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及安全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360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06 大小:18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管理及安全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6页
交通管理及安全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6页
交通管理及安全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6页
交通管理及安全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6页
交通管理及安全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管理及安全doc.docx

《交通管理及安全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管理及安全doc.docx(2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管理及安全doc.docx

交通管理及安全doc

交通管理及安全

一、概论: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的发生、构成和运动规律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学科,是由道路工程衍生而发展的。

研究的对象是人、车、路及其与土地使用、房屋建筑等综合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目的是探求使道路交通系统运输能力最大、经济效益最高、交通事故最少和公害程度最低的科学技术措施,从而指导道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交通系统的运行管理。

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的概念,古已有之。

在2000多年前的周朝时代,已有道路规划,也有交通管理法规。

如“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并种植行道树,作为道路导向的标志。

秦朝不仅修筑了通向全国的驰道网,而且统一了全国的车轨距离,使造车和修路有了标准。

唐朝建都长安,按棋盘形规划建成城市道路网。

在西方,约公元前400年,古罗马修筑了29条以罗马城为中心,辐射到广大地区的大道。

在城市交通方面,采用了单向交通,规定高峰期间在市中心商业大街上不准停车,限制一般车辆进城等,可说这是交通控制的萌芽。

1868年,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地区的煤气交通信号灯,可算是近代交通设施的雏形。

二十世纪的交通工程以汽车交通为主要对象。

为了管理汽车交通,美国1921年就有了交通工程师的岗位。

1932年,德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并开始研究车辆与道路的关系。

30年代,还出现了以概率论研究交通流量和速度关系的数学模型。

二十世纪50年代,道路的大量修筑,汽车数量的骤增,促进了交通工程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进行交通规划,开始重视与土地使用有关的交通调查工作;在交通流理论方面,在不同设想的基础上,创立了跟随理论、流体力学理论和排队理论。

1965年12月,在美国底特律召开了首次交通流理论国际会议。

交通工程工作者及有关学科的学者开始用应用数学、运筹学、控制理论、心理学、经济学研究交通工程,认识到在交通工程中人的因素占重要的地位。

人的生理机能、心理状态、感觉及反应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情绪及对车辆性能的适应程度等都对交通有很大的影响。

把心理学引入交通工程,形成了交通心理学专题,从而沟通了人、车、路三者的相互关系。

在这期间,也是高速公路开始以大规模、高标准兴建的时代,以美国、西欧各国为最盛。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带来了动态交通的飞跃发展,相应地对城市又产生了极为严重的静态交通问题,即停车困难的问题。

因此,对交通工程又增加了一个研究停车问题的重要内容。

汽车交通的发展,引起交通事故的激增,因之交通安全不能不引起重视。

这又增加了交通工程一个组成部分。

50年代末,私人小汽车的泛滥,使交通严重堵塞。

重新起用公共交通被认为是解决“车害”的有效措施之一,所以在交通工程研究中又增加了公共交通的内容。

60年代,汽车交通对环境产生的交通公害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交通噪声和交通振动,引起了居民的反感和不满;因之。

交通环境保护的研究应运而生,而且日益受到重视。

1965年左右,电子计算机开始应用在交通信号的自动控制和交通规划中。

今后在改善交通系统的规划,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克服交通拥塞、环境污染和能沥浪费等方面,计算机将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

70年代,遇到了石油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又出现了不景气,在发达的国家用大量资金修筑道路已有捉襟见肘之感,因此其注意力放在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方面,如控制小汽车交通,提倡公共交通,综合治理道路和交通等,其具体内容表现为运输系统管理的创立,它的内容是用最少的投资,在短期内采取多种措施,达到减少拥塞和疏通交通的作用。

用系统工程改善交通,是交通工程研究的一项新趋势。

中国交通工程的发展较晚,1979年底在上海首先成立了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以后相继成立了全国性及地方性的交通工程学会;大专院校也设立专业课程和研究机构,开始研究交通工程以解决中国的交通问题。

