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docx
《土建工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建工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建工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土建工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质量控制要点
注意事项
一、工程测量
1、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测量工作的准备情况,包括:
设计图纸是否准确到位、测绘部门提供的水准点(以出具的正式报告为准)、测量仪器和工具经过校核(应有专业部门的校核证明)、专业测量人员到位。
2、监理工程师应了解和掌握本工程测量相关数据,并在测量过程中和测量完成后进行测量成果复核验收。
测量成果验收记录应及时完成。
3、对建筑平面形状复杂或精度要求高的工程,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施工测量方案。
4、对基础和主体工程由不同单位承包的,在基础施工前,应由主体施工单位共同进行测量复核,基础施工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应组织双方进行交接验收并有相关记录。
5、施工中,当设计和规范要求对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时,变形观测点的布置应符合相关要求,监理工程师应进行必要的审核,按相关要求监督观测点的布置并做好记录。
1、测量工作贯穿施工过程的始终,工程定位测量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必须控制到位。
2、当涉及多家施工单位进行多专业施工时,相互间的交接检验验收是协调和控制的重点,必须到位,以利于责任的落实和界定。
二、地基与基础工程
2.1土石方工程
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是:
塌方、位置偏移、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回填土不均匀下沉。
控制措施:
1)应熟悉勘察设计文件,了解和掌握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对地下管线等障碍物要掌握清楚,便于采取可靠的措施加以保护或排除深基坑工程施工要对邻近的建(构)筑物做相应的调查,以便施工时保证邻近建筑的安全。
2)应审查承包单位编制的单项施工方案,要做到对主要施工方法、技术质量措施、基坑监测计划、安全、劳力、机械设备等全面审核,重点审核施工方法,技术、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并检查督促落实。
承包单位应有应对紧急情况下的预案和措施。
4)土石方施工前,应对施工单位测量成果进行校核,查验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并对测量控制桩进行妥善保护。
同时,应做好原始场地方格网的确认工作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
5)挖土过程中,应分阶段对基坑边线进行复核,防止超挖、偏挖。
同时,针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下水应督促承包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排除,以利挖土工作顺利进行。
6)挖土过程中,应对土质变化情况做好记录,及时反馈。
7)开挖将至设计高程时,请勘察设计单位验槽,应对设计要求的持力层进行查验,确认达到后,进行最后的清除(此项工作应视后续工作进展时间而定,但以尽量防止扰动原始地基土结构为原则)。
8)对地基地质变化,要会同勘察设计单位现场解决。
9)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完成后,应检查承包单位边坡稳定的监控是否按要求进行,做到观察和测量相结合,定时观察,出现问题,及时反馈设计进行处理,以保证基坑安全。
10)开挖过程中石方爆破工程尚应符合有关文件规定和施工规范要求。
11)基坑开挖过程中,督促承包单位做好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工作。
12)基坑回填土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影响回填质量的有机杂物含量控制在8%以内。
13)回填土应分层夯实,采用人工填土、机械夯实时,分层厚度应控制在250mm内,夯实遍数应符合规范要求。
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14)回填土为粘土时,填土前应检查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1、深基坑工程中,监理工程师应亲自参与并要求施工单位做好边坡和临近道路的监测记录。
一天至少3次监测,发现危险征兆应及时向业主报告,并请勘察、设计部门共同研究解决。
