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柳州市名校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8692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柳州市名校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学年柳州市名校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学年柳州市名校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学年柳州市名校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学年柳州市名校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柳州市名校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

《学年柳州市名校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柳州市名校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柳州市名校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

学年柳州市名校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过滤法除去水中的泥沙

B.分液法分离汽油与水

C.蒸馏法除去酒精中的水

D.沉淀法除去钠离子中的钙离子

2.海水中有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仅通过物理方法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氯气B.淡水C.烧碱D.碘

3.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A+B

2C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向生成C的方向移动。

对于A、B、C三种物质的状态判断正确的是

A.A是气体B.B是气体

C.如果C是气体,A、B一定是气体D.如果C是气体,B不一定是气体

4.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A.H2XO3B.HXO3C.H3XO4D.H2XO4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油脂皂化C.石油分馏D.苯萃取碘

6.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分离碘酒中的碘和酒精

B.配制100mL0.1mol/L的盐酸

C.排水法收集NO

D.氨气吸收

7.据报道发现了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七横行、第十七纵列元素的一种原子,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80,则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162B.163C.164D.165

8.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

B.氢氧燃料电池中,当转移4mol电子时消耗2mol氢气

C.甲烷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一极为负极

D.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9.最近我国科学家发明“可充电钠-二氧化碳电池”(如图),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4Na+3CO2=2Na2CO3+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温度可能在200℃以上

B.该装置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放电时,Na+向正极移动

D.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4Na++3CO2+4e-=2Na2CO3+C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于纺织的棉花和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B.燃煤烟气的脱硫,汽车尾气的消除、二氧化碳的回收均体现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C.食物中的淀粉类物质,通过人体中酶的催化作用转化为酒精

D.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浓硫酸铜溶液,可现察到蛋白质发生凝聚,再加入蒸馏水,振荡后蛋白质又发生溶解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位于元素周期表Ⅲ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W)>r(Z)>r(Y)

B.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

D.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12.据报道,

可有效地治疗肝癌,下列关于

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66B.质量数为223C.质子数为67D.核外电子数为99

13.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mA(g)+nB(g)

pC(g)。

达到平衡时,维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气体C的浓度变为原平衡时的1.9倍。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pB.m+n<p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C的质量分数增加

1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C.NH4Cl的电子式:

.

D.次氯酸的结构式:

 H-Cl-O

15.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O3-、HCO3-B.Na+、Ba2+、SO42-

C.Al3+、Cl-、OH-D.K+、NH4+、OH-

1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要鉴别己烯中是否混有少量的甲苯,可先加足量的溴水,然后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理论上得到的氯代物最多有6种

C.聚氯乙烯塑料最适合用来做蔬菜、水果及熟食等的保鲜膜

D.以2-溴丙烷为主要原料制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的反应依次为:

取代—消去—加成

17.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组成的微粒,这种微粒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

有关该微粒说法正确的是()

A.该微粒不显电性

B.该微粒的质量数为2

C.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D.它与普通中子互称同位素

18.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2使体系压强增大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C.增加少量的C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增大

19.(6分)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7位烃的分子式是()

1

2

3

4

5

6

7

8

9

……

C2H2

C2H4

C2H6

C3H4

C3H6

C3H8

C4H6

C4H8

C4H10

……

A.C6H12B.C6H14C.C7H12D.C7H14

20.(6分)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特性

C.《本草纲目》中“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蒸馏

D.《肘后备急方》中“青蒿-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用下图装置进行电解实验(a、b、c、d均为铂电极),供选择的有4组电解液,要满足下列要求:

A槽

B槽

1

NaCl

AgNO3

2

AgNO3

CuCl2

3

Na2SO4

AgNO3

4

NaOH

CuSO4

①工作一段时间后A槽pH上升,B槽的pH下降;

②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1)应选择的电解质是上述四组中的第________组。

(2)该组电解过程中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a极___b极____c极___d极____

(3)当b极上析出7.1g电解产物时,a极上析出产物的质量为________g;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模拟工业流程从浓缩的海水中提取液溴,查阅资料知:

Br2的佛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

设计了如下操作步骤及主要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

①连接甲与乙,关闭活塞b、d,打开活塞a、c,向甲中缓慢通入Cl2至反应结束。

②关闭a、c,打开b、d,向甲中鼓入足量热空气。

③进行步骤②的同时,向乙中通入足量SO2。

④关闭b,打开a,再通过甲向乙中级慢通入足量Cl2。

⑤将乙中所得液体进行蒸馏,收集液溴。

请回答:

(1)步骤②中鼓入热空气作用为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此实验中尾气可用____(填选项字母)吸收处理。

A.水B.饱和Na2CO3溶液C.NaOH溶液D.饱和NaCl溶液

(4)若直接连接甲与丙进行步骤①和②,充分反应后,向维形瓶中满加稀硫酸,再经步骤⑤,也能制得液溴。

滴加稀硫酸之前,丙中反应生成了NaBrO3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与乙装置相比,采用丙装置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其中A为常见金属,C为碱。