特别应该提出的是中国有大量的自行车,汽车与自行车混合交通的研究,使中国交通工程的研究具有显明的特色。

交通工程学的基本内容要建立有效的道路系统和交通控制,就需要了解人在各种道路环境中的本能和限度。

人、车、路三者构成了一个互相作用的交通系统,因此必须了解在这系统中的三者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收集分析有关道路交通实际的可计量资料,作为规划和设计道路交通设施、制订几何设计标准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决定交通优先等的依据;并可用来评价交通改善后的效益;探讨交通特性和一般原理。

其内容有:

交通量的量测,起讫调查,速度观测,行程时间及延迟调查,交通事故调查,停车调查等。

根据某一地区的人口、经济和上地使用等情况,经过调查找出其当前的交通形式,根据未来的人口、经济和土地使用的情况,预测未来的交通形式,提出可供选择的不同的交通规划方案,对各方案进行评价,对实施的程序和费用进行估计。

其内容根据地区范围大小而有不同要求,且有长期和短期规划之分。

应用物理和数学的原理来描述交通流运行形态的理论,用于道路交通设施的设计和管理,以发挥其最大可能的效能。

在道路系统中,某一部分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具体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是道路规划、设计和交通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

1965年又把交通服务质量和通过数量结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行车情况,将服务水平从最坏到最理想分成几个等级,在某种服务水平下的通行能力称为服务通行能力。

一般根据所在位置分为连续和间断两类。

前者是指两个平面交叉中间的路段上,后者指平面交叉上。

停放车是静态交通,行车是动态交通。

动态的产生往往依赖于静态的条件。

因此,足够的停车场地是产生车辆出行的因素,也是土地开发和使用的必要条件。

研究的内容有停放车调查,路上停车方式,路外停车场以及停车的控制和管理等方面。

道路几何组成部分,包括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等的设计,其决定的因素有速度、交通量,地形以及特殊的需要。

还包括道路分类的划分,技术标准的制定,规划年的交通量预估等。

交通信号和系统是指用动力操纵的信号以显示指令或警告。

广义上包括交叉口的红绿灯、闪光钮、车道指示信号、行人过街信号、铁路道口号志等。

按其种类分为人控信号、定时信号、车控信号及电子计算机控信号等。

交通信号系统是在一条路线上或一个地区,把有关的信号协调一致,以达到车畅其流,减少拥塞和延迟的目的系统的基本分类有:

单独系统,按时间协调系统,联结定时系统,交通反应系统,联结车动系统,交通调整系统和数字电子计算机信号控制系统等。

用电子技术在道路系统上传输语言、图像、数据和脉冲等信息的专用通讯系统以达到疏导交通、节约能源、提高安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目的,是交通工程一个新的开拓面。

内容包括有车辆控制系统,用以补充驾驶人本能的不足;交通流的控制系统,从整体上管理和指导交通流;咨询服务。

这些可以在行程中进行。

今后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将在交通工程中起更大的作用。

其他建筑学分支学科建筑学概述、建筑物理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建筑声学、建筑经济学、建筑构造学、建筑设计学、室内声学、室内设计学、园林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工程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滨海水文学、道路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桥梁工程学、水利工程学

二、交通工程内容

(一)绪论

了解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交通工程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我国交通工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重点掌握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二)交通系统特性分析

了解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乘客的交通特性、行人的交通特性和车辆的交通特性。

重点掌握交通量特性、行车速度特性、交通密度特性以及“交通量-速度-密度”三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模型。

(三)交通调查

了解交通调查的作用和必要性、交通调查的分类以及交通调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重点掌握交通量调查、地点车速调查、行驶车速及区间车速调查、交通密度调查、行车延误调查、通行能力调查、起讫点调查的基本方法及数据的处理方法。

