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695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

《《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

《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3同步训练:

11师说(附答案)

111 师 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句读(  )    或不焉(  )阿谀(  )苌弘(  )老聃(  )经传(  )李氏子蟠(  )以贻之(  )位卑(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士大夫之族(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6)圣人无常师(     )(7)术业有专攻(     )(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9)余嘉其能行古道(     )(10)作《师说》以贻之(     )

3.文学常识填空。

(1)韩愈,字退之,世称________,是唐代______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________”之首。

(2)“千古文章四大家”,“四大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宋八大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艺”一是指六种经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指六种技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句填空。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òu fǒu yú chánɡ dān zhuàn pányí bēi

2.

(1)求学的人 

(2)岂、哪 (3)从师的风尚(4)类 (5)竟 (6)固定的老师 (7)学习、研究 (8)普遍 (9)赞许 (10)赠送

3.

(1)韩昌黎 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

(2)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轼(3)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4)《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礼 乐 射 御 书 数

4.

(1)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2)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师焉,或不焉    或:

或者。

B.句读之不知读:

句中停顿。

C.官盛则近谀谀:

阿谀,奉承。

D.术业有专攻攻:

学习,研究。

6.下列句子中,“师”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或师焉,或不焉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7.在“从师”问题上,属于作者批评的对象的一项是(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士大夫之族 ③圣人④君子 ⑤郯子之徒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8.翻译下列语句。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案:

5.A 解析:

“或”是“有的人”的意思。

6.C 解析:

C项“师”,名词,老师。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7.C 解析:

①③⑤都是作者推崇的对象。

8.

(1)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2)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向老师学习;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问题,却不向老师学习。

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3)巫医乐师和各类工匠,这些人,君子们看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3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或师焉,或不焉

D.君子不齿答案:

D 解析:

A项“受”通“授”;B项“从”通“纵”;C项“不”通“否”。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则群聚而笑之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渔人甚异之

D.吾从而师之答案:

A 解析:

“笑”没有活用,动词,是“讥笑”之意。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小学而大遗答案:

A 解析:

B项“众人”,古为一般人,今为很多人。

C项“学者”,古为求学的人,今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D项“小学”,古为小的方面倒要学习,今指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

A 解析:

A项,①②均为介词,向。

B项,①连词,却;②副词,就。

C项,①副词,大概;②代词,他。

D项,①介词,相当于“于”;②疑问语气词,呢。

5.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拘于时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何陋之有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答案:

C 解析:

A项,被动句;B项,介词结构后置句;C项与题干中的句子均为宾语前置句;D项,定语后置句。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4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p7.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2)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9.根据韩柳两人的文章,用原文中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韩文中说: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柳文也有与之相似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文中指出“今之众人”“耻学于师”这种恶劣风气,对此,柳文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A 解析: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我”。

7.C 解析:

C项都是“料想”之意。

A项分别为“学习”和“老师”之意。

B项分别为“往(下)”和“因为”之意。

D项分别为代词“他”和结构助词“的”。

8.

(1)给一般人做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给您做老师呢!

(2)社会上(那些人)果然都聚在一起骂他,(看到韩愈时,就)指指点点,互相递眼色嘲笑他,并增加一些言辞来毁谤韩愈。

9.

(1)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2)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参考译文:

二十一日,柳宗元回信说:

前些日子承蒙您来信说要拜我为师。

我的修养不深,学问很浅,想想我的学业,不曾有值得做老师的地方。

我虽然常常喜欢发表言论,写点文章,但是并不自以为是。

没想到您从京城来到这偏僻的地方,侥幸被您学习。

我自己想本5来自己并无可取之处,假如真有可取之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

给一般人做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给您做老师呢!

