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在学生社团管理实践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8480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控制在学生社团管理实践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部控制在学生社团管理实践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部控制在学生社团管理实践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部控制在学生社团管理实践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部控制在学生社团管理实践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部控制在学生社团管理实践中的应用.docx

《内部控制在学生社团管理实践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控制在学生社团管理实践中的应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部控制在学生社团管理实践中的应用.docx

内部控制在学生社团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内部控制在学生社团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兼议内部控制的研究导向

【摘要】内部控制古已有之,在我国各项管理实践中广泛应用。

然而这种本土化的实践并无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内控研究中仍存在着“言内控必称COSO”的怪现象。

本文以此为契机,对照COSO框架和《基本规范》,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实践中所体现的内部控制要素进行梳理,认为其基本思想和核心理念是一致的,二者殊途同归,均是扎根于实践:

社团管理制度来源是学生社团实践的需要和对实施中问题的反馈修正;COSO框架则是对实践中有效控制的科学提炼和总结。

由此提出内部控制的研究导向问题:

是以COSO框架为纲,还是以实践的现实需要为主导?

【关键词】内部控制学生社团基本规范研究导向

内部控制古已有之,然而提出内部控制概念并且系统的阐释相关的理论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按其逻辑发展脉络,一般讲内部控制分为4个(或者)阶段,显然,这种划分来自于美国内部控制的实践,进一步的,当前指导内控理论和实践的规范也几乎是外来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因此才有“言内控必称COSO”的怪现象。

我国的传统文化渊源留长,更有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时期,期间的“控制”可谓无与伦比,难道这些竟不是“内部控制”?

更进一步,笔者认为,控制的思想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任何单位和组织、乃至任何一个活动、事件,欲求顺利、圆满,必要有控制,这种控制没有刻意遵从COSO框架或者基本规范,能否算是“内部控制”?

笔者以此为契机,通过对学生社团控制思想的剖析,以验证内控思想的本土化和内生化问题。

一、内部控制基本概念

通常认为,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将其界定为:

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对照二者,无实质性的差异。

内部控制古已有之,在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乃至原始社会,社会生产活动更多的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为保证共同目标的实现,必须采用措施进行控制。

然而,内部控制概念提出和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历史却并不漫长,“综观近百年来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其理论与方法的演变轨迹可以从20世纪初说起”。

1992年发布的COSO的5要素框架赢得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的认可,SOX法案进一步确立了其法律地位,该框架成为内部控制理论的“经典”和实务的“标准”。

受此影响,国内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也一度出现“言内控必称COSO”的现象,似乎没有COSO就没有内部控制,不能与COSO框架很好吻合的就不是好的内部控制。

其实,好的控制必然扎根于鲜活的实践,而不能以形式的好坏“论英雄”,更不能拿COSO框架做标尺。

二、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分析:

基于内部控制的视角

在构建和谐社会、创新型社会的浪潮中,在高等教育注重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今天,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中团学组织“一体两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在实践中体现出其覆盖面广、参与度高、群众基础深厚等特点。

高校中社团的存在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营造了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我国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出了巨大力量。

高校社团涉及人数广,且主要是学生的自制组织、活动组织难度大,客观上需要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事实上,社团管理也主要是以制度建没为切入点,通过建立完善一系列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合理引导学生社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对学生社团的科学、规范、有效控制,保障了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本节结合笔者的参与我校社团活动近两年的经验,以典型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为框架,对学生社团管理流程进行分析。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实施基础,据《基本规范》,控制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基本规范》第五条第一款)。

就目前普遍情况看来,各大高校基本采取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成立了类似学生会的组织,一般称为学生社团联合会,与传统的学生会一起,构成“一体两翼”的共青团工作新格局。

高校团委对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联合会工作进行指导,学生会侧重于学生维权与服务,学生社团联合会则侧重于校园文化建设。

这种管理格局规范了社团日常管理工作,将其纳入了体系化、秩序化的轨道,对于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治理机构与机构设置

(1)发起和设立

学生社团由十名以上的学生发起成立,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有筹备组专门负责筹备事宜,完成制定章程等准备工作。

章程还应包括社团的名称、类型、宗旨、主要任务、活动内容和范围、组织机构、经费来源及物质条件,会员的权利和义务,负责人的条件、权限和产生、罢免及其它应说明的事项,有以社团形式开展活动的必要。

