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8690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Word下载.docx

《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初中中考生物实验Word下载.docx

3、制定计划。

计划的制定要紧扣所作的假设进行,包括探究对象、对照装置(如容器)、区分标志(如标签)等材料用具的选择和准备,设计方案的形成和实验步骤的安排。

要注意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

4、讨论和完善计划。

自己制定出初步探究计划之后,在探究计划实施之前,可以把计划提交小组,通过小组成员讨论或反复研究,对不周到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

因为科学探究实验要胆大心细,周全考虑,稍有不慎,会前功尽弃。

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探究材料如何选取,探究装置是否合理,探究步骤是否完整等方面。

5、实施计划。

严格按照探究方案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翔实地记录实验结果。

6、得出结论。

分析探究结果,与所作的假设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结论。

7、表达与交流。

通过小组内部讨论和组间交流等形式深入分析主题。

二、教材中常考的学生实验操作。

(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方法步骤:

1.打开镜箱,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小心地置于实验桌偏左侧,依次辨认各部分结构名称:

(1)支持部分:

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镜筒,转换器

(2)光学部分:

遮光器、反光镜、物镜,目镜

(3)调节部分: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按下列操作要领进行显微镜操作:

(1)安放(同1)。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与载物台距离约2厘米。

③转动遮光器,让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让反光镜朝向光源。

④用左眼向目镜里注视,可见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①低倍观察:

把装片或切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

两眼注视着物镜,慢慢地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为止。

用左眼向目镜里注视(右眼也要睁开),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象清晰,调节光圈至视野亮度适宜。

②高倍观察:

移动装片或切片,把选好欲再放大的部分(目标)移到视野正中央,

转动转换器,让高信物镜对准通光孔;

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象清晰.

备注说明:

1、使用显微镜应注意保护好镜头,不要用手抚摸透镜,载物台应保持清洁,不要随意转动准焦螺旋和转换器。

2、观察完毕,小心移出装片,转动换转器将物镜偏至两侧,使镜筒垂直下降,小心放入镜箱中固定好,以备下次实验用。

(二)、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方法步骤

1、制作临时装片

①把载玻片、盖玻片用纱布擦干净。

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划一个小方块。

④用镊子撕下这方表皮,平展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⑤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后轻放平,以免产生气泡。

2、显微镜下低倍观察,辨认出细胞的主要组成结构

3、染色观察

①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色液浸入标本之中②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4、绘出细胞简图,注明结构名称。

实验现象1、观察可见,洋葱表皮细胞排列整齐,每个细胞都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2、染色后观察可见,液泡,细胞核等结构更加清楚。

结果分析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上不易辨认),细胞质内有大的液泡)和细胞核组成的。

(三)、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画细胞结构图

1、制作临时装片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o.9%的生理盐水。

②用清水漱口,除口中的杂物。

③取一根用0.1一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过的牙签,在口腔内颊部(内壁)上轻轻刮取少许口腔粘膜的碎屑,涂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

④盖上盖玻片(注意方法,防止产生气泡)。

⑤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其着色。

2,观察和绘图

①将装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注意细胞的形态。

选择一个较清楚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换上高倍镜观察,注意细胞的组成结构。

②绘图,根据视野中的某个清晰的细胞,绘出细胞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现象

低倍镜下可见:

口腔上皮细胞扁平,多角形且不规则,三五成群或单个分散,或若干重叠。

高倍镜下可见:

圆形的细胞核位于中央着色较深,核周围染色较浅的是细胞质,细胞膜较薄,包在细胞质外,不易看清。

结果分析

人体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的。

口腔粘膜属于复层扁平上皮,具有保护和防止病菌侵入的作用。

备注说明

1、如果视野中出现了许多纤维状或其它异形物,说明漱口不彻底干净。

2、0.1一0.5%。

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将牙签消毒。

3、光线调暗一些,细胞各组成部分较清楚。

(四)、鉴定骨的成分

1、鉴定骨中有机物

①取一根鱼的肋骨,投入盛有15—20%盐酸的试管中,观察有何现象发生。

②约过20分钟后取出,清水冲洗干净,将骨弯曲一下,有何感觉。

2、鉴定骨中无机物

①取一根鱼的肋骨,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煅烧,注意颜色变化。

②待到骨变灰白时,移熄酒精灯,放在纸上,轻轻敲打一下,有何现象。

1、试管中有小气泡不断上升,骨变柔软可以打结。

2、开始煅烧骨逐渐发黑,后来逐渐变灰白色。

骨是由柔韧的有机物和脆硬的无机物组成,这两种成分使骨既坚硬又有一定的弹性。

1、骨煅烧应该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

2,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天平测一下肋骨重量,再将灰分无机物和柔韧有机物分别称量一下,计算一下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

