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8366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与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化学与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化学与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化学与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化学与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与环境.docx

《化学与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与环境.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与环境.docx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第一章           大气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

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第一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

(1)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

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9.8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

到199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

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

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

1995年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为1478万吨,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70%以上。

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电厂总排放量的65%。

  1995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639万吨.其中.钢铁生产排尘占总量的15%,水泥生产排尘占总量的70%。

在水泥生产排尘中,地方水泥厂排尘占到80%,成为工业12尘的主要排放源。

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口1996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28.2%、54.2%和68.3%。

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

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

全国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3%,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到199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50万辆,比1990年增加420万辆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

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第二节大气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

1.酸雨的形成极其危害

具有较强酸性的雨水,叫做酸雨(acidrain)。

雨水是否具有较强的酸性,可以用酸碱度(pH)来表示。

任何溶液都有一定的pH, 其范围在0~14之间。

pH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则小于5.6。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二氧化硫等导致的酸雨污染每年给我国造成损失超过1100亿元,整个大气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每年约占我国GDP的2%至3%。

专家指出,这一估算没有考虑大气污染对水体以及对材料、建筑物腐蚀的影响,因而所得的结果仍是偏低的。

  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已远远高于环境承载能力。

全国开展监测的338个城市中,63.5%的城市超过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处于中度或严重污染状态。

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酸雨。

继北欧、北美之后,我国青藏高原以东、长江干流以南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酸雨区,61.8%的南方城市出现酸雨,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区域性酸雨污染严重。

二氧化硫污染和酸沉降污染已经对我国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材料、能见度和公众健康构成了威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据介绍,燃煤电厂以高架源形式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2002年,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4.6%,达到666万吨。

按照目前的排放控制水平,预计到2005年,火电排放的二氧化硫将达到1186万吨。

控制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改善我国空气质量和控制酸雨污染的关键。

2.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及其危害

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废气引起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通常是棕色的,会剌激眼睛。

最初出现在美国洛杉矶市,因此也称为洛杉矶烟雾。

阳光的照射,悬浮粒子的催化,大量污染物的存在,都是构成光化学烟雾的理想条件。

废气中的二氧化氮吸收阳光,转化为一氧化氮和活泼的氧原子,氧原子继而与汽车废气中的烃及大气中的氧进行一连串的复杂反应,生成臭氧、醛类和催泪性物质如过乙酰硝酸酯等。

所以光化学烟雾的成份比较复杂,是由众多污染物混合而成的,包括悬浮粒子、氮的氧化物、臭氧、醛类、过乙酰硝酸酯和烃等。

其中有害物质不仅是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而且更重要的有二级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对眼睛的剌激作用特别强,浓度大约0.1ppm时,短时间的接触就能使人流泪不止。

当浓度增加至1ppm时,眼睛发痛难睁,并有头痛和呼吸困难征状。

长期吸入,会引起咳嗽和气喘。

光化学烟雾浓度达50ppm时,人将有死亡危险。

前面提到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当时浓度过0.65ppm,两天内死亡400余人。

光化学烟雾还能使橡胶和纤维变质,令农作物失收。

3.臭氧层的破坏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是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漂白和消毒杀菌。

用臭氧净化城市饮用水,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比用氯气、高锰酸钾等消毒剂既经济又不会引起二次污染。

用1kg臭氧处理1000m3水,能达到消毒、脱臭、脱色、脱味、氧化水中有机物的作用。

臭氧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只是用作漂白剂和消毒杀毒剂,更重要的是臭氧层作为地球的屏障,保护了一切生命。

自然界中存在的臭氧有90%集中在距地面15km~24km的大气平流层中,这是氧气经太阳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的:

臭氧能吸收日光中波长2.0×10-7m~3.0×10-7m的电磁波,因此能滤掉日光中99%以上的紫外线,对地球表面形成保护层。

如果没有臭氧层,大量紫外线照射到地球上,地球生态平衡将受到破坏,微生物被杀死,核酸与蛋白质受到破坏,平流层温度也将改变。

有了臭氧层,地球上的生物才得以生存。

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大气中的许多有害气体,特别是作为电冰箱、空调机致冷剂的氯氟代烷大量排放,飘浮在高层大气中的氟氯代烷,在太阳紫外线高能辐射下,分解放出氯原子,氯原子能迅速跟臭氧分子作用消灭掉臭氧,然后它又立即恢复原状,重新消灭臭氧分子,因而使臭氧层中的臭氧日益减少。

