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学案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935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3学案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3学案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3学案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3学案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3学案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3学案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docx

《高中语文必修3学案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3学案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3学案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docx

高中语文必修3学案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

(1)阅读诗歌,把握它们的结构;

(2)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用典等艺术手法;(3)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激趣导入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两首诗,感受这位晚唐才子低沉的情怀。

 

下面是诗歌的结构导图,请根据课文内容,将①~③处填写完整。

锦瑟

马嵬(其二)

[答案] ①借典抒情 ②庄生梦蝶 ③可悲 ④可叹 ⑤不及莫愁

微任务活动一 鉴赏《锦瑟》的手法与情感

1.《锦瑟》一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锦瑟、华年、庄生、晓梦、蝴蝶、望帝、春心、杜鹃、沧海、明月、珠泪、蓝田、暖日、玉烟等意象。

这些意象隐约透露出诗人年华已逝、往事不再的嗟怨、无奈和伤感之情。

2.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

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典故

情调

意境

[答案]

典故

情调

意境

庄周梦蝶

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渺的梦境

朦胧、凄怨、迷离、惆怅、伤感

望帝啼鹃

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鲛人泣珠

梦想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泪水

玉生烟

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

微任务活动二 鉴赏《马嵬(其二)》的结构与手法

3.诗歌的首联运用“海外九州”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引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讽刺唐玄宗的痴心妄想。

4.颔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突出了唐玄宗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5.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对比、反讽的手法。

“此日”与“当时”对比,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

唐玄宗沉溺于声色的“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爱妃的“此日”!

6.根据时间先后,应该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谋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安排的,《马嵬(其二)》一诗在叙事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整篇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②从局部看,五、六两句,也是前后倒置:

“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整首诗波澜起伏,荡气回肠。

1.梁启超说:

“义山的《锦瑟》,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

”有人认为既然解不出来,就不应有美感。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我认为美,美在神秘感。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没有人能描述得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观点二)我认为美,美在“言尽而意不止”。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种种往事,当时当地便已生惘然之情,如今被锦瑟勾起回忆,岂不是更加惘然吗?

诗人只点出了当时的惘然,而当惘然之事成为追忆,“此情”谁还能说得清?

这就是诗人的言外之意、高明之处。

(观点三)我认为美,美在整齐对仗。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已经是非常工整的对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更加工整巧妙:

“沧海”对“蓝田”,地名对地名,海水对高山。

这还不够,而“沧”是暗绿色,恰恰和“蓝”相对,“海”又可以和“田”相对。

两句之中,一水一山,一暗一明,一阴一阳,一珠一玉,处处都在对比。

2.《马嵬(其二)》一诗,后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

结合全诗,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讽意”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首联,“徒闻”具有讽刺意味,神仙怪诞、生命轮回是不可能的,此生都没有保障,何谈未来,岂不“徒闻”?

(2)颔联,“空闻”具有讽刺意味,明明听到,却不再有往日的安然安逸。

(3)颈联,“笑”具有讽刺意味,遥想当年七夕嗤笑牵牛织女,可叹此生二人以后永不会相见。

(4)尾联,“如何”具有讽刺意味,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反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

 

助读材料

1.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李商隐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李商隐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有独特的风格。

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清代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2)李商隐:

一生襟抱未曾开

唐代诗人崔珏在《哭李商隐(其二)》中说: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的一生,的确坎坷,先因文章才学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推荐为官,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

令人感慨的是:

李商隐对“牛党”的排斥虽怨而不怒,与“李党”王茂元的女儿王氏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更令人深思的是,李商隐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却终成晚唐诗坛一大家,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篇。

(3)李商隐: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巨星。

他热衷政治,胸怀大志,对皇帝昏聩、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深为不满,志欲革除积弊,却怀才不遇,抱负难酬;他的一腔治国安邦之心,在其政治诗和咏史诗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李商隐的政治诗有着深切的忧愤,攻击宦官、藩镇,表现出超人的见识与胆量;他的咏史诗有讽有叹,以古喻今,多抒发兴亡之慨,告诫后人要以史为鉴,表现了一个爱国诗人的良知。

2.了解背景

(1)《锦瑟》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诗人罢官回郑州闲居之后。

因为诗人一生都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讨生活,落魄潦倒,故晚年回顾一生的坎坷遭遇,辛酸悲痛,不可胜言,所以这首诗的感情特别哀伤悲愤。

学界对《锦瑟》主题的理解历来不一。

大多数人认为,此诗可能是为自伤身世而作,是诗人晚年回首往事,对一生的遭际坎坷而发的感慨。

看全诗的感情基调,既有生离死别之恨,亦有理想破灭之痛,虽然诗题为“锦瑟”,但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借琴瑟倾诉隐衷,表达复杂的心曲。

