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4 液体压强备战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258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7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4 液体压强备战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点14 液体压强备战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点14 液体压强备战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点14 液体压强备战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点14 液体压强备战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14 液体压强备战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x

《考点14 液体压强备战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4 液体压强备战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14 液体压强备战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x

考点14液体压强备战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一、液体压强

1.产生:

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

注意:

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特点:

(1)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2)同一深度的不同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朝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1)在液体压强的公式

中,p表示液体的压强,单位是Pa,

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液体的深度,单位是m,g一般取9.8N/kg。

(2)从公式中看出:

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的形状均无关。

(3)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一般不等于液体的重力,只有柱形容器(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放到水平面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才等于液体的重力(F=G)。

三、连通器

(1)定义:

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特点:

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连通器中深度相同的各点压强相同。

(3)应用:

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判断是不是连通器时,依据连通器的定义要看两点:

一是各容器的底部必须是连通的;二是各容器的上部都是开口的。

 

装满水的容器侧壁上开有三个小孔,水从孔中流出,图中所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B

【详细解析】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受到的压强越大,向容器中倒入水后,水从小洞中喷出,越靠下部的小孔深度越大,水产生的压强越大,所以水喷射的也越远,故B正确,ACD错误。

1.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

下列问题中不能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A.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C.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D.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答案】C

【解析】A、在隔板两边倒入同一种液体,使其深度不同,观察橡皮膜凸起的方向可知两侧液体压强的大小,可探究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故不符合题意;B、在隔板两边倒入不同液体,使其深度相同,观察橡皮膜凸起的方向可知两侧液体压强的大小,可探究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故不符合题意;C、由于隔板是竖直放置的,所以该装置无法探究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故符合题意;D、在隔板的某一边倒入某种液体,观察橡皮膜是否凸起可知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可探究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故不符合题意。

2.用一块橡皮膜扎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然后插入水槽中某一深度处会发现:

橡皮膜会向管内凹陷;保持玻璃管在水中位置不变,再从上端开口处分别沿管壁向管内缓慢注入不同的液体,当液体注入到一定深度时又会发现:

管口橡皮膜又恢复与管口齐平,如图(a),(b)、(c)所示。

如果注入液体为水、盐水、煤油中的一种,已知ρ盐水>ρ水>ρ煤油。

由图(a)、(b)、(c)可判断:

图(a)玻璃管中注入的是___________,图(c)玻璃管中注入的是___________。

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煤油盐水内外压强一样时,密度越大,高度越小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注入液体时,当注入液体到一定高度后橡皮膜恢复,说明此时管内外对橡皮膜的压强相等,根据

可知,内外压强一样,密度越大,高度越小,结合图示可知,图(a)中是煤油,图(c)中是盐水。

如图,盛有水的薄壁容器中投入一个重0.5N的木块,水面上升2cm。

容器底面积为50cm2,投入木块后,容器底所受到的水的压力增加了________N;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了________Pa。

【参考答案】1100

【详细解析】投入木块后,容器底所受压强增加了Δp=ρ水gΔh=1×103kg/m3×10N/kg×0.02m=200Pa,容器底所受到的水的压力增加了ΔF=pS=200Pa×50×10-4m2=1N;投入木块后,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增加了ΔF1=G=0.5N,压强增加量Δp1=

=100Pa。

1.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水放置,如图所示。

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

A.pA>pB,FA>FBB.pA

C.pA=pB,FAFB

【答案】D

【解析】不论正放还是倒放,瓶子中装的都是水,由图可知,倒放时瓶中水的深度较大,根据p=ρgh可知,水对瓶盖的压强较大,即pB>pA;正放时,瓶子中的水柱是粗细相同的,瓶子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倒放时,瓶子中的水柱上面粗,下面细,一部分水压的是瓶子的侧壁,瓶盖受到的压力小于瓶中水的重力;瓶中水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力大于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力,即FA>FB。

2.小明放学回家,看见水平茶几的中央放着一个盛有水的平底茶壶,如图所示。

于是他利用家中的皮尺测得水深15cm,粗略测出茶壶的底面积为4×10-3m2(厚度不计),茶壶的重为20N,茶壶中水的质量为0.8kg;并提出了下列问题,请你帮他解答这些问题。

