹葭》、《<论语>六则》中的名句。

3、2010年:

19分

主要考察篇目:

《捕蛇者说》

(1)选择3个共9分,涉及文言实词、虚词、文本内容等方面。

(2)文言翻译两句话共8分。

(3)名句默写2分,涉及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木兰诗》等篇目。

4、2011年:

30分

主要考察篇目《邹忌讽齐王纳谏》

(1)选择3个共9分。

涉及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文本内容的理解等方面知识。

(2)文言翻译两个共8分。

(3)综合性学习(11分)品读诸子百家,传承中华文化。

(4)文言名句共2分,涉及《论语)六则》、《出师表》等篇目。

纵观试题,阅读的材料均取自课内。

其内容主要涉及到文本内容理解、文言词语(重点是实词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理解、重点语句翻译等方面。

考题类型主要是选择与翻译:

1.选择题。

文学常识、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文本内容的理解等方面的考查基本都是以选择的形式呈现。

据我们统计,我们的学生在选择题上的得分率很低。

究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还落实不到位,积累不成体系、不够准确牢固;二是个别学生对题干的要求理解不准,造成过失性失分。

2.翻译重点句子。

这些句中,一般都有学生很容易理解错误的关键词语(得分点)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等;同时,考特殊句式(特别是倒装句)翻译的也较多。

3.名句识记。

近几年考查的重点仍然是传统名篇中的名句,基本以填空的形式呈现。

一是考察学生灵活掌握与运用文言名句的情况,也就是理解性默写填空,如2009年中考中《<论语>六则》中,孔子论述学习要不知满足的句子是:

;其次是考察常见但又容易写错的句子,如2008年和2010年都考察到的“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句。

4.综合考察。

比如2011年试题中“品读诸子百家,传承中华文化”的综合性学习。

这个题目是以学生的文言文学常识为基础,考察学生的综合概括、鉴赏评价等综合能力。

二、复习时段安排及各段复习重点:

复习期间,排课一般为两节连堂。

每周从语文总课时中安排至少5节复习文言文。

(一)第一阶段:

文言文教材知识过关。

大约安排50课时。

(2012年2月20日至4月28日)

基本要求:

全面、准确、灵活。

全面是指每一个知识点无论考与不考都要积累;准确是指所记知识点务必正确规范(词语解释以教材注释为准,句子翻译以教学参考书为准。

);灵活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二是能够将课本所学文言知识用于指导阅读课外文言文。

方法指导:

单元构建体系,自主记忆要点,单元达标检测,单元纠错积累。

基本策略:

分单元展开复习,每单元计划4课时。

第一课时:

师生共同梳理、归纳本单元知识要点。

学生小组交流寒假下发并已基本完成的文言文知识归类表(如下表),完善所有项目(20分钟)——根据教师PPT的提示再次完善(完善的地方用红笔区别)(10分钟)——学生自主复习(10分钟)

第册第单元

文学常识(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义词

  

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其它

  

虚词

  

文言句式

  

名句积累

  

重点语句翻译

  

课文基本内容

  

本课时学生归纳的复习重点大致有:

1.文学常识:

作者字号、年代、作品出处及主要内容等

2.文言实词:

A、多义词B、古今异义词C、通假字D、词类活用E、其它重要词语

3.文言虚词:

较重要的有“之、其、而、以、于、焉”等

4.文言句式:

A、倒装句(复习重点。

如“甚矣,汝之不惠”、“微斯人,吾谁与归”等)

B、省略句

C、判断句

D、被动句

5.名句积累:

对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重点语句,要让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背,而且还能准确无误地默写,做到不丢字,不增字,不写错别字。

同时还能将名句灵活使用于现代汉语中。

6.重点语句翻译:

基本要求:

准确、通顺。

基本方法:

留、删、补、换、调、变。

留,保留。

凡古今义相同的词,以及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都可保留不变。

如:

“庆历四年春”可直接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

删,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如:

“夫战,勇气也。

”句中“夫”作句首发语词可删去不译,就译成“打仗,靠的是勇气”。

补,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

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翻译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如:

“何以战?