(2)“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

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

写作《马嵬(其二)》时,“马嵬之变”已历八十载,人们或谈笑,或咏叹,看法因人而异。

李商隐之前,早已有白氏《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等名篇描写这一历史事件。

李商隐的恩师令狐楚仙逝后,他送灵回京至马嵬,远望杂乱地长着灌木丛和荒草、有的地方露出黄土、给人一种枯败苍凉之感的马嵬坡,有感而吟《长恨歌》。

本诗以“马嵬”命题,重点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借古讽今,以唐明皇时期马嵬事件的藩镇之乱讽当时宦官专权的黑暗局面,对唐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也进行了指责。

3.名家点评

(1)义山晚唐佳手,佳莫佳于此矣。

意致迷离,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于初盛诸家中得未曾有。

三楚精神,笔端独得。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2)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此出。

意云:

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怅望年华,不知何故有此许多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使无端有此怅望。

即达若庄生,亦迷晓梦;魂为杜宇,犹托春心。

沧海珠光,无非是泪;蓝田玉气,恍若生烟。

触此情怀,垂垂追溯,当时种种,尽付惘然。

对锦瑟而兴悲,叹无端而感切。

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

——(清)薛雪《一瓢诗话》

(3)《诗眼》云:

文章贵众中杰出,如同赋一事,工拙尤易见……马嵬驿,唐诗尤多,如刘梦得“绿野扶风道”一篇,人颇颂之,其浅近乃儿童所能。

义山云: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语既亲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堕泪等字,而闻者为之深悲。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色意味也。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益奇。

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

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必备知识积累卡片

一、字词知识

字音

词语

加点字读音

惘然

wǎnɡ

马嵬

wéi

宵柝

tuò

晓筹

chóu

二、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2)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2.课外名句——李商隐名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咏史》

(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

(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

(6)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四首(其二)》

三、文化常识

1.咏史诗:

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

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

2.常见的鸟的典故

(1)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在古诗词中,杜鹃一是表达孤独悲苦,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杜鹃啼血猿哀鸣”;二是表达乡思乡愁,如秦观《踏莎行》中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2)鸿雁:

《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谎称苏武已死,而汉使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从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平乐》中的“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3)青鸾:

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

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

如薛道衡《豫章行》中的“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

又如李商隐《无题》中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主要参与者是少女,内容以乞巧为主,故称之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男女双方对爱的承诺。

所以,七夕节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美文一:

情深唯有李商隐

最初喜欢上李商隐,是因为那一首晦涩难懂的《锦瑟》,那一首稍有常识的人都会吟诵的《锦瑟》,当时最爱的是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千年前的哀怨透纸而出,究竟有多少的感慨才能写出这一首《锦瑟》呢?

在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见过柳三变的多情、苏东坡的专情、元稹的痴情,但深情者,平生所见,唯义山尔。

那个写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来寄托对亡妻思念的李商隐;那个低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才高八斗的李商隐;那个浅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惆怅失落的李商隐;那个拥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清词丽句的李商隐;那个我们最爱的与杜牧并称“小李杜”的小李——李商隐。

幽心不独伤离别,情深唯有李商隐。

深情二字,是义山诗的特点。

刘熙载言义山的诗“深情绵邈”,张采田则云其诗“哀感沉绵”。

这其实是因为义山的一生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于心,发为诗句。

他的一生都是不幸的,夹在牛、李两党间的斗争中,怀才不遇,一直都郁郁不得志。

唐代有诗人在其诗《哭李商隐》中曰:

“虚负凌云壮志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一生襟抱未曾开”,不禁替这个自小崭露头角的义山可惜,他属于那种大器早成的人,凭他的悟性,从娶了恩人敌党的女儿时,就已料到了这样的结局。

可是悟到了又如何?

他又能如何呢?

他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吧!

所以只能眼睁睁地卷入两党间的斗争,聪慧的人注定是悲哀的,尤其是在那个乱世中,因为他比别人更清醒地看清了局势,预见了未来。

古语有云: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但是,义山终究是义山,七分深情,三分忧郁,成就了这个我们所爱的李商隐。

固执地认为义山的忧郁是深植于灵魂深处的,所以时常在想,如果他如陶潜般淡定恬静、安贫乐道,或如李白般蔑视权贵、寄情山水,他会不会活得开心一些。

但是他若真如他们这般,就不是我们所爱的李商隐了。

李商隐年少时才华为令狐楚所赏识,令狐楚于是提拔他,李商隐的仕途一度很顺畅,但令狐楚死后,他在政治上失去了依傍,于是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从此,陷入了牛、李两党的斗争中,他本无意介入,却无奈造物弄人,背上了“忘恩、背义”的骂名,这对他那样清高孤傲的人来说,怕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吧!

