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4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8926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4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4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4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4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4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4课.docx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4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4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4课.docx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4课

《1.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了解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且进行验证。

(2)进行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2)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昼夜交替现象的四种假设。

【教学难点】

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假设法、合作探究法、模拟实验法

【课前准备】乒乓球、手电筒、白纸、水彩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

《昼与夜》

太阳东升,白天来到;太阳西落,夜幕降临。

第二天太阳又从东方升起,白昼又来临了……为什么会产生昼和夜的交替现象呢?

地球、太阳在怎样运动时才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呢?

这个单元,我们一起来认识地球的运动,首先来探究常见的《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二、探究活动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那么,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和夜不断交替的现象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昼夜交替的几种假说。

(一)昼夜交替的假说

阅读教材P72内容,出示四种假说: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

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想一想:

这四种假说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呢?

1.地球

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为了验证这四种假说的正确性,我们一起做几个模拟实验,来检验我们的假说是否成立。

(二)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用乒乓球代表地球,手电筒表示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

模拟实验

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一

实验器材

乒乓球、手电筒

实验步骤

乒乓球静止不动,手电筒绕着乒乓球转动,观察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哪个部分没有被“太阳光”照亮,并

做好记录。

模拟: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动。

模拟实验

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二)

实验器材

乒乓球、手电筒

实验步骤

手电筒静止不动,乒乓球绕着手电筒转动,观察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哪个部分没有被“太阳光”照亮,并做好记录。

模拟: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动。

模拟实验

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三)

实验器材

乒乓球、手电筒

实验步骤

乒乓球转动,手电筒也绕着乒乓球转动,观察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哪个部分没有被“太阳光”照亮,并做好记录。

模拟: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模拟实验

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四)

实验器材

乒乓球、手电筒

实验步骤

乒乓球自己转动,手电筒静止不动,观察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哪个部分没有被“太阳光”照亮,并做好记录。

模拟: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对于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有很多种可能,上述这些假设都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所以需要收集更多的信息来验证现象产生的原因。

从上述解释中,发现其共同特点是:

地球和太阳做相对的圆周运动,都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通过大家的验证,认为好几种情况都可能使地球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那么,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探究。

三、拓展延伸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昼半球),没有被阳光照到的半个地球是黑夜(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作晨昏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

随着地球自转,即将由夜进入昼,其线叫晨线;反之,即将由昼进入夜,其线叫昏线。

四、课堂总结

昼夜交替现象有很多种解

释,它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五、本课练习

(一)判断题

1.能解释昼夜现象的假说有很多,但是只有一种是符合真实情况的。

(√)

2.地球和太阳作相对的圆周运动,都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

3

.地球是一个发光、透明的球体。

(╳)

4.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

(二)选择题

1.地球是(A)

A.球体B.球形C.圆形

2.下

列哪个实验是模拟地球不动,太阳转动的(A)

A.乒乓球不动,手电筒绕着它转动

B.手电筒不动,乒乓球绕着它转动

C.乒乓球转动,手电筒绕着它转动

六、家庭作业

查找资料,说明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的假设:

四种

模拟实验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对历史上有关地球运动的假说进行分析,批判和借鉴其中的观点,修正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体会到在资料分析和交流过程中,大胆质疑和虚心接受是同样重要的。

【教学重点】“日心说”和“地心说”的观点。

【教学难点】通过认识地

球及其运动方式对地球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方法】质疑解释法、资料分析法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地球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喜欢坐在地球母亲的怀抱里,看碧海蓝天,海鸥飞翔;看冰封雪飘,听小鸟欢唱;看大海日出,数满天繁星。

地球如此美丽,但也有很多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

和我们一样,自古以来,人们就试图对地球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解释。

要解释这

个现象,首先必须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进行探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二、探求新知

(一)有多少种可能的解释

我们来认识两位天文学家,第一位:

托勒密。

托勒密是古希腊天文学家,约生于公元100年。

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

托勒密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1.地球是球体。

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话,所有的人都会同时看到太阳或星辰的出没,但事实并非如此。

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如果地球转动,就必然会带动其他物体

(如云彩等)一起转动,人们看见的却是云彩、鸟类在自由运动。

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那么,“地心说”论证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呢?

要依据:

云彩、鸟类的自由运动,说明地球没有转动。

想一想,托勒密的观点相当于模拟实验中的哪一种解释?

托勒密的“地心说”相当于模拟实验中的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下面,我们来认识第二位天文学家——哥白尼。

哥白尼是波兰的天文学家。

他提出了“日心说”的重要理论,并出版了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1.地球是球形的。

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这说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

2.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因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不可想象。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日心说”的主要依据:

天空无法在24小时内转动一周。

想一想,哥白尼的观点相当于模拟实验中的哪一种解释?

