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淄博市立项课题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485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艳淄博市立项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张艳淄博市立项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张艳淄博市立项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张艳淄博市立项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张艳淄博市立项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艳淄博市立项课题开题报告.docx

《张艳淄博市立项课题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艳淄博市立项课题开题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艳淄博市立项课题开题报告.docx

张艳淄博市立项课题开题报告

淄川区教育科学“十二五”

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类别淄川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基于民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艳

负责人所在单位淄川第一中学

报告日期2014年4月11日

 

一、课题名称

基于民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当下及未来音乐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在这种背景下,本土音乐教育不能迷失自我,避免音乐教育在打破欧洲音乐中心论时,因为一味地强调多元而再次忽略本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应受到重视,其中民乐是发展本土音乐文化非常重要的的一部分。

民乐浓缩了民族的历史和地域的风情,是千百年形成的文化标志,中国民乐鉴赏教学是让学生认识、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

要更好的继承和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首先要从学习当地民乐开始,在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这就明确提出了我们的教学发展多元文化的基础就是真正在我们的教学阵地,将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山东省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实施意见(试行)》中提出了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明确指出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音乐素材,创造性地使用。

学校可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民族文化传统,吸收本地优秀的民乐及民族音乐,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因此,我们从淄川区中小学民乐教学情况入手进行研究,对淄川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对当地民乐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

首先,通过搜集整理我市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正在使用的音乐教材发现,涉及山东民乐的内容很匮乏。

在小学的10册教材中,每一册都有山东民歌的乡土教学单元,里面包含了山东的各种传统的民间音乐体裁以及近10首山东各地比较经典的民乐。

但在初中的8册教材中仅有《百鸟朝凤》和《一枝花》两首山东民乐作品。

在全市使用的高中音乐教材(花城版)中没有一首关于山东的民乐。

其次,通过与教师座谈的方式了解到淄川区三个学段在音乐课中即使对有限的山东民乐内容也缺乏与之相关的教学指导用书和相关音像资料。

部分教师表示苦于找不到合适并令自己满意的音频和视频资料、教学参考资料,而放弃山东民乐内容。

再次,针对三个阶段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知道《百鸟朝凤》的人是15%。

还有一大部分根本不了解山东民乐的曲目,在调查学生对山东民乐的兴趣问题时,喜欢和不喜欢差不多各占一半,调查原因,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对于山东民乐了解的太少。

当下,我区乃至我市音乐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中,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教材没有完整地形成一个学习山东民乐的知识体系,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山东民乐不能逐步深入了解和产生学习兴趣。

如何开发具有山东民乐特色的民歌音乐课程资源,如何让山东民乐的传承学习与学校音乐教育相结合,让当地的一线教师有合适的教材参考,有相关的音频及视频资料;如何整理与构建适合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阶段学生审美需求的山东民乐音乐文化教育资源,建立学习的良好环境,达到山东民乐传承发扬的目的,这些问题将是本课题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

(一)国际方面。

关于中小学本土民间器乐的国外研究,仅从现有的书籍及其文章中概括到以下方面:

1、匈牙利的本土器乐教育。

廖乃雄在其著作《论音乐教育》(第194—197页)中对柯达伊教学法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其中在阐述匈牙利中小学音乐教育之时,除了其教学方式之外在描述中小学使用的教材之时讲到“柯达伊与巴托克通过亲自深入民间,走向穷乡僻壤去调查研究、采集,并加以科学的整理为中小学生音乐教学提供民族性的教材资源”可见匈牙利音乐发展到今天繁荣的景象除了国家在场的支持及其相关政策,其对于当地民族本土器乐的重视也起到很大作用。

2、印度的本土器乐教育。

管建华在其著作及其文章中多次提及印度音乐不受西方音乐的冲击保持其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

在其文章《东西方音乐的相遇:

融合与分立》、《当代社会与印度传统音乐兼及中国传统音乐》中提及“印度人常显示出一种对他们文化体系如生活方式、哲学、舞蹈、神话等不可动摇的信念”、“印度的音乐学院可能在新德里有一所,是为使馆人员的子女准备的。

它的音乐、舞蹈学校基本上是传授本土的音乐和舞蹈,印度的各个邦的学校基础音乐教育课程基本上都是以地方音乐为主。

”可见印度对于其本土器乐的重视。

3、突尼斯的本土器乐教育。

杜亚雄在其文章《突尼斯的民族音乐教育及其作用》中通过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突尼斯的音乐教育。

文章中写到突尼斯音乐教育分专业音乐教育和业余音乐教育两部分,两者结合的十分紧密。

其中小学都开设了音乐课,教材完全采用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作品,每周一小时课堂教学、三小时演唱伊斯兰教圣诗。

且在他们升入更高学府时学习的大部分音乐知识包括主奏乐器、乐理等都是本国的音乐体系的知识。

主管突尼斯音乐事务的布尔吉巴总统委托马赫迪博士对自己本国的音乐教育很满意,并且说道:

“我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非常满意。

我现在已发现我们的学生在一旦了解我们的民族遗产以后,他们就抬起头面向世界。

”可见突尼斯对于其本土器乐教育的重视。

另外,中国音乐学者在谈及日本的音乐教育也常常对其本土器乐的运用加以赞赏的眼光,鉴于资料有限及其笔者个人能力有限只能获取以上几个方面关于国外本土器乐教育的研究状况,笔者定会在课题写作过程中加深对此方面的认识理解。

(二)国内方面。

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渊源的重新重视和创新利用开启了新一轮以文化传承为主的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之路,对本土音乐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理论研究,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本土音乐化整为零的重要性,以及学校音乐教育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基础作用。

[2]1995年,召开“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提出建立“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

[3]1999年8月,在呼和浩特召开的“全国民族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家乡的歌”(谢嘉幸)、[4]“扎根办学”(赵宋光)、[5]“在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始关注将丰富的文字、音响、音像资料转化为高师和国民音乐教育教材”(乔建中等)的观点,讨论了“如何将民族音乐文化资源重新引进学校教育之中”等。

[6]2001年1月,“中国音乐研究在新世纪的定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召开,其中亦涉及中国传统音乐在现行音乐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及其教学方式。

[7]同年11月,在南宁召开“全国21世纪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音乐课程改革研讨会”,与会专家深入讨论了“学校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问题。

随着学术会议对民族音乐与学校音乐教育问题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在教学实践层面上民族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

[8]由谢嘉幸、杨立梅负责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艺术教育”项目作为国家“九五”课题“学校教育艺术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先后调查了“福建泉州的中小学南音比赛”、[9]“贵州省榕江县的多声部侗族大歌进课堂”、[10]“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开办的蒙古长调大专班”等各地乡土教材的开发与民族传统音乐传承活动。

我们可以注意到的是,这些音乐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基于当地的本土音乐文化之上。

而对本土音乐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理论研究,也因此开始得到音乐教育界的关注。

如:

[11]《本土音乐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定位》(龚妮丽,2000)、[12]《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贯穿本土音乐的思考》(许新华,2001)、[13]《民族音乐教育之“本土”论》(赵毅,2001)、[14]《反思音乐教育本土化的困境》(王欣,2005)等。

这些文献从不同侧面论述了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学校音乐教育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基础作用,为我们进行此项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三)山东现状

目前有关山东省传统民间器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承问题的研究,对本土器乐的介绍和应用资料十分匮乏。

就淄博市中小学教材而言,小学段应用的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音乐教材,在每一单元的后面都增加了山东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掌握当地的民歌、曲艺、戏曲等传统音乐文化,而作为承前启后的初中段以及对音乐欣赏能力有更高要求的初中高中段,则忽视了对山东本土传统音乐文化内容的设置,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传统音乐文化在学校教学的应用与传承一直有所呼吁和推动,而山东传统音乐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非常的单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认识,因此本研究势在必行。