(五)、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装片

1、观察:

低倍镜下观察人血永久装片,注意红细胞、白细胞的形状、颜色、数量多少,对照观察永久血涂片分辨白细胞的主要结构。

光镜下可见数量多、双面凹陷圆盘状呈红色的红细胞,而数量少,形体比红细胞大、无色透明的是白细胞,在永久涂片的观察视野中,可见红细胞无核,而白细胞有明显的不规则的细胞核。

红细胞内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使得细胞呈红色,数量众多,双面凹陷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与运氧功能相适应。

白细胞通过变形运动吞噬病菌,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备注说明1、永久血涂片经染色处理,除可见白细胞核外,在低倍镜注意观察也可见着色成蓝色的不规则小体,经常成堆分布在细胞之间,这就是血小板。

2、实验完后,要用清水及时将玻片血膜冲洗干净。

(六)、观察小鱼尾鳍(或蛙蹼或肠系膜)内的血液流动

1、固定小鱼:

用浸湿清水的脱脂棉块轻轻地将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包裹住,只露尾部,放入培养皿(或玻璃板)中,用手轻轻地把尾鳍展开。

2、观察:

将培养皿(或玻璃板)置于载物台上,尾鳍对准通光孔,低倍镜下观察,注意血流方向,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低倍镜下可见:

血管纵横交错,血细胞在血管中不停地流动着。

其中血流速度慢,血细胞只有—行通过的是最细的毛细血管;

血流速度较快,血液流向分枝,较粗的血管是动脉;

血流速度较慢,血流由分枝汇流且较粗的血管是静脉。

人体生活细胞所必需的氧气和养料是由动脉中的血液输送到毛细血管后,才能获得,而代谢废物,CO2则由静脉回流,最后排泄而出,三种类型的血管的结构特点都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观察蛙蹼:

取一只活蛙,用探针破坏脑和脊髓,仰放在一块带圆孔的薄木板上,用线绑好。

把后肢蹼膜展开,用大头针固定,低倍镜下观察即可。

(七)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1、连接好装置,假如等量的石灰水。

2,通过细长玻璃管从甲装置吸气向乙装置内的石灰水吹气。

3,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乙中澄清的石灰水逐渐变混浊,呈乳白色。

结果分析: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乳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证明了人体呼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备注说明1,本实验简单,时间短,效果明显,玻璃管吹完后应注意消毒。

2、沉淀产生后,不要继续向内吹入过量气体,否则过量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使浑浊消失。

三、常考经典实验:

1.种子的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的条件:

外界条件: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内部条件:

完整成活的胚

2.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1)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

光合作用的条件:

1、二氧化碳和水(原料);

2、叶绿体(场所)

3、光能

光合作用的产物:

有机物(淀粉)、氧气

有关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目的: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实验步骤:

暗处理:

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选叶遮光: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同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这种设计方法在实验中叫做对照实验),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光照;

酒精脱色: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清水漂洗,洗掉酒精,向叶片滴加碘液;

清水漂洗掉碘液

实验现象:

叶片见光的部分变蓝色,不见光的部分不变蓝色。

结论:

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2)呼吸作用实验

①呼吸作用放出热量

实验材料状况

推测结果

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

温度计示数升高

呼吸作用释放热量

乙瓶装有煮熟的种子

温度计示数低

②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实验材料

处理

现象

分析(CO2含量)

结论

通气前

通气后

澄清

混浊

甲杯装萌发的黄豆种子

将杯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增加

萌发的黄豆种子产生了CO2

乙杯装煮熟的黄豆种子

同上

无变化

③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处理

分析

(O2含量)

结论

燃烧

熄灭

放入蜡烛燃烧

减少

萌发的黄豆种子吸收了杯中的O2

3.对生物(不同物种)适应性的探究

4.生态平衡问题和环境保护的探究

5.环境污染问题的探究

【精题解析】

【例1】在光下测量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不显著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利用了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的进行抑制了呼吸作用的进行

C、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放出的

D、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不出二氧化碳

解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在光下不仅进行光合作用而且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正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这样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吸收,所以通过测量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而测定呼吸作用效果不显著。

应该在黑暗的地方,即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时来测量。

答案:

A

【例2】做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误滴9%的氯化钠溶液或蒸馏水,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无机盐的浓度为0.9%,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细胞才能保持正常的形态,如果浓度大了,细胞会失水,发生皱缩;

如果浓度大大的小于0.9%,细胞会吸水过多而导致细胞破裂。

细胞皱缩,细胞破裂成碎屑。

【例3】下图中的四粒玉米种子的不同部位受到了损伤(阴影部位表示有损伤)。

请你判断哪一粒种子肯定不会再萌发?

