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卷练习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8139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分卷练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分卷练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分卷练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分卷练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分卷练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分卷练习试题.docx

《高考分卷练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分卷练习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分卷练习试题.docx

高考分卷练习试题

高考分卷练习试题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1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下。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粳(jīng)米咯(kǎ)血矫(jiǎo)揉造作

B.剽(piōo)窃啁啾(qiū)麻痹(bì)大意

C.祛(qū)病角(jué)色咸与(yù)维新

D.炽(chì)热股肱(gōng)潜(qián)移默化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详两全齐美乖戾卷帙浩繁

B.痉挛和气致祥悭吝迫不急待

C.诋毁藕断丝联潦倒草菅人命

D.枯燥精兵简政战栗饿殍遍野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人利用税制改革的机会,故意把水搅浑,乘机哄抬物价,谋取暴利。

B.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许多企业为了加快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开始大规模启用高科技人才。

C.最近日本政府审定通过由日本右翼学者炮制的教科书,激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D.巴以冲突再次升级,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赶往耶路撒冷会见巴以双方领导人,从中周旋。

4.下列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在为何要退出反导弹条约问题上,一向含糊其辞,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不满和不安。

B.新产品的试验已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刻,希望大家尽心尽力做好准备,因为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C.塔利班组织捣毁大佛,制造“9・11”事件,致使阿富汗内忧外患,间不容发。

D.为解决眼前木材紧缺的情况而乱砍乱伐,破坏森林,这无疑是饮鸩止渴,后果不堪设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采取了科技兴农的策略,农业发展较快,我国改变了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局面

B.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C.为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

关键是知识在起决定作用。

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D.刚刚结束的全国“文代会”要求:

文学创作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上,都要力求创新。

6.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李清照纪念堂是座古色古香的庭院,a:

“大明湖畔,b,故居在垂杨深处;c,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读后顿然唤起人们对这位婉区词家的怀念。

A.a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b漱玉词中c趵突泉边

B.a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b趵突泉边c漱玉词中

C.a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b趵突泉边c漱玉词中

D.a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b漱玉词中c趵突泉边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勉幼勤经史,长而沉雅清峻。

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

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曰:

“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

”勉乃衷之,上言曰:

“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

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肃宗遽令奔骑宥释。

由是归化日至。

克复西京,累历清要,迁梁州都督、山南西道观察使。

勉以故吏王��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所诬。

即停诏拘��,飞表上闻,��遂获宥。

后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

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意为所抑。

在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

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遗将并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考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考四十余。

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

十一年,汴宋留后田神玉卒,诏加勉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

建中四年,李希烈反,以他盗为名,悉众来寇汴州,勉城守累月,求援莫至,遂潜师溃围,南奔宋州。

诏以司徒平章事征。

既至朝廷,素服请罪,优诏复其位,勉引过备位而已。

无何,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以杞邪佞蠢政,贬未塞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

他日,上谓勉曰:

“众人皆言卢杞奸邪,联何不知!

卿知其状乎?

”对曰:

“天下皆知其奸佞,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佞也。

”时人多其正直。

(节选自《旧唐书李勉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悉众来寇汴州。

寇:

入侵的敌人。

B.无何,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

无何:

没多久。

C.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资:

资助,辅助。

D.拜监察御史。

拜:

授与官司职。

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时人多其正直B.众人皆言卢杞奸邪

C.勉性廉洁D.贬未塞责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勉乃衷之,上言曰

②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B.①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C.①意欲勉降礼于己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长而沉雅清峻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表现李勉正直的一项是()

①勉乃衷之

②勉不为之屈

③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

④遂潜师溃围,南奔宋州

⑤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佞也

⑥即停诏拘,飞表上闻,遂获宥。

A.②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11.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勉任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时,李希烈来寇汴州,他守城累月,救援莫至,只好潜师突围,丧失了汴州。

