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九次党代会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612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湛江九次党代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湛江九次党代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湛江九次党代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湛江九次党代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湛江九次党代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湛江九次党代会报告.docx

《湛江九次党代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湛江九次党代会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湛江九次党代会报告.docx

湛江九次党代会报告

  

万众一心创业图强

为实现湛江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湛江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徐少华

(2007年1月4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湛江市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湛江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十一五”规划顺利开局、扎实起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上新征程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入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和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万众一心,创业图强,为实现湛江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四年的主要成就与体会

  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四年、,是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四年;是同心同德,团结实干,社会和谐稳定的四年;是励精图治,提高能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的四年。

  四年来,在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湛江巨大政治动力推动下,在省委、省政府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导下,市委确立了“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和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的宏伟目标,确立了“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号召并带领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树立实干精神,扎实推进各项事业,经济社会全面振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充满生机活力。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预计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速创11年来新高,四年平均增长11.5%,比2002年增加34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1500元(约1465美元),年均增长10.1%。

工业总产值950亿元,年均增长16.0%;农业总产值267亿元,年均增长6.2%。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39亿元,年均增长18.4%;来源于湛江的财政总收入146.83亿元,年均增长27.3%。

2005年,5个县(市)均获得省财政激励机制奖。

  —“工业立市”取得新突破。

预计2006年工业增加值325亿元,年均增长巧.8%。

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2年的27.3:

35.4:

37.3变为21.4:

46.1:

32.5。

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2.1%,比2002年提高11.1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85.6%,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列。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全市累计获得各类名牌称号产品177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5个,国家免检产品27个,广东省名牌产品54个,广东省著名商标43件;获得特色产业之乡8个,我市被命名为“中国电饭锅产业基地”。

  —港口发展实现新跨越。

2006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8160万吨,年均净增1144万吨,年均增长22.8%。

其中湛江港集团突破5000万吨,年均增长23.1%。

湛江港30万吨级油码头、25万吨级深水航道、20万吨级矿石码头、散粮码头装卸储运工艺系统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渝湛高速公路、疏港公路一期竣工通车,南方大港和大西南出海主通道地位进一步形成。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公共财政体制、农村税费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明显。

关系300多万农民切身利益的糖业改革获得巨大成功,2006跨2007年榨季产糖量重上100万吨级台阶。

湛江市商业银行改革重组成功,有效地防范了金融风险。

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由2002年的37%提高到42%。

预计200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1.4亿美元,四年累计77.4亿美元,年

  均增长巧.8%,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2亿美元,累计39.4亿美元,年均增长21.8%;实际吸收外资5500万美元,累计3.45亿美元。

  —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

提出并落实建设“老百姓城市”理念,四年累计投入约300亿元,加快道路、电网、水利、治污、绿化等建设,城乡创业与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2006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7%,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2%和1.0%。

市区完成了机场路、堪川大道、东新路和一批小街小巷的改造,建成了南桥、北桥、渔港等公园和金沙湾观海长廊、赤坎污水处理厂等市政重点工程,改造整治了霞湖、寸金、海滨、森林等公园,市区公园总数由2002年的12个增加到23个,小游园、小绿地由8个增加到53个,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由5.9平方米提高到10平方米以上。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4%。

城镇化率达42.5%,四年提高4.2个百分点。

在继续抓好“四通五改六进村”的基础上,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村正在发生一场积极深刻的变革。

全市已建成生态文明村’3740个,占自然村总数的28.3%,其中全国文明村1个、全国创建文明村先进单位3个,广东省文明村23个、文明示范村2个。

徐闻县被中宣部定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个先进典型之一。

  —城市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

2006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四年累计653亿元,年均增长21.0%。

东兴炼油、奥里油发电、珠江啤酒、大中纺织等27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连接东西两岸的海湾大桥建成通车。

目前已有年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亿元以上企业8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4个,经济发展后劲大大增强。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全面发展。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上新台阶。

殡葬改革工作继续推进。

资源环境保护不断加强。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富有成效。

依法治市深入推进,治安环境明显改善。

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先后获得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再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湖光岩风景区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

城市环境综合质量连续四年排名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前三位。

  —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新提高。

预计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0元,年均增长8.1%;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620元,年均增长6.8%。

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7亿元,比年初增长12%,比2002年底增加207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亿元,年均增长1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1.5%,市场物价稳定。

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四年财政累计投入1.2亿元,新建和改造市区中小学校30间,增加学位近2万个;投入2.6亿元,新建和改造农村中小学校595间。

对困难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去年全面免收学杂费。

改造农村困难户危房2.4万间,新建和改造镇村敬老院503间。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累计投入16.3亿元,新建和改造镇通村、村通村路面硬化公路分别达到3714公里和2801公里。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9.9万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8万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建设平价医院4家,公立医院普遍建立了平价诊室和平价病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从2003年的4.8%提高到61.7%。