(ρ水=1.0×103kg/m3g=10N/kg)

(1)茶壶中水的重力;

(2)水对茶壶底的压强和压力;

(3)茶壶对水平茶几的压强。

【答案】

(1)8N

(2)1500Pa6N(3)7000Pa

【解析】

(1)茶壶中水的重力:

G水=m水g=0.8kg×10N/kg=8N;

(2)水对茶壶底的压强:

p1=ρ水gh水=1.0×103kg/m3×10N/kg×0.15m=1500Pa;

水对茶壶底的压力:

F1=p1S=1.5×103Pa×4×10-3m2=6N;

(3)茶壶对茶几的压力:

F2=G总=G水+G壶=8N+20N=28N,

茶壶对茶几的压强:

p2=

=7000Pa。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

茶壶B.

离心式水泵

C.

船闸D.

锅炉水位计

【参考答案】B

【详细解析】A.茶壶的壶盖上有小孔,壶嘴上端有口,壶身和壶嘴底部相连通,是连通器,不符合题意;B.离心式水泵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符合题意;C.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不符合题意;D.锅炉水位计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不符合题意。

1.细心的同学发现家里用过一段时间的菜刀,要把它磨一磨,这是为了减小___________,从而达到增大__________的目的。

学校改建操场时,工人师傅用一灌水的透明长塑料管检査操场是否水平。

当管中的水静止时,管两端的水面一定在____________,当塑料管的一端提高10cm,最终管两端水面的高度差为__________m。

【答案】受力面积压强同一高度上0

【解析】用过一段时间的菜刀,要把它磨一磨,这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使其锋利;根据题意知道,塑料管符合连通器的结构特征,因为塑料管中装有水,两管子两端开口,并且相连通,又因为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自由静止时,液面总是相平的,所以,当管中的水静止时,说明管两端的水面一定在同一高度上;由于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自由静止时,液面是相平的,所以当塑料管的一端提高10cm,最终管两端水面的高度差为0。

2.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7cm、5cm深的水,A、B之间用导管连接。

若将阀门K打开,最后A、B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

A.3:

7B.2:

3C.5:

7D.1:

1

【答案】C

【解析】由图知,若将阀门K打开后,AB构成连通器,水从容器A向容器B流动,在水不流动时,两容器中液面高度是相同的;已知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且原来两水面的高度差△h=7cm+2cm﹣5cm=4cm,所以打开阀门后,两容器中的液面会相平,A液面下降2cm,变为hA=5cm,B液面上升2cm,变为hB=7cm,最后A、B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

=

=

=

=

故选C。

1.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茶壶B.锅炉水位计C.船闸D.拦河大坝

2.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液面高度如图所示。

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和F1,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和F2;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和F1′,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和F2′,已知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甲乙

A.p1

C.p1'=p2′、F1′=F2′D.p1′>p2′,F1′>F2′

3.如图所示,一个密封的圆台状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把它倒置过来,则

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A、B,液体对两个容器底的压强相等。

现将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个漂浮、一个悬浮(液体均无溢出,则液体密度ρA、ρB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ρA<ρBp甲ρBp甲>p乙

C.ρA>ρBp甲p乙

5.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薄壁硬塑料瓶瓶中装有水和空气,瓶口敞开,盖上并拧紧瓶盖后,在瓶壁开一个很小的孔,水从孔中流出,水面高度下降了h1时水停止流出,此时水面到出水孔的距离为h2,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与流水前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瓶底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不变

B.瓶底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减小了ρgh1

C.瓶内气压减小了ρgh2

D.瓶对桌面的压强减小了ρg(h1+h2)

6.为解决山区缺水问题,一些农户修建了水窖,在雨季将雨水收集到水窖中,以备干早季节使用。

小明家也修建了这样一个水窖,形状如图所示。

为便于观察储水情况,小明在水窖底部安装了一个压力传感器,压力大小在显示屏上显示。

压力大表示水窖中的水较________。

用水过程中发现,虽然每天用水量基本相同,但每天压力大小下降却不相同,而且随着储水盘的减少,下降得越来越快,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

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为:

F甲___________F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为:

p甲___________p乙。

(选填“>”、“=”或“<”)

