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20版本.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245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知识点20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知识点20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知识点20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知识点20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知识点20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知识点20版本.docx

《语文知识点20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知识点20版本.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知识点20版本.docx

语文知识点20版本

语文知识点(编辑者:

马武江2017)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

点号、标号

点号:

句中点号(、,;:

){停顿时间由长到短};句末点号(。

){表示不同语气}

标号:

(——......“”()《》)

一、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1.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2.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3.集合词语是紧挨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

如:

师生员工(期间不用顿号)

4.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约数时不用顿号,但表示确数是用顿号。

5.并列词语之间有:

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顿号不与“和”、“或”等词连用)。

多个并列词语最末两个之间用连词连接,不用顿号。

6.为了强调、突出,即使可用顿号,也应改为逗号(通过延长停顿来突出强调)。

7.并列成分已有问号和叹号等,不应再用顿号。

8.书名的并列不用顿号。

9.并列词中“啊”“呀”“啦”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用逗号,不用顿号。

二、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1.句子内部主语和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2.句子内部动词和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三、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关联词前面一般不用句号。

四、分号复句内部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1.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2.不是并列关系不能用分号。

3.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用分号。

五、冒号冒号的基本作用就是总结上文和提示下文。

1.冒号用在称呼语后,表示提起下文。

再“问”“答、说、想、是、即、写道、认为、证明、表示、宣布、指出、透露、依旧、如下”等词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2.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用冒号。

3.转述的话(间接引语)不能用冒号。

(人称发生变化)

4.引文不能独立也不能用冒号。

5.说话人放在所说话中间不能用冒号,用逗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

6.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7.冒号管到句末,而破折号只管一部分。

8.部分引用别人的话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部分,引文前不用冒号

六、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反问句末尾也用问号。

1.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用问号。

2.倒装性的问句,全句末尾才用问号。

3.连续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用问号。

4.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用问号。

七、感叹号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感叹号。

1.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2.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3.感叹号用于句末表示强烈情感。

(1)如果有成分倒置,感叹号用于句末。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八、引号

作用

1.引用

2.强调

3.否定

4.特殊含义

5.拟声词

6.绰号

7.某一特定事件

8.特定称谓(表示节日,纪念日,数字部分,重大历史事件时间加引号,地名、专用名词加引号。

9.主题活动(表示需着重论述对象)

引用的两种方式

1.直接引用:

一般引号冒号都用。

(引号内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2.间接引用:

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

(1)引文结束前不需要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

(2)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

3.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

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

完整的标点符号在里面,引用的话是别人的一部分标点符号在外面。

九、括号表示文中的注释部分的标号。

分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

句内括号指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

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词语。

句外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

需放在被注释补充的句子末尾的点号后。

十、破折号

1.表底下是解释、说明的部分,有括号的作尾。

2.表示意思的递进。

3.表示意思的转折。

4.表示声音的延长,拟声词。

破折号表示说明解释的,说明或注释的内容可以删去而句意完整;冒号后边的内容是表示分项列举的不能删去。

破折号与“是、有、即”等提示词不能同时使用。

十一、省略号

1.表示引文中的省略部分

2.表示列举的省略

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4.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5.表示话未说完或全意未尽

6.表示欲言又止或沉默不语

十二、书名号

主要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

法律、规章制度、电影、主题活动、会议、丛书、课程、栏目等不用书名号

十三、着重号

表示特重要、需强调的词语的标点

十四、连接号

表示连接时间地点数目等词的标点

病句类型

一、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

通过这件小事,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2.缺谓语:

例:

四月中旬,我们学校初中部作文比赛。

3.缺宾语:

例: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加“建设”】,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

轻风吹过,月光、树枝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删掉“月光”)

2.动宾搭配不当。

例:

由许嘉璐担任首席顾问,李行健主编的《学生规范字典》可以满足现代语文。

(补充“学习的需要”)

3.主宾搭配不当。

例:

苗乡侗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众多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寨后加“具有”)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删“聪明”)

修饰+定+中心(名、代)修饰+状+中心(动)

5.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

我们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也”改“就”)

6.一方面和两方面搭配不当。

例:

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是我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删“的优劣”)

三、语意重复

1.主语重复。

例:

我们班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我们都能认真听讲。

(删后一个“我们”)

2.谓语重复。

例:

幻想小说不失为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删“不失为”或“是”)

3.宾语重复。

例:

工程队既快又好的进行施工任务,力争提前完工。

(删“任务”)

4.定语重复。

例:

到会的15名与会者展开热烈的讨论。

(删“到会的”)

5.状语重复。

例:

夜深人静,他独自孑然一身穿过空旷的街道。

(删“独自”或“孑然一身”)

6.补语重复。

例: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之外。

(删“之外”)

四、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

例:

马航mh370失踪后,许多中国大陆游客纷纷取消去马来西亚的预约票。

2.状语位置不当。

例: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的意见。

(定状错位,“广泛”放在“听取”前)

3.并列词语位置不当。

五、否定不当。

例:

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考试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去掉“严防”或“不”)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

看他高兴的样子,我敢肯定他可能有什么大事了。

(去掉“可能”)

2.不合事理。

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改成“一千多条”)

七、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

为庆祝五四青年节,李丽建议举办读书交流会,杨玲建议进行演讲比赛。

我同意她的建议。

2.歧义。

例:

