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沪科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043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沪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沪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沪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沪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沪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沪科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沪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沪科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沪科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沪科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沪科版

题号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A.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同时增大像距

B.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同时减小像距

C.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同时减小像距

D.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同时增大像距

6.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万州冬天的平均气温约为30℃

B.初三学生百米成绩约为8s

C.初三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D.初三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0g

8.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现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已知ρ硫酸>ρ盐水>ρ酒精,图6则这三个容器中依次分别装的是()

A.硫酸、盐水、酒精B.盐水、酒精、硫酸

C.酒精、硫酸、盐水D.硫酸、酒精、盐水

9.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2kg的是()

A.一个苹果B.一只公鸡C.一本物理书D.一张课桌

10.关于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称量小铁块质量,发现指针略向左偏,他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小红欲称取12克食盐,发现指针向右偏,她应减少右盘中砝码的质量

C.小张用已磨损的砝码,称取5克食盐,则他称取的食盐质量大于5克

D.小李欲量取30ml的水,仰视读数,则他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大于30ml

11.根据密度公式ρ=

可知()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12.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平衡螺母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磨损的砝码

D.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

1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3所示,由图像可知()

A.ρ甲>ρ乙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V乙

14.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

A.向左调平衡螺母B.往右盘中加砝码

C.从右盘中减砝码D.向右移动游码

15.如图所示是小刚在活动课中自制的一个水滴显微镜,它是以小水滴作为物镜的,小刚利用自制显微镜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细盐粉、头发丝的细微部分.下列有关水滴显微镜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B.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虚像

C.水滴所成的像为虚像,目镜所成的像为实像

D.水滴所成的像为实像,目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16.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节

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17.下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凸透镜、光屏所处的位置,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

下列仪器中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照相机B.放大镜

C.投影仪D.潜望镜

18.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

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9.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如图所示,从图中现象可看出,此镜片对光有作用,用这镜片磨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视眼.

20.如下图所示,来自物体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要使B点的像靠近视网膜,物体A点应该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这是_______

视眼成像情况图,若要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_________透镜做成的眼镜,就能使A点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21.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水的密度(选填“变大”、“变小”、“不变”),能装下1千克纯水的瓶子,_(选填“能”或“不能”)装下1千克的酒精.

22.量筒和量杯是测量的工具,量筒或量杯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相平,如果俯视,读数会(填“偏大”或“偏小”),如果仰视,读数会(填“偏大”或“偏小”).

23.甲乙两实心金属块,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1,将它们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中,天平恰好平衡。

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若将甲切去1/3,乙切去3/4,那么甲和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

(2)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

(填“近视”或“远视

”)眼镜.

(3)接着他取下这个眼镜,保持此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cm刻度线处.

25.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_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侧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104g。

(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内,如图乙所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_______mL

(4)接着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质量及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m2=_____g

(5)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______g/cm3

评卷人

得分

四、作图题(每图2分,共8分)

26.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和能矫正该眼睛视力的透镜.

27.如图所示,请画出发光点S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

评卷人

得分

五、计算题

28.(6分)判断一个铝球是否是实心的,他们对铝球进行了测量,实验数据如下:

(ρ铝=2.7×10-3kg/m3)

铝球的质量m/g

水的体积V1/mL

水和铝球的总体积V2/mL

27

50.0

65.0

求:

(1)该铝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2)若铝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球的总质量是多大?

29.(8分)有一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千克。

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千克。

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是0.8千克,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千克。

求:

(1)玻璃瓶的容积。

(2)金属颗粒的质量。

(3)金属颗粒的密度。

答案

1.A

【解析】解:

由题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A、由图可知,u=15cm,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30cm>2f,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故A正确.

B、由图可知,u=15cm,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而图中v=15<2f,因此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故B错误.

C、由图可知,u=27cm,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而图中v>2f,因此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u=7cm,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可以在光屏上承接.故D错误.

分析:

(1)要解决此题,首先明确焦距大小,其次是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

2.A

【解析】解:

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f=20cm.

U=3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A.

分析:

根据阳光聚焦方法得到焦距:

太阳光射到地球上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得到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点评: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3.C

【解析】解:

A、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有实际光线进入人眼.故本选项错误.

B、虚像不是影子,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故本选项说错误.

C、是否用光屏能呈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呈接不到.故本选项正确.

D、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考点: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专题:

比较思想;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2)人看物体的条件:

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点评: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不同点:

(1)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2)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

(3)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共同点:

实像和虚像都能用眼睛看得到.

