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737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docx

《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docx

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

中考专题复习生物实验

【近些年生物结业考试(中考)试卷特点:

A、面向全体学生B、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C、重视实验、探究能力D、注重生产、社会实践

【新课标对实验、探究的要求和诠释】

《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生物实验是生物的灵魂,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源泉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通过实验和探究,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生物知识,形成生物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被列为十个一级主题之一,在中考后期复习中务必让学生理解实验和探究以及发展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目前限于笔试,很难考查实验操作情况,所以常常利用实验试题的开放性,或设计,或补充,或修正,或评价等丰富的实验情景来完成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实验内容,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

因此,实验和综合题常常揉合在一起。

【本专题的重点】

1.理解教材中要求的实验操作和探究实验

2.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分析探究实例。

3.能够自主设计简单的探究方案。

4.能够分析和应用教材中经典实验。

【本专题的考点】

1.考查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2.考查科学探究一般方法的应用

(1)变量分析:

需要理解对照实验中变量的设置,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2)结果、结论分析:

根据所给的实例分析探究的结论。

(3)设计探究的方案: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案。

(4)纠错分析:

指出并且改正所给探究方案的不足或错误之处。

3.考查经典实验:

对经典实验方法、原理、过程、结果、结论的分析。

此类题型是一类综合题型。

【知识梳理】

一、探究的一般过程:

作为学习生物科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探究的基本过程如下: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质疑。

2、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之后,我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相关资料等,作出相应的种种假设。

通过讨论,对于提出的假设要做合理的保留或删除。

3、制定计划。

计划的制定要紧扣所作的假设进行,包括探究对象、对照装置(如容器)、区分标志(如标签)等材料用具的选择和准备,设计方案的形成和实验步骤的安排。

要注意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

4、讨论和完善计划。

自己制定出初步探究计划之后,在探究计划实施之前,可以把计划提交小组,通过小组成员讨论或反复研究,对不周到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

因为科学探究实验要胆大心细,周全考虑,稍有不慎,会前功尽弃。

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探究材料如何选取,探究装置是否合理,探究步骤是否完整等方面。

5、实施计划。

严格按照探究方案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翔实地记录实验结果。

6、得出结论。

分析探究结果,与所作的假设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结论。

7、表达与交流。

通过小组内部讨论和组间交流等形式深入分析主题。

二、教材中常考的学生实验操作。

(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方法步骤:

1.打开镜箱,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小心地置于实验桌偏左侧,依次辨认各部分结构名称:

(1)支持部分:

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镜筒,转换器

(2)光学部分:

遮光器、反光镜、物镜,目镜

(3)调节部分: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2.按下列操作要领进行显微镜操作:

(1)安放(同1)。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与载物台距离约2厘米。

③转动遮光器,让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让反光镜朝向光源。

④用左眼向目镜里注视,可见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①低倍观察:

把装片或切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

两眼注视着物镜,慢慢地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为止。

用左眼向目镜里注视(右眼也要

睁开),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象清晰,调节光圈至视野亮度适宜。

②高倍观察:

移动装片或切片,把选好欲再放大的部分(目标)移到视野正中央,转动转换器,让高信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象清晰.备注说明:

1、使用显微镜应注意保护好镜头,不要用手抚摸透镜,载物台应保持清洁,不要随意转动准焦螺旋和转换器。

2、观察完毕,小心移出装片,转动换转器将物镜偏至两侧,使镜筒垂直下降,小心放入镜箱中固定好,以备下次实验用。

(二)、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方法步骤

1、制作临时装片

①把载玻片、盖玻片用纱布擦干净。

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划一个小方块。

④用镊子撕下这方表皮,平展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⑤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后轻放平,以免产生气泡。

2、显微镜下低倍观察,辨认出细胞的主要组成结构

3、染色观察①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色液浸入标本之中②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4、绘出细胞简图,注明结构名称。

实验现象1、观察可见,洋葱表皮细胞排列整齐,每个细胞都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2、染色后观察可见,液泡,细胞核等结构更加清楚。

结果分析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上不易辨认),细胞质内有大的液泡)和细胞核组成的。

(三)、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画细胞结构图

方法步骤

1、制作临时装片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o.9%的生理盐水。

②用清水漱口,除口中的杂物。

③取一根用0.1一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过的牙签,在口腔内颊部(内壁)上轻轻刮取少许口腔粘膜的碎屑,涂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

④盖上盖玻片(注意方法,防止产生气泡)。

⑤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其着色。

2,观察和绘图

①将装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注意细胞的形态。

选择一个较清楚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换上高倍镜观察,注意细胞的组成结构。

②绘图,根据视野中的某个清晰的细胞,绘出细胞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现象低倍镜下可见:

口腔上皮细胞扁平,多角形且不规则,三五成群或单个分散,或若干重叠。

高倍镜下可见:

圆形的细胞核位于中央着色较深,核周围染色较浅的是细胞质,细胞膜较薄,包在细胞质外,不易看清。

结果分析人体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的。

口腔粘膜属于复层扁平上皮,具有保护和防止病菌侵入的作用。

备注说明

1、如果视野中出现了许多纤维状或其它异形物,说明漱口不彻底干净。

2、0.1一0.5%。

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将牙签消毒。

3、光线调暗一些,细胞各组成部分较清楚。

(四)、鉴定骨的成分

方法步骤

1、鉴定骨中有机物

①取一根鱼的肋骨,投入盛有15—20%盐酸的试管中,观察有何现象发生。

②约过20分钟后取出,清水冲洗干净,将骨弯曲一下,有何感觉。

2、鉴定骨中无机物

①取一根鱼的肋骨,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煅烧,注意颜色变化。

②待到骨变灰白时,移熄酒精灯,放在纸上,轻轻敲打一下,有何现象。

实验现象

1、试管中有小气泡不断上升,骨变柔软可以打结。

2、开始煅烧骨逐渐发黑,后来逐渐变灰白色。

结果分析骨是由柔韧的有机物和脆硬的无机物组成,这两种成分使骨既坚硬又有一定的弹性。

备注说明

1、骨煅烧应该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

2,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天平测一下肋骨重量,再将灰分无机物和柔韧有机物分别称量一下,计算一下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

(五)、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装片

方法步骤

1、观察:

低倍镜下观察人血永久装片,注意红细胞、白细胞的形状、颜色、数量多少,对照观察永久血涂片分辨白细胞的主要结构。

实验现象

光镜下可见数量多、双面凹陷圆盘状呈红色的红细胞,而数量少,形体比红细胞大、无色透明的是白细胞,在永久涂片的观察视野中,可见红细胞无核,而白细胞有明显的不规则的细胞核。

结果分析

红细胞内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使得细胞呈红色,数量众多,双面

凹陷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与运氧功能相适应。

白细胞通过变形运动吞噬病菌,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备注说明1、永久血涂片经染色处理,除可见白细胞核外,在低倍镜注意观察也可见着色成蓝色的不规则小体,经常成堆分布在细胞之间,这就是血小板。

2、实验完后,要用清水

及时将玻片血膜冲洗干净。

(六)、观察小鱼尾鳍(或蛙蹼或肠系膜)内的血液流动

方法步骤

1、固定小鱼:

用浸湿清水的脱脂棉块轻轻地将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包裹住,只露尾部,放入培养皿(或玻璃板)中,用手轻轻地把尾鳍展开。

2、观察:

将培养皿(或玻璃板)置于载物台上,尾鳍对准通光孔,低倍镜下观察,注意血流方向,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实验现象低倍镜下可见:

血管纵横交错,血细胞在血管中不停地流动着。

其中血流速度慢,血

细胞只有—行通过的是最细的毛细血管;血流速度较快,血液流向分枝,较粗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较慢,血流由分枝汇流且较粗的血管是静脉。

结果分析人体生活细胞所必需的氧气和养料是由动脉中的血液输送到毛细血管后,才能获得,

而代谢废物,CO2则由静脉回流,最后排泄而出,三种类型的血管的结构特点都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备注说明

观察蛙蹼:

取一只活蛙,用探针破坏脑和脊髓,仰放在一块带圆孔的薄木板上,用线绑好。

把后肢蹼膜展开,用大头针固定,低倍镜下观察即可。

(七)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方法步骤

1、连接好装置,假如等量的石灰水。

2,通过细长玻璃管从甲装置吸气向乙装置内的石灰水吹气。

3,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乙中澄清的石灰水逐渐变混浊,呈乳白色。

结果分析: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乳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证明了人体呼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备注说明1,本实验简单,时间短,效果明显,玻璃管吹完后应注意消毒。

2、沉淀产生后,不要继续向内吹入过量气体,否则过量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使浑浊消失。

三、常考经典实验:

1.种子的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的条件:

外界条件: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内部条件:

完整成活的胚

2.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1)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

光合作用的条件:

1、二氧化碳和水(原料);

2、叶绿体(场所)

3、光能光合作用的产物:

有机物(淀粉)、氧气有关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目的: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实验步骤:

暗处理:

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选叶遮光: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同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这种设计方法在实验中叫做对照实验),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光照;

酒精脱色: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清水漂洗,洗掉酒精,向叶片滴加碘液;清水漂洗掉碘液实验现象:

叶片见光的部分变蓝色,不见光的部分不变蓝色。

结论:

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2)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