2、根据建设部等文件规定,深基坑施工前基坑支护设计图纸、支护施工方案必须经专家论证,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
基坑施工完成后,相关参建各方应组织有关专家联合对基坑支护验收。
3、基坑开挖中,地下水应观察和处理,避免对地基土和边坡支护造成不利影响。
4、排土对市政道路的污染应严格控制。
5、土壤氡浓度检测应在挖土完成。
2.2桩基础工程
1、预制桩基础
常见的质量问题:
桩身断裂、桩模碎裂、沉桩达不到要求、桩顶位移、桩身倾斜、接桩处松脱开裂。
控制措施:
1)桩施工前,应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是否能满足正常施工要求,对其中的桩锤选用、打桩顺序应重点审核。
2)预制桩现场施工前,应检查桩制作的外观质量,表面应平整、密实,桩截面尺寸(5mm)、桩顶对角线差(10mm)、保护层厚度(±5mm)、桩身弯曲点高(不大于1‰桩长且不大于20mm)、桩尖中心线(10mm)、桩顶平面对桩中心线的倾斜(≤3mm)等应符合规范要求,桩身砼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桩应有出厂合格证明。
3)检查打桩桩锤选用是否能够确保施工质量及正常施工需要。
4)打桩前应对桩位进行复验,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打桩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是否有桩身断裂、桩顶碎裂、桩顶位移、桩身倾斜、接桩处松脱开裂等异常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
1出现桩身断裂,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方法,可采取补桩的方法;
2出现桩顶砼碎裂,应停止打桩,在桩顶加厚桩垫,如较严重,可把桩顶剔平补强后再打。
3桩顶位移偏差大,应会同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6)接桩处松脱开裂时,应停止打桩,采取措施进行补强,重新加固,应在打桩前加强接桩处的质量检查,避免出现此类现象。
7)端承桩达到持力层的原则,应采用贯入度进行控制,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贯入度;磨擦桩应采用标高控制法,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检验。
8)预制桩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完成归档工作,并编制竣工图。
2、人工挖孔灌注桩工程
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桩位偏移大、嵌岩深度不足、孔底虚土多、桩身砼质量差、钢筋笼吊装变形、桩径偏差大。
控制措施:
1)施工前应熟悉工程地质情况及地下障碍物的情况,以便对可能对施工质量、安全有影响的因素采取可靠的对策。
2)在对地质复杂或成孔经验不足的地质大面积施工前应进行试桩工作,这项工作极为重要,对确定施工工艺,保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要对试桩进行总结,以利下步工作的正常开展。
3)孔前及第一节护壁施工前,检查桩位放线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
4)检查桩成孔直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桩径偏差应控制在±50mm内,垂直度应控制在5‰以内,采用桩心吊线法进行检查。
5)桩护壁施工应逐节进行,护壁砼施工前应检查尺寸钢筋设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上下节护壁钢筋搭接,护壁分段处搭接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6)护壁砼施工前应检查砼配比单是否出具,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投料计量情况及振捣情况,有地下水的砼应掺用速凝剂,护壁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检查砼质量情况,对有问题的应及时补强、加固。
7)桩砼施工前应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1桩端持力层及嵌岩深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可比设计深度深300。
严禁小于设计深度。
2桩底无浮渣。
3钢筋笼制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笼吊装入孔前应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变形。
8)钢筋笼的安装到位情况,如接头的焊接或搭接是否符合要求,主筋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钢筋甩槎是否符合要求。
9)注桩砼施工时,应重点检查如下方面:
1商品砼出厂前的投料计量、坍落度情况。