1984年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面积与美国国土面积差不多。

接着又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层臭氧也减少了15%。

科学研究证明,大气中臭氧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皮肤癌的发病率则增加5%左右。

臭氧层的恶化还会损害人的免疫系统,使患白内障和呼吸道疾病的人增多;阻止植物的叶茎生长;还可能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使海平面升高;使肥沃的土地变成沙漠,最终导致人类及生物的消亡。

为了使臭氧层不再遭受破坏,许多科学家提出禁止使用氯氟代烷作致冷剂及喷雾剂并停止生产此类物质。

1987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减少氯氟代烷使用量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9年3月5日,123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拯救臭氧层的国际大会。

议定发达国家于1995年,发展中国家推迟到2010年停止使用氯氟代烷。

1999年11月底,第十一次《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172个国家的代表,进一步研讨保护臭氧层问题,我国政府已经淘汰了消耗臭氧层物质5万吨。

1999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准了新修订的《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物质的国家方案》,消防、汽车空调、清洗等行业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将提前淘汰。

第三节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

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汀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

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

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如下:

  

(1)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它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恨不合理的。

  

(2)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

同时,由于洗煤厂建设资金的限制、洗煤价格的不合理以及受铁路运力和流向的制约,洗,煤能力的增长落后于原煤生产量增长,原有洗选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为22%,发达国家一般多在60%~80%。

动力煤洗选厂的洗选设备利用率仅为69%。

  (3)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

全国工业锅炉50万台,平均热效率仅有60%左右;工业窑炉平均热效率约为40%;城镇居民生活燃煤热效率平均仅为22%左右。

  (4)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帐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

  

(1)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帐多。

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50~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

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市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

  

(2)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3)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

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

  (4)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

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公斤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公斤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

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1)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

  

(2)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

  (3)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

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

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

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

  (4)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气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

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

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第四节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采取的对策措施

  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已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在中国引起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仅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到1165亿元(1995年),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2%。

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成为人们对社会不满的因素之一,甚至影响了一些地区的社会安定。

与此同时,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也在国际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首都北京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这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国际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九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物防治的重点为:

“两控区"二氧化硫;城市烟尘、粉尘;机动车排气污染。

主要控制目标是:

工业污染源和机动车限期达标排放,实现国家规定的烟尘、粉尘和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全面推动机动车车用汽油无铅化;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国家标准,控制酸雨污染力日重的发展趋势。

为达到上述目标,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

1.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各级政府要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充分认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时,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应普遍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采取措施落实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根据本辖区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分解总量指标,并从资金、监督管理等方面予以保证。

尤其是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排放二氧化硫和烟尘的项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或者由项目建设单位或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削减区域内其它污染源的排放量,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区域总量控制指标内。

2.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逐步减少直接消费煤炭,提高使用燃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

逐步提高车用燃油质量和标号,加速淘汰含铅汽油,使我国的汽油尽快向无铅化、高标号方向发展。

2000年已完成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含铅汽油。

积极开发各种低污染汽车,如天燃气汽车、液化气汽车、甲醇汽车、电动汽车等。

3.推行煤炭洗选加工,控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污染。

严格控制高硫高灰份煤炭的开采和推行煤炭洗选是减排二氧化硫的重要措施,规定:

(1)不得再批准开采硫份大于3%的煤矿,对现在硫份大于3%的煤矿实行限产、配采或予以关停;

(2)大力提高原煤入洗率。

对新建硫份大于1.5%的煤矿要求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

对现有硫份大于2%、无机硫含量占总硫分大于50%的煤矿,在2005年内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3)对于煤炭洗选后没有回收硫铁矿的煤研石,不能作为燃料用于发电;

4.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防治工业废气污染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少末端污染治理所需的资金投入。

(1)国家已发布第一批限期淘汰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和设备名录,提出可替代的先进工艺和设备;规定普通立窑生产水泥、化铁炼钢、平炉炼钢、横罐炼铸、部分铁合金电炉和部分水泥机械化立窑等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期限;禁止在新、改、扩建和技改项目中使用淘汰的工艺和设备,超过限期的,要坚决取缔。

要继续取缔、关停小造纸、土法炼铅铸、土法炼焦、土法炼钵、炼硫磺等污染严重的“15小',企业,认真采取这项措施可减排放烟尘6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0万吨。

(2)改组、改造地方中小水泥厂,用静电除尘或袋式除尘器取代旋风除尘器,关停小立窑等措施,使水泥企业工业粉尘除尘效率达到80%。

用静电除尘取代原有电厂的水膜、旋风低效除尘,这些措施是解决当前烟尘污染的重要技术。

(3着重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严重超标排放的工业有毒、有害、有异昧的大气污染问题。

