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总复习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7740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总复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金融学总复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金融学总复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金融学总复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金融学总复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总复习总结.docx

《金融学总复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总复习总结.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总复习总结.docx

金融学总复习总结

金融学复习提纲

一、货币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

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如:

金属货币制度下的本位币

有限法偿:

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货币的职能

1.交换媒介职能

交换手段: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计价标准:

用(观念中或者想象中的)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成为交易的前提 

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2.资产职能

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货币的作用

1.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提高交换效率。

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

2.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便利了商品交换

3.支付抵消以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

4.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

5.通过发挥支付手段和资产职能形成的存款)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中性:

货币面纱论:

古典主义二分法

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的预期会使得货币的影响消失

货币非中性:

凯恩斯学派:

人们注重名义价值而忽视实际价值

货币学派:

现代货币数量出发,“货币最重要”

货币制度

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动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目的:

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

内容:

(规定或确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名称、值);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币、辅币及其规格);货币的法定支付偿还能力(有限或无限法偿);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国家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

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流通中去的

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复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良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劣币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内容:

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外汇行市的稳定;国际收支不平衡则采用多种方式调节。

牙买加体系:

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黄金完全非货币化,各国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二、信用

经济范畴的信用: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信用风险

借款人未能及时足额归还偿还债务而引发的违约风险

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

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卖方以商品形式向卖方提供的信用

赊销

两种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

商品买卖

商品买卖完成的同时,买方因无法实时支付贷款而对卖方承担了相应的债务

货币借贷

银行信用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国家信用

中央政府债券(国债)

一国中央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或筹措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

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

政府担保债券

政府作为担保人而由其他主体(通常是政府所属的企业或者与政府相关的部门)发行的债券。

其信用等级仅次于中央政府债券,其发行人一旦失去了偿还能力,则由中央政府代其偿还债券的本息

消费信用

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勇于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赊销

分期付款

消费贷款

国际信用

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和借贷活动

国外借贷

国际直接投资(见下图)

银行信用的特点

1.吸收社会各部门的闲置资金,聚集为巨额的可贷资金,资金贷放规模大

2.独立于商品买卖,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

3.存贷款在数量和期限的灵活满足了存贷款人的多样化需求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1.商业信用出现在银行信用之前,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

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难以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银行信用在资金提供规模、资金流向和范围、借贷期限三个方面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3.银行信用不排斥商业信用

消费信用的作用及负面影响

作用:

1.宏观:

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商品销售

2.微观:

平滑生命周期内的财富,提高生活质量

负面影响:

1.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导致虚假需求

2.信用膨胀:

信贷投放规模过大,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

3.消费信贷的借款人对未来预期收入的错误判断,会使借款人的债务负担过重

 

三、利率 

货币的时间价值

来源于对现在消费推迟的时间补偿;

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的原因:

占用货币的机会成本、对通货膨胀损失的补偿、对投资风险的补偿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资金借入方支付给资金贷出方的报酬

利息的实质

1.非货币因素角度

庞巴维克:

时差利息论,一切利息都来源于同种和同量物品价值上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又是由二者在时间上的差别造成。

利息来源于由资本生产的费时性所决定的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的差额。

西尼尔:

等待论,利息和利润都是“节欲”的报酬。

马歇尔:

第一次区分利息与利润,利息为纯息,利润为毛利息,资本是一种生财之源,资本出借及其形成的资本的等待都是一种牺牲,因此是节欲和等待的报酬,而作为毛利息的利润则不具有这种该特质。

2.货币因素角度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息论:

利息是对人们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

3.现代经济学的观点

利息是投资者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取的补偿或报酬,这种报酬包括对放弃投资于无风险资产机会成本(无风险利率)的补偿和对风险的补偿(风险溢价)。

风险资产的收益率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风险溢价。

利率的计算

单利与复利

单利法

只按本金计算利息

I=Prn

S=P(1+rn)

复利法

将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额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

I=P[(1+r)n-1]

S=P(1+r)n

复利的合理性:

最初凭借本金而获得的利息应该享有与本金同样的进一步获得额外报酬的权利

复利更能反映利息的本质和经济规律

单期终值和现值

FV=C0(1+r)=PV(1+r)

多期终值和现值

FV=C0(1+r)t=PV(1+r)t

终值复利因子:

(1+r)t

现值复利因子亦称贴现因子:

(1+r)-t

贴现:

计算现值的过程,亦称“现金流贴现分析”

贴现率:

计算现值所使用的利率

收益率

当期收益率:

每年的利息收入与证券购买价格的比率

资本利得(损失)率:

由于证券价格变动所导致的收益或损失

总收益率=当期收益率+资本利得率

利率决定理论

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中的分割作为起点,利息率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变化,资金紧张时利率上升,资金宽裕时利率下降。

适用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利率决定问题。

2.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

投资流量导致的资金需求与利率负相关,储蓄流量导致的资金供给与利率正相关,二者共同决定利率。

3.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利率取决于货币供求数量的对比,货币供给量由货币当局决定,而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流动性偏好增强,货币需求上升,利率上升,反之亦然。

货币供求角度分析利率,适用于短期利率变化。

4.新剑桥学派“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认为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取决于可贷资金的供求状况,供给与利率正相关,需求与利率负相关。

供求对比导致利率变化,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有关。

5.新古典综合派“IS-LM”模型:

利率由既定国民收入下的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决定,均衡利率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

 

影响利率变化的其他因素

宏观经济周期:

危机:

商品销售困难、资金紧张→资金需求急剧增加、借贷资金供不应求→利率节节走高

萧条:

企业和居民对经济前景缺乏信心,对资金需求大幅降低/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市场上出现大量游资→利率不断走低,甚至为零

复苏:

信心恢复,消费和投资需求逐步回升→对借贷资金需求增加→利率提高

繁荣:

生产迅速发展,利润急剧增长,对借贷资金的需求增加→利率不断上升

收益率曲线的经验特征

1.不同期限的债券,其利率随时间变化一起波动

2.短期利率低,收益率曲线更倾向于向上倾斜;如果短期利率高,收益率曲线可能向下倾斜

3.收益率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

 

四、汇率

外汇与汇率

广义:

外币和以外币标价的金融资产

狭义:

外币标示的、在国际结算中直接使用的支付手段

汇率:

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又称汇价

直接与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

应付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币为基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币

间接标价法:

应收标价法,以一定单位本币为基准计算应收多少外币

汇率决定理论

早期汇率决定理论

国际借贷理论:

外汇变动是国际贸易债权债务关系

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

e=EP/P*

相对购买力平价:

de/e=dE/E+dp/p-dP*/P*

前提:

完全竞争+不存在生产率差异+国内外购买篮子相同

汇兑心理学说:

预期(外汇的边际效用)

利率平价理论(凯恩斯):

r与dE成反比

现代汇率决定理论

货币分析法:

e=M*-M-a(y*-y)+b(i*-i)

资产组合法:

货币只是资产中的一类,承认本国资产与外国资产的不完全替代性

汇兑成本说:

出口换汇和进口换汇

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可以避免汇率频繁变动给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带来汇率风险,减少收益的不确定,从而推进国际贸易和跨国的长期投资,有利于一国的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浮动汇率可以对整个国际收支的运行进行自发的微调,避免政府强制干预给经济带来的剧烈震荡,减少国际投机冲击,实现内外均衡;浮动汇率下的国际贸易和投资面临的汇率风险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操作加以分散或转移

牙买加体系的特点

1.以浮动汇率为主导

2.以信用货币为基础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自行安排汇率制动,只需事先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

人民币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1955-1981)

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1981-1984)

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并存(1985-1993)

有管理浮动汇率制(1994-1997)

钉住汇率制(1998-2005)

有管理浮动汇率制(2005-)

五、金融资产与价格 

金融工具:

经济主体之间签订的表明交易双方的所有权关系或债权关系的金融契约或合同。

金融工具的特征

法律性:

法律保障契约的信用关系

流动性:

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或交易对冲能力

收益性:

金融工具给交易者带来的货币或非货币收益。

风险性:

金融工具市场价值变化给持有人带来收益与损失的不确定性

金融资产

具有价值并能给持有人带来现金流收益的金融工具。

金融资产价值的大小是由其能够给持有者带来的未来收入现金流的大小和可能性高低决定的。

金融资产包括五个要素

发售人;价格;期限;收益;标价货币

绝对价值评估

债券的价值评估

到期一次性支付本息

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分期付息的永久性债券

股票的价值评估(略)

六、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投融资活动的场所

金融市场属于要素市场,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保险市场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市场参与者

政府

主要资金需求者

中央银行

宏观经济管理部门

金融机构

中介结构;资金的供给者、需求者、中介人

企业

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主要筹资者

居民

主要的资金供给者

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的价格

市场交易的组织形式

交易所、柜台、电信网络

金融市场的一般功能

资源配置与转化

价格发现

风险分散和规避

宏观调控传导

金融市场功能发挥的条件

外部条件:

法制健全、信息披露充分、市场进退有序

内部条件:

国内、国际统一的市场;丰富的市场交易品种;健全的价格机制;必要的技术环境

 

七、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

以期限在一年内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货币市场的特点

1.交易期限短:

①金融工具期限短(一年以内)②资金主要来源于居民企业金融机构的闲置资金,主要用于调剂资金头寸

2.流动性强:

①金融工具期限短决定了其流动性强②货币市场的二级市场交易相当活跃

3.安全性高:

①期限短流动性强②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高

4.交易额大:

货币市场是一个批发市场

货币市场的功能

1.政府和企业调整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求:

政府发行国库券;企业签发商业票据,购买国库券、商业票据

2.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

3.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

公开市场业务

4.市场基准率生成:

高安全性决定了其利率水平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

(一)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

金融机构同业间进行短期融资的市场

特点

1.源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要求

2.参与主体仅限于金融机构

3.无担保,信用拆借,市场准入条件比较严格

4.期限短、电讯化、高流动

5.利率敏感,交易量大

功能

1.为商业银行提供准备金管理的场所,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

2.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短期资产组合管理的场所

3.同业拆借利率是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能够灵敏准确地反映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对其他金融工具的利率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牵动作用。

央行政策对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供给降低→利率上升。

著名同业拆借市场:

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八、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特点

1.交易工具的其期限长

2.筹集的目的是是满足投资性需求

3.交易规模大

4.二级市场收益不确定

 

资本市场的功能

1.筹资与投资的平台:

企业筹集中长期投资性资金,投资者进行金融资产配置组合

2.有效配置资源的场所

3.促进购并与重组

4.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行方式

私募发行:

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投资方式,也称非公开发行或者定向增发

公募发行:

向广泛的非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

直接发行:

发行人不通过证券承销机构而自己发行证券

间接发行:

承销发行。

发行人不直接参与证券的发行过程,而是委托给一家或几家证券承销机构承销

1)代销:

代理发行机构不垫付资金,只负责按发行人的条件推销,发行风险又发行人自行承担,手续费一般较低

2)包销:

代理发行机构用自己的资金先买下全部待发行证券,然后按市场条件转手出去,若有滞销证券,可减价出售或自己持有

证券经纪人:

在证券交易所充当交易中介而收取佣金的商人;不担风险,只收佣金

证券商:

买卖证券的商人;自负盈亏

第二经纪人:

交易所经纪人与外界证券商或客户的中介人

证券上市:

证券在证券交易所登记注册,并有权在交易所挂牌买卖

证券交易所:

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的场所,一般是由经纪人、证券商组成的会员制组织

柜台交易市场:

通过各家证券商所设的专门柜台进行证券买卖的市场,店头市场

无形市场:

通过计算机、电话、电信方式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实际上是证券交易的一个电信网络

十、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

是从事金融活动的企业组织,它通常以一定量的自有资金为营运资本,通过吸收存款、发行各种证券、接受他人的财产委托等形式形成资金来源,而后通过贷款、投资等形式运营资金,并且在向社会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取得收益。

与社会经济各部门联系最广泛的经济组织。

功能:

便利支付结算;促进资金融通;降低交易成本;改善信息不对称;转移与管理风险;创造信用与存款货币。

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组织的区别

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

经营关系与活动原则

经营风险及影响

金融机构的类型:

存款类与非存款类;管理性与营业性;商业性与金融性;国内与国际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形成:

1944年7月,同盟国确立战后货币制度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十一、存款类金融机构

存款类金融机构:

(银行类金融机构)接受个人和机构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

以存款为主要负债,以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存款类金融机构间的相互关系:

相互补充、相互竞争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运作特点:

公众性、风险性、服务性

职能与作用

充当信用中介,事先对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充当支付中介,对经济稳定和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创造信用与存款货币,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

转移与管理风险,实现金融、经济的安全运行

提供各种服务便利,满足经济发展的各种金融服务需求

商业银行

以存款为主要负债,以贷款为主要资产、以支付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并直接参与存款货币创造的金融机构

组织形式

例子

总分行制

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并形成庞大银行网络的银行制度

普遍

单一制

单元制,不舍任何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

美国的一些州

控股公司制

一家控股公司持有一家或多家银行的股份,或者是控股公司下设多个子公司的组织形式

美国很多银行,如美国花旗银行

连锁银行制

某一人或某一集团购买若干家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控制这些银行的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的业务

