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4章 第6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20149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4章 第6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4章 第6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4章 第6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4章 第6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4章 第6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4章 第6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docx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4章 第6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4章 第6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4章 第6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docx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4章第6讲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6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最新考纲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知识梳理

1.正、余弦定理

在△ABC中,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R为△ABC外接圆半径,则

定理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公式

===2R

a2=b2+c2-2bccos__A;

b2=c2+a2-2cacos__B;

c2=a2+b2-2abcos__C

常见变形

(1)a=2RsinA,b=2Rsin__B,c=2Rsin__C;

(2)sinA=,sinB=,sinC=;

(3)a∶b∶c=sin__A∶sin__B∶sin__C;

(4)asinB=bsinA,bsinC=csinB,asinC=csinA

cosA=;

cosB=;

cosC=

2.S△ABC=absinC=bcsinA=acsinB==(a+b+c)·r(r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r.

3.在△ABC中,已知a,b和A时,解的情况如下:

A为锐角

A为钝角或直角

图形

关系式

a=bsinA

bsinA

a≥b

a>b

a≤b

解的个数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无解

诊断自测

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三角形中三边之比等于相应的三个内角之比.(  )

(2)在△ABC中,若sinA>sinB,则A>B.(  )

(3)在△ABC的六个元素中,已知任意三个元素可求其他元素.(  )

(4)当b2+c2-a2>0时,△ABC为锐角三角形;当b2+c2-a2=0时,△ABC为直角三角形;当b2+c2-a2<0时,△ABC为钝角三角形.(  )

(5)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和一角就能求三角形的面积.(  )

解析 

(1)三角形中三边之比等于相应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之比.

(3)已知三角时,不可求三边.

(4)当b2+c2-a2>0时,三角形ABC不一定为锐角三角形.

答案 

(1)× 

(2)√ (3)× (4)× (5)√

2.(2016·全国Ⅰ卷)△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c=2,cosA=,则b=(  )

A.B.C.2D.3

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5=b2+22-2×b×2×,解得b=3,故选D.

答案 D

3.(2017·湖州预测)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则cosB=(  )

A.-B.

C.-D.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1,即tanB=,由B∈(0,π),所以B=,所以cosB=cos=,故选B.

答案 B

4.在△ABC中,A=60°,AB=2,且△ABC的面积为,则BC的长为(  )

A.B.

C.2D.2

解析 因为S=×AB×ACsinA=×2×AC=,所以AC=1,

所以BC2=AB2+AC2-2AB·ACcos60°=3,

所以BC=.

答案 B

5.(必修5P10B2改编)在△ABC中,acosA=bcosB,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为________.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sinAcosA=sinBcosB,

即sin2A=sin2B,所以2A=2B或2A=π-2B,

即A=B或A+B=,

所以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答案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6.(2017·绍兴调研)已知钝角△ABC的面积为,AB=1,BC=,则角B=________,AC=________.

解析 ∵钝角△ABC的面积为,AB=1,BC=,

∴=×1××sinB,解得sinB=,∴B=或,

∵当B=时,由余弦定理可得

AC=

==1,

此时,AB2+AC2=BC2,可得A=,此△ABC为直角三角形,与已知矛盾,舍去.

∴B=,由余弦定理可得AC=

==.

答案  

考点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

(1)在△ABC中,已知a=2,b=,A=45°,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  )

A.1个B.2个

C.0个D.无法确定

(2)在△ABC中,已知sinA∶sinB=∶1,c2=b2+bc,则三内角A,B,C的度数依次是________.

(3)(2015·广东卷)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sinB=,C=,则b=________.

解析 

(1)∵bsinA=×=,∴bsinA

∴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2个.

(2)由题意知a=b,a2=b2+c2-2bccosA,

即2b2=b2+c2-2bccosA,又c2=b2+bc,

∴cosA=,∵A∈(0°,180°),∴A=45°,sinB=,又B∈(0°,180°),b<a,∴B=30°,∴C=105°.

(3)因为sinB=且B∈(0,π),所以B=或B=.

又C=,B+C<π,所以B=,A=π-B-C=.

又a=,由正弦定理得=,即=,

解得b=1.

答案 

(1)B 

(2)45°,30°,105° (3)1

规律方法 

(1)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的两种方法

①代数法:

根据大边对大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正弦函数的值域等判断.

②几何图形法:

根据条件画出图形,通过图形直观判断解的个数.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用正弦定理时,需判断其解的个数,用余弦定理时,可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判断解的个数.

