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第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8048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第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第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第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第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第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第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docx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第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第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第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docx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第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6届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解析版)

1.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元素周期表中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②d区元素最后一个核外电子一定填充在s能级上

③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④同一周期自左至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C.只有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①不正确,s区中氢元素是非金属。

①错;d区元素最后一个核外电子不一定填充在s能级上,②错;③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越多,原子半径不一定越大,③错;④元素原子的电离能越小,原子就越易失去电子;反之,元素原子的电离能越大,原子越难失去电子。

同周期稀有气体不易失去电子,故④错;所以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表以及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架、泥三脚、研钵、瓷坩锅等仪器名称的书写均不规范

B.用硫粉覆盖地下撒有的汞;用热碱溶液洗去试管内壁的硫;用二氧化碳扑灭金属钠引起的失火;用湿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是否集满;以上操作均合理

C.洗涤沉淀时,向漏斗中加适量水并不断搅拌以增加洗涤效果

D.用精密pH试纸测得0.1mol/LNa2CO3溶液的pH=11.6

【答案】D

【解析】A不正确,瓷坩锅书写不规范,应为“瓷坩埚”,其余正确;

B不正确,二氧化碳不能用于活泼的金属钠引起的失火;

C不正确,洗涤沉淀时,向漏斗中加适量水,但一定不能搅拌,否则会延长过滤时间;

D正确,用精密pH试纸测得的pH保留一位小数;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a2++2HCO3-+2OH-=CaCO3↓+2H2O+CO32-

B.向NaAlO2溶液中加盐酸至溶液呈酸性:

A1O2-+4H+=Al3++2H2O

C.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HCO3-+OH-=CO32-+H2O

D.Cl2与H2O反应:

Cl2+H2O=2H++Cl-+C1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碳酸钙、碳酸氢钠和水,则离子方程式为

Ca2++HCO3-+OH-=CaCO3↓+H2O,A错误;

B.向NaAlO2溶液中加盐酸至溶液呈酸性:

A1O2-+4H+=Al3++2H2O,B正确;

C.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碳酸钠、一水合氨和水,离子方程式不正确。

C错误;

D.Cl2与H2O反应中生成的次氯酸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开,即Cl2+H2O=H++Cl-+HC1O,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名师点晴】限制条件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是:

4.已知某+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该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属的族是

A.IIAB.IBC.IIBD.VIII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因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是铜原子,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IB,所以选B。

考点:

考查原子轨道理论能量最低理论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M2.5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无关

B.硅是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C.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故能消毒杀菌

D.塑化剂是一种化工塑料软化剂,可以大量添加到婴幼儿玩具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PM2.5”是指粉尘颗粒小于2.5μm,部分来自人类活动,错误;B、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为二氧化硅,错误;C、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能消毒杀菌,正确;D、塑化剂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引发激素失调等问题,不可以大量添加到婴幼儿玩具中,错误。

考点:

化学与STS、硅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用途、蛋白质性质。

6.相同体积的Na2SO4,MgSO4,Al2(SO4)3,溶液分别加入过量的BaCl2,得到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3,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2:

2:

3B.1:

1:

3C.1:

1:

1D.3:

3:

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相同物质的量的Na2SO4,MgSO4,Al2(SO4)3三者中,SO4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3,现在加入过量BaCl2后,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3,即原来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1。

考点:

物质的量的计算。

7.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CO3

2H++O32-B.HClO===H++ClO-

C.NaHCO3=Na++H++CO32-D.Ba(OH)2===Ba2++2OH-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碳酸应该分步电离,A项错误;B、次氯酸是弱电解质,用可逆号连接,B项错误;C、碳酸氢钠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C项错误;D、Ba(OH)2===Ba2++2OH-,D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电离方程式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CO32-+2H+=CO2↑+H2O

B.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S2-+2H+=H2S↑

C.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C6H5O-+CH3COOH→C6H5OH+CH3COO-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Fe2++Cl2=Fe3++2C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离子反应为HCO3-+H+=CO2↑+H2O,故A错误;B、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S+2H+=Fe2++H2S↑,故B错误;C、苯酚的酸性小于醋酸,苯酚钠与醋酸溶液反应生成苯酚和醋酸钠,故C正确;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的离子反应为2Fe2++Cl2=2Fe3++2Cl-,故D错误;故选C。

考点:

考查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的相关知识。

9.已知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金刚石、s)+O2(g)=CO2(g)△H1=-395.41kJ/mol

②C(石墨、s)+O2(g)=CO2(g)△H2=-393.51kJ/mol

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转化成石墨是自发进行的过程

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自发进行的过程

C.石墨比金刚石能量高

D.金刚石比石墨能量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C(金刚石、s)=C(石墨、s)△H=-1.9kJ/mol,焓变小于0,有正向进行的趋势,但反应速率太慢,金刚石比石墨能量高,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

10.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

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均无沉淀),共含K+、Ag+、Fe3+、C1-、OH-、NO3-六种离子。

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请问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几种离子?