60多万农村群众饮水特别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4.45万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改善,城乡15.2万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

  —党的建设取得新进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机关作风建设和“三个走在前面”排头兵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固本强基工程扎实推进,党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机关作风明显改进,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明显提高,团结实干成为干部群众普遍认可的宝贵精神财富。

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县镇两级换届工作圆满完成。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果,治理商业贿赂取得较好成效,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各级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明显增强。

各级人大、政协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参政议政、推动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团结实干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真抓实干、辛勤工作的结果,是中央、省驻湛单位和驻湛部队积极参与、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舟共济、艰苦创业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基础分不开的。

在此,我代表中共湛江市委,向所有为湛江振兴发展作出贡献,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湛江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四年的工作,我们有以下体会:

  

(一)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始终抓好发展第一要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实现速度质量并举的有效发展、经济社会同步的全面发展、城乡区域互动的统筹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尤其要注重在经济发展上缩小与全省的差距,部署并扎实推进关系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重大项目,带动全局的发展。

  

(二)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保证现代化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省委重大决策与湛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符合客观规律、发挥自身优势的发展路子。

尤其要注重坚持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踏踏实实艰苦创业,一步一步向前迈进。

  (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用改革发展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充分调动全市上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尤其要注重发挥中央、省驻湛企业和国资、民资、外资共同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作用,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发挥沿海开放城市、交通枢纽城市以及大西南出海主通道的潜力,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

  (四)必须坚持统筹协调,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抓,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尤其要注重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发展创造、人民安居乐业。

  (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社。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民是推动湛江振兴发展的力量源泉。

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湛江710多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尤其要注重深入基层、心系百姓,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六)必须坚持党的先进性,以团结实干推进湛江振兴发展。

坚持永葆党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和完善领导方式,提高执政能力。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有利于湛江振兴发展的积极因素。

尤其要注重发扬广大干部的团结实干作风,焕发全市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做到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二、当前的形势和今后五年的任务

  1999年以来,湛江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从低谷奋起、转入良性循环、开始全面振兴的重要进程,现在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要百倍珍惜和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满怀豪情、鼓足干劲地迈向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今后五年是湛江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放眼全球,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高速发展,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期。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形成,周边经济合作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湛江跨越发展空间广阔。

综观国内,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并开始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

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推动内地有关地方同香港、澳门的区域合作特别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全国区域经济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与合作格局。

广东正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当好排头兵。

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湛江跨越发展时不我待。

立足湛江,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国家和省对湛江利用深水良港发展石化、能源、造纸、钢铁等重大工业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对我市扩大工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工业化进程将起关键性作用。

国家批准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东海岛扩区10平方公里,批准设立广东湛江临港工业园区,确定建设广东省湛江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确定湛江港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沿海港口群的主体港。

这些由国家批准、确定的发展规划,为湛江中长期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拓展了发展空间。

我市具有沿海开放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粤西中心城市、科教大市以及良好生态环境的优势,将为我市激活发展潜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支持。

特别是我们已经走出一条符合湛江实际的发展之路,“十一五”规划又描绘了今后五年及更长时间的发展蓝图,全市上下正凝聚起艰苦创业和团结实干的精神力量,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

湛江跨越发展正当其时。

  同时,我们正处在空前的社会变革时期,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湛江作为经济发展追赶任务繁重的地区,更需要清醒认识和加快解决以下矛盾和问题:

一是经济增速不够快,总体规模不够大,人均生产总值偏低。

要赶上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壮大经济总量,提高质量和效益。

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支撑大发展的工业体系还未形成,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未达全省平均水平。

要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的目标,必须加速工业化进程,不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

三是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部分企业的市场主体行为不强;经济外向度不高,外商投资项目少。

要增强城市竞争力,必须加快培育市场竞争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充分利用好国内外资源、国内外市场。

四是县域经济规模小、财力弱,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不稳定。

要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土地利用、产业选择、项目布局、环境容量等方面问题压力不小。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经济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六是城市规划水平不够高,管理不够到位,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要建设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必须特别重视和切实改进城市规划管理,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七是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占一定比例,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亚待解决,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八是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干部责任心不强、作风不实、工作能力跟不上要求,一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改进作风,勤政廉政,保持党的先进性。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

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力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达3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9000元(约2500美元)。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达1700亿元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5%,累计1400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3%,达36亿美元,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2%,达19亿美元。

实际吸收外资年均增长15%,达1亿美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达57亿元;来源于湛江的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达250亿元。

构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

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3%,2008年突破1亿吨大关,2011年达1.5亿吨。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3%左右。

信息化综合指数60%以上。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湛江特色的生态文明村达到自然村总数的5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

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0以内。

市区年均增加公共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以上,城市环境综合质量保持在全国前五名。

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继续保持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形成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和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基本框架,努力把湛江建设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事关全市人民的根本福扯,事关湛江在全省和区域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事业的顺利推进。

