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076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docx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docx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概论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新民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4、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5、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6、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标志着,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上,产生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历史条件

1.历史必然性:

近代以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所决定

2.社会历史环境

①时代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②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发展;

③理论渊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④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

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过程

1.萌芽期。

1921-1927,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

标志: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初步形成期。

1927-1935,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标志:

具有中国革命的特点的基本模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及相关思想、政策的提出,

3.成熟期。

1935-1945,土地革命后期及抗日战争时期。

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继续发展期。

1945-1976,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1.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

加速,第二次鸦片战争;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最终形成,《辛丑条约》。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vs中华民族,——最主要

封建主义vs人民大众。

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

①经济条件,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政治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条件,1915年陈独秀等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民主主义觉悟,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奠基。

1915年9月,陈独秀,上海《青年杂志》(改《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民主、科学;

俄十月革命后,李大钊,1918《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④国际因素、时代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人类新纪元,开创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⑤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

——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提出。

1.革命目的:

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

改变买办的封建生产关系;

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从根本上解决被束缚的生产力。

(最根本的目的)

2.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主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

3.革命动力:

无产阶级、农民—主力军、小资产阶级—基本动力、民族资产阶级(具两面性)。

4.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

5.革命特点:

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

(性质、领导力量、指导思想、革命阵线前途)

6.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

最主要和根本的区别—主要革命者/领导阶级的不同;

7.革命前途:

走向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国体:

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

民主集中制;

2.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

农民问题,首要是土地问题;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具双重性质:

民主革命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3.文化纲领

建设以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共产主义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即: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指导地位——共产主义思想—是新旧民主主义的文化的区别。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问题=“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一、统一战线

1.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①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1924.1国民党一大~1927;

②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27-1937;

③抗日名族统一战线:

1937-1945;

1937.9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5-1949

2.统一战线基本经验

①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力争并牢固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②区分清楚统一战线的左、中、右三种政治势力。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

进步势力: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者;

中间势力:

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

③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④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坚强的人民武装为支柱,才能巩固发展。

二、武装斗争

1.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毛泽东•八七会议•“枪杆子里出政权”

①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

②革命对象强大,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有帝国主义经济、军事、技术的援助;

③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与国内各派军阀间的矛盾,国民党统治集团间的矛盾,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不可避免的长期过程。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①理论上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②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发展的原因及条件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③“工农武装割据”——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工农武装割据,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紧闭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观念。

3.人民军队建设原则

1919.12古田会议确立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重申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根本原则;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唯一宗旨;

③政治工作——人民军队的建设的生命线。

三、党的建设

1.毛泽东1939.10《<共产党人>发刊词》建设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一项“伟大的工程”。

2.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①从思想上建党,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②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

③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a.优良传统之一,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

b.二,注重党的作风建设。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概况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①理论联系实际;②密切联系群众;③批评与自我批评。

④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开展党内斗争、整风运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

整风运动方针——“惩前瑟后,治病救人。

”1942延安整风运动。

通过“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达到:

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

 

第四节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主要矛盾

1.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中国进入: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2.经济特征——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

五种经济成分:

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政治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依旧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4.国内主要矛盾:

1949~1953人民大众vs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1953~1956工人阶级vs资产阶级的矛盾。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过渡时期: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总任务: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及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

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三、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

按照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把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上;

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

高级社,实行土地及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按劳分配;

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限制逐步消灭富农。

将经济制度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将消灭剥削与改在富农相结合;

2.手工业

供销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方针:

和平改造;政策:

利用、限制、改造;国家赎买,有代价地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全民所有制;

2.工业:

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

商业:

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3.将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相结合;

4.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学说。

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56年,社会主义改在的完成,标志着:

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今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五节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1956中共八大上周恩来、陈云提出;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2.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重要问题:

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

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3.经济体制、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中共八大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20c60s邓子恢、刘少奇、陈云、邓小平赞成对农村的“包产到户”责任制——成为20c70s农村改革的先声。

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坚持的方针;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含义:

在统一的中国境内,以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置自治机关;

②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是我国各民族在统一的祖国内实行平等的联合,共建社会主义的适当形式;

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一项重要制度。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社会主义对外关系

1.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c50s中期提出,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对世界和平事业贡献巨大。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

3.“三个世界”的构想

1974年毛泽东提出。

“美苏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日本)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意义:

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打破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在国际上孤立我国的计划,及改善国际环境,起了重要作用。

五、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概括为“一纲四目”。

一纲:

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四目

①台湾统一于祖国后,处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军政、人事悉委于蒋介石;

②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处,悉由中央政府拨付;

③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须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后进行;

④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的事。

 

第六节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3.群众路线,基本内涵

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

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一致,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作性运用,

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机统一结合在一起。

4.独立自主

①基本含义:

a.一个国家的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必须首先立足本国,从本国实际出发,依靠本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

b.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结合,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②理论基础:

毛泽东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思想。

二、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

三、专著

《论十大关系》: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