哥白尼的“日心说”相当于模拟实验中太阳不动,地球围着

地球转。

我们已经学习了“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内容,思考:

“地心说”和“日心说”这两种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

地球是球形的。

不同点:

“地心说”认为地球不运动,处于宇宙中心,太阳围着地球运动;“日心说”认为地球在运动,并且围绕太阳运动,所以它不处于宇宙中心。

“地心说”和“日心说”能否合理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呢?

能,因为日、地两个天体的相对圆周运动都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二)修正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回忆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可以修正自己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的解释,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太阳围绕地球转、太阳围着自转的地球公转等等。

三、拓展延伸

古希腊天文学主要有四个学派:

第一个学派是爱奥尼亚学派,第二个学派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第三个学派是柏拉图学派,第四个学派是亚历山大学派。

第四个学派持续的时间最长,所取得的天文学成就也最大。

四、课堂小结:

“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日

两个天体的相对运动都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五、课堂练习

(一

)判断题

1.“地心说”也称“地球中心说”,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

(√)

2.托勒密的“日心说“主要依据是

天空无法在24小时内转动一周。

(╳)

3.日、地两个天体的相对圆周运动都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

(二)连线题

代表人物:

托勒密

地心说主要论点: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围绕着地球运动

日心说代表人物:

哥白尼

主要论点: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

六、家庭作业:

查阅资料说明,从地球上观察月亮,为什么只能看到月亮的一面?

【板书设计】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托勒密“地心说”

哥白尼“日心说”

【教学反思】

《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了解“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摆动的方向发生偏移,这证明地球在自转。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摆的实验探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

(2)通过提供的有关“傅科摆”的资料,理解人类是如何直接证明地球在自转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到“地球在自转”这一观点的说

服力;

(2)认识到地球的自转虽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点】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教学难点】

“傅科摆”证实了地球在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单摆、支架、可转动的圆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种与地球及其运动方式有关的观点——“地心说”和“日心说”。

“日心说”的提出者——哥白尼认为地球在自转,但人们一开始并不信服这一观点,因为当时没有人观察到地球在自转。

虽然现在可以通过人造卫星等观测到地球确实在自转,但前人是怎样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在自转。

二、探究新知

(一)摆的特点

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今天,让我们来做一个类

似的实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位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傅科。

傅科是法国的一位物理学家,他在家中研究摆的规律时偶然发现:

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底盘上,将摆摆动起来并且慢慢地转动圆底盘时,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圆盘的转动而转动,而是基本不变。

下面我们来做这个实验。

实验

名称

摆的方向的实验

实验器材

铁架台、单摆、圆底盘

实验步骤

将铁架台和摆一起放到圆底盘上,先让摆前后来回摆动起来,再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圆底盘。

观察当圆底盘转动后,摆摆动的方向变了吗?

是跟着圆盘一起转动了还是基本不变?

并做好记录。

实验提示:

1.摆锤应稍重一些,摆线应稍长一些;

2.要平稳而缓慢地转动底盘,尽可能减少外力对摆运动方向的影响;

3.做好观察记录。

播放视频:

《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摆的方向的记录

底盘和摆架转动情况

摆摆动方向

未转动时

前后来回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90度后

前后来回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180度后

前后来回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360度后

前后来回

我的结论是

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二)傅科摆

道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傅科摆”。

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小资料:

傅科将一个摆长为60余米、重27千克的铁球摆锤吊挂在一个高高的圆顶大厦里,并且在摆下的地面上画上一个刻度盘。

当时,许多人都来观看这一奇妙的实验。

摆摆动起来,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流逝,人们惊奇地看到:

刻度盘所指示的方向与摆摆动的方向悄悄地

发生着“偏转”,并且是沿顺时针方向发生偏转。

由于摆能保持摆动方向不变,所以这恰好证明了地球在旋转。

人们终于亲眼看到了地球在自转。

思考:

1.“傅科摆”是怎样一种特殊的摆?

2.你们认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3.“傅科摆”摆动后出现了什么现象?

“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为世界所公认。

我国北京天文馆的大厅里就有一个“傅科摆”,一个金属球吊在高高的圆穹顶上,摆下面是一个有刻度的大圆盘。

“傅科摆”指仅受引力和吊线张力作用而在惯性空间固定平面内运动

的摆。

“傅科摆”摆长60余米,摆锤重27公斤,悬挂点经过特殊设计使摩擦减小到最低限度。

摆在摆动过程中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摆动方向不断变化,在摆动平面方向上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按照惯性定律,摆动的方向不会改变,因而可知,这种摆动方向的变化,是由于观察者所在的地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

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相对运动的现象,有力地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还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在自转呢?