由主要负责人持基础材料(申请报告、章程、发起人名单、社团负责人简历、社团主要成员通讯录),交社团联合会。

经社团联合会初步审核后,填写《学生社团成立申请表》,社团联合会提出初步意见,再上报校团委,经校团委全面审核批准后社团才能正式成立。

寓控制于其中,流程之严密可见一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发起和设立学生社团最重要的硬性指标是看其时候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不但如此,目标管理贯穿于社团管理的始终,可以讲,社团所有的管理和活动都是围绕“目标”进行的,与所谓的“战略管理”一般无二。

(2)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基本规范》也明确指出“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为实现组织目标,高效社团管理必须设立必要的组织机构。

事实上,我校学生社团的组织建制已较为完善,且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社团的组织架构主要要分常规机构和特色机构:

任何一个社团都有相应的策划、新闻、财务、宣传、外联等必设部门;但另外还应该根据个协会的特点,设一些特色部门。

如体育类的应该设置些关于技术培训的部门,理论类的应该有研究小组,或者兴趣小组等;这些在增加社团吸引力,建立社团独特的文化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图1:

高校社团组织机构图

下面仅列举6个必设(常规)部门,阐述其中所贯彻的权责分配理念:

办公室:

管理各项资料,档案等,协助主席团或负责人协调内部机构运转,负责人员调整工作,办公室是社团联合会或协会的核心部门之一;

新闻部:

社团联合会新闻部主要负责社团联合会官方网站的管理,编辑社团期刊,审核各社团活动新闻,协助宣传部进行网络宣传;

宣传部:

主要负责活动海报宣传,展板宣传和舞台设计,活动推广等工作,及时把社团联合会或社团的思想文化建设传出去,让同学更了解社团;

策划部:

社团联合会策划部主要负责大型活动策划及各协会策划的监督和审批工作,各协会策划部组要负责所有活动策划并与社团联合会策划部及时沟通;

外联部:

主要负责与学校各组织沟通联系及外校联谊工作,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种媒介联系,开展相关活动,活跃校园文化,同时借此引进校外资金,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财务部:

社团联合会财务部制定年度财务预决算交主席审议,负责社团联合会日常财务收支,监管社团日常收支情况,管理社团财务,各社团财务部严格按照社联财务制度执行,负责社团日常开支,活动物品的采购,对社团财和物进行统一管理;

由此看出,6个必设部门各自独立,分工配合、职权明确,已经涵盖社团所有日常事务,面面俱到,可见,高校社团的管理日趋成熟。

2、人力资源政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归根结底,任何管理都是对人的管理。

现代企业将“人”称之为“人力资源”以充分体现其对“人”的重视。

观成功企业各有自己的“独门秘籍”,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对高度重视“人性化”的管理。

《基本规范》将人力资源政策作为“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提升到了基础层面,要求企业“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第十六条),不无道理。

而这一点在学生社团管理中的体现,可谓“淋漓尽致”!

(1)社团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是学校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加强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学院(系)学生工作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①选拔标准

学校要求学生干部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方面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和自我管理、约束能力的五种能力,并分别有针对的设立考虑指标。

另外,还需具有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一定工作成绩,在该学生社团中有较高威信,熟悉学生社团的事务,同时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居于班级中上等,各学期考试均无不及格科目;工作能顾全大局,善于独立思考,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自我表达和协调能力,原则性强、责任心强、有为广大同学服务的思想,积极支持和配合社团联合会的工作。

总之,“想做事”是选拔学生社团干部的前提条件,“能做事”是选拔社团干部的基本要求,“会共事”是选拔社团干部的重要保证,“干成事”是选拔社团干部的核心标准。

②选拔原则和程序

学校对社团干部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等进行了广泛宣传,形成良好的氛围,优秀学生参与选举,做到了公开原则;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学业和表现,将品学兼优、群众基础好的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岗位上,做到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达到了公平原则。

建立了合理、高效的学生社团干部选拔制度,树立了学生干部的威信,发挥了其示范作用,夯实了学生干部的群众基础。

在任用、选拔过程中,坚持了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要求把真正觉悟高、成绩好、作风好、身心健康的学生选拔出来。

另外还广泛听了取师生意见,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建立完整的选举制度,保证在推荐和自荐的基础上,实行公正的选举方式。

③培养与管理

对学生社团干部的管理,首先建立了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目标管理制度、考勤检查制度、创先争优评比制度等内容的监督机制,严格目标管理。

另外,形成了学生干部例会制度,组织召开学生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让学生干部的现身说法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目的,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善的社团干部选拔制度和培养制度,社团就具有了一个坚实的核心和主体,团队建设与团队特色就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据《基本准则》,单位“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第十七条),这与社团干部的选拔中不也是相吻合的吗?

