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计划.doc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计划.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6、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8、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法。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课时划分: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
约12课时
单元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口算题
课时划分: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
“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6、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7、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的难点有三: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
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
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
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
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课件。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
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
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
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
第七单元找规律
单元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本单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单元开始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装饰的东西都是有规律的,小朋友有规律地围成圈跳舞等等。
另外,还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
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