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8522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3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树知到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智慧树知到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智慧树知到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智慧树知到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智慧树知到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树知到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docx

《智慧树知到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树知到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树知到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docx

智慧树知到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师如何教的科学。

()

A:

B:

答案:

2、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五花八门,但只有动机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A:

B:

答案: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

A:

学生的学

B:

<

教师的教

教师的教

C:

教学环境

D: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答案: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4、西方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A:

1903年

B:

1913年

年C:

1914.

D:

1900年

答案:

1903年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过程

D:

反思过程

答案:

学习过程

6、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大致为()。

A:

19世纪20年代以前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以前

D:

19世纪80年代

答案:

20世纪20年代以前

7、20世纪60年代,将“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罗洛·梅

D:

布鲁纳

答案:

罗杰斯

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

成熟时期

B:

深化拓展时期

C:

发展时期

D:

初创时期

答案:

成熟时期

9、()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

教学媒体

B:

教学内容

C:

教学过程

D:

教学环境

答案:

教学媒体

10、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的过程。

A:

性格

B:

态度

C:

观念

D:

行为

答案:

态度

11、在教育心理学家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

评价/反思过程

D:

教学环境

答案:

教学环境

12、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

教学媒体

B:

教师

C:

学生

D:

教学环境

答案:

教师

13、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

教学过程

B:

教学手段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答案:

教学内容

14、教学媒体包括()。

A:

图片

B:

黑板

C:

投影

D:

录像

答案:

图片,投影,录像

第二章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A:

身心变化

B:

机体变化

C:

心理增长

D:

心理变化

答案:

心理变化

2、人的记忆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这说明个体心理发展具有()。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互补性

D:

个别差异性

答案:

顺序性

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

循序渐进

B:

因材施教

C:

教学相长

D:

求同存异

答案:

因材施教

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

A:

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

B:

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C:

思维发展趋于成熟

开始学习并能够运用符号D:

答案:

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

5、()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目前发展心理学界最具权威的理论观点之一。

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

C:

维果斯基

D:

埃里克森

答案:

皮亚杰

6、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是(。

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A:

B:

有符号功能思维

C:

获得守恒概念

进入形式运算阶段D:

进入形式运算阶段答案:

7、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感知运动A:

B:

前运算

具体运算C:

D:

形式运算

答案:

前运算

、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8。

A:

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的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B:

C:

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进发展

D:

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答案:

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的进行教学

9、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我是谁”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的心理发展阶段是()。

A:

主动感对内疚感

B:

勤奋感对自卑感

C: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

亲密感对孤独感

答案: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0、教师要遵循的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A:

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B:

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C:

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D:

教育要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对学生施教

答案:

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1、对于认知发展,皮亚杰认为()

A:

认知发展是按不变顺序阶段发展

B:

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C:

形式运算阶段需要借助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思维

最高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D:

答案:

认知发展是按不变顺序阶段发展,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最高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

12、下列哪些概念和观点是维果斯基提出的?

()

A:

最近发展区

B:

客体永久性

C:

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

D:

儿童心理活动的内化借助于言语符号实现

答案:

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儿童心理活动的内化借助于言语符号实现

13、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

()

A:

B:

答案:

14、儿童认识到客体尽管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

()

A:

B:

答案:

15、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情况下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在一个动态评估环境中测查最近发展区。

()

A:

B:

答案:

第三章

)、哪种类型的人对社会科学知识最感兴趣?

(1.

A:

冲动型

B:

沉思型

C:

场独立型

D:

场依存型

答案:

2、()是指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沉思型

D:

冲动型

答案:

3、场依存性者喜欢的学习方式是()。

A:

自主学习

B:

合作学习

C:

探究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答案:

4、个体接受、处理信息的不同方式,即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叫做()。

功能固着A:

B:

定势

C:

习惯

认知风格D:

答案:

5、有的高中生习惯于听觉学习,有的则习惯于视觉学习,这体现了()的认知差异。

A:

感觉通道的偏好不同

B:

学习环境的要求不同

C:

学习内容组织的偏好不同

D:

学科选择的偏好不同

答案:

6、下列关于学习风格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聚合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擅长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B:

场独立型的学生偏爱自然学科且成绩较好

C:

视觉型的学生对自己能够动手参与的认知活动更感兴趣

D:

冲动型的学生更擅长从整体上来分析问题

答案:

7、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引用这些意识察觉做出适当的行为,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这属于()。

A:

人际智力

B:

内省智力

C:

自然观察智力

D:

逻辑数学智力

答案:

8、场独立且沉思型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

A:

数学

B:

历史学

C:

教育学

D:

心理学

答案:

9、有的人在回答问题时倾向于很快就做出反应,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反思型

答案:

10、个体认知风格的重要特征有()。

A:

发散性

B:

聚合性

C:

持久性

D:

一致性

答案:

11、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使全班同学的学习风格趋于一致。

()

A:

B:

:

答案

)(1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A:

B:

答案:

第四章

1、下面关于学习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学习是外显的行为

B:

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行为

C:

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D: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

答案: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

A:

杯弓蛇影

B:

蜜蜂采蜜

C:

望梅止渴

D:

近墨者黑

答案:

3、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接受前人经验,是一种()学习。

被动A:

B:

间接

接受C:

D:

直接

:

答案

、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4)。

A:

与生俱来的

B:

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C:

实践锻炼的结果

D: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答案:

5、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A:

顿悟的过程

B:

同化顺应的过程

C:

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D:

尝试——错误的过程

答案:

6、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

准备律

B:

练习律

C:

动机律

D:

效果律

答案:

7、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这是试误学习的()。

A:

效果律

B:

练习律

C:

准备律

强化律D:

答案:

8、跑步比赛时,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马上起跑。

这种现象是()。

A:

同化

B:

条件反射

C:

顺应

D:

无条件反射

答案: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普洛夫是()。

A:

苏联心理学家

B:

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C:

美国心理学家

D:

英国医生

答案:

1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属于()

A:

刺激的泛化

B:

刺激的消退

C:

刺激的分化

D:

刺激比较

答案:

11、斯金纳认为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强化

顿悟B:

C:

反馈

D:

评价

答案:

12、家长要求孩子快点做作业,做完之后就可以看电视了,看电视对孩子来讲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没有任何影响

答案:

13、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条件作用。

A:

逃避

B:

消退

C:

惩罚

D:

强化

答案:

14、妈妈要求小华必须完成作业以后才能看动画片。

这种做法符合(。

A:

负强化原则

替代强化原则B:

C:

自我强化原则

普雷马克原则D:

:

答案

)。

、儿童有了改正错误行为的表现,家长取消限制游戏的禁令属于(15.

A:

消退

B:

惩罚

C:

泛化

D:

负强化

答案:

16、小学生有错误行为时,家长便限制她看动画片,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属于(。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消退D:

:

答案

)。

17、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正强化A:

负强化B:

C:

惩罚

D:

消退

:

答案

18、“学习”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以下对“学习”说法正确的是()

学习是后天的A:

B:

学习中必然包括某种改变

C:

看电视一定不是学习

学习对个体具有重要意义D:

答案:

19、学生的学习特点是()。

A:

以间接经验为主

B:

有他人的指导

C:

有计划、有结构

D:

以语言为中介

答案:

20、根据强化对行为反应的作用,一般把强化分为()。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零强化

D:

惩罚

答案:

21、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

A:

B:

答案:

22、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

A:

B:

答案:

23、1902年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普洛夫在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

()

A:

B:

答案:

第五章

1、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

A:

实物直观

B:

模像直观

C:

语言直观

D:

.抽象直观

答案:

2、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分类,其中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属于()。

A:

隐性知识

B:

显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陈述性知识

答案:

3、如果A大于B,B大于C,那么A大于C,这种知识类型是()。

A:

程序型学习

B:

陈述型学习

C:

语义知识

D:

.隐形知识

答案:

4、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可以将知识分为()和陈述性知识

A:

逻辑性知识

B:

直觉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形象性知识

答案:

5、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的直观形式是()。

A:

影视直观

B:

实物直观

C:

模象直观

D:

图像直观

答案:

6、教师制作课件时字不能太小,是运用感知觉规律的()。

A:

差异律

B:

活动律

C:

强度律

D:

组合律

答案:

7、用不同的形式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本质特征来获得概念的方式是()。

A:

举例

B:

比较

C:

变式

D:

归纳

答案:

8、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基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

命题

B:

案例

C:

反例

D:

正例

答案:

9、教鸟概念时,以麻雀、鸡、蝙蝠为例是为学生提供()。

比较A:

变式B:

正例与反例C:

概括D:

:

答案

)、在教鸟的概念时,列举“鸡、鸭、鹅”等,是恰当运用了(。

10

A:

变式

B:

反例

正例C:

以上三者兼有D:

:

答案.

11、直观是理解知识的起点,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知识直观的类型主要有()。

A:

感知直观

B:

实物直观

C:

言语直观

D:

模象直观

答案:

12、知道如何解剖动物属于陈述性知识。

()

A:

错B:

:

答案

第六章

)。

1、技能的种类有(

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A:

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B:

C:

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

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

:

答案

2、吹拉弹唱属于()

A:

知识技能

B:

操作技能

C:

心智技能

认知技能D:

答案:

3、操作技能的特征表现为()。

A:

客观性、外显性和展开性

B:

客观性、外显性和简缩性

C:

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

D:

客观性、观念性和内潜性

答案:

4、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称为()。

A:

操作定向

B:

操作模仿

C:

操作整合

D:

操作熟练

答案:

5、小明在连续背诵15天英文单词后,虽然每天坚持但成绩不见提高,这是练习中的()。

A:

起伏现象

B:

高原现象

C:

先快后慢

D:

个别差异

答案:

6、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

被试被蒙上眼镜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

其最恰当的解析是()。

A:

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B:

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C:

被试没有认真思考改进的策略

D:

缺乏适当的反馈信息

答案:

7、加里培林认为:

心智动作是通过实践动作的()实现的

A:

内化

B:

外化

C:

退化

D:

强化

答案:

8、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段是()。

A:

原型定向

B:

操作定向

C:

原型操作

D:

原型内化

答案:

9、动作特点主要表现为:

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主要靠视觉控制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属于()。

A:

操作定向

B:

操作模仿

C:

操作整合

D:

操作熟练

答案:

10、下面不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A:

吹拉弹唱

B:

写作技能

C:

阅读技能

D:

运算技能

答案:

11、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哪三个特点?

()

A:

对象具有观念性

B:

结构具有简缩性

C:

执行具有内潜性

D:

客体具有多样性

答案:

12、动作技能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方式,如游泳、打球和书法等。

()

A:

B:

答案:

13、写作、阅读、解题技巧属于心智技能。

()

A:

B:

答案:

)(、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14.

A:

B:

答案:

第七章

1、问题情境是指个体面临的()与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A:

刺激模式

B:

目标状态

C:

记忆内容

D:

认知策略

答案:

2、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

A:

发现问题

B:

理解问题

问题检验C:

问题解决D:

:

答案

)的问题。

、如何造就天才儿童”这类问题属于(3

A:

逻辑性

有结构B:

感性C:

无结构D:

:

答案.

4、物理老师在教计算题时,指导学生对合力进行分解,并对力的作用所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

指导学生牢记题目的内容

B:

指导学生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

有效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D:

让学生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答案:

5、老师问:

“一张桌子四个角,据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张东不假思索地回答:

“三个角”。

老师又问:

“还有其他答案吗?

”张东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说明张东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

A:

功能固着

B:

原型启发

C:

心理定势

D:

垂直迁移

答案:

6、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发现,人看到某物品有一种常用的功能后,就很难看出其他功能,进而影响问题解决。

这一现象称为()。

A:

定势

B:

功能固着

C:

问题表征

D:

认知结构

答案:

7、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A:

负向迁移

B:

原型启发

C:

思维定势

D:

功能固着

答案:

8、在解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

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A:

反推法

B:

算法式

C:

简化法

D:

类比法

答案:

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

发散思维

B:

集中思维

C:

顺向思维

D:

逆向思维

答案:

10、一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