当前,我们最迫切的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用发展的办法战胜前进中的困难,用发展的成效增强党员干部和全市人民的信心和勇气,把湛江的现代化事业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

  实现跨越发展是又好又快的统一。

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油、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发浪战略,重点在南方大港、重化工业、交通枢纽、科教大市、生毒环境等五个方面打造湛江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识女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一)致力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进程一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湛江实现跨越发展的龙头。

要贯彻落实国象金观调控政策,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力争第二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到2011年达到51%一议上,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不断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打造临港重化工业核心区。

充分发挥深水大港优势,抓住国际石化产业大规模向亚珊地区沈其是中国沿海地区转移、省规划建设茂湛石化基地的机遇、做好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快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的开发建设,尽快兴建东海岛大型码头,做好钢铁基地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

重点发展石化、能源、造纸、钢铁、造船等临港产业和柑关配套项目,建设我国南方重要石化基地、林浆纸一体化基地落努力形成临港工业园区和东海岛等区域的临港重化工业核心区、做天;做强重化主导产业,以此带动全市工业升级,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支持中央、省驻湛企业增资扩产,全力支持中石化东兴炼油厂扩建至800万吨、中石油燃料油库扩建至200万立方米、中海油西部基地扩大近海油气勘探开发、珠江啤酒扩建至40万吨;湛江晨鸣70万吨木浆等重点?

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电力工业,振兴传统机械制造业。

加快形成家电和农海产品加工产业带。

依托各地优势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培育发展资源型工业、农海产品加工业等特色工业和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

沿吴川、坡头、赤坎、麻章、廉江一带形成以电饭锅·照明灯具为主的小家电产业带,着重提升产品档次,形成品牌系列,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最具竞争力的电饭锅产业基地;沿麻章、遂溪、雷州、徐闻一带形成以糖蔗、水产、珍珠、果蔬、剑麻、蚕茧等为主的农海产品加工产业带,规划建设湛江水产城,巩固发展全国最大的对虾交易、加工、出口基地和主要的蔗糖生产基地。

  培育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特色产品。

按照市场引导、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的要求做大产业,制订全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快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以园区为载体,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努力形成小产品大企业、小商品大市场的格局。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做强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优化配置资源,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带动力强、支撑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湛江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到2011年,力争年产值超100亿元企业3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20家以上。

按照以质取胜的要求做优产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带动全市产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道。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重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对经济发展贡献大的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更多工业企业转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使高新技术产业真正成为我市的先导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信息化设施建设,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增强企业跟上产业升级的能力。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着力推进节能降耗,节约土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鼓励发展风力发电、利用太阳能和使用沼气。

发展环保型产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减排和达标排放。

鼓励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致力建设大西南出海主通道,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

  港口是沿海地区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湛江实现跨越发展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

要进一步增强沿海主枢纽港、大西南出海主通道的作用和地位,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

  构筑以港口为中心的交通枢纽。

以港口建设为中心,构建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齐全、贯通国内外的立体大交通运输系统,全面提高湛江港综合竞争力。

以建设大型深水泊位和集装箱专用泊位为重点,新建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宝满集装箱码头,霞山港区通用散货码头、30万吨级油码头,东海岛港区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型原油码头以及徐闻港区荔枝湾码头等八大工程,推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和东海岛港区物流中心等项目,推?

动港口大型化、集约化、专业化建设。

加快建设黎湛铁路复线湛江段、洛湛铁路湛江段、广东西部沿海铁路湛江段、湛徐高速公路、疏港公路二期等港口配套设施。

争取创办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增大区港联动效应。

  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

整合港口资源,促进港航企业规模化经营。

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尤其要引进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参与港口和物流园区的建设、经营,大力开拓货源市场。

发挥港口区位优势,实行内联外拓战略,内联西南,外拓东盟,搭建大西南进出口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海上通道物流平台。

加强与内地物流企业、周边港口和船运公司的合作,发展“水转水”业务,加快把湛江港的市场腹地拓展到华中、华东地区。

开通湛江港到国外主要港口集装箱班轮航线,拓展仓储、加工、配送等业务。

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全力建设南中国最大的煤炭、铁矿石、石油、粮食、化肥和硫磺等六大散货集散基地。

创新港口管理和服务手段,改善运输和通关条件,营造货畅其流的良好环境。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依托交通枢纽和港口城市优势,大力发展金融、会展、中介、信息、广告、房地产等服务业。

创建金融生态示范市,发挥广州银行电子结算中心湛江分中心作用,争取外资与股份制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信贷、汇兑、结算和保险等业务。

继续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兴办大型超市等,加快形成区域性商贸中心。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繁荣商贸流通业。

加快完善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化专业服务水平,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格局。

  (三)致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湛江实现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

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施富民强县战略,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创造性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做好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系列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责任制,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加快推进“三化”进程,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

加快工业园区和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的建设,以发展农海产品加工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