8.将一未装满饮料的密闭饮料杯,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p1,饮料对杯底的压力是F1,再将饮料杯倒立放置,如图乙所示(图中没有画出饮料液面的位置),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p2,饮料对杯底的压力是F2,则p1_________p2,F1_________F2(选填“>”,“<”或“=”)。

9.如图所示,水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一个简单的___________。

若水对壶底压强是1.5×103Pa,则壶中水深___________cm。

10.如图所示,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20cm2的薄壁容器中盛有800g水。

将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水深h为30c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___________N,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

(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1.小明跟着爸爸去游泳,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感觉呼吸略微有些困难,越往深处感觉越明显,由此激发了他想研究水的压管强特点的想法。

(1)图甲中是小明利用底部和侧壁套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倒入水后的实验现象,由此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探究水内部压强时的几组数据。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5

朝上

4.9

2

5

朝下

4.9

3

5

朝侧面

4.9

4

10

朝侧面

9.7

5

15

朝侧面

14.6

①比较前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序号_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早在1648年,物理学家帕斯卡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图乙所示。

结果,他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木桶撑破了。

此实验不仅证明了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还由此说明了液体的压强与__________无关。

(4)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当蛟龙号潜水器下潜到7000m深度时,所受海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Pa(g取10N/kg,p海水=1.03×103kg/m3)。

12.如图所示,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ρ盐水>ρ水)

(1)实验中,将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转换为用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___来表示。

(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_________(选填“有色”或“无色”)。

(3)将探头放在图乙所示液体内部的A、B位置,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B>hA,经过多次实验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这说明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__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

(4)将探头放在图乙中所示液体内部等深的B、C位置,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C_________hB(选填“<”、“=”或“>”),这是为了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_________关系。

(5)由以上实验可知图乙所示液体内部A、B、C、D四个位置压强最大的是位置_________。

13.(2019·常德)如图A、B、C三个容器中装同种液体,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

ABC

A.pA=pB=pCB.pA>pB>pcC.pA

14.(2019·河南)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压强分别用F甲、F乙、p甲、p乙,则

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

15.(2019·福建)如图,装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置于水平面上,两液体没有混合。

上层液体的高度为h,密度为0.8ρ;下层液体的高度为2h,密度为ρ,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为

A.2.4ρghB.2.7ρghC.2.8ρghD.3ρgh

16.(2019·武汉)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隔板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

下图中,在隔板两侧分别装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不能比较出左右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的是

17.(2019·宜昌)一个空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橡皮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瓶口朝上时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向外凸,形变程度相同

B.瓶口朝上时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向外凸,朝下时形变更多

C.两次都向内凹,形变程度相同

D.两次都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形变更多

18.(2019·盐城)如图所示为长江某水坝的示意图。

水坝左侧水面高,B和C两点处于同一高度,A和C两点到各自液面的距离相等,水在A、B和C三点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则

A.pApCC.pA>pB=pCD.pA=pC

19.(2019·青岛)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至7km深的海水中,若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潜水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约是_________。

20.(2019·宁夏)小明同学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用甲、乙两种液体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9所示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像。

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的关系是ρ甲___________ρ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2019·菏泽)小明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的实验情形,如图所示。

(1)小明安装好实验仪器后,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不相平,如图A所示,实验前需要将U形管两侧液面调整相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调整好仪器,将探头放入水中同一深度并多次调整探头方向,如图B、C、D所示,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C、E两个图中的现象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解析】水壶、锅炉水位计、船闸都是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即都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制成的;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与连通器原理无关,故D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

2.C【解析】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液柱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柱的重力,根据G=mg,因质量相同,故F1=F2;因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故液柱的受力面积S相同,根据p=

,液柱对容器底的压强:

p1=p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液体的重力,故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F1′=F2′,根据p=

,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p1′=p2′,只有C正确。

3.A【解析】由题,如图放置时的底面积为S大,倒置过来后底面积为S小,因为水的体积一定,倒置过来后水的深度增大了,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故B错误。

容器放在水平面上,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把它倒置过来,重力不变,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小,由p=

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故CD错误。

运用排除法,可知A正确为答案。

4.C【解析】由图知:

hAρB;故AD错误;因为原来两容器中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均匀柱形容器,则FA=GA=pSA;FB=GB=pSB;又因为SA>SB,可得GA>GB,由将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一个漂浮,另一个悬浮(液体均无溢出),由于两物体重力相等都为G,则由p甲=p+

