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7903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课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课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课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课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标试题.docx

《小学数学课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标试题.docx

小学数学课标试题

数学课标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0、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1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4、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15、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16、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17、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18、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9、《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1、《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

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22、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23、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24、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25、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6、“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7、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8、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9、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30、《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3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3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3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3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3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3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3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3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4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

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4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二、选择题

1.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B)

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

③教师成长④情感、态度、价值观

2.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D)

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D.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3.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C)

A.强调探究性学习B.强调合作学习

C.内容密切联系生活D.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4.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B)

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是自主的人

C.学生是独特的人D.学生是独立的人

5.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A.认知内驱力B.学习动机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6.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A)

A.及时复习B.及时休息C.过度复习D.分数复习

7.“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C)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8.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D)

A.普通教育性质B.基础教育性质C.社会主义性质D.义务教育性质

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B)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0.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D)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②恰当地组织教材

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B、自主式C、启发式D、合作式

1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B)(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B、图形与几何C、几何与直观D、图形与直观

13、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1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

A、一B、二C、三D、四

15、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B)

A、3-4题/分B、1-2题/分C、2-3题/分D、8-10题/分

16、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C)的意义。

A、分数B、小数C、负数D、万以上的数

17、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D)、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A、克服困难B、解决问题C、相信自己D、乐于思考

18、(B)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A、理解B、了解C、掌握D、经历

19、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C)的过程。

A、“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B、“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

C、“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D、“合作交流——实践检验——推理论证”

20、(D)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

A、文本资源B、社会教育资源C、生成性资源D、信息技术

2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联系生活学数学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B)

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教师成长D.情感、态度、价值观

2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D)

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D.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2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

2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A)的动词。

A.过程性目标B.知识技能目标

27、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C)

A.强调探究性学习B.强调合作学习

C.内容密切联系生活D.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2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B)

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是自主的人

C.学生是独特的人D.学生是独立的人

2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A.认知内驱力B.学习动机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30、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A)

A.及时复习B.及时休息C.过度复习D.分数复习

3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B.主动的C.富于个性D.被动的

3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3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35、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B.符号感C.空间观念D.统计观念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36、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37、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

38、“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

39、《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40、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

A、成绩B、目的C、过程

41、“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

A、一B、二C、三D、四

42、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4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A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4、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45、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4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

48、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

49、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50、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B、直观与抽象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简答题

1、数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答:

(1)、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2)、充分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3)、注重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4)、注重计算器与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2、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学时要注意那几个问题?

答: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

(4)、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的评估为主。

4、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具体要求要适当。

5.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答: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五)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6.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

答: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7.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答: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准”。

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

不能再搞“一刀切”。

对学生发展或提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内容标准绝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8、简述应用意识的含义?

答:

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9、简述行为动词“探索”的基本含义?

答案要点: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10、简述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可见,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非常必要。

11、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并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答案要点:

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12、简述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3、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

(1)、立足激励原则;

(2)、关注人性原则;(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14、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答:

(1)、第一学段(1~3年级);

(2)、第二学段(4~6年级);(3)、第三学段(7~9年级)。

15、课程内容(即四大领域)的内容是什么?

答: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概率;(4)、综合与实践。

16、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17、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答:

(1)、导向功能;

(2)、反馈功能;(3)、决策改进功能。

18、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

答:

(1)、情节不要太多;

(2)、环节不要太细;(3)、问题不要太碎。

19、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先后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

(1)、20世纪80年代初期:

以教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2)、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小学数学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3)、20世纪90年代后期:

以学评教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

20、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答:

(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2)、在与他人交流评价中反思;(3)、在与学生交流评价中反思。

21、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是什么?

答:

(1)、分项评价;

(2)、激励评价;(3)、跟踪评价;(4)、延迟评价;(5)、协商评价。

22、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答:

(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4)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23、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

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4、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25、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主要体现在:

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26、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7、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

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