(四)道路交通流理论

了解道路交通流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体系。

掌握连续流与间断流的特征分析、离散型概率统计分布模型和连续型概率统计分布模型、排队论模型、跟车模型以及车流波模型等经典交通流理论模型。

重点掌握各种交通流理论模型的应用。

(五)道路通行能力

重点掌握通行能力的含义、通行能力的分类方法、服务水平的分级以及各级服务水平运行质量的描述。

掌握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高速公路交织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体交叉匝道、双车道一般公路路段、城市道路路段、道路平面交叉口等道路组成部分的通行能力分析模型。

了解公共交通线路、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

(六)道路交通规划

了解交通规划的必要性、交通规划的目的意义及交通规划的分类体系。

掌握交通规划总体设计方法。

重点掌握交通规划中的基础信息调查方法、“交通产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分担-交通分配”四阶段交通需求发展预测模型、网络布局规划方案设计方法以及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模型。

(七)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了解道路交通管理的目的、分类及管理策略。

掌握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计、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方法、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组织设计。

理解各类信号控制参数的含义,重点掌握平面信号交叉口周期时长计算方法、信号配时计算方法。

理解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的原理。

(八)停车场规划与设计

了解停车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停车场的分类体系。

掌握车辆停放调查方法、停车需求预测理论、停车场选址模型以及停车场规划设计方法。

(九)交通安全

了解交通事故的含义、交通事故的诱因以及交通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等基础内容。

掌握交通事故的调查与处理方法、交通事故预测模型以及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十)智能运输系统

了解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

掌握智能运输系统体系结构、智能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

重点掌握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和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两个关键子系统。

第一章交通管理概述

1.1道路交通管理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

道路交通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有其实践和理论基础。

在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有其悠久的发展史,下面就从几方面加以阐述。

一、中国古代的道路交通管理

早在我国的黄帝时代,人们就发明了舟车,这比欧洲人发明马车早了一千多年。

夏禹时期,奚仲造车,出任车正,负责车辆管理。

我国远古时代就出现了道路的设计与建设。

周代的道路建设技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它的棋盘式的道路网至今仍为道路网规划的形式之一。

同时,随着车辆制造业的发展,规定车辆轮距为八尺,不按此规定的车辆不准出卖。

而且出现了简单的道路法规和交通法规。

例如规定设置道路标志,规定道路男子由右,妇女由左,车从中央。

还在政府机构设置了司险(官名),负责道路交通管理。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道路交通及其管理都有较大发展。

当时规定,都城的街巷及人群中不准走马车,违者将受到处罚。

如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伤亡者,作为过失犯罪处理,量刑上比刑事犯罪低一等。

我国古代道路交通管理一直是由刑部(司法部门)和兵部(军事部门)两个部门分别负责的,这集中表现在对道路和驿站的管理上。

唐朝的道路交通管理在中央属于刑部司门郎中负责,在地方由州的户曹、司户、参军(均属司法部门)负责;驿站由兵部的驾部郎中、员外郎负责。

元朝的驿站由兵部的中书负责。

明朝和清朝的驿站均由兵部的车驾清史司负责。

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随着车辆制造、道路建设和道路交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简单的交通法规和管理机构,可以说这就是道路交通管理的雏形。

二、中国近代的道路交通管理

19世纪末,世界上出现了汽车,西方国家由此便由马车时代逐步进入了汽车时代。

20世纪初,道路交通有了较大的发展,道路交通管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925年在美国召开的世界性的警察会议上,明确指出了交通警察的作用,表明西方国家对道路交通管理非常重视。

20世纪初中国开始从国外进口汽车,随着交通工具发生变化以及汽车、自行车数量的不断增长,道路交通问题也日益严重,当时的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新的道路交通管理对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出现了新的交通法规和交通设施。

1934年颁布了《城市陆上交通管理规则》,还制定了全国汽车肇事报告实施办法,同时部分地区使用了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等。

二是设立了道路交通管理机构,组建了交通警察。

1903年清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先后在天津和北京组建警察。

在规定的警察的任务中,均有管理道路交通的条款。

1905年清政府设立巡警部,而且还命令各地成立道路交通管理机构。

随后,北京、广东、南京、上海、青岛等地陆续在警察部门成立了道路交通管理机构。

同时,随着道路交通管理机构的设立,各地又陆续组建了交通警察,专门管理道路交通。

由此可见,在中国近代逐步建立了道路交通管理机构和队伍,并且修改和制定了交通法规、交通标志、交通信号,这表明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已初步形成。