业务解释

作用、特点

表内业务

资产业务

现金资产

库存现金、存放中央银行和同业的存款等

保持流动性

信贷资产

贷款和票据贴现

证券投资

增加收益来源;实现资产多样化,分散风险,保持流动性

负债业务

被动负债

通过吸收存款来筹集资金(见下表)

最原始、最主要的负债业务

主动负债

通过发行各种金融工具主动吸收资金

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期限长,利于资金来源稳定;同时保持流动性和较高的收益

其他负债

借入款:

对央行的再贴现再贷款,对同业的拆借,其他金融机构的借款

弥补暂时的资金不足

临时占用资金:

为客户提供服务时临时占用的资金

银行资本

核心资本

普通股、不可收回的优先股、资金盈余、留存收益、可转换的资本债务、各种补偿准备金等所有者权益

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发生意外损失时的弥补和保障

附属资本

未公开的准备金、资产重估准备金、呆账准备、长期次级债等

表外业务

中间业务

结算、代理、信托、理财、信息咨询等,不发生借贷性的信用关系

风险小、收入稳定

创新的表外业务

不直接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与表内业务关系密切,又称或有资产/负债业务;如贷款承诺、担保、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和衍生性的互换、期货、期权、远期合约

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新要求,高利润、高风险

 

存款

活期存款

随时存取并可直接开立支票账户的存款,支票账户存款或往来账务存款,一般无息

定期存款

存期固定且较长、利息较高

储蓄存款

针对居民个人的计息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一般不能签发支票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

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信用风险:

违约风险;借款人不能按契约规定偿还本息而使债权人受损的风险

市场风险:

市场价格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利率风险,汇率风险

流动性风险:

无法提供足额资金来应付客户提现或贷款需求时引起的风险

操作风险:

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计算机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政策性银行

由政府发起或出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银行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业务经营目标是配合并服务政府的产业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的可持续与协调发展。

特性

1.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2.具有特定的业务领域和对象

3.资金运作的特殊性

作用

1.补充和完善市场融资机制

2.诱导和牵制商业性资金的流向

3.提供专业性的金融服务

合作金融机构

按照国际通行的合作原则,以股金为资本、以入股者为服务对象、以基本金融业务为经营内容的金融合作组织

特性

1.自愿性:

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2.民主性:

所有成员地位平等,不按出资额排序;民主管理,一人一票;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3.合作性:

资本的合作

作用

1.增强个体或弱势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通过必要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来扶持农民或小生产者,保护其生产积极性,使个体经济或小规模经济在互惠互利中增强生存发展能力

2.降低个体经济获取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

 

十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分类

投资类

证券公司

投资基金公司

其他投资类金融机构

保障类

保险公司

社会保障机构

其他非存款类

信托投资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汽车金融服务公司

金融担保公司

金融信息咨询服务类公司

业务运作及其特点

1.不直接参与货币创造过程

2.资金来源与运作方式各异

3.专业化程度高,业务之间存在较大区别

4.业务承担的风险不同,相互的传染性较弱

5.业务的开展与金融市场密切相关,对金融资产价格变动非常敏感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发展条件

1.经济与科技条件

2.金融创新

3.法律规范与监督

投资类金融机构特点

1.以有价证券为业务活动的载体

2.业务专业性高,风险大

3.业务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投资类金融机构作用

1.促进证券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2.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而信息搜寻成本

3.通过专业技术与知识为投资者规避风险、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提供可能

 

十三、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

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单一中央银行制

一元式

只设一家,总分行制

大多数国家

二元式

中央地方两级相对独立

美国联邦储蓄

跨国中央银行制

若干国家联合组建

欧洲中央银行

复合中央银行制

一家商业银行兼中央银行

计划经济

准中央银行制

政府授权商业银行或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新加坡、香港

职能

作用

发行的银行

通过国家授权,集中垄断货币发行,向社会提供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

调控货币数量,维护币值稳定

银行的银行

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组织参加和管理全国清算业务,监督管理金融业;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安全和其他服务

维护金融机构的正常运作、保持安全

政府的银行

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向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管理经营国际储备;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提供经济信息服务

监督管理金融业,调控宏观经济,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并为政府提供融资、国库收支等服务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

1.经济体系运作:

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定提供保障(货币政策)

2.国家宏观经济:

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管理金融活动)

3.对外金融关系:

中央银行是现代国际经济联系与合作纽带(金融关系)

业务

含义、内容

工具、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