而妻子的离世则是他心口一道永远的伤疤。

他不像太白般花间一壶酒可以邀得花月徘徊影凌乱,所以,他的不甘、愤恨、无奈全都反映在他的诗里,字字珠玑,行行血泪,伤怀而不泣,欲哭而无泪。

另外,一直很奇怪当时才高八斗的义山被许多人爱慕着,却为何在妻子离世后一直没有再娶。

原来深情的人也最为痴情啊!

858年,45岁的李商隐离开了这个他深爱并怨恨的世界。

一直认为像义山那样的人是注定不会长寿的,因为他太深情,太执着,太聪慧,太早洞察世情,所以,他命定早逝,逃也逃不掉。

他那样的人,只适合活在后人仰望的高度中。

浮生若梦,透过泛黄的纸页,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那个落寞的李商隐身着一件青衫端坐于窗前,在明月清辉的映射下轻吟: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都将如镜花水月般,映入历史的回音中。

写到这里,我才霎时明白,“一弦一柱思华年”寄托了他多少的辛酸往事,不要责备义山“一生襟抱未曾开”。

因为,在那个沉郁的年代,独爱这样的李商隐。

赏析 本文是一篇咏赞李商隐的抒情散文,文章从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入手,引出他不同寻常的人生际遇和独具魅力的诗歌成就,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李商隐诗歌的赞美和对诗人遭遇的同情。

文章围绕“深情”二字,大量引用李商隐的诗句和古今关于李商隐诗歌成就与特点的评论,使文章典雅中寓灵动,评述中抒真情,有效地避免了史实给人的干瘪瘦硬之感。

首尾相扣的结构是文章突出的特点。

美文二:

夜读李商隐

深夜,在群星璀璨、飞光流辉的大唐帝国的诗空中,解读李商隐。

情怀便如夜一样温柔,诗一样古典。

仿佛看到他徘徊于长安城外的郊原,袖袍款款,丝绦飘荡,长髯掀拂着惊涛骇浪的意象;浓郁的眉宇间挽结着爱的抑郁和缠绵,在晚唐帝国的斜阳日暮里,吟哦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章……

义山出身寒微,但寒门关不住天才童星的光辉,他在七八岁的时候,便显露出非凡的诗才,这在连吵架都有平仄诗韵、能作诗就有荣华富贵的时代,义山不能不受到人们的重视。

于是某豪门主动愿与李家结为儿女亲家,愿意资助义山成才。

这对经济拮据的李家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又一段爱的悲剧,在世间上演了。

多少年以后,随着义山的名声显赫,出入官宦豪门的机会多了,接触的世面也宽了,一个偶然的机缘,他认识了一位大家闺秀,或是小家碧玉。

这中间或许有过类似“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浪漫,或是有一段“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佳话。

然而,这是一次注定没有结果的开花,因为义山已有婚配。

世间的美,有好多像被树摇碎的月影,像被风吹谢的落红。

美,总是隐藏于悲凄之后,当那位情深如海的姑娘,得知“萧郎成陌路”,鸳鸯蝴蝶为梦后,一定是万念俱灰,于是卸去裙钗,剪断青丝,郁郁而皈空门。

从此,青春红颜,陪伴青灯黄卷。

而之后的义山,更是椎心泣血,政治上的失意,仕途的潦倒,对伊人的追忆、悔恨使之写下了异帜独树的“无题”诗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定是清音如水的锦瑟,引起了诗人对往事的思恋,然而,思恋有什么用?

在当时也不过成就了以后的追忆而已!

多么无奈而悲怆。

情到深处不由人,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于是诗人饱蘸相思之苦写下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非易事,相别何其难!

“蚕丝”“烛尽”唯其如此,才能表达相思之痛,这是拼却生命的爱啊。

青鸟探看,分明是天上人间的遥望。

晚年,诗人对往日的恋情依旧难以割舍。

《万首唐人绝句》中收录义山一首《夜雨寄北》。

本来就是有题的无题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莽荒的大巴山漂泊的诗人,归期无定,无限孤寂的诗人,在悱恻、绵密的秋雨寒窗下,是多么渴望,在幽幽的灯烛下,守着终生所爱,互诉衷情,一面剪着渐剪渐生的灯花,一面倾诉着远别日子的思念,这是人生何等快慰之事啊!