2现场浇注砼前应抽查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严禁现场加水。
桩深超过3m,应采用串筒或泵送,砼出口端距桩底高度不宜大于2m,以防砼离析。
当桩孔内渗水量过大影响砼浇注质量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砼浇注质量。
3桩身砼应一次浇注完成,浇注过程中应分段振捣密实,桩身应比设计标高高500mm,此过程应进行旁站监理。
4水下浇注砼时,应有可靠的技术措施。
10)桩承台施工应检查以下方面:
1承台钢筋施工前,应检查桩头的处理情况,桩头应达到凿除浮浆层,露出密实砼面的程度。
2承台钢筋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3承台模板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支撑要牢固,防止跑模、胀模。
4砼浇注应检查投料计量、坍落度、振捣等。
11)施工安全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节护壁应高出场地100-150mm,孔口周围应采取围挡措施,设置高度不低于0.8m围护栏杆。
挖出的土石方应运送到孔口四周1m以外的地方。
2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土质变化情况,遇有不良土质影响施工时,应采取可靠措施。
3挖孔过程中,井边应设有应急爬梯、溜绳。
4施工用电应防止电缆磨损、潮湿、断裂而出现漏电伤人。
5注意井内通风,必要时采用通风设备通风。
1、预制桩打桩过程应实行旁站监理,尤其是打桩至持力层时,要结合地质情况,控制贯入度到位。
2、人工挖孔桩施工时,①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砼护壁,以防止出现质量安全事故。
②桩挖至设计持力层时,应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标高记录,请勘察、设计人员验槽合格后再进行扩底施工。
3、桩位编号应遵循以下原则,从小轴线向大轴线方向编号。
4、人孔桩砼施工前,应抽净桩孔内的积水,并检查桩底清渣情况。
5、砼施工时,要旁站监理。
当桩孔较深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砼浇注高差过大引起的离析现象。
三、地下防水工程
3.1防水砼工程
常见的质量问题:
施工缝位置不当,砼墙面、施工缝渗漏,预埋件、穿墙螺栓管道处渗漏。
控制措施
1)施工前,应督促施工单位完成砼试验配比工作,配比应达到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
2)防水砼制作质量检查的内容:
原材料质量情况,防水剂要选用质量优的产品,并控制氨释放限量达标。
砼配比投料计量情况,防水剂掺量是否符合配比要求,砼坍落度是否符合配比要求等。
3)防水砼施工前应检查施工缝留设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除设计规定和正常施工要求外,不宜留设施工缝。
墙体水平施工缝应高出底板面200mm以上。
止水带、止水胶条设置牢固顺直。
4)检查施工缝的处理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穿墙螺栓、管道是否采取止水措施、质量如何等。
5)防水砼应连续浇注完成,施工中应抽查砼坍浇度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中振捣是否到位,浇注顺序是否合理,砼接槎是否符合要求(防止出现冷缝)。
6)防水砼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得少于14d。
7)砼试件留置应监督到位,确保试件的真实性。
8)防水砼拆模后应及时检查验收,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隐患。
拆模时一定要注意砼未达到一定强度,不得随意触动穿墙螺栓,防止该部位渗漏。
9)砼后浇带的处理应符合规范要求,宜设清渣井清除杂物,后浇带处砼浇注时间应在缝两侧砼浇注完成40d后完成。
1.防水砼浇注时,坍落度应现场随时检查,首车必检,若坍落度偏差较大(超过±20mm),应及时联系商品砼搅拌站要求调整,遵循保证泵送顺畅前提下,坍落度不宜过大的原则。
2.结构后浇带部位,砼施工缝清理防水构造处理一定要控制到位,后浇带砼未封闭前,缝两侧结构模板不要拆除,以免造成质量隐患。
3.2卷材防水层工程
常见的质量问题:
卷材与基层粘结不牢、空鼓、卷材搭接不符合要求、接缝粘贴不严。
控制措施:
1)卷材施工前应对砼基层进行检查验收,转角应作成小圆角,有问题应及时处理掉。
2)检查防水卷材质量,包括表面质量、卷材厚度、出厂日期(防止超期产品用于工程)。
除有出厂合格证外,还应进行材料复试。
3)防水卷材施工前应检查基层的含水率能否达到粘结牢固的程度,必要时应进行工艺试验,卷材与基层粘结牢固是保证防水质量的关键环节。
4)防水卷材施工应由专业施工队完成,施工人员应经培训上岗。
5)防水卷材施工时,检查卷材与基层粘结是否牢固,卷材间搭接宽度应符合要求,搭接处应粘结牢固,封口应严密。
附加层应先施工,验收合格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6)防水卷材施工完成应及时检查验收,检查内容包括:
与基层粘贴是否牢固,有无空鼓、搭接质量如何,表面有无损伤,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保护层施工,以利成品保护。
7)冬季施工时,尚应遵守冬季施工要求。
1.卷材产品质量,现场一定要认真检查到位,以免劣质、超保质期产品用于工程。
2.搭接缝的粘结质量是防水成功的关键,应检查到位。
3.施工过程和施工完成后的成品保护工作要求施工单位做好。
4.当采用涂料防水和刚性防水时,重点要检查涂层厚度、匀度、加强层。
3.3刚性防水工程
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是:
空鼓、裂缝、施工缝留置不合理。
控制措施:
1)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基层砼和砌筑砂浆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值的80%。
2)基层表应坚实、平正、洁净、粗糙,并湿润无积水。
3)水泥砂浆防水层所用材料及配比必须符合要求,
4)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
5)砂宜用中砂、粒径3㎜以下,含泥量不得大于1%,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不大于1%。
6)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7)聚合物乳剂的观外质量,无颗粒、异物和凝固物。
8)外加剂的性能应符合一等品以上的质量标准。
9)防水层施工时各层应紧密贴合,每层宜连续施工,施工缝须留梯形坡茬,且离阴阳角处不得小于200㎜。
10)分层铺抹应压实,抹平和表面压光,阴阳角做成圆弧型。
11)水泥砂浆防水层终凝后应及时养护,温度5℃以上,湿润养护15天。
四、砼结构工程
4.1模板工程
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是:
塌模、爆模、胀模、模板下挠、截面超差、拼缝不严、乱用脱模剂、乱拆模。
控制措施:
1)模板施工之前,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模板专项设计,如对模板材料选用、排板、模板整体和支撑系统刚度、稳定性等进行设计,监理人员应进行认真审核,重点审核支撑体系刚度、稳定性,墙、柱、梁侧模对拉螺栓的选型布置等设计是否可靠,并以此为依据检查模板施工。
大连市内已强制采用清水砼模板工艺。
2)施工中应定期检查模板、支架的损耗情况,出现损坏及时维修,防止出现模板本身缺陷造成工程质量隐患。
3)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设计图检查模板安装的轴线、标高、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拼接缝等是否超差。
4)大模板存放时,应注意安全、稳定,两片模板应背对背存放;
5)大模板制作应有足够刚度,表面平整应在2mm以内(2m尺);每次使用后,应进行表面质量检查;
6)梁、板跨度≥4m时,模板应预先起拱1/1000—3/1000。
7)施工中应加强模板脱模剂的使用管理,对于影响结构、装饰工程质量的油质隔离剂不宜使用,严禁使用废机油。
隔离剂应涂刷均匀,无漏涂。
8)拆模应严格按砼强度满足原则,加强拆模报验管理工作。
9)应当注意回填土上的支模要有可靠的防止回填土沉陷引起模板下挠的措施。
1.模板施工中,标高要控制到位,以免出现楼板标高超差过大的问题,另外,构件的平面位置要检查到位,尤其是柱、剪力墙构件变截截面处要控制好。
2.模板拼接缝是影响观感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处理好。
3.砼拆模要有强度报告为依据,并实行拆模令制度。
4.砼浇筑时,要设固定专人看护模板。
5.大型结构转换层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必须对模板设计方案组织有关单位认真审核,有必要时进行专家论证,以免造成质量安全事故。
4.2钢筋工程
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是:
钢筋材质差、钢筋漏绑、制作尺寸不足、钢筋位置不准、砼保护层厚度超差、接头质量不好、位置不当。
控制措施:
1)钢筋实行外观质量和取样复试相结合的质量检验制度,要检查钢筋出厂合格证明、钢筋产品标识是否规范,外观质量如:
有无锈蚀,截面圆度、规格、直径如何等,应注意复试中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柱受力钢筋强屈比,屈强比的规范要求。
2)钢筋加工制作过程中应检查有无脆断,弯折处有无裂纹,若出现此种情况应进行材质化学成份检验,不符合要求不得用于工程。
3)加强图审,特别是与水、电等专业配合交叉处,减少任意切割留洞现象。
钢筋加工制作应严格按设计尺寸制作,尤其是箍筋成型尺寸,弯钩长度、纵向筋拐头长度等更应注意,防止偷工减料影响质量。
4)钢筋接头连接应依据安全可靠性、可行性、经济性原则选取,实行外观检查和取样复试相结合的质量检查制度。
焊接接头:
1检查焊工有无上岗证,是否超范围焊接;
2检查焊接工艺参数的选取是否合理,焊条使用是否正确;
3检查焊缝有无未焊透、过烧、焊瘤、脆断、咬边、夹渣、裂纹、气孔等质量缺陷,并按规范要求处理;