孟子说“人的毛病就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跟从老师学习了。

以至于今天没有听说有老师了;谁有老师,别人就取笑他,认为是狂人。

唯独韩愈奋然不顾世俗陈见,甘愿触犯世俗和遭受别人讥笑侮辱,收召学生,写了《师说》,因冒犯世俗偏见做老师,社会上的人果然聚在一起骂他,指指点点,互相递眼色嘲笑他,并增加一些言辞来诽谤他。

韩愈因此得了狂人的名声,住在长安,饭都等不到做熟,又被迫搬到别处。

像这样已经有好几次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问说(节选)刘 开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

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

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夫子贤之”一句中的“贤”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孔文子不耻下问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吾从而师之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

(2)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3)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

12.《问说》一文明显借鉴了《师说》,其中“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

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同《师说》中的哪句话相应?

13.比较这段文字与《师说》在立意(或内容)上的异同。

(1)相同点:

(2)不同点:

答案:

10.A 解析:

“生”为使动用法,使……生。

其他三项和例句都是意动用法。

11.

(1)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

(2)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

(3)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

6

1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3.

(1)两文都是劝说人们要虚心地向各种人学习。

(2)《问说》从“问”的角度,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

《师说》从“师”的角度,强调“师”的重要性,主张从师而学。

参考译文: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

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

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

《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

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

只要学习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

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

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做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三、语言表达

14.每逢佳节,许多学生总忘不了给老师、同学、亲人送贺卡,以优美含蓄的语言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和真挚的感情。

请根据要求,在两张贺卡上各写一段话,每段文字都要用一种修辞手法。

(每段不超过30个字)

(1)写给曾经开导过自己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给和自己闹过误会的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老师,在我失意的时候,您像柔和的阳光照耀了我的心房,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您的教导如一缕春风,吹散我心灵的阴霾,感谢您,亲爱的老师。

(2)让爱的扁舟越过误会的冰川,到达你心灵的彼岸。

/让我们抛开“误会”的背包,乘着友谊编织的小船去遨游吧!

解析:

节日贺卡作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而言,语言内容必须要注意场合、礼貌,要符合双方的身份。

根据本题要求,还要讲究文采,使用一种修辞。

15.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你为那些“恐慌”的老师提几条建议(至少两条)。

第2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某学校举行了30年教龄教师座谈会。

会上,几位女教师谈起当初“头上扎着小辫子,看上去像学生的小姐姐”时就走上了讲台,现在回头一看,居然在教坛上执教鞭已有30年了。

在感叹时间如同白驹过隙的同时,老师们也谈起,如今的大学教师实在不好当。

上课的时候,面对着坐在下面的年轻学生时不时的追问,常常觉得底气不足。

尤其是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方面,如今的“80后”“90后”学生往往走在了老师的前面。

由此,一向对“传道”“受业”“解惑”这三大使命颇为自信的老师们有点“恐慌”起来。

诸如知识恐慌、本领恐慌、职业生存方式恐慌、角色恐慌乃至于对教师事业成长空间的未知情绪在一部分老师中渐渐地弥漫着。

参考答案:

(1)作为教师,要去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作为教师,要意识到年龄的增长并不与知识的增长成正比,权威的树立也不再和年龄密切相关;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解析:

阅读材料时,应先联系实际认真分析引起教师“恐慌”的内在原因,然后再提出建议,可以从关爱学生和传授知识两方面着手。

7类文欣赏新师说木 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然传道授业,须有其道。

古之师道,先从尊师、敬师、拜师始。

故学生之进学堂,先行拜夫子之礼,即便是身为皇室贵胄,亦必先行拜师之礼。

今日之韩国、日本等族,逢大节,弟子仍入师门行叩拜之礼也!

何则?

师生关系,若无尊师、敬师、拜师之礼,则无以信师;无信师之基础,则难以读师;若不能读师,则难以得师之真传矣!

故曰:

学道之术者,无他,唯敬师、信师尔。

敬师三分,则收获三分;信师十分,则收获十分矣!