朝廷用担任司徒平章事这个职位的名义征召他到朝廷来,他认罪态度好。

在回答皇上卢杞是否奸佞时,得到世人好评。

B.李勉是唐朝宗室,有政治远见,在灵武任监察御史时,认为对俘虏不应全部处斩,应该让他们洗心向善,归于王化,否则就是把那些被侮辱的占了天下一半的人推向敌人。

肃宗接受了他的意见,使归化者每天都有人来(归化)。

C.李勉爱惜人才,任梁州都督时,认为他的老部下王��勤苦能干,让他代理南郑县令,当王��遭到诬陷,被皇帝下令处死时,他停止执行诏令,奏表上报皇上,使王��获救。

D.李勉在广州时,平定了当地的叛乱,扩大了海外贸易,生活俭朴,为政廉洁,离任时,他把家人携带的南货犀角、象牙等物,全都投入江中,更为难得。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中国建筑中的塔

梁思成

现在说到砖石建筑物,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塔,也许同志们就要这样想了:

“你谈了半天总是谈些封建和迷信的东西。

”事实上,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主要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过去的社会既然是封建和迷信的社会,当时的建筑物当然是为封建和迷信的社会服务的;因此,中国的建筑遗产中,最豪华的、最庄严美丽的、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和庙宇。

欧洲建筑遗产的精华也全是些宫殿和教堂。

在一个城市中,宫殿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庙宇寺院的美,人民大众都可以欣赏和享受。

在寺院建筑中,佛塔是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的。

它是多层的高耸云霄的建筑物。

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

它最能引起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的。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

在佛教未到中国之前,我们的国土上已经有过一种高耸的多层建筑,就是汉代的“重楼”。

秦汉的封建主常常有追求长生不老和会见神仙的思想;幻想仙人总在云雾缈的高处,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因此建造高楼,企图引诱仙人下降。

佛教初来的时候,带来了印度的“�@堵坡”的概念和形象――一个座上覆放着半圆形的塔身,上立一根“刹”竿,穿着几层“金盘”。

后来这个名称首先失去�@字,“�@堵坡”变成“塔婆”,最后省去“婆”字而简称为“塔”。

中国后代的塔,就是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堵坡”而形成的。

12.下列对塔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塔的形式也反映出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向往和追求。

B.塔不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有一些发展。

C.佛塔应该是寺院建筑的一种,是为封建和迷信的社会服务的。

D.为了让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能够看见以及为了引诱仙人下降,塔修成高耸入云的建筑。

13.下列不属于“塔”的成因的一项是()

A.佛教的信仰和追求,使人们想有一种高耸入云,引人注目,令人产生丰富想象和联想的建筑。

B.由于口语传承中概念和语音的变化,使“�@堵坡”变成了“塔”。

C.秦汉的封建主常常幻想成仙、遇仙和长生不老。

D.佛教带来了“�@堵坡”这一概念和具体的形象。

14.对原文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和欧洲的建筑精华全是些宫殿、庙宇或教堂。

B.塔的价值,完全表现在封建迷信和宗教信仰上。

C.中国的砖石建筑物,最主要的是塔。

D.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15.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塔”这个概念的产生,可以知道,通过对佛教中一些音译语的研究,能够发现汉语语音的一些发展演变规律。

B.在阶级社会里,关于佛教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也应该有很多精品。

C.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积淀的城市里往往保存着较完美的宗教艺术品。

D.从第三自然段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推论佛教建塔的思想是源于对佛祖的崇拜、精神上的与佛祖会见以及追求长生不老。

 

第Ⅱ卷(共105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总分

总分人

分数

 

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胡同文化(有删节)

汪曾祺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城里有大街,有胡同。

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

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

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

这种方正不仅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

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

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

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

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

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巴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巴。

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

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

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

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

羊肉胡同当初必是卖羊肉的。

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

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

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

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的像羊尾巴、狗尾巴。

有些胡同则不知道取何取义,如绿纱帽胡同。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做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

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

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

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我们通常所说的北京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原意搬家。

有在一个在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

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

“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檀,断砖墙。

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

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了里的房子。

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

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

北京人很讲究“处街坊”。

“远亲不如近邻”。

“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的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

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洒铺,都没有桌子,在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有窝头,就知足了。

大腌萝卜,就不错。

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虾米皮、熬白菜,嘿!