4.C

【解析】解:

A、在镜子前观看自己的衣着,即是通过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该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虚像,故A错误;

B、在水下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潜望镜中也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工作的,所以该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虚像,故B错误;

C、在电影院看到银幕上的电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即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故C符合题意;

D、通过放大镜看到报纸上的字,是利用凸透镜成虚像的原理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分析: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

点评:

理解清楚实像与虚像的形成原理,还要知道各种像的形成原因.如:

平面镜成虚像、放大镜成虚像、照相机投影仪成实像、看水中的物体成虚像等.

5.B

试题分析:

A.错误,应距离远些,同时减小像距;

B.正确,物距越大,像就越小,符合实际;

C.错误,应距离远些;

D.错误,应减小像距;应选B。

考点:

照相机

6.B

【解析】

试题分析:

(1)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

(2)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3)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

(4)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

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

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故正确;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错误;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

故选B.

7.C

【解析】A、万州冬天最高气温不超过30℃,平均气温远低于30℃.故A不符合实际;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初三学生百米成绩在16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初三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20cm,在26c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初三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8.D

试题分析:

当质量相等时,根据公式ρ=m/V可知,体积与密度成反比,也就是密度越大,体积就越小,所以应是硫酸的体积最小,酒精的体积最大,故应选D。

9.B

试题分析: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0.3kg,故A错;一只公鸡的质量约为2kg---2.5kg,故B正确;一本物理书的质量约为0.5kg,故C错;一张课桌的质量约为15kg,故D错;应选B。

10.D

试题分析: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力加(或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小明称量小铁块质量,发现指针略向左偏,他应向右盘添加砝码,故A错误;小红欲称取12克食盐,发现指针向右偏,她应向左盘添加食盐,故B错误;小张用已磨损的砝码,因为砝码质量已经不足5克,则称取5克食盐,的食盐质量小于5克,故C错误;小李欲量取30ml的水,视线应与凹液面相平,若仰视读数,则他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大于30ml,故D正确。

11.D

试题分析: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体积和质量无关,故ABC错;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密度是一定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D正确;应选D。

12.A

试题分析:

当天平没有调平,指针偏向左边时测时的结果会偏小,故A正确;游码在调平时没有放在零刻线处时,测量的结果会偏大,故B错;砝码磨损时所测的结果会偏大,故C错;游码所对的读数应是左边所对的刻线,如果看右边结果会偏大,故D错;应选A。

13.A

试题分析:

由图示可知,当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是乙质量的二倍,所以可得,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二倍,所以甲的密度较大,故A正确,B错;当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较大,故C错;当质量相等时,甲的体积较小,故D错;应选A。

14.C

试题分析:

在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过程中,就不能再调平衡螺母了,故A错;由于指针偏向了分度盘中线的右边,说明所放的砝码过大了,所以应从右盘中减砝码,故应选C。

15.D

试题分析:

显微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解:

由图可见,水滴作为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是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D.

16.B

试题分析:

由经验和常识可知,小华患上的近视眼,故CD错;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应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让光进入眼之前选发散一下,以便让像成在视网膜上,故应选B。

17.C

试题分析:

由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应用是投影仪,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潜望镜属于平面镜成像,故应选C。

18.D

试题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与像距相等时,物体放在了二倍焦距的地方,由图像可知,当物距为16cm时,物距与像距相等,故可得焦距应为8cm,故A错;当u=12cm时,物体是放在了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当u=20cm时,物体是放在了二倍焦距以

外,所成的像是倒方缩小的实像,应用是

照相机,故C错;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体移动的方向是相同的,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增大而会减小,故D正确;应选D。

19.会聚;远

【解析】解:

由图可见,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

会聚;远.

分析:

(1)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近视眼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矫正.

20.左远凸

试题分析:

由图示可知,要使B点的像靠近视网膜,物体A点应该向左移动;这是远视眼成像情况图,要想让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凸透镜做成的眼镜,就能使A点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21.体积为1m3酒精的质量为0.8×103kg;不变;不能.

【解析】解:

酒精的密度为是0.8×103kg/m3,由密度定义可知,它的物理意义体积是1m3的酒精的质量为0.8×103kg;

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质量减半,体积减半,但物质种类

和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

瓶子的容积一定,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由公式m=ρV知,瓶子中所装酒精的质量小于水,所以能装下1千克纯水的瓶子,不能装

下1千克的酒精.