三、新中国的道路交通管理

新中国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旧基础上起步的,因此交通管理工作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交通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建立新的交通秩序,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遵照周总理1950年关于“要设法加强交通秩序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的指示,宣传、教育和组织群众,清除阻碍交通运输的战争遗迹,整顿游动商贩和行车秩序,经政务院批准,分别于1950年和1951年公布实施了《汽车管理暂行办法》和《城市陆上交通管理暂行规则》,初步统一了城乡的交通指挥和管理。

随着我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交通管理部门也适时地确定交通管理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为交通运输创造安全、便利条件”的方针,以大城市和工业城市为重点,大力开展车辆管理、驾驶员考核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业务建设。

同时总结建国初期的管理经验,于1955年报请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城市交通规则》,试行《机动车驾驶员安全组织规程》,进行了以交通指挥手势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交通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初具规模。

刚刚步入发展时期的交通管理工作,遇到了1958年“大跃进”的冲击。

城乡交通管理部门在全党解决经济过热,贯彻“调整、充实、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的指引下,开展大规模的交通秩序整顿和安全检查活动,于1959年公布了《城市交通规则补充规定》。

1960年公布的《机动车管理办法》和《公路交通规则》,纠正了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严格各项规章制度,使交通管理工作迈入了一个平稳阶段。

但是,“文化大革命”又使交通秩序陷人混乱,交通管理机构和正常的管理制度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挫折。

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期,特别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以后,随着全国拨乱反正,交通秩序由乱到治,管理机构和管理业务全面整顿恢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战略转移,指引交通管理工作实现组织、业务和思想、作风上的全面转变,迈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交通管理部门多次召开会议,进一步强调交通管理要贯彻执行综合治理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并提出要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改变交通管理落后状况,逐步实现交通管理科学化,装备现代化,交通队伍革命化、正规化,开创交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98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关于加强和改革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请示》,各地公安机关充实交通管理机构,壮大交通民警队伍,加强业务、技术建设,交通管理工作呈现向正规化发展的景象。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安机关对城市的机动车管理和驾驶考核工作由原来管理39个城市增至管理105个,这为逐步实现全国道路交通管理的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四、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后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在充分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于1986年10月7日发出《关于改革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发[1986]94号文件)。

《通知》规定,公安机关对全国城乡道路交通依法管理,包括: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指挥,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和车辆检验、驾驶员考核与发牌发证,路障管理以及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的设置与管理等。

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全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有权威的、符合法制要求的新型管理机构。

各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实现交通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8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第一部统一的交通管理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1989年12月,公安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检查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改革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的通知》的情况,总结、交流经验,分析交通管理面临的形势,确定了“预防事故,缓解阻塞,综合治理,安全畅通”的方针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同时还制定了“依靠科技进步,振兴交通管理”的发展战略。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城市的机动车增长速度也进一步加快,社会经济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道路交通出行率也大幅度增加。

尽管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道路交通需求,城市交通拥堵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面对日益复杂的交通情况和繁重的交通管理任务,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开拓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体表现在:

(一)道路交通法规形成体系,依法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道路交通管理法规体系框架已逐步形成。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这是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法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004年4月30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公安部颁布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机动车登记规定》,地方性法规也相继出台。

这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的出台,构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法律体系,标志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走向法制化。

在完善法规的同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大力加强严格执法。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体交通民警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题词精神,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执法水平显著提高。

(二)广泛应用科学技术,现代化管理水平

1.2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道路交通管理的概念

(一)道路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然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二)交通

