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145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建设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态建设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态建设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态建设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态建设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建设论文.docx

《生态建设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建设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建设论文.docx

生态建设论文

农村生态建设和创建绿色村庄的

科普理论与实践研究

湖南省宁乡县林业局袁志明

摘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农村生态建设提到国家战略重要位置。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导致人们思想观念转变,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反璞归真已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的生活方式。

全国各地积极加快农村生态建设,深入开展绿色村庄的创建工作。

在农村普及生态建设理论、积极探讨实际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本文对国内外农村生态建设研究理论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所探讨的目的、意义和应该重点普及的科学知识内容。

本文关于生态建设和创建绿色村庄的部分观点,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

创建绿色村庄,农村生态建设

1.绪言

1.1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课题的提出

1.1.1.1国家政策。

本课题提出源于党的十八大。

根据十八大精神,笔者归类生态建设四大政策举措,第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

我们必须摒弃人定胜天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第二,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

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编制各类规划、推动各项工作都必须遵循这一国策和方针。

第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

1.1.1.2.社会发展:

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并不算是新鲜事物,其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的理念,是现代生态理念和传统村庄理念的完美结合,它将生态和村庄这组概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符合现代人追求自然,崇尚生态的生活理念。

对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的需求热,从经济、社会、政治和心理学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

1.1.1.2.1.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担忧,使得人们想暂时远离喧嚣的城市,在生态优美环境中充分享受美好的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

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水体污染问题突出;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更加严重的是,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蔓延。

所以,正是基于以上的问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一些环境条件优异的地方出游或居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独特优势满足了人们在这方面的需求。

1.1.1.2.2.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宽裕,使得城乡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

绿色村庄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最佳居住地。

1.1.1.2.3.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使得人们想在生活中品尝到绿色、有机食品以及当地的无公害土特产。

近些年,随着食物和食品生产的机械化和集中化以及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

表现为:

非生态农业导致的畜禽、水产品、农作物产品等残留重金属、抗生素、农药、激素等有害物质不断增加,瘦肉精中毒事件、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剂(甲醛水产品),生产劣质奶粉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人们的食品消费欲望。

农村生态建设理论上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制定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很少使用农药、化肥和添加剂等化学品,并有着严格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体系,所以,它能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食品以及当地的土特产,满足了人们在这方面的需求。

1.1.1.2.4.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得生态建设能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物质产品。

最近几年,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

在农业科技应用方面,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已达到48%,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的产出效率,节约了耕地、水资源,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

在农业机械应用方面,农业机械的应用不仅节约了劳动力,克服了农业劳动力局部短缺的问题,而且大大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农业竞争力。

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带给了农村生态建设更多的发展空间,它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农业技术来组织绿色农产品生产,可以实现绿色农产品的部分或者完全自我供给。

1.1.2研究意义

1.1.2.1.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

我国农业目前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不合理,乡村旅游和生态产业比例太低,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城乡收入差距很大。

如果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设计开发生态农业和绿色村庄项目,把农业建设、绿色农产品加工和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就必然会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了农村地区“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

十八大也高度重视城镇化,专家认为,那种“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1.1.2.2.是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效益的必由之路,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又必须一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绿地减少、环境污染、拥挤喧闹、生活空间缩小、生活节奏加快,人类开始对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文明”进行思索。

都市人希望能从快节奏、多污染的环境中暂时解脱,以求大自然之沐浴,身心之松弛。

所以暂时远离城市,回归田园生活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

1.1.2.3.有利于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物质保障,它不仅能够提供粮食和各种生活资料,而且能够提供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

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其它产业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农业又是天然的弱势产业,它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大,季节性强,供求价格弹性小,再加上我国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这就造成我国农业风险大而比较利益低。

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积极创建绿色村庄,能促使生态农业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通过扩大农业的生产经营范围,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转变的步伐。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是近些年才逐渐摆上国家发展战略的,它可以作为现代农业和农村建设的重要形式。

但是,目前国内外的报刊杂志和各类文献对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并未形成统一的称谓,侧重点都是以乡村地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村庄整体建设和规划,注重对农村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体系的建设和开发。

国外侧重保护原生态,国内侧重人为地换新装。

2.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应普及的基础理论与开发现状探讨

2.1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1.1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的概念

1.农村生态建设不同表述:

不同的专家表述有所不同,外国专家Hetzer认为农村生态建设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增强对当地原生态和原文化文化的尊重,让当地居民受益。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认为是了解和保护自然风景、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使其与地区的原始文化风貌以及娱乐休闲、探险、科研等目的相协调,不干扰破坏或污染自然生态系统或自然区域。