4检查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距离是否≥10d,且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5检查焊接接头位置、数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机械连接接头
1检查专业厂家提供的材料的质量,进行工艺试验确定质量状况;
2操作工人应技术熟练,经培训上岗;
3加强工艺质量检查,对制作实行定期抽查,判断生产是否正常;
4现场安装质量应采取外观检查和取样复试相结合的办法控制接头质量。
5)钢筋绑扎安装中,应检查钢筋间距控制情况,严格按设计检查钢筋的数量、规格尺寸、间距位置是否正确,绑扎要牢固,接头位置要错开;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6)钢筋保护层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加以保证。
7)工程中出现钢筋代换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出具技术文件。
1.钢筋材料质量应严格控制,建议业主尽量选用知名厂家的产品,现场检验完成后,及时填写钢材检查记录。
2.钢筋制作、安装按设计和标准图集检查,尤其是节点部位及悬挑部位要重点检查。
3.钢筋接头是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尤其是机械连接接头,露丝长度过大、脱丝现象一定要注意。
4.浇注砼时,钢筋的成品保护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可靠的措施,要设定固定专人看护钢筋。
4.3砼工程
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商品砼坍落度控制不好、现场加水、施工缝留置不当、大体积砼无测温、无防裂缝监控、防渗砼出现冷缝、砼表面蜂窝、夹渣、麻面、孔洞、露筋、烂根等易造成结构质量隐患,影响结构安全。
控制措施:
1)施工单位落实砼配比工作,以保证强度、方便砼浇注施工的原则选取坍落度。
2)应同施工单位先期考察商品砼生产厂家的原材料质量情况、生产情况、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情况、企业信誉等,从中择优选用。
3)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商品砼原材料质量情况、投料情况、出料质量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严格外加剂的使用管理,对影响砼,钢筋质量的外加剂应依据规定谨慎使用。
4)砼入模前,应检查砼出厂时间是否超时(视商品砼外加剂和试验情况确定),应本着出厂后最短时间入模的原则。
检查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检查记录。
5)砼浇注时,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控制高度或采取技术措施,防止出现离析,影响砼强度。
6)砼浇注时应控制好分层厚度(一般300mm以内),以利振捣密实,避免过振、漏振、欠振,以振捣点不返气泡,浆返齐为准。
7)大体积砼浇注应合理地分段、分层进行,加强测温工作,内外温差超过限值时,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
8)防渗砼施工应连续,防止出现冷缝,加强振捣工作,施工缝节点应考虑较好的防渗技术措施,穿墙螺栓在砼达到一定强度前不得触动。
9)砼施工缝的留设应提前确定好,应符合规范要求。
10)砼养生工作必须要跟上,应符合规范要求的时间,砼强度未达到1.2N/mm2前不得上人施工。
11)监督施工单位砼试块的抽样制作,使砼试块真实可靠。
12)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结构构件质量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隐患。
13)砼冬季施工尚应满足冬期施工要求。
1.砼坍落度为必检项目,浇注时,要随机抽查,首车必检,坍落度偏差较大(超过±20mm)时,应及时与厂家联系处理解决。
另外,砼出厂时间要随机抽查,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合理调度,防止砼压车时间过长的问题出现。
若工程中出现砼出厂时间过长现象,应立即做退场处理。
2.大体积砼施工前,必须有经过认真研究论证的控制方案方可进行施工。
3.有的施工单位为抢进度,在砼未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时上人和材料,引起砼表面破坏,甚至是引起砼板开裂,因此,在这一环节上监理工程师一定要严格控制。
4.结构拆模后,要及时组织施工单位进行结构实测实量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解决。
可以起到为预控工作提供依据的作用。
5.砼冬季施工应遵守相关规定。
6.结构实体检测和验收前,应组织施工单位自检,并及时处理出现的质量问题。
五、砖砌体工程
