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试题
一、填空:
01.教师劳动社会价值对其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体现在(社会的要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职业的自我要求上)
02.从教师这一行业自身来说,它在努力追求和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同时邮局会在(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过程是生发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0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但被教师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它便可以成为(自我限制)、(自我约束)的动力系统,促进教师的工作。
04.当教师职业道德被教师在工作中不断遵循、认识、体验,最后内化为教师(人格)一部分时,它便成为了一种(精神力量),使教师在职业行为中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完全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自觉行为。
05.教师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这是实现教育活动的必然要求。
06.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简称(师德原则),是一定阶级和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原则。
07.教师爱岗敬业必然(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08.教师法律法规的道义性主要是指在教育法律法规中所体现出来的(善意性)、(人道性)、(公正性)以及它对善、对人道和公正的(维护性)。
09.爱岗敬业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来源。
10.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能够建立并保持经常性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效果)就好,反之,(教育效果)就差。
11.热爱学生所包含的道德境界:
第一是(尊重信任学生),这是为师执教对学生应有的起码态度和行为。
第二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12.好学不倦的第一要义是(有志于学)。
13.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有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
14.只有按照客观的而不是臆造的(教育规律)办事,才有条件谈得上教育成效问题。
15.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16.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17.从微观上看,教师的劳动方式是(个体)的脑力劳动,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个体性)。
能从宏观上看,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群体性)和(协作性)是教师劳动的又一基本特征。
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协作性是有机统一的。
18.热爱学生所包含的道德境界:
第一是(尊重信任学生),这是为师执教对学生应有的起码态度和行为。
第二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19.家长视孩子如珍宝,会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易产生(教之不足)、(爱之有余)的结果。
20.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应注意通过(道德)手段来调节。
21.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参与和监督,可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教育质量。
22.所谓师道,说到底就是(做人)之道,为(真)为(善)为(美)之道。
23.教师要自觉接受外在监督,增强廉洁从教意识。
从监督的操作主体来看,有(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
24.教师为人师表对学生品德具有(定向)作用。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是不可能教育出具有(良好道德)的学生的。
2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人们为了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和功夫。
26.所谓自律,是指(自我控制),是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
所谓他律,就是指外部凭借奖惩以及各种制度规范等手段对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
27、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28、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9、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爱岗敬业),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中;(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将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为学生做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钻研,不断进取。
二、多项选择题:
0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有:
(ABCD)
A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B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C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D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02.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所共有的特征有:
(ABCD)
A相对独立性 B阶级性 C历史性 D道德现象的共含性
03.道德现象包括:
(ABC)
A道德规范现象 B道德意识现象 C道德活动现象 D道德心理现象
04.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
(ABCD)
A教师劳动与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B教师劳动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C教师劳动与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 D教师劳动与人的素质的发展
05.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有:
(ABCDEF)
A对教师工作的动力功能 B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调节功能
C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D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功能
E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F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
06.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有:
(ABCD)
A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B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
C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D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07.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对净化教育行业风气的意义有:
(BCD)
A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B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是克服基础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必要措施
C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教师的廉洁从教
D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08.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有利于:
(ACD)
A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B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
C对各种关系的全面调节 D全面育人
09.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规范的内容核心是:
(ABD)
A爱岗敬业 B教书育人 C廉洁从教 D为人师表
10.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是:
(ABD)
A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规律的关系
B树立依法执教的自觉意识
C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D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
11.教育法律法规所具有的道义性主要有:
(BCD)
A程序-规范性 B人道-正义性 C公平-合理性 D公正-平等性
12.培养和强化爱岗敬业精神,必须做到:
(ABC)
A理解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
B全面理解和认识“爱岗敬业”的教育价值
C注意实践体验
D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13.在教育活动中切实体现爱岗敬业精神,必须做到:
(ABCDE)
A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C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