④换届程序

学生社团于每年5月份进行社团换届工作,要求自社团联合会下发社团换届通知之日起两周时间内完成换届工作。

原则上各社团一年进行一次换届工作。

由本届理事会提出换届申请并作好相应的工作总结;在现任会长的主持下召开会员大会,民主选举社团负责人候选人2-3名;由本届社团负责人上交候选人的详细个人材料(包括姓名、专业班级、个人联系方式、个人考试成绩及获奖情况)、《学生社团负责人候选人申请表》及指导单位和指导老师的意见各协会候选人必须参加社联组织的笔试、面试,由社团联合会最终决定会长人选,并于面试后两周内公布新一届社团负责人名单,新一届社团负责人(不得兼任社团财务负责人)须在接到上任通知后交接本社团一切事宜(社团档案资料,财政资料,活动资料等),下期开学时上交学期工作计划和社团理事会干部详细资料;学生社团内各部门负责人由社团全体会员民主选举产生,自荐、社团负责人推荐或会员推荐产生候选人均可;任期已满一年的社团负责人,须向社联提交工作总结、个人自评,作为社联考核并颁发荣誉证书的重要依据材料。

社团负责人须做好移交工作(包括公共资产、档案文件、经费情况、支出存根等),并主动邀请社联相关部门做好监督工作。

(2)分级及评优

“考核、晋升与奖惩”是人力资源政策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为更好地促进社团健康发展,调动各级学生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加强管理,并量化其工作成效,引入竞争机制,增强社团适应社会的能力,社团联合会对社团实行分级管理和社团之星月评制度。

①社团分级办法及评比程序

分级评比工作每学年开展一次(时间为每年的5月),根据社团联合会的要求,各社团要在四月底递交评选材料,社联对各社团的材料进行认真评定,组织力量对各社团情况进行核实,社团联合会进行初评,再将评比结果上交校团委。

(具体评比方法还得根据《学生社团联合会社团考核制度》),经校团委核实同意后,社团联合会组织通过初评的社团召开评选大会,最终确定甲级社团的名单,并在五四表彰大会上公布,进行奖励。

对于评比过程中低于乙级基础标准的社团,将调整或撤换社团主要负责人,并责令其清理调整,情节严重的,撤销其社团。

分级标准如下:

甲级社团:

严格遵守社团管理条例及各项制度,遵守本社团章程,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

按学期计划认真、扎实地开展工作。

主动承办和协办校内各项活动,积极参加高校间的活动与比赛,开展交流与合作。

在校内有较大的影响,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乙级社团:

严格遵守社团管理条例及各项制度,遵守本社团章程,认真开展丰富的活动。

②社团之星月评办法

社团每月评定一次,按照每月量化考核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排列的顺序。

每学年年终精品社团、优秀社团评定将在星级社团评定的基础上进行;社团联合会将通过网站、宣传栏等媒介每月向全校发布社团排行榜,同时在每年社团纳新期间发布社团综合排行榜;对于排名长期居于前列的社团,将从品牌活动支持、核心场地保障、校外活动交流、指导单位扶持、纳新宣传保障等各方面予以倾斜;对于连续4个月居于后3位的社团,将依据本协会章程中更换负责人的相关规定重新选举会长;社团之星评定由社团联合会在每月月底举行,接受学校团委的监督。

(3)社团的整顿和终止

学生社团出现无正式负责人和组织机构:

成员人数不足十人,活动范围、内容与社团宗旨、章程相违背,不接受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指导,社团管理混乱或一学期未正常举行活动,校团委将令其停止活动,进行整顿:

社团终止有两种形式:

一是自行解散;二是由校团委或社团联合会予以注销和取缔每学期开学后没有在规定的时间注册的视为自动解散,注册期内,任何学生社团要进行自行解散,须依据按其章程的有关规定向社联提出书面申请,报交团委备案,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告,违反国家法律政策,严重触犯校规校纪、利用社团名义从事非法活动的,背弃社团宗旨,影响恶劣;停止活动予以整顿,未见好转的;总分扣到负分的;一学期未开展任何活动的,机构瘫痪的;私自收取协会会员钱财的;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盗用其他组织名义,引起严重后果的。