三、本课题与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一)联系:

本课题从山东民乐入手做基于民乐在淄博市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是体现国内音乐教育界提出的“音乐教育本土化”,使师生“理解世界范畴和不同语境下的音乐,尊重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化”的真正含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本课题注重学校音乐教育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对音乐文化渊源的重视和创新,与国际上所提倡的关注“文化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文化”这一观点不谋而合。

本课题同国际上所提倡的一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是他们了解那些能够代表不同民族文化的音乐,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使学生逐步理解产生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

(二)区别:

本课题的落脚点在于反思音乐教育本土化的困境,体现音乐教育的文化性,培养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音乐思维方式,而不是照搬西方的思维模式,从而保持中国音乐的民族性本课题从中国本民族本地区音乐出发进行研究,从全球的视野来看待传统音乐教育,了解多文化音乐,通过长期的收集、比较和研究,从整体上形成合力,建立起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

四、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突破。

(一)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阵地,要使传统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得到很好的传承,就必须强调传统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并给予它一定的地位。

(二)所要实现的突破:

通过对山东民乐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搜集和整理山东各地的民间器乐资源,构建适合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学段学生审美需求的山东民间音乐文化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出适合本地区学生应用的音乐校本课程,并对大部分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实践。

让教师重视教学教学资源开发,多去整理归纳教学实验,形成一整套的关于山东民间器乐的相关乐谱、音频、视频合集,文本介绍,创作者、演唱者的情况介绍,以及民间音乐文化的开发利用实例等,为本地音乐教育建立实验校本教材,使中小学音乐课堂成为一个民间音乐传承的重要阵地,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的关注山东民乐,演奏山东民歌乐,传播山东民剪音乐,理解山东的民间器乐作品不止是《百鸟朝凤》,而是绚丽多彩、丰富的民歌世界,以及在山东民间器乐文化资源的沃土中生出的相关的其它的不同文化形式,(如省运会的开幕式音乐,电影、话剧、舞剧音乐作品等)这也是我们每个山东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五、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价值。

填补了我们本地音乐校本教材的空白,本身也是对自己家乡的民族乐器资源的保护和继承,唤醒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了解家乡音乐,弘扬民族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乡热爱祖国的热情。

丰富了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的支撑,创建本地行之有效的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

六、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充分利用当地的山东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课程中的器乐资源,让学生了解、传承、弘扬本地优秀民族音乐文化,让每一个学生都会演奏自己家乡的某种乐器,对民乐和我省的传统民族乐器有整体了解,激起学习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本地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实施教学,以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并通过对新课程资源的研究,将搜集整理的资源归类和开发,形成课程、实验对照表,为本地区一线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提供参考。

七、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对我市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结合当今的先进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制定在挖掘和利用山东民族乐器音乐文化课程资源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开发山东民族乐器音乐资源实验课程资源的策略,开发出适合本地区学生应用的音乐校本课程,并对大部分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实践。

八、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进行组内分工:

利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民歌音乐的教学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课题;了解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及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确定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创新价值;收集山东地方民乐的相关资料、形成文本合集、音频视频专辑;并定期进行小组例会,研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在研究的过程中,聘请专家对课题研究进一步指导;邀请初中、小学音乐老师,了解学生在初中、小学阶段对于山东民乐的了解程度等等。

最后,将所有研究成果整理归案,并写出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制作相关调查问卷,详细了解并整理山东各地器乐表演及民乐合奏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特点;将器乐专题中的某个专题拿出来,在课堂中加以实践,观察课堂反映情况。

2、实地考察法:

根据山东民乐存在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每一个地区每一种民乐的发展的情况,详细记录发展历程、风格特点、切实通过切身体会获得第一手资料。

3、行动研究法:

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山东民乐专题实用资源,弥补音乐课程之不足。

从实际运用中对研究成果加以完善。

4、经验结合法:

聘请对山东地方民乐有着深入研究的资深专家对专题研究作进一步指导,找到更深一步研究的方向。

5、综合分析法:

挖掘山东民间器乐艺术,对其表演形式、风格特点、演奏技法以及背景等加以研究

九、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选题、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12月

(1)确定课题研究方案,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写出文献综述。

(2)成立《基于民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研究》领导工作小组,确立研究目标及内容。

(3)制定研究方案,组织各教师开发山东地方民乐的课程资源,并讨论交流。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研究实践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0月

(1)根据分工组织教师调查、收集整理资料。

(2)定期开研讨会,及时解决课题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3)定期请专家指导开展课题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举行经验交流会,研究实施课题。

第三阶段:

开发及推广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6月

(1)召开音乐教师会议,研讨本课题在音乐课中的推广实施。

(2)各音乐教师进行实践和利用的效果评价。

(3)向研究组提供正式的研究报告及相关研究成果。

十、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人员分工。

(1)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张艳,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2008年执教的《秦桑曲》一课在全市举行的音乐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08年1月参加淄博市艺术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中参赛的《临安遗恨》节目获一等奖;2008年6月在第七届全国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荣获论文类一等奖;2008年8月在淄博市第十届中小学生百灵艺术节高中组独奏类比赛中获优秀辅导教师奖;2008年9月获淄川一中优秀教师;2010年12月获得市中小学音乐教学年会优秀演员;2011年5月获得淄川区第十四届“小星星”艺术节优秀辅导教师;2011年12《乡韵》获市音乐教师专业教学一等奖;2012年4月获淄川区第九届音乐特长生大赛优秀辅导教师;2012年5月获得淄博高中音乐教学资源评选获教案一等奖;2012年5月获淄川区第十五届小星星艺术节优秀辅导教师奖;2012年6月获淄川区高中音乐学科课件评比二等奖;2012年6月获淄川区高中音乐学科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2012年10月获得区级教学先进个人;2013年4月获区高中优质课二等奖;2013年6月获淄博市高中音乐教师录像课一等奖;2013年5月获得淄川区第十六届小星星艺术节优秀辅导教师奖;2013年6月论文《议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获淄博市2013年高中音乐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2013年10月获淄川区高中音乐优质课一等奖;2013年10月执教区级公开课;2013年11月淄博市高中音乐优质课一等奖。

李杰,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2007年获得淄博市高考突出贡献奖。

2009年6月论文《对传统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研究》获得市论文评选二等奖。

2009年12月执教区级公开课一节。

2009年5月获得市高中音乐教师基本功比武二等奖。

2009年5月评为淄川区教体系统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2010年9月在国家级刊物《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上发表论文《对传统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研究》。

2010年12月评为淄川区中小学骨干教师。

2010年12月被评为淄川区教学先进个人。

2011年12月参加省远程研修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2012年5月获得市高中音乐教学资源评选二等奖。

2013年1月在淄川区高中音乐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2013年1月执教区级公开课一节。

2013年10月获得区优质课一等奖。

2013年11月获得市优质课二等奖。

张青,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2001年淄川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2009年淄博市教学先进个人。

2010年淄川区教学先进个人

2011年淄川区教学先进个人。

2013年淄川区教学先进个人。

周红,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

2012年淄川区音乐优质课一等奖;2009年论文《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获省级刊物《现代教育》二等奖。

李栋,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

2004年淄川区音乐优质课一等奖。

2007年淄博市音乐优质课一等奖。

2008年1月参加淄博市艺术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中参赛的《我爱这土地》节目获一等奖;2008年6月在第七届全国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音乐教师要学会善变》荣获论文类一等奖;2010年12月获得市中小学音乐教学年会优秀演员。

2003——2013年淄川区历届“小星星”艺术节优秀辅导教师。

孙丰博,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

2003年区优质课比赛二等奖,2004年淄博市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全能组二等奖,2012年被评为区优秀教师。

2012、2013论文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孟妍,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

