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探伤习题集 全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824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3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磁粉探伤习题集 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磁粉探伤习题集 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磁粉探伤习题集 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磁粉探伤习题集 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磁粉探伤习题集 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磁粉探伤习题集 全套.docx

《磁粉探伤习题集 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粉探伤习题集 全套.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磁粉探伤习题集 全套.docx

磁粉探伤习题集全套

第四部分磁粉检测

一.是非题:

221题

二.选择题:

210题

三.问答题:

61题

四.计算题:

20题

磁粉检测是非题

一.是非题(在题后括弧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1磁粉检测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制工件的表面、近表面缺陷。

(○)

1.2马氏体不锈钢可以进行磁粉检测。

(○)

1.3磁粉检测的基础是不连续处漏磁场与磁粉的相互作用。

(○)

1.4磁粉检测中所谓的不连续性就是缺陷。

(×)

1.5对于铁磁性材料的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应优先选用磁粉检测。

(○)

1.6工件正常组织结构或外形的任何间断称为不连续性,所有不连续性都会影响工件的使用性能。

(×)

1.7一般对于有腐蚀的工件的表面检测,磁粉检测通常优于渗透检测。

(○)

2.1磁力线是在磁体外由S极到N极,在磁体内由N极到S极的闭和曲线。

(×)

2.2可以用磁力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大小。

(○)

2.3铁磁性材料的磁感应强度不仅与外加磁场强度有关,还与被磁化的铁磁性有关,如与材料磁导率μ有关。

(○)

2.4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比值称为相对磁导率。

(×)

2.5材料的磁导率μ不是常数,是随磁场大小不同而改变的变量。

(○)

2.6磁导率μ的大小表征介质的特性,μ>>1的是顺磁性材料。

(×)

2.7通常把顺磁性材料和抗磁性材料都列入非磁性材料。

(○)2.8铁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中,磁畴的磁矩方向与外加磁场方向一致。

(○)

2.9磁化电流去掉后,工件上保留的磁感应强度称为矫顽力。

(×)

2.10磁场强度的变化落后于磁场感应强度的变化现象,叫做磁滞现象。

(×)

2.11硬磁材料的磁滞回线是下图A,而软磁材料的磁滞回线是下图B。

(×)

(A)(B)(C)

2.12硬磁材料指具有高磁导率、低剩磁和低矫顽力的材料,容易磁化,也容易退磁。

(×)

2.13当电流通入直长的圆柱形导体时,导体中心的磁场强度最小。

(○)

2.14用交流电和直流电磁化同一钢棒,若磁化电流值相同,钢棒表面的磁场强度也相同。

(○)

2.15磁性和非磁性实心导体以外的磁场强度的分布规律是相同的。

(○)

2.16对于有限长螺管线圈,在线圈横截面上,靠近线圈内壁的磁场强度比线圈中心强。

(○)

2.17无限长螺管线圈内部磁场分布是均匀的,且磁场只存在于线圈内部,磁力线方向与线圈的中心轴线平行。

(○)

2.18交叉磁轭形成的磁场与交流电磁轭形成的磁场相同,但提升力要求不同。

(×)

2.19交叉磁轭旋转磁场不适用剩磁法检测。

(○)

2.20交叉磁轭磁场在四个磁极内侧分布是均匀的,在外侧分布是不均匀的。

(×)

2.21工件磁化时,如果不产生磁极就不会产生退磁场。

(○)

2.22开路磁化不产生退磁场,闭路磁化产生退磁场。

(×)

2.23用相同的磁场强度磁化工件时,L/D值大的工件产生的退磁场大。

(×)

2.24磁化尺寸相同的钢管和钢棒,钢管比钢棒产生的退磁场大。

(×)

2.25交流电因有趋肤效应,所以交流电比直流电磁化同一工件时的退磁场大。

(×)

2.26缺陷的深宽比越大,漏磁场越大,缺陷越容易检出。

(○)

2.27对碳素钢来说,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相对磁导率增大,矫顽力减小。

(×)

2.28铁磁性材料经淬火后,其矫顽力一般说要变大,但淬火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其矫顽力将降低。

(○)

2.29UV-C不可以用于荧光磁粉检测。

(○)