3、社团文化的构建

COSO框架和《基本规范》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企业文化建设,认为“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基本规范,第十八条)。

文化同样是社团得以存在的精神基础及上层建筑,具有特色的社团文化才能引导社团走得更远,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当代大学校园活动的主干力量,社团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通过办高质量活动,争取向高水平、高层次的目标迈进。

社团文化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核心文化,是社团的整体定位,只有定位准确并在发展中将这种定位提升到精神的层面上,社团才能够保持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性;二是人文文化,通过形成社团人文文化来提升自身的质量和层次。

社团文化不仅对社团的整体发展方向起导向作用,亦能提高社团凝聚力,并通过优秀社团文化的外溢效应,最终形成社团的品牌效应,取得大学生的广泛认可,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社团。

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宗旨,自己的特色,基于自身特点构建独特的社团文化是社团发展的必然方向,所以,就整个学校来看社团文化的建设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基于这个特点,社团联合会更是以“和睦,融洽,温暖”作为社联文化建设的中心,从社联办公室特殊的布置:

社团成长树,各个社团名称的大喷绘,社团齐心绘制的彩墙,每个社团的凝聚力似乎顿时提升,心与心的距离有近了一步,这就是社团文化魅力的所在。

每一个社团都是一个家,社团联合会更是一个大家庭。

(二)社团活动控制

1、对社团工作的控制

加强对社团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定期召开社团负责人例会。

各社团负责人须按时参加,对无故不参加者,社团联合会有权进行批评,直至暂停其活动。

学生社团须在每学年开学后两周内到社团联合会履行注册手续,并同时提交新学期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

未履行注册手续的社团不得进行一切活动。

学生社团如需要更换负责人或变更其它登记事项(名称、宗旨等),必须到社团联合会履行变更手续。

社团成员每学期变动情况须上报社团联合会备案。

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均享受学生干部待遇。

学生社团活的责任由社团自行承担。

社团负责人及其主要成员在活动中出现错误或重大失误的,其个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社团负责人或其主要成员以社团名义开展的活动视为社团活动。

2、对社团活动的控制

活动是社团生命力所在,社团的功能也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实现。

因此,社团活动的计划与组织、努力提升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进社团工作的是主要着力点。

(1)控制原则

①活动要有经常性,以便加强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强化成员的社团意识;

②社团活动计划要体现层次性:

既有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又有鼓励少数学生脱颖而出的活动,做到了普及与提高的统一;

③社团活动有特色。

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素质应是社团的主旨之一,社团活动有新颖性。

常规活动经常化、大型活动届次化、经典活动精品化是一个成功社团的必定会具有的三个特点。

(2)流程控制

精品社团活动离不开严密的流程控制,活动策划者,组织者,执行者在整个社团活动必须奉行的是公开原则,出具通知、海报、展板等必须署名,按照学校规定位置张贴、摆放。

不能盗用指导部门或其他组织的名义开展活动,也不得开展任何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活动,还不能开展超出其宗旨的活动。

社团开展活动须提前递交活动策划、活动申请表等相关材料至社团联合会审核后,报团委批准。

其中需宣传活动的附加“宣传申请表”;需会费开支的附加“协会资金申请表”;需使用教室的附加“教室申请表”;需要使用校园活动场地的附加“学生活动安全管理审批表”;举办讲座需要学分单的附加“学分单申请表”;与校外团体、机构联合举办的活动;校内活动但涉及三个及以上社团或其他组织单位,有企业、组织或个人提供赞助的活动还需附加“外联申请表”;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向社团联合会办公室上交活动总结、新闻部递交新闻稿(应附带图片、音像等资料)。

各学生社团须制定面向会员的常规活动或例行活动,例如训练、教学或交流等。

常规活动须于每学期初递交活动策划等相关材料至社团联合会审批备案。

学生社团出版刊物必须符合学校刊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并提交社团联合会备案。

 

图2:

社团活动基本流程图

(3)关键点控制

鉴于上述流程,举办一场完美的活动并非易事。

其中,尤其要注重对以下方面进行重点监控:

①注重活动的先进性。

要看活动是否具有实际的意义,在形式上有创新,内容上的丰富,还要突出活动的特点。

比如增加活动的环节,扩充活动的范围。

②区分活动的层次性。

要分出层次,活动的对象不同时就要举办不同的活动,理事会大多以聚会为主,会员主要以教授为主,对外体现整个社团风貌的则需要举办大型活动,通常以户外活动为主;

③提升活动的档次。

社团活动要有意义,不能只停留在游戏娱乐之上。

④考虑制约因素。

据学校指导意见,社团的活动大多在学校内举行,所以学校的因素值得考虑。

比如和团委交涉时,应该将活动的意义和影响作为重点,突出活动档次。

考虑场地的限制等因素,总之要取得学校、团委的支持的唯一方法,是把活动的策划做得详细细致,把活动需要表现的意义表现出来;同时,策划书在执行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造成的不利条件甚至破坏性打击,具体反映到策划书里就是应急预案和可行性分析。

(三)风险评估

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风险评估的意义不言而喻。

单位“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基本准则》,第二十条)。

社团活动中的风险评估主要是考虑活动在策划,筹备、执行时遇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并预定补救措施。

针对大型晚会、校园室内活动、校外活动、校园室外活动等不同类别的活动,均需考虑到活动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合理评估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详细列出相应的应急措施,主要是保障参与活动人员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和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

社团联合会策划部要求每份社团活动在策划书必须写好应急预案,并针对社团活动归纳了社团活动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

进一步将其细分三个阶段:

1、活动策划过程

这个阶段主要会遇到的情况:

对活动的形式内容没有一致性意见;外界(特别是学校)有一定限制条件或者突然情况有变,可能改变活动的形式内容;策划组发生其他人事变故。

这类情况原则上是在不损害上级组织的利益上,尽量周全,一般是把调整方案;如果是物资等方面的原因则是削减活动要求的标准或增加来源,一般是加强活动吸引力方面的设计。

2、活动筹备过程

这个是活动开展中突发事件最多的,最难解决的一般体现在人员安排问题,时间调配不过来;物资的管理中出现的物资周转,和无形流失等情况;关于宣传,特别是校内宣传的问题,学校对宣传限制比较多,常出现的问题是海报悬挂的位置和要求,横幅的要求,以及赞助商的商业性质较浓的宣传横幅的处理;各类申请问题,常常遇到比较紧急的情况按照时间和规定很难做到及时申请,或者申请经常遇到阻挠;活动内容的准备,特别是文艺活动,在收集内容节目时,通常会遇到很多阻力;邀请等常出现的情况;是资金与财务问题;新闻跟进宣传问题;场地布置问题,这个主要是分工与统筹问题;还有就是预备方案的准备,这个主要是防止活动开展出现无法调和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策划部还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将活动风险降到最低,执行可能性达到最大。

3、活动开展过程

遇到的突发事件的情况。

这种主要是分情况而定。

像室外活动如果出现天气情况和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等。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组织的神经系统,有效的控制必须“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基本规范》第5条)。

事实上,何止是控制,在笔者看来,信息沟通机制乃是任何人类活动基础,没有必要的信息与沟通,人类活动将寸步难行。

这一点同样在学生社团管理中得以贯彻。

1、信息传递

保证控制制度相关信息的有效传递,是有效控制实施的基础。

社团管理活动的影响力及会员的参与度就少不了信息的传递,所以宣传部和新闻部为广大社团人搭起了信息传递的有效平台——张贴海报、网上通知。

为了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减少宣传部和新闻部的工作量,采取社团联合会理事会每位成员各自分管几个协会,协会理事会的每位干事分管几个会员,这种至上而下、至下而上的信息传递模式既达到传递作用,又使每个社团人紧密联系了在一起。

2、及时沟通

为保障社团目标实现,必须做好有效沟通,严格执行签到制度和协会分管制度。

为此,须处理好4层关系:

(1)社团理事会的关系

这是一个社团的核心。

社团的活动基本上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展的;这个也是思想相互碰撞的平台,关于社团的各种意见在这里汇聚。

处理的关键在会长。

会长的责任心,能够以沟通激发整个理事会的责任心。

会长的领导气质,能够协调好内部的关系,调和矛盾,为不同的意见达到一致;会长要有远见,能够为协会定下发展目标,并能够把这种目标转化成社团的目标,就是通常说的把社团当成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