;p乙=p+

,所以,p甲

5.C【解析】A、一开始,瓶内气体压强p气等于大气压强p0,瓶底上表面受到的压等于大气压加上水的压强,随着水的流出,水的速度减小,根据p水=ρgh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且瓶内气体体积变大,压强p气也减小,所以瓶底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减小,故A错误;B、由A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了ρgh1,瓶内气体的压强p气也减小,所以瓶底上表面减小的压强大于ρgh1,故B错误;C、一开始,瓶内气体压强p气等于大气压强p0,当水面高度下降了h1时水停止流出,此时水面到出水孔的距离为h2,此时瓶内气体的压强加上h2水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所以瓶内气压减小了ρgh2,故C正确;D、设塑料瓶的底面积为S,根据F=pS可知,塑料瓶对桌面压力减小量等于水的重力的减小量,即△F=△G=ρgSh1塑料瓶对桌面压强的减小量△p=

=

=ρgh1,故D错误。

6.深水窖上粗下细

【解析】根据p=

可知,传感器受到的压力大,说明传感器受到水的压强大,根据p=ρgh可知,表示水窖中的水较深;由图可知,水窖上粗下细,每天用水量基本相同时,随着储水量的减少,下降得越来越快,则压强变化越快,故每天压力大小下降不相同。

7.>=

【解析】两容器中液体质量相等,由图可知,乙液体的体积较大,根据公式ρ=

可知,甲液体的密度较大。

根据公式p=ρgh,液体深度相同,甲液体的密度大,所以p甲>p乙,再根据公式F=pS,容器底面积相等,因此F甲>F乙;两容器相同,内将液体质量相等,因此两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相等,根据公式G=mg,重力相等,桌面水平,对桌面压力等于重力,因此两容器对桌面压强相等,两容器底面积相等,根据公式p=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即:

p甲=p乙。

8.><

【解析】由图可知,正放时,杯中饮料的深度较大,根据p=ρgh可知,正放时饮料对杯底的压强较大,即p1>p2;正放时,杯中的饮料柱是上粗下细的,一部分饮料压的是杯壁,所以杯底受到的压力小于杯中液体的重力;倒放时,杯中的饮料柱下粗上细,所以杯底受到的压力大于饮料的重力;因此F1

9.连通器15

【解析】水壶的壶嘴和壶身下部连通、上端开口,符合连通器的特点,即水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了一个连通器;由p=ρgh可得,壶中水深:

h=

=0.15m=15cm。

10.65000

【解析】容器内水深h为30cm,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水gh水=1.0×103kg/m3×10N/kg×0.3m=3000Pa,由p=

可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pS=3000Pa×20×10-4m2=6N;容器底部对地面的压力:

F′=G总=(m水+m容)g=(0.8kg+0.2kg)×10N/kg=10N,容器底部对地面的压强:

p′=

=

=5000Pa。

11.

(1)液体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

(2)①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②3、4、5(3)液体质量(4)7.21×107

【解析】

(1)图1中利用底部和侧壁套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倒入水后,我们看到底部和侧壁的橡皮膜都会凸起,由此可说明:

液体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

(2)①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橡皮膜的朝向不同,其它条件相同,可得出的结论是:

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②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液体的深度不同,其它条件相同,可得出的结论是:

同一液体,液

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物理学家帕斯卡他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木桶撑破了,此实验不仅证明了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还由此说明了液体的压强与液体质量无关;

(4)计算液体压强可以利用公式p=ρgh,则p=ρgh=1.03×103kg/m3×10N/kg×7000m=7.21×107Pa。

12.

(1)高度差

(2)有色(3)深度(4)>密度(5)D

【解析】

(1)压强计的工作原理是;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内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两侧液面高度差反映了探头受到的压强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液体压强越大,两侧液面高度差也越大;

(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有色液体;

(3)将探头放在图乙所示液体内部的A、B位置,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B>hA,探头慢慢下移,深度变大,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增大,故结论为:

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将探头放在图乙中所示液体内部等深的B、C位置,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C>hB,在相同的深度时,探头在浓盐水时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增大了,即压强变大了,故结论为:

在深度相同中,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这是为了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