2.30使剩磁降为零施加的反向磁场强度称为矫顽力。

(○)

2.31由磁粉检测理论可知,磁力线会在缺陷处断开,产生磁极并吸附磁粉。

(○)

2.32管状工件和圆棒工件材料、外径和长度均等,则管状工件反磁场强度将增加到原来的2倍。

(×)

2.33只要工件中存在缺陷,被磁化后缺陷所在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磁痕。

(×)

2.34宽度相同的缺陷,其深度比越大,产生的漏磁场也越大。

(○)

2.35退磁场仅与工件的形状尺寸有关,与磁化强度大小无关。

(×)

2.36顺磁性材料的磁感应强度远大于磁场强度。

(×)

2.37钢棒通电磁化时,其中心处的磁场强度为零。

(○)

2.38磁化同一工件,交流电比三相全波整流电产生的退磁场小。

(○)

2.39因为漏磁场的宽度比缺陷的实际宽度大数倍至数十倍,所以磁痕对缺陷宽度有放大作用。

(○)

2.40铁磁性材料近表面缺陷产生的漏磁场强度,随缺陷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

2.41采用长度和直径相同的钢棒和铜棒分别对同一钢制圆筒形工件作芯棒法磁化,如果通过的电流相同,则检测灵敏度相同。

(○)

2.42铁磁性材料在加热时,铁磁性消失而变为抗磁性时的温度叫居里温度。

(×)

2.43采用长度和直径相同的钢棒分别对同一钢制管形工件作芯棒法磁化,如果通过的电流相同,则交流电和直流电的检测灵敏度相同。

(×)

2.44采用线圈法磁化,当被检工件太长,应进行分段磁化,也可用加长磁化时间移动线圈来实现。

(×)

2.45根据JB/T4730.4-2005标准规定,对镍钢复合板复层接头进行表面无损检测时,应优先采用磁粉检测。

(○)

2.46根据JB/T4730.4-2005标准规定,当采用荧光磁粉检测时,使用的黑光灯在距离黑光灯滤光片380mm处的辐照度应大于或等于1000μW/cm2,黑光的波长应为320nm~400nm,中心波长约为365nm。

(×)

3.1磁粉检测时,交流电有较强的表面磁场,但直流电比交流电具有较好的渗透性。

(○)

3.2交流电由于趋肤效应的作用,磁力线大多集中于表面,因此对交流电磁轭来说其提升力只需流电磁轭的l/4。

(○)

3.3采用剩磁法检测时,交流探伤机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

(○)

3.4交流电磁化的工件比直流电磁化的工件容易退磁。

(○)

3.5单相半波整流电结合干法检测,对工件近表面气孔、夹渣和裂纹等缺陷效果很好。

(○)

3.6整流电中包含的交流成分越大,检测近表面较深缺陷的能力越大。

(×)

3.7直流电磁场渗入深度大,在七种磁化电流中,检测缺陷的深度最大。

(○)

3.8直流电不利于磁粉的流动,所以不适用于干法检验。

(○)

3.9周向磁化是指在工件中建立一个环绕工件的并与工件轴垂直的周向闭合磁场,用于发现与工件轴平行的纵向缺陷。

(○)

3.10触头法和磁轭法都能产生纵向磁场。

(×)

3.11复合磁化在工件中产生一个大小和方向随时间成圆形、椭圆形或螺旋形轨迹变化的磁场。

(○)

3.12轴向通电法是将工件通以电流,在工件表面和内部产生一个周向磁场,用于检测横向缺陷。

(×)

3.13对于厚壁工件,采用中心导体法,管外表面的磁场强度比内表面下降很多。

(○)

3.14采用中心导体法磁粉检测时,最大磁场强度产生在被检测工件的内表面。

(○)

3.15中心导体法可用于检测工件内、外表面与电流平行的横向缺陷和端面的径向缺陷。

(×)

3.16JB/T4730.4-2005标准规定中心导体法检测工件外表面时,应尽量使用直流电或整流

电。

(○)

3.17中心导体法检测工件端面缺陷比轴向通电法灵敏度高。

(○)

3.18采用触头法检测时,电极间距应控制在75~200mm之间。

磁场的有效宽度为触头中心线两侧1/4极距,通电时间不应太长,电极与工件之间接触保持良好,以免烧伤工件。

(○)

