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建设的国外经验借鉴.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540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雄安新区建设的国外经验借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雄安新区建设的国外经验借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雄安新区建设的国外经验借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雄安新区建设的国外经验借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雄安新区建设的国外经验借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雄安新区建设的国外经验借鉴.docx

《雄安新区建设的国外经验借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雄安新区建设的国外经验借鉴.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雄安新区建设的国外经验借鉴.docx

雄安新区建设的国外经验借鉴

雄安新区建设的国外经验借鉴

河北承担着去产能的重要任务,把钢铁、重化工产能去了,还需要新的产能来接续。

雄安新区的定位要发展高新、高端产业,新能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环保产业、智能产业、现代服务业,这些都是雄安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优先选择。

雄安新区预示着,中国行业中心的地域分布开启了从高度集中向多元分散的渐变过程。

设立雄安新区,为应对大城市病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通过分出一部分目前高度集中在超大城市(如北京)的机构,行业,及资源,既减轻城市管理压力,又能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雄安新区的成功,可以作为标杆效应,引领类似举动,促进中国全国范围内,更均衡,更有竞争力的地域经济。

美国如何实现地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虽然美国与中国政治制度不同,但两国作为世界前二的两大经济体,国土面积也差不多,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来看,商业分布的地域规律应该有相似之处,那为什么在美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商业聚集没有形成像北京那样的超大城市集中度呢?

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人口65万,只排在全国第23位。

它的前三位支柱产业是联邦政府(最大雇主)、专业服务、信息/通讯技术。

从美国行业中心的地域分布来看,基本上没有一个大城市能独占多个行业的龙头。

除“专业服务”(比如咨询,保险等)及高科技的行业中心相对发散外,每个大城市都有其全国领先的优势产业(比如洛杉矶是创意娱乐产业)。

总体而言,美国的行业中心在地域分布上相对均衡。

像美国那样地域分散的行业中心,会错失机会及资源的聚合效应吗?

在中国,很多企业扎堆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的一个理由是,企业集中聚合成片更容易找到合作机会,可更好地借助外界资源,促进企业成长壮大。

这个逻辑有一定道理,但各种行业的简单聚集叠加,比如:

金融+文化+制造+医疗+……并不一定能带来成线性增加的益处。

事实上,行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往往在相邻相关的行业中更明显,比如生物制药与医疗(洛杉矶),能源与化工(休斯顿),专业服务(软件)与高科技制造(圣何塞)——而这种类型的临近行业聚集,在美国目前的行业中心分布中并不少见,所以这方面的担忧是不必要的。

另一方面,对于像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多种行业中心的聚集,虽然带来了一定的聚合效应——但随之而来的大城市病,及吸引留住人才的挑战,让这种大规模的聚合显得有点得不偿失。

或许,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像美国那样,把行业聚合集中在若干相关行业,是个“经济适用”的配置。

商业交流沟通怎么办

当然,对于企业,业务最终还是是要扩展到相关行业之外的:

比如把软件服务卖给教育机构。

一般认为面对面的商业交流更有利于沟通,促进销售。

那么,像美国这样的地域分散型行业中心,是否会因此吃亏呢?

根据GBTA基金会2015年数据,中国与美国基本并列全球两个最大的商旅出差市场——各自的年度总花费约在3000亿美元左右。

虽然两国的商旅出差花费总量接近,但中国人口(13.7亿,2016)是美国(3.2亿,2016)的4倍;如果假定两国的商务人士占总人口比例大致相同,那么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美国的商务出差比中国的更频繁活跃(即使考虑到由于货币等因素,中国平均单次出差费用可能比美国为低)。

的确,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数据,2016年,美国国内航空客运量约7.1亿人次,是全球国内航空客运第一大市场,中国则以4亿人次排名第二。

虽然这个统计数据没有区分商务及休闲航空出行——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国内的商务出差市场活跃。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行业中心分散带来的地域障碍,让不同行业之间的商务交流沟通,依然可以有效充分进行。

为什么要驻扎在首都北京?

可能不少中国企业(包括驻华外企)都可能想到一个原因——跑“部”钱进方便呀——指的是企业争取从中央政府部门想方设法要政策,要资源,要扶持。

在美国,不少行业中心并不是位于首都华盛顿,那是不是在政府关系及支持上有些吃亏呢?

不见得。

首先,依然可以出差呀(见上一段分析)。

其次,在华盛顿庞大的专业服务行业中,不少雇员任职于专业的政府游说公司(lobbyingfirms,占到当地雇佣人数的10%)。

他们的工作就是替企业或行业利益发声,疏通政府关系,争取有利的法规政策。

既然有经验丰富,人脉亨通的专职人员常驻华盛顿跑“部”钱进,那么仅仅为了这个考虑,把公司驻扎在首都似乎也就不那么紧迫必要了。

无论多么拥挤堵车,房价高昂,坚决不逃离北上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活质量,比如白领最看重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

这些服务素质,还是首都的水准更胜一筹。

那么,美国行业中心地域分散,离开了美丽的首都华盛顿,商业精英们是否会感觉生活质量有显著落差?

2016年,由USNews评出的10大最佳医院中除了排名第4,位于华盛顿周边巴尔的摩的JohnHopkings医院之外,其它9个都散布于全美各地。

从医疗资源分布来看,首都华盛顿并未一枝独秀,在美国其它地区依然可以享受有高水准的医疗服务。

再看陶冶情操的文艺服务——比如高大上的交响乐演出,2016年,ThoughtCo评出了全球最佳的20个交响乐团:

来自美国的芝加哥交响乐团排名第5,克利夫兰第7,洛杉矶第8,波士顿,纽约,旧金山分列第11到13,大都会交响乐团第18。

从这个维度来看,高水平文艺表演在美国还是有一定的地域选择自由——不会有离开了华盛顿就沦为下里巴人的担忧。

除了这里举例的医疗,文艺之外,在其它诸如零售,教育,美食等生活品质维度上,美国的地域分布也相对均衡,客观上为行业中心的地域分散提供了有力的后援支持。

行业中心的地域分布开启新过程

雄安新区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可能是,它预示了在中国,行业中心的地域分布,开启了从高度集中,向多元分散的渐变过程。

未来,也许人们不会意外,中国的电商中心在杭州,航空物流中心在郑州,生物医学中心在成都……行业中心的分散发展成为可能。

这样区域分散性的行业中心分布,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可能有以下的积极意义:

一是,降低社会对超大型城市的依赖,让超大型城市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是,减小地域发展差异,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是,发挥独特地域优势,让行业发展与地区特点有机配合,相得益彰——比如新疆可成为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贸易中心。

四是,降低超大型城市的管理风险,培育更多的宜居城市群。

参考美国过去的发展经验,分散性的行业中心,需要辅助以高效的商务沟通渠道——如互联网,这方面中国发展速度已经很快;以及便捷的商务出差服务——这方面中国的未来发展也比较乐观,除了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之外,预计在2024年中国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航空市场。

两条因素都是利好消息。

展望未来,随着尖端技术如虚拟现实VR的发展,距离或许在商业交流沟通中将更加不是障碍。

另一个启示是,需要注意配套发展生活品质产业。

只有当企业员工在各个区域性的经济中心,都可以享受到与目前只有在首都,或超大型城市才能享受到的高水平教育,医疗,文娱等服务时,他们才会安居乐业,所谓行业中心的分散化发展才可能长久持续。

雄安新区,目前它画出的可能只是中国地图上的一片三角形,但历史可能会记住,中国商业从此开始进入地域经济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灿烂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