3月30日,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县领导出席群众路线教育大会。

例:

两个师范大学的学生来我校学习。

八、用词不当。

1.词性使用不当。

例:

这次实验能否成功,还是个怀疑。

(怀疑改疑问)

2.词义使用不当。

3.感情色彩不当。

例:

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改“学习”)

 

总结方法:

1.看到介词不放过,看是否缺少主语,是否表意不明。

2.看到动词不放过,看动宾,主语是否搭配得当。

3.看到并列词不放过,看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正确、搭配是否得当。

4.看到两面词不放过,看前后是否对应。

(一对一,二对二)

5.看到否定词不放过,看其是否因多重否定将意思说反。

(“避免、防止、严防”等后应加肯定)

6.看到关联词不放过,看是否出现关联词搭配不当,关联词错位。

(例:

张良不但会弹钢琴,而且王强也会弹钢琴。

7.看到有表达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句中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常易与其他词语相矛盾。

 

有关口语交际

邀请类:

称呼+问候语+(自我介绍)+邀请目的+发出邀请

劝说类:

称呼+正面引导+(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自荐:

称呼问候语+自荐担任()+特长+求得其同意

辩论类:

称呼+亮出观点+阐明理由(正方辩友,我方认为......)

 

复句和关联词

复句类型

一、并列复句:

搭配:

不是......而是是......不是既......又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也......也

二、递进复句:

前者较之后者意思更近一层

搭配:

不但......而且(还)......不仅......还......不光......也......不只......又......不但不......反而(反倒)......

单用:

而且、并且、甚至、尤其、不但、不仅、不光、并、更、以致、何况、况且、还

1.一般递进:

复句两个分句都表示肯定

关联:

而且、并且、甚至、更、还、不但/不仅/不光/非但......而且/还/也/又/更

2.衬托递进:

前分句表示否定,后分句衬托,后分句更进一层。

三、选择复句:

几分句说出几种情况,这几种情况不能同时并存,要求从中选择一种。

(多选一,二选一)

搭配:

是......还是要么......要么不是......就是也许......也许与其......不如与其......宁可宁愿......也不宁可......也

四、转折复句:

由两个转折关系句组成,后句不是顺前句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相反或相对意思上

搭配:

尽管......但是(然而)虽然......但是(可是、却)

单用:

不过、只是、但是、可是、却、然而、虽然、虽说是、就是、反而、尽管、固然、只不过

五、因果复句:

有原因、结果关系复句,其中一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结果。

搭配:

因为......所以由于......因而(所以)既然......就(那么,那就)之所以......是因为

单用:

因此、因而、所以、以致、从而、可见、既然、由于(注:

后分句用因此,前分句不用因为;前分句用因为,后分句不用因此。

六、假设复句:

前分句提出假设,后分句说明这种假设结果。

搭配:

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就(那么、便、则)即使(纵然、纵使、即便)......也若是......那么要是......则假若......那么

七、条件复句:

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搭配:

只有......才只要就不管......都(总)一旦......便除非......不(否则)无论(任凭)......也

关联词位置

1.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位于前一分句主语之后。

例:

他的声音不但沙哑,而且气息很弱。

(主语+关联词+关联词)

2.分句主语不同:

关联词+主语,关联词+主语

总结:

主语一致,先主语再关联;主语不一致,先关联后主语。

关联词错误类型

1.搭配不当

2.滥用关联词

3.位置

4.根据关系,判断标点

 

作文修改

1.词语选用是否准确。

(词义适用范围、词义适用对象、词义程度轻重)

2.词语的运用是否得体

3.词语的搭配是否恰当

4.不合语境。

现代人不再用冷僻的文言词语,其他地方的人看不懂方言词语等。

(从词语语体色彩辨析{就是从口语还是书面语,是庄重场合还是随和场合,是一般用词还是文学作品用词上})。

议论文

主要特点: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其他表达方式(最常见穿插记叙:

用记叙交代议论)

论题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或话题

论点句子的形式:

论点应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句(或肯定判断,或否定判断)或肯定句,标志一般为:

“是、能愿、应该、必须、要......”

观点位置1.标题(论题/论点)2.开头部分{1.开门见山:

直引中心论点2.通过故事3.列举生活中现象分析归纳4.一段格言5.过渡句(承上启下,其总结性句子也可作中心论点)

避免错误

1.误把论题作论点

2.误把分论点做中心论点

3.误把结论做论点

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依据(包括事实和道理)

事实论据:

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

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

例:

司马迁(谁)在遭受宫刑之后(做了什么)发奋著书(前一做法引发的结果)写出《史记》(最终结果)。

论证(方法)

举例/道理/对比/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

(作用)格式:

将......和......加以对比(论据),突出强调......的观点

比喻论证(作用)格式:

将......比作......证明......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论证方法(作用)格式:

使用了......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议论文基本结构形式:

引论---本论---结论。

思路上体现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分式结构:

总----分分----总总----分----总

文章标题作用

散文标题作用

1.交代文章内容

2.点明文章主旨

3.交代行文线索

4.具有象征意义

5.设置悬念,引起注意

小说标题作用

1.突出主题,对主题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

2.设置悬念

3.小说线索

4.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2.0版本

后续有待增加和修改20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