D勤奋钻研,科学施教 E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14.教师对待学生非人道性表现在:
(ABCD)
A心罚 B体罚 C变相体罚 D经济惩罚
5.教师对待学生非人道性致因:
(ABCD)
A陈旧师生观的影响 B伦理观念上的误区
C应试教育的影响 D教师缺乏良好的个性修养和教育经验
16.教师热爱学生有利于:
(ABCD)
A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
B培养学生从事各种学习的动力
C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D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
17.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支践履“严谨治学”这一师德规范:
(ABCD)
A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 B把握规律,科学施教
C严以律己,严格执教 D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18.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有利于:
(BCD)
A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B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
C增强教育效果 D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
19.调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应做到:
(ABC)
A要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B要以适当的、良好的方式来处理与集体的关系
C作为教师在处理与集体的关系时,也应注意克服自己的私心杂念,也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衡量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过分
D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20.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家长关系和矛盾时的基本要求有:
(ABCD)
A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
B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C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训诉,不指责
D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21.教师欲发挥家长的作用,就必须做到:
(BCD)
A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B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与沟通
C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
D帮助学生家长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和思想
22.从内在的主观因素上来看,不师不廉的主要原因是:
(ACD)
A人生价值的错位 B社会不正之风的侵染
C心理防卫的失当 D道德品质败坏
23.从人生观道德上矫正为师不廉的现象,应考虑的问题有:
(ABCD)
A个人与社会问题 B奉献与索取问题
C义和利的问题 D幸福观的问题
24.从外在的客观因素来看,为师不廉的主要致因有:
(ABD)
A外在规范失衡乏力 B收入分配不公
C人生价值的错位 D社会不正之风的侵染
25.为人师表的教育功能有:
(BCD)
A为人师表对家长的教育功能 B为人师表对教师的激励功能
C为人师表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D为人师表对社会风气具有改善功能
26.为人师表的基本特点有:
(ABCDE)
A表率性 B律己性 C内外统一性 D真实性 E平凡性和精神的高尚性
2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有:
(BCE)
A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B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C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D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E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2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有:
(ACDE)
A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B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C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D勇于实践锻炼,增强情感体验
E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三、名词解释:
01.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体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02.道义
道义是道德或正义的简称。
道德是一定社会用善恶基本范畴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以及个体在这一基础上所形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等。
正义即公平合理、有利于人民的道德或事业。
道义是一定社会精神文明的主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在满足社会道义需要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03.乐敬勤业原则
乐教勤业原则是指教师要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地进行工作。
这是对教师在对待自己职业方面所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04.人格示范原则
所谓人格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
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的师德原则。
05.法
法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体现国家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称。
06.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统指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立法程序和行政程序所制定的对教育具有多方面规范作用的法律、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条例、政策性文件等,是这些教育规范的总称。
07.变相体罚
变相体罚,即并不直接对学生人身诉诸拳脚和工具,而是以各种借口并以其他形式间接地对学生进行处罚。
08.经济处罚
经济处罚,即对学生经济上、物质上的处罚。
09.合作
合作指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10.竞争
竞争指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11.廉洁
廉洁即清廉、洁白之意,与贪污相对,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被视为“国之大维”、“仕者之德”和“人生大纲”。
它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为人廉洁,要求做人清介自守,这是做人的根本。
二是为官廉洁,要求廉洁奉公,这是为官的基本要求。
12.为师立教
所谓为师立教,一是指教师能够被教育岗位所接纳并胜任这一工作。
这一点实质上说的是当教师够不够格的问题。
二是指当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各种教育影响,能够在学生中得以确立,即被学生信得过并且接受,内化为自身品德。
这一点实质上说的是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能不能有效的问题。
13.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即在品德学问上给人做出榜样。
教师的为人师表,因其职业的特殊要求,往往成为经常化的自觉行为,具有很强的表率性。
14.操守
操守,是指一个人平素所执持的廉洁正直的志行品德。
15.修养
所谓“修”是有政治、锻炼、提高、完善的意思;所谓“养”是有养成、长养、培养、涵养的意思。
概括起来说,修养主要是指人们的思想、品德、学术、技艺等方面为获得某种能力和品质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刻苦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所形成的品质的水平。
16.内省
内省,即指自觉地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
内省是靠自觉性来约束的,不自觉或自觉性不高就难以真正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
17.慎独
慎独,指的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时候,在闲居独处的情况下,更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论和行为符合道德要求。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①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②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③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④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一般职业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合作沟通的态度:
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③一视同仁。
合作沟通的技巧:
①称呼得体;②语气委婉;③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
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④从一点一滴做起;
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要随时存入感情存款:
①理解别人;②注意小节;③信守诺言;④阐明期望;⑤诚恳正直;⑥勇于道歉。
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①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