”是宾语前置句,“何”作“以”的宾语,应译为“凭什么打这一仗”。

变,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7.课文基本内容:

以《小石潭记》的文本内容复习为例:

(1)理清写作思路,明确写作特点。

本文写作思路是:

发现小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写作特色是:

A、移步换景,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动态的画面感。

B、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2)找出主旨句(段),体会其蕴涵的哲理或启示,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本文主旨句: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3)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学生自主记忆。

1.教材要求背诵的段篇(含名句)。

基本方法:

背诵——默写——反馈——再背诵。

要求学生大声读—出声背—正确写。

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已背诵的基础上再将材料朗读两次,接着默写,默写后对照教材检查错漏之处,再在理解文本意思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识记最后再默写开始有错漏的文段。

2.其它基础知识。

实施方法:

再次自主识记“文言知识归类表”相关内容。

(因每人的复习效果复习进度不尽相同,故建议学生不要采用相互抽查的方式。

第三课时:

单元达标检测。

总分100分,40分钟完成,检测内容基本涵盖该单元所有重要知识点。

检测题订正(一般利用约10分钟公共自习时间统一订正答案)后作为后阶段复习的重要资料。

(订正方式应多样化,主要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第四课时:

学生自主综合复习。

1.快速浏览复习教材课文及注解、听课笔记、课后作业;

2.复习本单元“知识归类表”中未完全消化的知识点;

3.针对单元检测中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

(二)第二阶段:

强化训练,延伸拓展。

(4月30日至5月26日)

方法指导:

以检测促复习,通过检测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基本策略:

分五个专题,先检测后订正再反馈复习。

五个专题及大致时间分配如下:

1.文学常识及文本内容(2课时)。

2.文言词语解释(2课时)。

3.文言翻译(4课时)。

4.文言名句积累(2课时)

前四个专题训练的基本流程: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试题(基本包括课内重要知识点)(1—2课时)——订正答案(错误处用红笔作记)并强化记忆(1课时)

5.综合阅读训练(10课时)。

仍采用“检测—多形式订正—理解反馈”的方法进行。

(1)课内阅读(6课时)

课内阅读主要采用归类(同题材、同主题、同作者等)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如: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三峡》与《与朱元思书》,《论语六则》与《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与《答司马谏议书》等。

重点是训练阅读的基本方法,即:

速读整体、感知内容——精读语句、理清层次——品读细节、把握要点。

(2)课外阅读(4课时)

无论中考是否考查课外文段,我们都应站在学生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角度,适当进行文言文知识的拓展延伸,巧妙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训练学生自主阅读课外选段的能力。

A.强化训练简单的课外语段。

主要以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为主,如《东施效颦》、《守株待兔》、《画蛇添足》、《郑人买履》等。

指导“三步训练法”:

浏览文段,理解大意;精细阅读,感知内容;挖掘主旨,概括引申。

同时进行课内外对比阅读。

如:

将《关雎》与《子衿》进行对比阅读;将《桃花源记》与《五柳先生传》进行对比阅读。

B.指导解答技巧及心理辅导。

引导学生排除惧怕心理。

初中三年,我们已对文言文知识有了充分的积累,已经拥有了解答课外文言文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

同时,课外文言文内容一般都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

让学生明白课外选文的基本特点:

第一,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多为叙事类短文或者写景小品文,这些短文一般都与课内所学某篇文章在内容或主题上有一定联系。

第二,题型一般还是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和主题理解等方面。

所涉及的字词、翻译等往往会有词语是我们课内已学知识点。

虽然选文来自课外,但遵循的却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还是同学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的能力。

(三)第三阶段:

模拟检测(5月28日至6月2日)

基本方法:

检测—评讲—反馈。

共安排5课时。

第一、二课时检测近两年绵阳中考文言文试题(前25分钟检测,后15分钟讲评。

下同。

);第三、四课时检测与绵阳中考题型完全相同的模拟试题;第五课时师生共同归纳解答技巧及注意事项。

(四)第四阶段:

6月4日至6月10日

基本方法:

回归教材,浏览要点;查漏补缺,答疑解难;自主梳理,考前指导。

1.考前回归复习。

每册教材安排1课时。

学生放开所有资料,快速浏览教材中的文言课文、注解、课堂记录、课后作业,自主复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难。

2.考前指导:

A.心理指导:

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B.解题技巧:

选择题:

读准题干明要求,反复比较选最佳;

翻译题:

字字落实莫遗漏,关键词语要准确。

C.其他注意事项:

规范书写格式、合理分配时间。

各位老师,以上是我们在文言文复习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和不成熟的看法,仅想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还有不尽完善或者妥当之处,衷心希望大家能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