3.19线圈法纵向磁化,会在工件两端形成磁极,因而产生退磁场。

(○)

3.20采用线圈法检测时不可将工件紧贴线圈内壁放置进行磁化。

(×)

3.21对于壁厚<6mm的薄壁压力管道应采用直流电磁轭。

(○)

3.22在磁轭法中,工件是闭合磁路的一部分,用磁极间对工件感应磁化,属于闭路磁化。

(○)

3.23JB/T4730.4-2005规定:

磁轭的磁极间距应控制在75mm~200mm间,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连线两侧各50mm的范围内,磁化区域内每次应有5mm的重叠。

(×)

3.24对特种设备的焊接接头进行磁粉检测,一般最好采用交流电磁轭。

(○)

3.25交叉磁轭一次磁化可检测出工件表面任何方向的缺陷,检测效率高。

(○)

3.26最好采用步进式的方法移动交叉磁轭。

(×)

3.27JB/T4730.4-2005标准规定:

使用交叉磁轭时,四个磁极端面与检测面之间应尽量贴合,最大间隙不应超过1.5mm。

(○)

3.28采用磁轭磁化工件时,磁化电流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选择。

(○)

3.29JB/T4730.4-2005标准规定:

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

(○)

3.30JB/T4730.4-2005标准规定:

磁化规范要求的交流磁化电流值为有效值,整流电流值为平均值。

(○)

3.31对于形状复杂的工件,可以用标准试片上的磁痕显示程度来确定磁化规范。

(○)

3.32除了用经验公式外,还可以用磁特性曲线来确定纵向磁化规范。

(×)

3.33电极触头法中两触头连线上任意一点的磁场强度方向与连线垂直。

(○)

3.34采用交流电磁化工件时,确定最大磁化强度的是峰值电流。

(×)

3.35用于轴向通电法的磁化规范,同样适用于中心导体法。

(○)

3.36采用两个互相垂直的磁场同时施加在一个工件上,就可以使任何方向上的表面裂纹不漏检。

(×)

3.37对同一工件进行纵向磁化时,使用高充填因数线圈法所需要的安匝数比低充填因数线圈偏心法放置时要大。

(×)

3.38对于直流电磁轭,只要提升力满足标准要求,则进行磁粉检测时,工件表面磁场强度就能达到要求。

(×)

3.39(与3.16重复)(〇)

3.40JB/T4730.4-2005标准对磁轭法的间距控制、检测的有效区域、重叠长度都与触头法要求一致。

(×)

4.1频繁开启黑光灯将影响黑光灯的使用寿命。

(○)

4.2便携磁粉检测设备的电缆线制成线圈可以作为退磁使用。

(○)

4.3退磁装置应保证被磁化工件上的剩磁减少到零。

(×)

4.4毫特斯拉计是测量磁场方向的一种测量仪器。

(×)

4.5一般移动式磁粉探伤机不具备退磁功能。

(×)

4.6黑光灯外壳锥体内表面镀银,目的是起到聚光作用,提高黑光的辐照度。

(○)

4.7JB/T4730.4-2005标准规定:

磁粉检测用的磁探机应定期进行校验,并有记录可查。

(○)

5.1长期工作在腐蚀介质环境中,有可能发生应力腐蚀裂纹的承压设备,其内壁宜采用荧光磁粉方法进行检测。

(○)

5.2磁粉应具有高导磁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性。

磁粉之间应相互吸引。

(×)

5.3磁粉检测用的磁粉粒度越小越好,磁粉的沉降速度越快越好。

(×)

5.4理想的磁粉应由一定比例的条形、球形和其它形状的磁粉混在一起使用。

(○)

5.5荧光磁粉既适用于湿法,又适用于干法,但一般只适用于湿法。

(×)

5.6选择适当的磁粉粒度时,应考虑缺陷的性质、尺寸、埋藏深度及磁粉的施加方式。

(○)

5.7JB/T4730.4-2005标准规定:

磁粉检测若以水为载体时,应加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必要时添加消泡剂。

(○)

5.8磁悬液浓度大小的选用与磁粉种类、粒度、施加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