我国已经进行的生态建设,除设立保护区接近国外措施以外,主要是重新规划建设新生态系统。

2.绿色村庄:

从国内外园林的发展史来看,园林与村庄有着密切的联系,简单的说就是推行村庄园林化,甚至推行城市园林化。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现代园林脱胎于旧时生产性的农业庄园(农庄)。

随着农耕文化的消退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园林的发展逐渐脱离了农业生产,开始以观光、休闲和娱乐为目的,并转向以城市为中心。

本文所讲的农庄指的就是:

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它有着不同于一般城市所拥有的资源——农业生产资源、乡村景观资源和农业文化资源等等。

当然,农庄的规模可大可小,大到一个行政村,小到一个私家庄园,只要它符合成建制的一定条件,则可称之为绿色村庄,由此产生较大范围的绿色集镇,绿色乡村,园林城市,生态模范县等等。

而且,在目前国力民力条件下,一创建绿色村庄最为现实可行。

笔者经过大量调研,总结出了符合最具特的绿色村庄内涵的条件如下:

(1)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能力,能为人们提供一定量的特色农产品;

(2)具有美好的田园风光和农业生态环境;(3)具有较为独特民俗、民风和农业文化资源;(4)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能为人们提供衣食住行。

农村只要不加人为破坏,不受特殊自然灾害,绿色永远是主导,但是绿色村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村庄,既要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为特色,又要以人工雕琢为补充。

绿色村庄要以农业为基本主题的特色,要能够体现乡村生活和民俗风情。

3、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的关系:

生态建设可以由很多单独的项目组成,通常以局部建设逐步实现全局建设方式进行。

绿色村庄创建是生态建设一种重要方式。

2.1.2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的功能

2.1.2.1.观赏功能:

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最大的特性就是能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具有较好的观赏功能,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和娱乐服务,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1.2.2.生产功能:

农村是农产品主产地,不能离开大自然赋予它的最基本功能,即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其变化,生产各种特色农副产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

提升最本质的功能可以通过农业生产的科技化、农业经营的产业化、农业结构的市场化和农业营销的专业化等渠道,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最本质的功能,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如果大范围忘记这一最本质的功能,将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2.1.2.3.生态功能:

农村生态建设,就是要发挥农村保护自然生态,涵养水源,调节微气候,改善人类生存自然环境的作用。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与渗透,在许多学科中便出现生态一词。

基于对生态学的认识和理解,我国有学者将生态定义为:

“生态=生物+生物所在的环境”。

本文所说的生态性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个方面,自然生态主要是指区域生态系统内部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即尽可能减少外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实现系统内部的自我维持;人文生态则是指一种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人们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提倡节约能源和资源的。

绿色也不只是简单的自然植物颜色,而是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是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有机统一。

2.1.2.4.教育功能:

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可以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接触农业、体验农事劳动和农耕文化,在回归大自然的过程中受到了教育,了解了农业生产的过程,体会到了农家生活的乐趣和艰辛,使其更加珍惜现在和热爱生活,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

当前,农村劳动力严重老龄化,青少年绝大部分涌入城市,实际从事农业的人口急剧减少,现代农业技术普及越来越难。

创新农业科普方式迫在眉睫,加快农村生态建设就是一种创新的科普方式。

2.1.2.5.辐射功能:

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可以将在农业科技和思想观念两个方面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作用。

一方面,农村生态建设依托一定的经济实力、农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在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方面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将对周边农民和相关企业起到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新能力的作用。

2.2农村生态建设和创建绿色村庄的特点

2.2.1.多样性: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大,56个民族风情各异,决定了农村生态建设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一方面包括物质层面的景观类型,比如:

农、林、牧、副、渔等不同的农业生产景观,不同特色村落、集市等聚落景观;另一方面包括非物质层面的类型,比如:

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农民生活风貌等等。

二者有机结合,还可以形成更高层次的类型。

2.2.2.季节性:

我国气候条件差别大,各地季节变化差异大,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存在季节特征。

2.2.3.地域性:

多样性和季节性决定了农村生态建设存在地域性。

在农村生态建设指标考量上,要考虑生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

2.2.4.动态性:

农村生态建设资源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它并非是一种永久性的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并未引起人们注意的资源经过合理开发后会成为新的生态资源;与此同时一些现在的生态资源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消失。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态资源也处于不断的更新变化之中。

2.3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基本类型

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分类方法很多,依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笔者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征集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并借鉴了国内外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分类方法,最终归纳出了自己的分类方法。

在此分类方法的指导下,总结出了生态旅游农庄的基本类型。

按照支撑产业划分,可以分为:

种植业支撑型(农业生产系统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支撑型(农业生产系统以养殖业为主)、加工业支撑型(农业生产系统以加工业为主)、旅游业支撑型(以发展特色旅游业为主。

按照经营主体划分,可以分为:

社区集体经营管理型(以社区集体投资和运营为主)、企业自主经营管理型(以企业投资和运营为主)。

农户自主经营管理型(以农户投资和运营为主)、按照开发形式划分,可以分为:

自然村落型(以自然村落为基础进行开发建)、园区型(以园区为基础进行开发建设)。

2.4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现状分析

2.4.1.从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公开报道典型的地域分布和市场定位来看,如果剔除天然保护区,那些人为打造的典型它们大都位于城市的近郊,交通条件便利,通常都以某一城市或者周边的几个城市为目标市场。

2.4.2.从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公开报道典型的的农业生产情况来看,大多都是以旅游为主,主要功能脱离了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能力不强,有的甚至几乎很少涉及农业生产领域,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公园,背后隐藏的严重问题是耕地减少,多为乡村景观的人工营造。

只有少数采用设施农业技术,进行高效生产,并通过种植名优品种和养殖特色畜禽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个别的甚至就只是一个生态概念,种些花草借项目圈地。

2.4.3.从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的盈利模式来看,其收入来源一般有:

一是农产品销售收入,比如:

销售有机蔬菜、水果、绿色食品和一些初级的农产品加工产品(如:

泡菜、咸菜、豆腐干等);二是传统的手工艺品的销售收入,比如:

风筝、年画、木雕、石刻等等;三是各种不同档次和类型的餐饮和住宿类的收入,比如:

特色餐饮、农家饭、烧烤、农家住宿、野营等等;四是各种住宿休闲娱乐设施使用费的收入,比如:

各项拓展运动项目、乡村运动项目、民俗风情体验、农事体验项目等等。

不同类型的农村生态建设和特色村庄根据自身条件、开发现状和市场需求来合理的选择特色经营项目。

3.农村生态建设应该普及理论

3.1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规划的理论依据

3.1.1主要涉及规划理论:

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普及规划理论基础应该是建设美丽中国科普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是农村生态与农业生产以及民俗风情有机结合的产物,其规划理论主要涉及旅游规划和农业区域规划。

3.1.2应该普及的规划的原理:

3.1.2.1.景观生态学原理: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以及动态变化的生态学新分支。

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是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

景观系统的功能与其组成结构特征的密切关系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也是指导原则,通过景观要素的有序组合,提高景观的容量、效率、稳定性,使景观功能最大化、最优化,是人类对管理景观的主要要求。

通常可以利用相关原理,在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中,通过生态合理的“廊道”——交通线或绿化带——与景观的其他“斑块”以及“基质”协调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3.1.2.2.可持续发展原理:

可持续发展始源于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本质上为一种生态化发展模式,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为基本内容。

当前人们对它的研究已突破“经济-科技-政治”等实践层面,开始进入其基础结构“观念-价值-文化”等认识论、价值论领域。

世界上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农产品过剩而经济增长缓慢的背景下,先后出现了如“有机农业”、“生物动力农业”、“自然农业”等种种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反对化肥农药,提倡自然循环和自然生态,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农业和可持续农业与乡村发展[54]。

根据可持续发展原理,笔者认为农村生态建设应该遵循“三个可持续性”:

一是生产可持续性,即保持新鲜农产品的稳定供应;二是经济可持续性,即通过开发农庄的综合服务体系来实现其经济效益;三是生态可持续性,即通过合理地开发和规划农庄内的景观和休闲娱乐项目达到保护农庄生态环境的目的。

3.1.2.3.区域生态规划原理:

区域生态规划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区域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区域资源环境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合理规划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寓自然系统环境保护与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之中,使之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自然过程的协同进化。

生态规划的方法与流程可以包括生态调查、生态评价与规划方案分析三个方面

3.1.2.4.旅游生态学原理:

旅游生态学的产生可以说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产物。

对旅游自然景观的生态学评价、旅游活动的生态后果分析以及运用生态学原理对旅游自然景观进行规划和管理,是旅游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2应该普及的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规划基本原则:

3.2.1.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本就是生态村庄的一大特色,在规划时必须考虑环境的综合治理,使得村庄日常的生产和旅游所带来的污染物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理

3.2.2.因地制宜原则:

规划必须结合农庄所在地的资源特点、地形、地貌等,因地制宜,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突出村庄的特色和主题。

特色是吸引外界力量源泉,因此在规划过程中一定要选准突破口,做到特色鲜明。

3.2.3.协调性原则:

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的规划必须要坚持协调性的原则,一要处理好农业生产与农业观光的矛盾;二要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三要处理好自然景观与文化底蕴的矛盾。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矛盾,结合规划地具体的实际情况,找出矛盾双方的平衡点,使得生态建设区域内的各类资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3.2.4.经济性原则:

在进行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过程中,必须对生态村庄的类型和潜在的目标市场进行准确的定位,在追求效益的时候,要量力而行,不能增加群众负担,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劳民伤财。

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3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的主要内容

3.3.1.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的功能定位:

对生态旅游农庄的资源优劣条件进行分析,从自然地理条件、市场需求、社会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对生态旅游农庄的发展条件作出科学的评价。

3.3.2.主导产业规划:

生态旅游农庄的功能定位是指建设生态旅游农庄的目的,它决定着整个农庄的发展类型和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则是通过选择合理的农业产业链来实现整个农庄的产业化发展,从而实现其功能定位。

产业规划主要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旅游业,可以根据农庄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做出科学的规划。

主导产业必须切合实际,不能盲目照抄。

3.3.3.功能分区规划:

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可依据其不同的功能定位,可以做出不同的功能分区规划。

借鉴于一般风景园林和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分区原理,笔者总结出了一般的四大功能分区:

种植园区、养殖园区、旅游度假区和废弃物处理区。

种植园区具有生产和观光两种功能,主要种植一些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和林木,负责整个农庄的农产品的供应;养殖园区也具有生产和观光两种功能,主要养殖一些常规家畜禽和观赏性的珍奇动物,饲养方式以圈养和散养结合为主,负责整个农庄的肉蛋产品的供应;旅游度假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设计来满足游客餐饮、住宿、观光、休闲和娱乐的需求;废弃物处理区承当着整个农庄内的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的重任,能有效地实现整个农庄的循环经济。

3.3.4.公共基础设施规划:

主要有建筑景观规划、道路水系景观规划、农业工程设施景观规划。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包括对外交通、内部交通、停车场地和交通附属用地等方面。

对外交通指由其他地区进入园区的外部交通,通常包括公路、汽车站点的设置等。

给排水规划、电气规划、消防安全规划和餐饮、住宿、娱乐设施规划等。

生态旅游农庄的公共基础设施工程的规划,一方面要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突出生态旅游农庄的主题特色,与农庄的自然、人文环境保持协调统一。

3.3.5.生态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通常被狭义地称为“环境质量评价”,是对一切可能引起环境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法令在内的一切活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广义说来是对环境的结构、状态、质量、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对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协调性进行定性或者定量的评估,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源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评价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等。

重点是对生态水平、环境质量和环境容载力三方面进行评价。

环评是发改委立项的重要环节之一。

4.需要普及的农村生态建设和绿色村庄创建实施过程知识主要内容

4.1.生态考察查知识:

生态调查是为了了解资源环境及其周边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特征。

通常资料的搜集包括生物(植被、野生动物等)、非生物、地理、地质、气候、水文和土壤等两个方面,实景的生态过程及与之相关联的生态现象(人口、文化及人的价值观等)和人类对实景影响程度等。

收集资料的目的是了解规划区域的景观结构、自然过程及社会文化状况,为以后的实景生态分类与生态适宜性分析奠定基础。

生态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历史资料收集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实地调查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在调查中要强调公众参与,深入了解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以便在规划设计中体现公众的意愿。

历史资料的收集主要从相关政府部门(如:

规划局、土地局、统计局和旅游局等)获得,注重对其时间和空间格局变化的研究。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区域环境、资源、人口、经济等方面的时间与空间数据的综合处理与分析成为可能,使区域发展规划成为一种态的调控过程。

4.2生态环保知识:

农村生态建设的环境评价指标:

生态水平:

水资源利用率(%)植被覆盖率(%)、能源利用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田有机肥施用百分比(%)、空气污染指数优良天数(天/年)、环境噪声平均值、大气质量分三级、水环境分五级、环境噪声国家标准、环境容载力、自然环境容量、社会环境容量、经济环境容量、优势度、潜力度、饱和度、协调发展度、可持续度等。

4.3要普及国家环保总局初步制定了国家级生态村的创建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知识(指标按照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来划分):

4.3.1.经济水平:

1、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元/人/年)≥8000≥6000≥4000;2、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5≥95≥95;3、环境卫生3、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100≥90≥80;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100100。

4.3.2.1、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90≥80;2、生活污水处理率(%)≥90≥80≥70。

4.3.3污染控制:

1、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100100;2、清洁能源普及率(%)≥90≥80≥70;3、农膜回收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