台风是个巨大的气体旋涡;潮汐;昼夜交替现象;火车两轨的磨损程度不同;高塔上自由落下一个铁球,下落方向总是偏东一些;落叶总是旋转落下等。

(三)对昼夜现象进行解释

知道了地球在

自转,我们能修正一下对昼夜现象的解释吗?

通过实验说明,昼夜现象的产生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我们可以保留“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这一假说。

三、拓展延伸

开普勒三大定律,也称“开普勒三定律”或“行星运动定律”,指的是行星在宇宙空间绕太阳公转所遵循的定律。

“傅科摆”在科学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人类利用“傅科摆”第一次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四、本课小结:

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傅科摆”是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

五、本课练习

(一)填空题

1.实验证明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傅

科摆”是证明(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

3.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4.傅科是用一种(特殊的摆)来进行实验的。

(二)判断题

1.地球自转不能感受到。

(╳)

2.摆线长,摆动

时间长。

(√)

3.“傅科摆”在科学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人类利用“傅科摆

”第一次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

4.生活中很多现象都与地球自转有关。

(√)

六、家庭作业:

查找资料,说明地球自转带来了哪些自然现象?

【板书设计】

证明地球在自转

摆动方向不变

傅科摆——自转

【教学反思】

《4.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其他星体东升西落的方向相反,即自西向东(或逆时针)。

(3)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和模拟实验,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进而解释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东升西落,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的结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谁先迎来黎明”的讨论和实验推演,体会到地球的自转与时差的关系,科学解释现象。

【教学重点】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

【教学难点】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不同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地球仪、时区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一首关于日出的诗歌。

初日(王昌龄)

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

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

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在自转。

既然地球在自转,那么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会一样吗?

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谁先迎来黎明》。

二、新课讲解

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上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想一想:

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

通过观察地图可知,北京在东边,乌鲁木齐在西边

(一)模拟实验

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看一看谁先迎来黎明。

实验名称

模拟地球自转的方向

实验步骤

小组的同学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模拟“地球”,其中一个同学身上贴上写有代表“北京“和”乌鲁

木齐”的纸片;再请一个同

学站在圈外举一个红色纸片,代表“太阳”。

大家先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然后再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北京”和“乌鲁木齐”谁会先见到“太阳”。

实验结论:

当同学们自西向东转动的时候,“北京”先看到“太阳”;当同学们自东向西转动时,“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

(二)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同,人们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同。

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怎样的

联想一下:

(1)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车上,向窗外看去,马路两旁的树林、房子等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坐在向前行驶的车上,会看到路旁的树林、房子等向后退。

(2)你们坐过转椅吗?

如果转椅顺时针转动,周围的景物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逆时针方向转动呢?

转椅转动的方向与周围的景物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坐在地球这个“大转椅”上,我们看到地球周围的星体,如太阳,月球等,它们的

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

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等)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的结果。

证实:

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其他星体自东向西(或顺时针)运动的方向相反,即自西向东(或逆时针)方向。

(三)时区及时差

出示世界时区图

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位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

,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所以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此可知,北京在东边,乌鲁木齐在西边,北京先迎来黎明。

那么,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的时间相差多少小时?

北京在东八区,乌鲁木齐在东六区,越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因此,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的时间相差2个小时。

北京和东京、北京和纽约的日出时间又分别相差几小时?

北京在东八区,东京在东九区,纽约在西五区,因此北京和东京的日出时间相差1小时,北京和纽约的日出时间相差13小时。

下面让我们小结一下地球及其运动的特点。

地球的形状

自转的证据

自转方向

自转周期

球形

傅科摆

自西向东

24小时(或一天)

三、拓展延伸

地球上最早迎接太阳的国家是汤加,它地处南太平洋,西临斐济,东靠纽埃岛,北向萨摩亚,南与新西兰隔海相望。

它紧靠日期变更线的西侧,因此,它是地球上最早迎接太阳的国家。

黑龙江省抚远县乌苏镇的“东方第一哨”所是我国最先见到第一抹曙光的地方。

每当太阳升起的那一刻,“东方第一哨”的战士们就在国歌声中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四、课堂小结: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

,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

间不同。

五、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2.在运动的物体上观察其他静止的物体时,静止的物体朝(相反的

方向)运动。

3.北京比东京(晚)迎来黎明一个小时。

4.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二)判断题

1.人们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

树林、房子等向后退。

(√)

2.可以根

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特点。

(√)

3.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

4.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2个小时。

(×)

六、家庭作业

查阅资料,说明还有哪些例子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

【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

时区及时差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