我不反对把义山的无题诗看作寄寓政治之作,但我更愿意把它们当作情诗解读,虽然历代众说纷纭,但我敢断言:

没有真正爱过的人,绝对写不出如此情致深蕴、撕心裂肺的诗句。

李商隐,在光彩夺目的诗国里,你永远是一颗玫瑰色的星辰。

赏析 本文在无限的遐想中设置了种种情境,让我们感觉李商隐就在身边,倾听着如水的叙说。

整篇文章抓住一个“情”字,细致地分析了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

这两篇文章在阅读李商隐上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情深唯有李商隐》重在结合李商隐的生平及作品,表现李商隐深情的特点。

《夜读李商隐》则主要通过阅读李商隐作品的个人感受,说明李商隐是一个拥有情怀的人。

你对李商隐有怎样的认识与评价?

请写出你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走近李商隐

这个诗人,他唱不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他没有李白的豪情;这个诗人,他也喊不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因为他没有高适的气魄;这个诗人,他更吟不出“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因为他没有王维的那份空灵。

又是这个诗人,他没有柳宗元的傲骨去孤舟蓑衣钓江雪,也没有杜甫的胸襟饿着肚子吹着风雨还在思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不用说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了。

他有的只是带着“江上几人在,天涯独棹还”的萧瑟,静静地感叹“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他喜欢用典,还透着几分朦胧: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不熟悉唐史的人,很难读懂其中的意思。

其实他是绕了一大圈,在讥讽晚唐的皇帝为了长生不老而请方士炼丹,最后往往事与愿违,一吃就死了。

七拉八扯地讲了一大堆,原来还是首政治讽刺诗。

这个诗人连他身上都散发着“红楼望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的忧郁,但他偶尔也会“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地乐观一下,给他绮丽而灰暗的一生,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几道阳光。

他的诗像“飒飒东风细雨来”一样的柔软,可偶然地竟也会像李白、高适那样,喷出一句“心断新丰酒,销酒斗十千”。

虽然说,不可否认的,这半丈豪情中,还有一半他那特有的忧伤,但终究他不用一寸一寸地发牢骚了,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是很豪放的了。

他的诗总是幽幽怨怨的。

他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像是一首五律的颈联,而他却在这里戛然而止,只留下一声长长的叹息。

他在叹息什么,叹息他那夹在两个党派之间,最后落得个里外不是人的一生?

或者叹息他空有满腹经纶,却无人委重,也或许是他习惯性地在给他的诗染上悲天悯人的颜色,更或许这一片空白已包容了这一切。

他的诗有时也显得小气悲凉。

先说说小气,“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表面上看好像这个诗人“事早朝”还不如与爱人一起朝朝暮暮,可归根结底还不是他在诉说他的踌躇满志,这样的诗句自然没有大气可言。

而若说到悲凉,晚唐病入膏肓,民不聊生。

像沈佺期、宋之问那样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诗他固然写不出,再加之这个诗人骨子里的高傲,这样的诗他更不屑去写。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不知不觉,这个诗人步入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年头。

终于,这个在抑郁中沉浸了46年的大诗人最后倒在了他的幽幽怨怨里。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就这样,这个诗人,敲着丧钟,化作青鸟飞走了。

 

素材点击 《锦瑟》是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这首诗是李商隐罢官后,退居郑州病逝之前所写的绝笔诗,回首一生遭遇,感伤身世,寄托情怀。

诗人身世的悲怆、理想的幻灭、爱情的悲剧、人生路途的迷茫和无穷的遗恨,一并包括在诗的形象之中,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作。

诗歌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矛头直指唐玄宗,讥讽他没有摆正爱情与江山社稷的关系,一人之情却让一国来承受,何其不公。

诗歌讽喻君主帝王要以史为鉴,忧国忧民。

 

运用角度

精彩片段 我暗叹你苦苦地执着于这风雨飘摇的乱世,然而啼血一叹“古来才命两相妨”,却将你的耀眼光芒和着“一把辛酸泪”共同淹没在朋党之争的喧嚣中,埋藏进风烛晚唐的冷漠里,终于竹死桐枯。

盛唐气魄不再,你吼不出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语;夹在“牛李党争”的细缝中,你体味不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当一个盛世的黄昏降临,你只能长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一个朝代的秋天飘然而至,你在“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慨叹中昏昏欲睡。

十七岁的你已少有才名时,尚可以挥洒“雏凤清于老凤声”的骄傲,然而十年一瞬,百年一念,“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是不是你对人世间终也不悔的执着与悲鸣?

象征手法

课文借鉴

象征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方法。

其特点是以象征物凭联想来暗示象征义,因而给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显得委婉含蓄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