故答案为:

体积为1m3酒精的质量为0.8×103kg;不变;不能.

分析: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所以从密度定义可以知道物质密度所表达的意义;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

种类、状态和温度;

体积一定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密度概念及其公式的应用,要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知道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

22.液体体积;凹形底部;偏大;偏小

【解析】解:

量筒和量杯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量筒或量杯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形底部相平,如果俯视,读数偏大,如果仰视,读数偏小.

故答案为:

液体体积;凹形底部;偏大;偏小.

【考点】量筒的使用.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如果仰视或俯视液面都造成量取的液体体积不准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量筒的使用及误差分析,难度较大,会分析俯视或仰视造成的误差是偏大还是偏小,这是易错

点.

23.1:

11:

2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天平平衡,说明两物体的质量是相等的,所以质量之比为1:

1;当质量一定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所以密度之比为1: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切去一部分之后,密度是不变的,所以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仍是1:

2。

24.

(1)缩小;

(2)远视;(3)80.

【解析】解:

(1)由图可知:

U>2f,2f>V>f,则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

5cm刻度线处,即物距减小,像距则变大,屏上的像会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睛,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又将像距变小了,也就是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这只眼镜是凸透镜;则小刚戴的是远视眼镜.

(3)由图可知:

u=50cm﹣35cm=15cm,f=10cm,

根据=+得:

v=

=

=30cm,

则光屏位置在50cm+30cm=80cm.

故答案为:

(1)缩小;

(2)远视;(3)80.

专题:

计算题;实验题;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能呈接到像,透过凸透镜能看到虚像;

(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当近视眼镜靠近凸透镜时,会聚能力减弱,使像呈在光屏的后方;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距减小,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戴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距增大,使像呈在视网膜上.

(3)根据=+即求出像距,然后根据透镜的位置确定光屏位置

点评: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三条特殊光线的应用,要理解成像的原理,知道=+.

25.

(1)水平左(3)30(4)71(5)1.1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使用天平时,天平应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天平平衡时,分度盘的指针偏向哪一侧,应把平衡螺向相反方向来调,所以应向左调;(3)由图示可知,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30cm3;(4)由图示可知,此时天平的读数为m2=50g+20g+1g=71g,所以可得液体的质量为m3=m1-m2=104g-71g=33g;(5)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m/V=33g/30cm3=1.1g/cm3。

【考点定位】液体密度的测定

26.

【解析】解:

左图中平行光经透镜后变得会聚,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为凸透镜;

中图的折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所以这个透镜对光线有发散

作用,因此填凹透镜;

右图中,物体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如图所示:

分析:

(1)判断透镜类型的关键是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如果光线被会聚了就是凸透镜,如果光线被发散了就是凹透镜.

(2)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凸,焦距变长,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发散透镜矫正

点评:

本题易错点在最后一图透镜的选择,注意:

正常人的眼睛是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若像不成在视网膜上,这样的眼睛是病态的,成在视网膜前方的是近视眼,成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

27.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试题分析:

要求会画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光线,通过光心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和,由焦点发出的;所有的折射光线交于一点。

28.

(1)空心的

(2)5cm3(3)32g

【解析】

试题分析:

(1)铝球中实际铝的体积:

V实=m/ρ=27g/2.7g/cm3=10cm3<15cm3,所以铝球为空心;

(2)空心部分=铝球体积-铝的体积=15cm3-10cm3=5cm3;(3)空心部分注满水,则原来空心部分的质量是m=ρV=5cm3×1g/cm3=5g,所以总质

量是5+27=32g。

29.

(1)3×10-4m3

(2)0.7kg(3)3.5×103kg/m3

【解析】

试题分析:

(1)水的质量m1=m瓶和水-m瓶=0.4kg-0.1kg=0.3kg,玻璃瓶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V瓶=V1水=m1ρ=0.3kg×1000kg/m3=3×10-4m3;

(2)金属颗粒的质量m金=m瓶和金-m瓶=0.8kg-0.1kg=0.7kg.(3)瓶子内水的质量m水=m总-m瓶和金=0.9kg-0.8kg=0.1kg,水的体积V水=m水ρ=0.1kg×1000kg/m3=1×10-4m3;金属颗粒的体积V金

=V瓶-V水=3×10-4m3-1×10-4m3=2×10-4m3;金属颗粒的密度ρ金=m金/V金=0.7kg/2×10-4m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