交通是指借助某种运载工具,通过某种运行转移的方式,实现人或物空间位置移动的过程。

简单地说交通是各种运输活动的总称。

广义的交通包括铁路、道路、航空、管道、邮电和通信等内容。

运载手段是指飞行器、车辆、轮船、管道等。

运载方式是指铁路、道路、航线、管线等。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交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快捷、高效、安全、便利的交通方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

(三)道路交通

道路交通是人类为达到生活、社会生产、交换交往过程中人或物空间位置转移的目的,而由人、车、道路等因素,按照逻辑统一要求构成的一个动态符合系统。

是现代大交通中的一个子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交通是指人或物以道路为活动场所,实现空间位置移动的过程。

它具有区别其他交通方式的显著特征,具体表现在:

1.道路交通是人们最基本的交通方式。

自从有了人类就出现了道路,凡是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可以没有铁路、码头和机场,但必然要有道路。

因此道路交通的历史最早。

道路网遍布各地,四通八达,覆盖区域大,铁路、水运不能到达的地方,道路可以到达,因此道路交通的应用最广泛。

一天没有道路交通,社会就一天无法运转,道路交通是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联系最为密切、最基本的交通方式。

道路交通是每天参与人数、次数最多的,人们一刻也无法离开的交通方式。

2.道路交通是一种门到门的交通。

道路交通比其他交通具有更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能最大限度地方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道路交通是现代交通(如铁路、航运、航空等)的接口网络,是贯穿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中枢,具有其他交通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4.道路交通工具多样化、私有化。

为满足人们不同的生活、生产需要,道路交通工具呈现出功能独特、种类繁多的现象。

不同用途的汽车有上百种,已经将生活、生产和交通三大功能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

 随着汽车走入家庭,汽车私有化比例急剧增加,开车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产中的一种基本技能。

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道路交通的原始投资少,驾驶技术容易掌握,广大人民群众更容易接受和使用,相当比例的汽车、摩托车和非机动车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代步工具。

(四)道路交通管理

道路交通管理是指为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畅通、高效、便捷、低公害、低耗能的目标,由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下,对构成道路交通系统的人、车、路、交通环境等要素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的活动。

该定义有如下五层含义:

1.道路交通管理的目标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高效、便捷、低公害和低耗能。

2.道路交通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职能部门。

与此同时,道路交通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因而,从广义上来讲,道路交通管理的主体是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主的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综合力量。

3.道路交通管理的客体是道路交通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道路交通管理的客体,从其外在形式上看,是由人、车、路、交通环境等要素构成的,而从其内在实质上看,是由受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所调整和保护的各种道路交通法律关系构成的。

4.道路交通管理的依据是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

道路交通管理的依据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道路交通管理法律(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立法主体,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交通安全法》)、法规(包括国务院制定的法规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包括公安部制定的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第二部分是与道路交通管理相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部分是道路交通管理的相关技术规范(如《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等)。

5.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协调、控制。

道路交通管理是一项国家行政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部门在交通管理过程中,是通过协调、控制道路交通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达到要素间有序的动态平衡。

二、道路交通管理的性质

道路交通体现在道路交通管理关系上就是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

一方面发生交通元素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即社会关系;另一方面还要产生人与车辆、道路、交通环境之间的时间、空间等自然关系。

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路交通管理的任务就是不断调整和处理道路交通中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这就决定了道路交通管理具有管理的二重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正确地把握道路交通管理的二重性,就要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道路管理的客观规律。

从本质上讲,两者是一致的,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使道路交通管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和市场经济服务;只有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核心,才能有效的协调交通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由此可见,道路交通管理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不可分的。

主要有以下性质:

1.法律性。

道路交通管理的过程,实质就是依照法律规定执行和实施交通管理的过程。

2.社会性。

道路交通管理与社会每一个参与交通活动的人员密切相关,其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

3.目的性。

道路交通管理是通过科学的组织方法,实施有效的可行性方案,使道路交通达到安全、畅通、高效、低耗能、低公害的综合性要求。

4.针对性。

道路交通管理过程,是针对道路交通区域内的实际交通状况和存在问题,确定采取各类治理措施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5.科学性。

道路交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