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案第一章.docx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案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案第一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案第一章
教案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历史地位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一、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
1941年,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书中最早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
一、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有人说:
顾名思义,就是毛泽东的思想。
其实,这个回答又对又不对。
那么,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为了准确理解这个问题,有必要对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提出的过程,作一个历史的考察。
下面讲第一个小问题
1、毛泽东思想概念提出的历史过程
我们党提出以毛泽东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在多篇重要文章中,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问题。
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他在这个报告中说: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这里,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思想。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第534页)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
此后,在整风运动中,随着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空前提高,毛泽东成为全党公认的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代表。
对主要由毛泽东创立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给予科学的命名和正确的评价也成为全党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从这一阶段起,在学者的一些文章中,在我党领导人的一些讲话中,陆陆续续从各个角度对毛泽东创立的革命理论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在此期间,最重要的、并带有标志性的是1943年7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刊载了王稼祥的文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王稼祥在文章中提出:
“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
”王稼祥是我们党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第一人。
1945年5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代表全党正式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并载入七大党章。
党章总纲上写道: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党章又把努力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规定为每个党员的义务。
从此,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从提出到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第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熟,是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提出并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地位的重要理论前提。
第二,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提出并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第三,毛泽东个人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卓越贡献,是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得以提出并被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主观条件。
二、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内涵
建国以后,1951年7月20日,毛泽东在审阅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习仲勋在西北局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为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宣传而斗争》时,对报告中“毛泽东思想”的表述作了如下改写: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指针。
”
此后30年,历史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曲折和探索中前进。
1981年,由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制定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新的表述。
新的表述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后来在中共十二大上最终把毛泽东思想概括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集中回答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个人的贡献与党的领导集体的贡献之间的正确关系。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框架的概括和总结: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45年5月——刘少奇在中共七大
《关于修改党章程的报告》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政治、军事、组织和思想四个方面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行了初步概括。
主要内容是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即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
——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所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的理论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由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极大的特殊性,以及中国的科学还不发达等条件,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就是说,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来解决现代中国革命中的各种问题,……这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件。
”“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这在世界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历史中,是最伟大的功绩之一。
”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特征
第一,毛泽东思想体系具有时代性特征。
第二,毛泽东思想体系具有科学性特征。
第三,毛泽东思想体系具有独创性特征。
第四,毛泽东思想体系具有开放性特征。
三、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首先,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是个科学体系的观点。
邓小平指出“转入社会主义建设以后,毛泽东同志也有好文章、好思想”。
其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为贯穿于整个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的活的灵魂,对于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更为长远的指导意义。
最后,必须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延安整风期间,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这种结合的理论成果,用“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来表述。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初衷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反对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决定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克服了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取得了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蒋介石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毛泽东思想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中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重要历史现象。
中国人民在它的指导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因此,毛泽东思想对于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和人类进步事业具有借鉴作用。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
我们必须珍视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切积极成果,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运用和发展这些成果,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旗帜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一部中国近代的历史,就是一部血和泪、仇和恨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救亡图存的历史。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交相为恶,旧民主主义革命屡战屡败。
中国的无产阶级被历史推上了舞台,他们年龄轻、人数少。
如何在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夺取革命的胜利?
特殊的国情,需要具有特色的理论,而具有特色的理论,是需要创造的。
在解决这一极为复杂课题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深刻分析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的时代特点和中国的国情,对革命进程中的难题一一给予了解答。
三,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思想已经与中华民族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过程,也是不断激发和形成中国革命精神的过程。
这一精神支柱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追求。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价值观念。
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自己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自强自立的精神。
在毛泽东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一个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
从一个人民倍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
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走向经济繁荣、全面进步的国家。
从一个在世界上被人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的国家。
回首二十世纪,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华民族共同追求与理想的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已经日益成为中华民族新文明的文化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