2011年参加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学习成绩优秀,被评为省优秀学员。

2012年参加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学习成绩优秀,被评为省优秀学员。

2013年参加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发表随笔14篇,其中10篇随笔被推荐;2篇随笔被引用为教学资源并收入简报;1次作业和1篇总结被推荐;并被推荐参加磨课计划;2011.12月音乐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2012.10月省少先队论文评选一等奖;2013.06月区课堂教学微技能论文评选一等奖;2013.08月省《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艺术浅谈》优秀论文;

2013.10月全国第12届“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教师优秀教育论文评比大赛”中,论文《音乐新课程课堂教学微技能探讨》一等奖;2013.08月省《少年素质教育报》发表《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艺术浅谈》;2013.05月《黄河之声》发表教学论文《在钢琴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2013.10月全国级论文《音乐新课程课堂教学微技能探讨》被收入《中国当代教育实践与研究指导全书》并发表。

2010.10月市《音体美报》发表教学论文《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

(2)主要研究人员及分工: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职称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在课题组的分工

李杰

1978.07

中教一级

教学实践

本科

学士

资料收集与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

张青

1975.03

中教一级

教学实践

本科

资源收集与整理

周红

1978.02

中教二级

教学实践

本科

资源收集与整理

李栋

1977.02

中教二级

教学实践

本科

资源收集与整理

孙丰博

1979.03

中教二级

教学实践

本科

资源收集与整理

孟妍

1980.01

中教二级

教学实践

本科

资源收集与整理

十一、课题研究条件和具体保障措施

1、课题组人员构成合理:

课题负责人张艳,现年33岁,系淄川一中高中音乐教师,中学一级,从教13年,长期从事基础教育一线的教科研实践和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多次参与多项学科教学研究活动。

曾多次获得市、区等荣誉称号,

课题主要参与人李杰,现年34岁,从教十余年,参与了多项音乐教科研活动,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不少音乐理论素养、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

课题主要成员张青、周红、李栋、孙丰博、孟妍均具有本科学历,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能力,团队成员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合作基础良好,能按期保质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

2、研究条件与研究实力能保障课题的顺利完成:

淄川区教研室及淄川一中对课题研究工作全力支持和指导,教科研氛围浓厚,单位能够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使用中国知网的权限,为课题组主要成员提供必要的外出考察及参加相关研讨活动的机会。

本人为淄川一中音乐教师,区教学先进个人,校级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并且实践在新课程改革一线上,多次参加过省、市、区级教科研培训,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科研工作经验。

主要实验教师中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学校的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具备较好的教学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多次参加过省级、全国学科教学培训,这些都为教育科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基础。

其他主要实验教师都在教学一线工作,深切理解教材及实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具有的必备的教育理论知识和音乐教学技能,这些都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注释:

1、赵毅民族音乐教育之本土论.民族教育研究.[N]2001年第4期

2、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打印稿[M]

3、谢嘉辛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中国音乐.[]2000年第1期

4、朱玉江反思:

全球化时代本土音乐教育的困惑.[J]艺术百家.2005年第3期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龚妮丽本土音乐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2000年第3期

6、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J]2001年第1版第327页

7、王九筛,孙云地方院校艺术教育与地方文化相结合的理念与实践探索中国音乐.[]2009年第3期

8、徐皖闽论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漳州师范学院学报.[N]2010年第4期

9、李娜乡土音乐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国音乐.[J]2001年第3期

10、乔建中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地理历史背景研究.[D]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166页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打印稿[M]第35页

12、王安国主编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C]花城出版社.第12页

13、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M]打印稿第112页

14、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M]打印稿第126页

15、BR.伦德奎斯特正规教育制度中的音乐文化传播[M]转引自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

16、马歇尔.萨林斯著王铭铭、胡宗泽译.甜蜜的悲哀[M]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第28页

17、马歇尔.萨林斯著王铭铭、胡宗泽译.甜蜜的悲哀[M]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第3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