【训练1】

(1)(2017·金华模拟)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b=3,A=60°,则边c=(  )

A.1B.2C.4D.6

(2)(2016·全国Ⅱ卷)△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cosA=,cosC=,a=1,则b=________.

解析 

(1)a2=c2+b2-2cbcosA⇒13=c2+9-2c×3×cos60°,即c2-3c-4=0,解得c=4或c=-1(舍去).

(2)在△ABC中,由cosA=,cosC=,可得sinA=,sinC=,sinB=sin(A+C)=sinAcosC+cosAsinC=,由正弦定理得b==.

答案 

(1)C 

(2)

考点二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典例迁移)

【例2】(经典母题)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cosC+ccosB=asinA,则△ABC的形状为(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不确定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sinBcosC+sinCcosB=sin2A,

∴sin(B+C)=sin2A,即sin(π-A)=sin2A,sinA=sin2A.

∵A∈(0,π),∴sinA>0,∴sinA=1,即A=.

答案 B

【迁移探究1】将本例条件变为“若2sinAcosB=sinC”,那么△ABC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解析 法一 由已知得2sinAcosB=sinC=sin(A+B)=sinAcosB+cosAsinB,即sin(A-B)=0,因为-π

法二 由正弦定理得2acosB=c,再由余弦定理得2a·=c⇒a2=b2⇒a=b.

答案 B

【迁移探究2】将本例条件变为“若△ABC的三个内角满足sinA∶sinB∶sinC=5∶11∶13”,则△ABC(  )

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解析 在△ABC中,sinA∶sinB∶sinC=5∶11∶13,

∴a∶b∶c=5∶11∶13,

故设a=5k,b=11k,c=13k(k>0),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C===-<0,

又∵C∈(0,π),∴C∈,∴△ABC为钝角三角形.

答案 C

【迁移探究3】将本例条件变为“若a2+b2-c2=ab,且2cosAsinB=sinC”,试确定△ABC的形状.

解 法一 利用边的关系来判断:

由正弦定理得=,

由2cosAsinB=sinC,有cosA==.

又由余弦定理得cosA=,

∴=,

即c2=b2+c2-a2,所以a2=b2,所以a=b.

又∵a2+b2-c2=ab.∴2b2-c2=b2,所以b2=c2,

∴b=c,∴a=b=c.∴△ABC为等边三角形.

法二 利用角的关系来判断:

∵A+B+C=180°,∴sinC=sin(A+B),

又∵2cosAsinB=sinC,

∴2cosAsinB=sinAcosB+cosAsinB,

∴sin(A-B)=0,

又∵A与B均为△ABC的内角,所以A=B.

又由a2+b2-c2=ab,

由余弦定理,得cosC===,

又0°

规律方法 

(1)判定三角形形状的途径:

①化边为角,通过三角变换找出角之间的关系;②化角为边,通过代数变形找出边之间的关系,正(余)弦定理是转化的桥梁.

(2)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不要随意约掉公因式,要移项提取公因式,否则会有漏掉一种形状的可能.注意挖掘隐含条件,重视角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限制.

考点三 和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

【例3】(2016·全国Ⅰ卷)△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2cosC(acosB+bcosA)=c.

(1)求C;

(2)若c=,△ABC的面积为,求△ABC的周长.

解 

(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2cosC(sinAcosB+sinB·cosA)=sinC,2cosCsin(A+B)=sinC,

故2sinCcosC=sinC.由C∈(0,π)知sinC≠0,

可得cosC=,所以C=.

(2)由已知,absinC=,又C=,所以ab=6,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a2+b2-2abcosC=7,故a2+b2=13,从而(a+b)2=25.所以△ABC的周长为5+.

规律方法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原则

(1)对于面积公式S=absinC=acsinB=bcsinA,一般是已知哪一个角就使用哪一个公式.

(2)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一般要用到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行边和角的转化.

【训练2】(2017·日照模拟)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满足(2a-b)cosC-ccosB=0.

(1)求角C的值;

(2)若三边a,b,c满足a+b=13,c=7,求△ABC的面积.

解 

(1)根据正弦定理,(2a-b)cosC-ccosB=0可化为(2sinA-sinB)cosC-sinCcosB=0.

整理得2sinAcosC=sinBcosC+sinCcosB=sin(B+C)=sinA.

∵0

又∵0

(2)由

(1)知cosC=,又a+b=13,c=7,

∴由余弦定理得c2=a2+b2-2abcosC=(a+b)2-3ab=169-3ab=49,

解得ab=40.

∴S△ABC=absinC=×40×sin=10.

[思想方法]

1.应熟练掌握和运用内角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