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砂浆强度不稳定、波动大、砌块不润水、砂浆饱满度差、拉结筋漏设或间距大、留槎不规范、平整及垂直度超差等。
控制措施
1)检查工程所用原材料质量情况,水泥应复试强度、安定性,水泥是否超期使用,砌块是否未达到龄期出厂等。
2)砌筑砂浆应按设计配比进行搅拌计量,建立现场计量制度,搅拌点应设配比牌、磅秤,并监督使用,随时检查投料的准确。
3)砌体施工时,应严格检查砂浆饱满度,要做到灰缝厚度适宜、饱满平整,密实,砌块应提前润水。
4)严格检查墙体拉结筋设置是否符合要求,墙体有无漏设或间距过大的现象,混凝土墙体不得随意剔凿,可以采用植筋法设置拉结筋。
5)砌体留槎应符合规范要求,严禁砌体转角处、交接处留直槎,施工临时洞口留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6)砌体施工中,应做好各工种的协调、配合工作,避免出现后凿墙现象而影响砌体质量,对管道敷设集中而使砌体断开处,应采取可靠的拉结措施用砼补浇密实。
7)用轻骨料小型空心砌块或加气砼砌块砌筑填充墙时,墙底部应加设高度不小于200mm砌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或普通砼空心砌块,或现浇砼坎台,砌体砌至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完,并至少间隔7d后,再补砌挤紧。
8)砌筑砂浆试块留置应符合要求,保证真实。
1.砌筑材料质量要严格把关,因砌块材料质量差引发的墙体开裂问题较多。
2.目前,砌体拉结筋采用植筋的方法,植筋工作应在砌筑前3d完成,以保证结构胶完全固化。
另外,植筋时,往往有的施工单位结构胶未注实、注满而引起钢筋锚固不牢,检查时,用手板钢筋是否能转动即可检查出植筋质量如何。
3.建筑地面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提到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墙体下必须设置120㎜高的砼翻边,不要疏忽漏掉。
4.砌筑时,砌筑顺序要控制好,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砌体顶部必须留置一定空隙,并按规范要求处理,以避免因结构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
六、建筑地面工程
6.1水泥地面工程
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是:
地面空鼓、裂纹、起砂、高低不平,厨卫间地面倒坡、渗漏。
控制措施:
1)施工前,应严格检查原材料质量,水泥强度、安定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中砂含泥量不应超过3%,水泥砂面层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
2)施工前应严格检查基层的清理情况,基层应平整,无浮灰,浆膜,积水或其它污物,施工前基层应提前润水。
3)施工中严格控制配比、水灰比、检查工艺要求执行情况,水泥地面压光不应少于3遍,严禁面层施工时干撒水泥面。
4)水泥面层应做好洒水养护工作,养护时间应符合要求。
养护期间严禁上人施工。
5)大面积房间整体地面应留设纵、横缩缝,间距、部位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6)厨、卫间等有防水要求的地面,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检查无渗漏后,方可进行保护层施工,并应二次蓄水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面层施工应按流水方向找好坡度,切忌倒坡。
7)地面内敷设暗管的,等管道试压工作完成后,要做好标记防止损坏,水泥面层需采取防裂措施
1.现场地面用砂,一定要检查细度和含泥量,避免出现细砂和含泥量大的砂用于地面工程引起质量问题。
2.大面积地面的伸缩缝设置要求可参照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
3.地面施工前,标高控制线要查到位。
6.2板块面层工程
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空鼓、接触处高低差超差、平整超差、拼接缝超差、排砖不合理。
控制措施
1)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环保、质量要求,如水泥、砂、面层板块质量,其中板块应重点检查表面有无裂纹、缺棱、掉角、几何尺寸、表面平整等。
2)板块铺贴前,应进行排板设计,确定铺贴图案,宜避免出现板块小于1/4边长的边角料。
3)检查水泥基层配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投料计量是否准确。
4)检查铺贴过程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工艺执行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板块铺贴完成及时检查铺贴质量,如表面平整度、接缝高低差、缝格平直、踢脚线上口平直度,是否有空鼓等,做到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