②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
③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
①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
②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
③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④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
①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
②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③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
④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现实意义。
①可以为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良好的途径和方法,为教师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②可以改变以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即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当教师的传统旧观念;
③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
④可以吸引更多的素质较高的、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投身于教师职业。
9.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的辩证关系。
教师职业纪律与教师职业道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二者的统一性。
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是教师对职业活动的共同要求。
一个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人,也必然是一个严格遵守职业纪律的人,
②二者的差异性。
职业道德是用榜样的力量来倡导某种行为,而职业纪律以强制手段去禁止和惩处某种行为。
纪律的执行和检查往往有专门机构来保证,而职业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手段来实现的,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操。
1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①帮助教师区分教育活动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在向教师阐明基本道德准则的基础上,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
③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此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
④帮助教师运用一定的师德观念、师德规范和准则去分析、评价自身与他人的教育行为。
11.什么是教师职业良心?
其具体的要求有哪些?
1)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2)具体要求有:
①有着强烈的教育信念;②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③不断反思,经常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12.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
①是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②是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
③是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
13. 与人交往握手要注意哪些顺序?
①在上下级之间,应先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
②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能接握;
③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能接握。
14.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①教育观念上的分歧:
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人才观、儿童观及合作观念。
②教育出发点的分歧 :
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体;而家长只要对自己的孩子好就行 。
③教育方法的分歧:
教师教育行为一般来说是科学的、系统的、目的性;而家长则是经验的、零散的、自发性的。
④教育价值观方面的分歧 :
“望子成龙” 不考虑儿童发展的现实与基础;受生存需要原则的支配,不期望儿童有较大的发展。
15.实现“双赢”协作原则应当遵循哪些要领?
①培养双赢的品格; ②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③签订双赢的协议; ④建立双赢的制度。
五、辨析题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①正确。
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特征等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平时常常表现得烦躁不安、易怒、喜怒无常等情绪问题,学生在与教师的长期接触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也会产生较多的消极情绪,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心理障碍是由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
③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①错误。
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不仅要爱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道德观念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等;而且还要受到教师个人的主观内部条件的制约,诸如教师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个体的道德素质,教师个体能力素质等。
尤其是教师的主观内部条件对于自身选择合乎道德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因此,“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片面的。
3.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①正确。
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是由行为前的行为动机的确定,行为选择,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之后的反省和评价的过程来完成。
这一过程,既是精神活动的过程,也是实践活动的过程。
道德是实践的精神,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总是把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标准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教育现象过程,而是从教师特定的职业道德价值要求出发能动地反映教育现象的过程。
③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4.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①错误。
②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履行义务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教育事业整体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责任感;教师在教育教学劳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③教师良心同教师义务密切联系,并从教师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①正确。
②教育不仅仅是改造人,更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
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
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
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
孩子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必要的。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
③所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6.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
①错误。
②爱是一种公正,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往往表现为经常关注的仅仅是几位学习好的“得意门生”,在教学上给他们更多的关照,在学习上给他们特别的辅导,在生活上给他们格外的关心。
这种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成绩、性格等因素而过分偏爱某一些学生,而冷落另外一些学生。
③认为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这是“爱”的误区。
六、论述题
1.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①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
②“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
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
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④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
(结合社会实际,则酌情给分)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关于师德规范要求的认识。
《宪章》规定各国教师应遵循如下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