5.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椎广从国情出发,尽快开发推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配套设备过关的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重点领域包括煤炭洗选脱除有机硫、工业型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的气化和液化、烟气脱硫、转炉炼钢收尘、焦炉烟气治理、陶瓷砖瓦窑黑烟治理等。

6.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

(1)所有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到2000年达标排放,制定实施计划,落实治理资金,分阶段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2)各地将排污总量指标分配到排污单位,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使排污单位明确各自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对污染源排放总量实施有效控制。

排污单位必须按照环境保护部门根据环境质量要求核定的允许排放量组织生产。

(3)建立了对工业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机制,要求各部门切实采取措施落实本行业“九五”环保计划。

(4)二氧化硫排污收费试点地区由“两省',、“九市"扩大到两控区。

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准,使其逐步达到高于治理成本,促使排污企业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

(5)进一步加强城市烟尘控制区的监督管理,提高建设烟控区的标准和监测频率,配备烟尘总量计量装置。

加强对除尘器等环保设备的制造、安装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快淘汰各种低效除尘器和原始排放浓度高的落后锅炉。

充分发挥城市已有集中供热设施的作用,城市热网范围内不允许新建分散供热锅炉,已有分散供热锅炉应要求限期拆除。

(6)提高大气环境监测及大气污染源监督监测的技术水平,改善监测装备条件,建立酸雨监测网络,掌握“两控区"酸雨变化动态。

(7)逐步完善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部门协调分工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实施对车辆定型、生产、进口、使用的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

在全过程管理中,执行相应的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对未达到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车辆不准制造、销售、进口和使用。

完善老旧车报废制度,对严重超标排放的车辆予以取缔,以提高在用车总体装备水平,改善大气环境质量7、真展行保护全球大气环境的国际公约。

我国1989年9月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1年6月成为修正后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0DS)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缔约国。

《议定书》是迄今为止最具强制性限控目标的国际环境公约。

按《议定书》规定,发展中国家最终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期限是2010年。

随着发达国家在1996年基本停止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消费,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按限控目标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是一件非常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近年来我国政府以及生产和消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工业界已经作出很大努力,但还面临很多困难,我国要继续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资金支持,在国内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帮助下,不断强化管理,以确保限控目标的全面完成。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实际情况,我国目前对一些量大面宽、环境影响较普遍的多种大气广域污染物(总悬浮微粒、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光化学氧化剂)浓度的限值制定了标准。

大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以便进行管理。

第一级标准是为保护广大自然生态和舒适美好的生活条件要求而应达到的水平;第二级标准是为保护广大人民健康和城市生态应达到的水平;第三级标准是为大气污染状况已经比较严重的工业城镇或工业区制定的过渡性管理标准,是保护大多数人的健康和城市一般的植物需要应达到的水平。

第二章           温室效应

第一节温室效应及影响

  一、温室效应的原理

全球的地面平均温度约为15℃。

可是,如果没有大气,地球的地面平均温度应为-18℃。

这33℃大体就是因为地球有大气,像一条被子一样,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之故。

世界上,宇宙中任何物体都辐射电磁波,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电磁波波长越短。

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它发射的电磁波长很短,称为太阳短波辐射(其中包括从红到紫色的可见光)。

地面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冷却。

地球发射的电磁波长因为温度较低而较长,称为地面长波辐射。

可是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在经过地球大气时遭遇是不同的: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它自己也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因为大气温度比地面更低)。

其中向下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逆辐射。

地面接受到逆辐射后就会升温,或者说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这就是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

地球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很类似于种植花卉的暖房顶上的玻璃(因此温室效应也称暖房效应或花房效应)。

因为玻璃也有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和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保温功能。

二氧化碳能够透射太阳短波辐射,使它达到地表增温,但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却善于吸收,特别是对波长在13-17μm波谱范围内有强烈的吸收能力.使得地面辐射能够大量截留在大气二氧化碳层内,不逸入宇宙空间.

二.温室气体的种类

  温室气体占大气层不足1%。

其总浓度需视乎各'源'和'汇'的平衡结果。

'源'是指某些化学或物理过程使到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相反'汇'是令其减少。

人类的活动可直接影响各种温室气体的'源'和'汇'而因此改变了其浓度。

  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可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s)及臭氧(O3)。

大气层中的水气(H2O)虽然是'天然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但普遍认为它的成份并不直接受人类活动所影响。

三.温室效应的影响

1.气候转变:

"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

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

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

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

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程减慢(负反馈)。

  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度。

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层中悬浮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海洋有较大的热容量)。

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这个推算结果,例如:

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幅度等等。

2.海平面升高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

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

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

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

3.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

  ①.经济的影响

  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份住在海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