然信师须从内心而来。

叩拜之礼,乃其外形也,重在内心之礼拜。

若无心中之敬仰,则虽有外形之叩拜,心中终未能宾服也。

故师道之始,当从心中之于师之崇拜。

而今之风尚,若有崇拜歌星超女者,无可异议;若有崇拜师长者,则辄哗笑之也。

噫嘘!

西风东渐,华夏之传统视为敝屣。

至“文化大革命”,革一切文化之命,作为传承文化之师长,更在革命之首端,于是,三娘教子而为子教三娘,泥腿子上讲堂,专家学者受教育,于是,斯文扫地,传统沦丧矣!

每念及此,余未尝不潸然泪下矣!

故,当今之学生者,未晓尊师之道,未可深责学生,乃时代使然也!

“文革”余绪也!

然,当今之师,师亦有责。

若欲弟子尊师、信师,则为师者必当有所建树,必当有令弟子尊信之学说,方能令弟子心悦诚服,崇拜信仰矣。

故柳宗元有言: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

”造诣若宗元者,尚不敢为师。

而今之师,承“文革”之余绪,难免鱼龙混杂,不师者为师,而学生亦并无择师拜师之权利也。

弟子既不尊师、敬师,于是,师者亦不以弟子为友。

古之师生关系,有似师友。

观《论语》所载,知夫子之课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道途也,夫子之传道,夫子与弟子之对话也,是故,夫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而今之课堂,师者一言,而弟子记录而已,何有双向之互动哉?

师者不问愤悱,弟子亦无可解惑也!

有涓涓溪流者,昨日网页留言,说及师生关系,余向有所感而未及深思之,今晨有暇,因有此文,以就教于各位方家。

(选自《中华读书报》2008年12月28日)赏析:

此文名曰“新师说”,确有昌黎先生之余韵,振聋发聩,叹为观止,真乃奇文也。

文章开始先承《师说》之说,而后翻出己见“然传道授业,须有其道”。

继而,引古今中外之“师道”而道出敬师、信师之重要。

进而言及信师之要乃“须从内心而来”,“师道之始,当从心中之于师之崇拜”。

并将时人对崇拜歌星、超女与崇拜师长之态度进行对比,现状堪忧,令人心寒。

作者进一步剖析成今日之状之因,令人顿感悲哀与无奈,实可悲、可叹。

轻松练笔据报载,南京十三中82名高三和初三毕业班教师,在2009年7月25日联名向玄武区全体教师发出倡议:

谢绝任何形式的“谢师宴”。

倡议书上提到,“谢师”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不必非要选择宴请的方式。

学生对教师最好的报答应是发愤学习,成人,成功,成才。

如果学生和家长想表达谢意,一纸谢师笺就已足够。

请你就此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写作提示:

谈看法时应注意联系材料与实际生活。

题目要求谈谈对拒绝“谢师宴”的看8法,这就需要我们明确“拒绝‘谢师宴’”的立场,并充分认识到“谢师宴”的不必要性,联系社会现实表明:

“谢师宴”确实不必要。

答案示例:

看了这则消息,似有一股强劲的清廉之风扑面而来,令人精神振奋,不禁为拒绝“谢师宴”击掌叫好。

“十年寒窗无人晓,金榜题名谢师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谢师无可厚非,然而大摆“谢师宴”实在是弊多利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师是崇高而伟大的职业,如果天天教学生“勤俭节约”的恩师放下工作忙于赴宴,实在是有损教师的形象。

更何况,“谢师宴”一桌几百甚至上千元,推杯换盏之后一片狼藉。

这种铺张浪费行为与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格格不入。

“谢师宴”也在无形中助长了权力腐败。

个别有签单权的领导,借孩子金榜题名之机,公款设宴,广请天下客,凡是权力延伸到的地方,一个不漏地发请帖,利用手中的权力寻租,给一些攀附权力的人提供一个“进贡”拉关系的机会,将不合法的“灰色收入”变成合理,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