我认识一个在国了监当过差,伺候过祭酒的老人,他说:

“哪儿也比不上北京。

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

”五味神是什么神?

我至今考查不出来。

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

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帝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

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

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

与他们无关。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

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

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声说:

“叫他认错?

门儿也没有!

忍着吧!

――‘穷忍着,富忍着,睡不着眯着’!

”“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

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

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

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

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

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

西风残照,衰草离坡,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

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也许像西安的蛤蟆棱,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16.北京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

(限两字)请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

(均用四字概括,不超过16字)(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分)

①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穷忍着,富忍着,睡不着眯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是一篇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书序。

从文中“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以及全文思路紧紧扣住“胡同之没”的“没”来介绍可以看出。

B.“胡同文化”就是诠释北京民居建筑与市民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是物质,是表意;胡同是精神,是实质。

C.文中所写北京人对大腌萝卜、小酱萝卜、臭豆腐滴香油、虾米皮熬白菜等的喜爱,其用意是为了说明北京人的食文化。

D.本文“京片子”味很浓,从文中使用大量括号来解释说明就可以看出作者使用了地道的京语,如“唤头”“惊闺”“会鸟”等;更主要的是作者把这种“京腔京味”熔铸到了自己的语言中,如“嘿”表示满足到了极点。

E.文中列举的胡同名字的来源的共同性,表明北京胡同取名生活化。

五、(12分)

20.根据下面的消息报道,写一条简讯(字数不超过26个字)(4分)

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京、沪、穗三地502位居民做专项调查透露:

42.7%的家庭,教育消费已成为家庭开支的重要一项,超过60%的家庭1―3年内要把钱花在教育上,而且是大额支出。

然而对重金消费中的教育质量否感觉物有所值呢?

在调查中,只有45%居民给予肯定,另有26.5%给予否定,有26.5%的居民认为无法判断。

 

21.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歌谣”为喻体,依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4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为使下面的语段简明顺畅,必须删改和删掉的序号是(4分)

2001―2002年度,我校将扩大招生人数①,由原来的22个教学班级②增加到28个。

由于我校的教室本已十分③严重④不足,因此急需新建教室。

现在,虽然我们已多方进行⑤筹措,但经费问题仍然难以解决。

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决眼下⑥的⑦燃眉之急⑧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23.以下两题,任做一题(4分)

(1)补充下列横线的句子。

(任选三句)

①失之东隅,______________

②投我以木桃,______________

③高山仰止,______________

④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

⑤千里之堤,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江雪》的首句,请默写全篇。

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对文中三个划线句子,任选两句进行翻译。

(5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海。

径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大家。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面两题,任选一题。

(6分)

(1)阅读下面的宋词,对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进行赏析。

踏莎行

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对其表达技巧进行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省略阳光

据报道:

山野菜贸易中,蕨菜出口主要是对日本,以前销路非常好,有多少收多少,可是最近几年,国外客商却不要了,因为菜不好。

采蕨菜的最佳时间只有十天左右,这期间的蕨菜鲜嫩好吃,早了不成,晚了就老了,采好后,要摊放在地里晾晒一天,第二天翻个个,再晾晒一天,把水分蒸发干,然后再成把捆好,装箱。

等食用时放在水里浸泡一下就可以了。

可是当地农民为了多采多卖,把蕨菜采到家,来不及放在地上晾晒,而是放在热炕上暖,这样只用两小时就烘干了。

这样加工处理的蕨菜,从外表上看哪都一样,可是食用时,不管放在水里怎么泡,都像老树跟一样,又老又硬,根本咬不动。

国外客商发现后,对此提出警告,一次,两次,还是如此。

结果,人家干脆封杀,再不从我国进口了!

那些一心想加工速成蕨菜的农民,省略了两天的阳光,但是最终被烘干的却是自己!

请以“捷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等,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第Ⅰ卷

A卷

1.C(“啾”)应读jiū)

2.A(B“联”应为“连”C“齐”应为“其”C“急”应为“及”)

3.C(A“周旋”应为“斡旋”B“谋取”应为“牟取”D“启用”应为“起用”)

4.B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