A.1B.2C.3D.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甲厂的废水呈碱性,则甲厂中一定含有OH-,Ag+、Fe3+能与OH-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Ag+、Fe3+不能在甲厂,应该在乙厂;氯离子不能与Ag+共存,故C1-在甲厂,甲厂含有的阴离子为C1-、OH-,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还含有阳离子K+;乙厂中含有Ag+、Fe3+,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乙厂还应该含有NO3-,所以乙厂中含有3种离子:

Ag+、Fe3+、NO3

考点:

考查了常见离子的共存判断的相关知识。

11.已知断裂1molC—H键,要吸收热量414.4kJ;断裂1molC—C键,要吸收热量347.4kJ;生成1molC===C键,会放出热量615.3kJ;生成1molH—H键,会放出热量435.3kJ,某有机物分解的反应可表示为:

若在反应中消耗了1mol乙烷,则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放出251.2kJ的热量B.该反应吸收251.2kJ的热量

C.该反应放出125.6kJ的热量D.该反应吸收125.6kJ的热量

【答案】D

【解析】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所以根据键能可知,反应热是△H=414.4kJ/mol×6+347.4kJ/mol-414.4kJ/mol×4-615.3kJ/mol-435.3kJ/mol=+125.6kJ/mol,所以答案选D。

12.一氧化碳、烯烃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烯烃的醛化反应,又称羰基的合成,如由乙烯可制丙醛:

CH2=CH2+CO+H2

催化剂

CH3CH2CHO。

由丁烯进行醛化反应也可得到醛,在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醛的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给信息:

乙烯发生醛化反应可制丙醛,则丁烯进行醛化反应可制得戊醛C4H9-CHO,C4H9-为C4H10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部分,结合丁烷的同分异构体及等效氢判断知C4H9-有4种结构,故戊醛共有4种结构,选C。

考点:

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3.比较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①H2SO3;②NaHSO3;③Na2SO3。

三种溶液中[SO32-]的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②>①>③D.③>①>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三种溶液中亚硫酸钠是强电解质,可以完全电离出亚硫酸根离子。

所以③中的亚硫酸根离子浓度最大。

而②亚硫酸氢钠电离出亚硫酸氢根离子,再由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出亚硫酸根离子,这一步电离是类似弱电解质电离,比较微弱,产生的亚硫酸根离子浓度比较小。

至于①中的亚硫酸,只有在分步电离的第二步电离时才会产生亚硫酸根离子,第二步电离本身很微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的知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12的NaOH溶液,与等体积0.01mol·L一l氯化铵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

c(Na+)=c(NH

B.新制氯水中:

c(Cl-)>c(H+)>c(OH-)>c(ClO-)

C.室温下,向0.0lmol/L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

c(Na+)>c(SO

)>c(NH

)>c(OH-)=c(H+)

D.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lmol/L的NaA和NaB棍合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一定为:

c(Na+)>c(OH-)>c(HA)>c(HB)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等浓度的NaOH和NH4Cl反应,得到的NH4+会发生水解,不相等,错误;B、根据浓度大小:

c(H+)>c(Cl-)>>c(OH-)>c(ClO-),错误;C、NH4HSO4和NaOH按1:

1混合时,溶液呈酸性,因此NaOH需要过量,正确;D、不能确定A、B离子的强弱,因此无法判断,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的大小关系,溶液中的守恒关系等知识。

15.关于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实验室用MnO2固体与浓盐酸共热,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Cl2

B.②实验中若左边棉花变橙色,右边棉花变蓝色,则能证明氧化性:

Cl2>Br2>I2

C.③实验试管中会生成血红色沉淀

D.用图④操作可提取碘酒中的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MnO2固体与浓盐酸需要加热,制取的Cl2中混有HCl和水蒸气可分别通过饱和食盐水、浓硫酸除去,然后收集,尾气用碱石灰处理,A对;与KI反应的可能是Cl2或Br2,不能确定只是Br2与KI反应,所以不能比较Br2和I2的活泼性,B错;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是溶液变为血红色,没有沉淀生成,C错;碘酒中的碘不能直接分液出来,D错,选A。

考点:

化学实验操作和实验目的的评价。

16.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常见的元素,其相关信息见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的基态原子核外的三个能级上电子数相等

Y

Y与X同周期,Y基态原子p能级的成对电子数与未成对电子数相等

Z

Z的单质是一种银白色活泼金属,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W

向含W2+的溶液中滴加强碱,其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1)W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周期_____族,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_______个电子。

(2)X的最简单氯化物分子呈____________型结构,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淡黄色的固体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金属Z投入含WCl3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冶炼W过程涉及以下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3W2Y3(s)+XY(g)=2W3Y4(s)+XY2(g)△H=-15.73kJ/mol

W3Y4(s)+XY(g)=3WY(s)+XY2(g)△H=+640.4kJ/mol

则反应W2Y3(s)+XY(g)=2WY(s)+XY2(g)的△H=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四、Ⅷ、2

(2)正四面体、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3)6Na+6H2O+2Fe3+=6Na++3H2↑+2Fe(OH)3↓

(4)ΔH=+421.69kJ/mol.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

X为C;Y为O;Z为Na;W是Fe。

(1)26号元素Fe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

基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2)C的最简单氯化物分子CCl4呈正四面体结构。

Na在空气中燃烧产生Na2O2.在离子化合物Na2O2中含有Na、O之间的离子键及O、O之间的非极性共价键。

(3)Na投入到FeCl3溶液中时,首先发生反应:

2Na+2H2O=2NaOH+H2↑,然后发生:

FeCl3+3NaOH=Fe(OH)3↓+3NaCl.总方程式为6Na+6H2O+2FeCl3=6NaCl+3H2↑+2Fe(OH)3↓.离子方程式为:

6Na+6H2O+2Fe3+=6Na++3H2↑+2Fe(OH)3↓。

(①+②×2)÷3整理可得Fe2O3(s)+CO(g)=2FeO(s)+CO2(g)ΔH=+421.69kJ/mol.

考点:

考查元素的位置、原子结构、分子的空间构型、化学键的类型、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aq)+OH-(aq)===H2O(l)ΔH=-57.3kJ/mol,

(1)实验室用0.25L0.10mol/L的一元强酸和强碱中和,若中和后溶液体积为0.5L,中和后的溶液的比热容为4.2×10-3kJ/(g·℃),且密度为1.0g/mL,则溶液温度升高____________℃。

(2)将V1mL1.0mol/L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mol/L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3)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A.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气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催化剂使水分解,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取得能源

(4)在高温下一氧化碳可将二氧化硫还原为单质硫。

①C(s)+O2(g)===CO2(g)ΔH1=-393.5kJ·mol-1

②CO2(g)+C(s)===2CO(g)ΔH2=+172.5kJ·mol-1

③S(s)+O2(g)===SO2(g)ΔH3=-296.0kJ·mol-1

请写出CO与S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8分)

(1)0.68℃;

(2)B;

(3)A、C;

(4)2CO(g)+SO2(g)===S(s)+2CO2(g)ΔH=-270kJ·mol-1

【解析】

试题分析:

(1)H+(aq)+OH-(aq)═H2O(l)△H=-57.3kJ/mol,0.25L0.10mol/L的一元强酸和强碱中和生成0.025molH2O,反应放热0.025mol×57.3kJ/mol=1.4325KJ,若中和后溶液体积为0.5L,中和后的溶液的比热容为4.2×10-3kJ/(g•℃),且密度为1.0g/mL,依据Q=-C(T2-T1),得到-1.4325KJ=-4.2×10-3kJ/(g•℃)×500ml×1.0g/mL×△T,△T=0.68°C,故答案为:

0.68;

(2)A、该实验开始温度是21℃,故A错误;B、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过程放出热量,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故B正确;C、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的体积是30mL,由V1+V2=50Ml可知,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mL,设恰好反应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n,根据HCl+NaOH=NaCl+H2O,有n=1.0mol•L-1×0.03L=0.03mol,所以浓度是:

=1.5mol/L,故C错误;D、只是该反应放热,其他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

B;

(3)A、氢气、氧气是两种单质,氢气具有可燃性,可成为新能源,氧气不可以燃烧,只有助燃性.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不等同于单质.所以,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说法错误.水在不分解的情况下,不会产生新物质,不产生新物质,就没有氧气和氢气,水就不会成为新能源.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故A错误;B、太阳能是一种廉价能源.水在高温下可以分解,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为新能源,故B正确;C、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水的分解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D、水可以分解生成H2,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放热.但分解水需高温条件,需消耗能量,寻找特殊的化学物质,可无需在高温条件下分解水,降低成本,用于开发廉价能源,故D正确,故答案为:

AC;

(4)①C(s)+O2(g)═CO2(g)△H1=-393.5kJ•mol-1,②CO2(g)+C(s)═2CO(g)△H2=+172.5kJ•mol-1,③S(s)+O2(g)═SO2(g)△H3=-296.0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得到2CO(g)+SO2(g)═S(s)+2CO2(g)△H=△H1-△H2-△H3=-270kJ•mol-1,故答案为:

2CO(g)+SO2(g)═S(s)+2CO2(g)△H=-270kJ•mol-1。

考点:

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热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

18.(8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已知果汁是显酸性的)

实验编号

水果种类

电极间距离/㎝

电流大小/µA

西红柿

1

98.7

西红柿

2

72.5

苹果

2

27.2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果种类和_______________对水果电池电流大小的影响。

(2)能表明水果种类对电流大小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和__________。

(3)上图所示的装置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正极附近区域的C(H+)将(填“增大”、“减小”、“不变”),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每空2分)

(1)电极间距离(1分)

(2)②③(2分)(两空都对才给分)

(3)Zn-2e—=Zn2+(2分)减小(1分)Zn+2H+=H2↑+Zn2+(2分)

【解析】

19.经分析知,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Zn2+、Cu2+、Hg2+、Fe3+离子,请你设计一个回收并分别得到Cu和Hg的实验方案。

(要求:

写出简明的操作步骤和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1)向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Fe+2Fe3+=3Fe2+Fe+Hg2+=Fe2++Hg

Fe+Cu2+=Fe2++Cu

(2)将

(1)中的滤渣隔绝空气加热,将Hg变成Hg蒸气,再冷凝得到液态Hg,固体中得到单质Fe和Cu。

(3)向

(2)所得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从滤渣中得到单质Cu。

Fe+2H+Fe2++H2↑

【解析】根据金属活泼性不同,用铁粉与废水中的三种离子反应,得到铜、汞、铁的固体混合物;将固体混合物隔绝空气加热,汞变成气态,再冷凝得到液态汞;再用稀盐酸溶解铁,余下铜。

20.(15分)以含钴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o、Fe、SiO2)为原料,制取氧化钴的流程如下:

(1)溶解:

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其目的是。

(2)氧化:

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NaClO3,将Fe2+氧化成Fe3+,其离子方程式。

已知:

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3[Fe(CN)6];亚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4[Fe(CN)6]·3H2O。

3Fe2++2[Fe(CN)6]3-=Fe3[Fe(CN)6]2↓(蓝色沉淀)

4Fe3++3[Fe(CN)6]4-=Fe4[Fe(CN)6]3↓(蓝色沉淀)

确定Fe2+是否氧化完全的方法是。

(可供选择的试剂:

铁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溶液、铁粉、KSCN溶液)

(3)除铁:

加入适量的Na2CO3调节酸度,生成黄钠铁矾[Na2Fe6(SO4)4(OH)12]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沉淀:

生成沉淀碱式碳酸钴[(CoCO3)2·3Co(OH)2],沉淀需洗涤,洗涤的操作是。

(5)溶解:

Co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向碱式碳酸钴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边加热边搅拌至完全溶解后,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

(6)灼烧:

准确称取所得CoC2O41.470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0.830g氧化钴,写出氧化钴的化学式。

【答案】(15分,除

(2)中操作3分,其他均每空2分)

(1)提高钴等元素的利用率

(2)6Fe2++6H++ClO3-==6Fe3++Cl-+3H2O

取氧化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铁氰化钾溶液,若无蓝色沉淀生成,则Fe2+已全部被氧化(3分)

(3)3Fe2(SO4)3+6H2O+6Na2CO3=Na2Fe6(SO4)4(OH)12↓+5Na2SO4+6CO2↑

(4)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使滤液流出。

重复操作2~3次。

(5)防止因温度降低,CoCl2晶体析出

(6)Co2O3

【解析】

试题分析:

(1)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有利于提高原料中钴元素的利用率,便于提高氧化钴的产率。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NaClO3将Fe2+氧化成Fe3+的同时,本身被还原为氯离子;根据题示信息,溶液中Fe2+时,加入铁氰化钾会生成蓝色沉淀,因此取氧化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铁氰化钾溶液,若无蓝色沉淀生成,则Fe2+已全部被氧化。

(3)根据氧化后的溶液中存在Fe2(SO4)3,除铁时加入适量的Na2CO3调节酸度,生成黄钠铁矾[Na2Fe6(SO4)4(OH)12]沉淀,同时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