试回答:

(1)写出E的化学式__________,H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G溶液加入A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A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基础知识填空:

(1)常温下,向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钡溶液至硫酸根离子刚好沉淀完全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该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_____________。

(2)常温下,将0.02mol/L的HCN溶液与0.02mol/L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时的溶液体积变化),已知该混合溶液中c(Na+)>c(CN-),则该溶液呈__________性,c(HCN)-c(CN-)=_____________。

(3)甲烷燃料电池(CH4和O2)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虽然反应原理相同,但电极反应不一定相同,在强碱性电解液中的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在熔融碳酸盐中的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分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A、过滤是利用溶解度不同,除去杂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分液法是利用两种物质溶解度的不同,溶液分层,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蒸馏利用的是沸点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沉淀法分离中利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答案选D。

2.B

【解析】分析:

没有新物质形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结合海水中的成分以及相关物质的性质解答。

详解:

A、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氯气,属于化学方法,A错误;

B、淡水通过海水的蒸馏、冷冻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物理方法得到,B正确;

C、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烧碱,属于化学方法,C错误;

D、海水中碘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得到碘单质,通过化学方法,D错误。

答案选B。

3.C

【解析】

压强对气体有影响,增大压强,平衡向生成C的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C可以是气体,也可以不是气体,假如C不是气体,A和B至少有一种是气体,如果C是气体,A和B一定是气体,故C正确。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氢化物中X的化合价为-2价,则其最高价为+6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故选D。

5.B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油脂皂化是指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

C、石油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苯萃取碘利用的是溶解性的差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碘易溶于酒精中,用分液方法不能进行分离,A项错误;

B.配制100mL0.1mol/L的盐酸容量瓶选择正确,操作正确,B项正确;

C.NO在常温下即可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且微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NO气体应从短管进,长管排水集气,C项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直接用导气管通入水中易引起倒吸现象发生,D项错误;

答案选B。

7.B

【解析】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计算。

详解:

据报道发现了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七横行、第十七纵列元素的一种原子,由于第七周期如果排满,则最后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8,则该原子的质子数是117,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80,因此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80-117=163。

答案选B。

8.C

【解析】

A项,氢氧燃料电池是利用氢气与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A正确;B项,由电池的总反应可得,H元素由0价变为+1价,故2mol氢气参加反应转移4mol电子,B正确;C项,有O2参加的燃料电池,O2作氧化剂发生得电子还原反应,故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C错误;D项,氧化还原反应实质是电子转移,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燃料电池,D正确。

点睛:

根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规律:

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工作时,通入燃料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产物为水。

9.A

【解析】A、二甲醚易挥发,所以温度不能过高,故A错误;B、放电时发生原电池反应,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B正确;C、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阳离子钠离子向正极移动,故C正确;D、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二氧化碳中碳得电子生成单质碳,电极反应式为:

4Na++3CO2+4e-=2Na2CO3+C,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明确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

解答本题需要知道熟悉原电池的基本原理,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0.B

【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选项A错误;B、燃煤烟气的脱硫,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危害,汽车尾气的消除,减轻氮的氧化物对空气的危害,二氧化碳的回收减少温室效应,则均体现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贡献,选项B正确;C.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酒精,而淀粉不能通过人体中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酒精,选项C错误;D.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浓硫酸铜溶液,发生变性,为不可逆反应,则蛋白质发生凝聚,再加入蒸馏水,振荡后蛋白质不能溶解,选项D错误;答案选B。

11.D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为O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为Na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IIIA族,Z为Al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为S元素。

根据元素周期律作答。

【详解】

A项,Na、Al、S都是第三周期元素,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

r(Y)

r(Z)

r(W),A项错误;

B项,由X、Y组成的化合物有Na2O、Na2O2,Na2O中只有离子键,Na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项错误;

C项,金属性:

Na(Y)

Al(Z),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C项错误;

D项,非金属性:

O(X)

S(W),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D项正确;

答案选D。

12.C

【解析】分析:

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据此解答。

详解:

的质子数是67,质量数是166。

A.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66-67=99,A错误;

B.质量数为167,B错误;

C.质子数为67,C正确;

D.核外电子数=质子数=67,D错误。

答案选C。

13.B

【解析】

【详解】

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1/2,若平衡不移动,C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维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气体C的浓度变为原平衡时的1.9倍<原平衡的2倍,即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m+n

14.B

【解析】分析:

A.根据硫是16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分析判断;B.氧是8号元素,结合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分析判断;C.根据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氯离子为阴离子分析判断;D.根据次氯酸中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要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分析判断。

详解:

A.硫是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A错误;B.氧是8号元素,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8,原子符号为 

,故B正确;C.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氯离子为阴离子,电子式

,故C错误;D.次氯酸中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要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结构式:

 H-O-Cl,故D错误;故选B。

15.A

【解析】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在溶液中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详解】

A项、在溶液中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项、在溶液中Ba2+与SO42-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项、在溶液中Al3+与OH-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或偏铝酸根,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项、在溶液中NH4+与OH-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分析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是解答关键。

16.A

【解析】己烯与甲苯的混合物,加足量的溴水后,己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只有甲苯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A正确;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理论上得到的氯代物最多有9种,故B错误;聚乙烯塑料最适合用来做蔬菜、水果及熟食等的保鲜膜,故C错误;以2-溴丙烷为主要原料制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的反应依次为:

消去—加成—取代,故D错误。

17.A

【解析】试题分析:

A、中子不带电,故四中子不显电性,故正确;B、该微粒的质量数为4,故错误;C、根据微粒中的质子数确定位置,故不能和氢元素在同一位置,故错误;D、与普通中子不是同位素的关系,故错误。

考点:

核素,同位素

18.C

【解析】A、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2使体系压强增大,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故A错误;B、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气体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C、增加C的量,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C正确;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系体积增大,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9.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表中分子式可知,每3个一组,每组内碳原子数目相同,由前到后的顺序按炔烃、烯烃、烷烃循环,相邻组的碳原子数目相差1,故第15位烃应处于第五组最后一个,碳原子数目为2+4=6,为烷烃,故分子式为C6H14。

答案选B。

20.D

【解析】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A正确;B.《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即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高,B正确;C.《本草纲目》中“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蒸馏,即根据混合物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分离的方法,C正确;D.《肘后备急方》中“青蒿—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该提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正确。

本题选D。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第1组4H++4e-=2H2↑2Cl--2e-=Cl2↑Ag++e-=Ag4OH--4e-=O2↑+2H2O0.2g

【解析】

【分析】

1组、A槽是电解氯化钠,氯化钠溶液pH增大,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

4Cl--4e-=2Cl2↑;B槽电解硝酸银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为:

4Ag++4e-=4Ag,根据电子守恒可以知道,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2组、A槽是电解硝酸银,溶液pH减小,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

4OH--4e-=2H2O+O2↑;B槽电解氯化铜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为:

Cu2++2e-=Cu,根据电子守恒可以知道,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3组、A槽是电解水,硫酸钠溶液pH不变,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

4OH--4e-=2H2O+O2↑;B槽电解硝酸银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式为:

4Ag++4e-=4Ag,根据电子守恒可以知道,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4组、电解氢氧化钠溶液实质是电解水,A槽是电解水,氢氧化钠溶液pH增大,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4OH--4e-=2H2O+O2↑;B槽电解硫酸铜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式为:

Cu2++2e-=Cu,根据电子守恒可以知道,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知道,符合条件的是第1组;因此答案是:

1;

(2)第1组电解过程中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a、4H++4e-=2H2↑;b、4Cl--4e-=2Cl2↑;c、4Ag++4e-=4Ag;d、4OH--4e-=2H2O+O2↑;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4H++4e-=2H2↑;b、4Cl--4e-=2Cl2↑;c、4Ag++4e-=4Ag;d、4OH--4e-=2H2O+O2↑;

(3)第1组中:

a、4H++4e-=2H2↑;b、4Cl-4e-=2Cl2↑;当b极上析出7.1g即物质的量为0.1mol氯气时,a极上析出为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氢气的质量为0.1mol×2g/mol=0.2g;答案:

0.2g。

【点睛】

解题依据: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子守恒的规律,分析两个电解池阴阳极放电的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根据电极反应和电极反应过程中离子变化确定溶液pH变化。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吹出反应中生成的Br2Br2+SO2+2H2O=4H++2Br-+SO42-BC3Br2+3Na2CO3=5NaBr+NaBrO3+3CO2↑步骤少,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污染,操作简便

【解析】

分析:

(1)溴易挥发,热空气可使溴蒸气进入乙中;

(2)步骤③中,向乙中通入足量SO2,与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HBr;

(3)尾气含SO2、Br2,均与碱液反应;

(4)丙中反应生成了NaBrO3,可知Br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还应生成NaBr;

(5)丙比乙更容易操作,尾气处理效果好。

详解:

(1)步骤②中鼓入热空气的作用为使甲中生成的Br2随空气流进入乙中,即步骤②中鼓入热空气的作用是吹出反应中生成的Br2;

(2)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水氧化,则步骤③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4H++2Br-+SO42-;

(3)尾气含SO2、Br2,均与碱液反应,则选碳酸钠溶液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答案为BC;

(4)丙中反应生成了NaBrO3,可知Br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因此还应生成NaBr,且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方程式为3Br2+3Na2CO3=5NaBr+NaBrO3+3CO2↑;

(5)与乙装置相比,采用丙装置的优点为步骤少,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污染,且操作简便。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