(   )

 

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果皮)、胚和胚乳,尽管种子的胚乳占大部分体积,但最主要的结构还是胚,因为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植物的根茎叶都是由胚发育而来的。

种子是否能发育,取决于胚是否是完整的,是否是活的。

C种子的胚受到损伤,肯定不能萌发。

C

【例4】根据“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所选择的小鱼应当是尾鳍内________少的活小鱼;

(2)用________把活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是为了保持小鱼体表湿润。

(3)观察前,先要使小鱼的尾鳍平贴在________上,然后用________倍镜进行观察。

(4)在显微镜观察的视野中,毛细血管最明显的识别特征是:

血管中的红细胞________.

本题考查的是该实验是如何操作的内容,只要学生亲自做过,熟悉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现象,并不难。

(1)色素;

(2)浸湿的棉花;

(3)培养皿低;

(4)单行通过

【例5】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mL的清水中2~3天;

(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标签A、B、C、D;

(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50mL、100mL、200mL、400mL电池浸出液;

(5)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3条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

结果如下:

B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50

100

200

400

鱼活的天数

15天

12天

7天

1天

根据以上设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

(2)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________;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

该如何设置?

[解析]本题探究的是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因此通过生物对污染水的反应即可说明问题。

这要求必须有对比实验,其变量只能是水体中的电池容量,而生物体——鱼必须是各种情况都一样。

(1)假设废电池对水体无污染;

(2)健康的、大小、体重相近的金鱼;

(3)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而且电池容量越大污染越严重;

(4)需要在第5只鱼缸中只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和同样的金鱼,不加电池浸出液。

【例6】小明同学为探究如何保鲜肉汤作了以下实验。

(图)

小明将甲、乙装置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都放在室温25度的环境中,若干天后,甲肉汤变味,乙肉汤仍然保鲜。

请问:

(1)乙试管中的肉汤没有腐败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验组,________是对照组。

(3)实验后,小明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放在冰箱中,若干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说明细菌繁殖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探究实验的能力。

这类题目综合考查了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时,材料选择、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计、实验条件控制等方面需注意的事项,这比一般的实验设计题难度稍大些,失分率较高。

(1)无菌

(2)有无细菌乙甲(3)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4)适宜的温度(温暖)、水分(潮湿)、营养物质(有机物)。

【例7】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后,自己设计的一个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

编号

加入物质

水温

时间

加碘后反应

原因

1

淀粉+唾液

90℃

10分钟

2

『正确答案』A37℃

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安全评价分为三类: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市场价格在有些情况下(如对市场物品)可以近似地衡量物品的价值,但不能准确度量一个物品的价值。

三者的关系为:

3

淀粉+唾液+2%盐酸

本章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10年的真题中全部集中在环境影响评价这一节。

环境保护的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组成、文件的报批等是历年考试的热点。

37℃

定性评价方法有:

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等。

4

同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相关但又有不同的还有: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规定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等。

淀粉+唾液+10%氢氧化钠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有:

危险度评价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泄漏、火灾、爆炸、中毒评价模型等。

安全评价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技术保障,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3)介绍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布置、水文情况、地质条件、工业园区规划、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功能分布、主要设施、设备、装置、主要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人流、物流等概况。

⑴下面是对反应结果及原因的叙述,请将序号填在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2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和责任主体变蓝;

②不变蓝;

③温度适宜,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

④过酸影响了淀粉酶的催化能力;

⑤温度过高,淀粉酶失去活性没有催化能力;

⑥过碱影响了淀粉酶的催化能力;

⑵从以上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

唾液中含有________,它必须在一定________和________等条件下,才能对淀粉起到消化的作用。

[解析]该实验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有所拓深,对照实验的设计更加多样,这就使得学生对酶的活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即酶的活性不仅受温度的影响,也受酸碱度的影响。

⑵唾液淀粉酶温度酸碱度

【例8】夏天把食品放在冰箱里冷藏,可延长保存时间,这是因为(  )

A.冰箱内有杀菌物质B.低温可使细菌产生不利变异C.细菌具有趋向高温的特性D.低温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在冰箱内贮存食物时间长,是因为温度低减慢了细菌的繁殖速度。

另外,用保鲜膜也可延长食品的贮藏时间,是因为缺乏空气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例9】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素的活性。

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他做了一个实验。

在实验步骤

(1)、

(2)、(3)中各有一处错误或不妥之处,请改正并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步骤:

(1)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编上号,分别装上等量的蒸馏水、河水、自来水。

(2)取发育状况不同的15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人1、2、3号玻璃缸中,三只玻璃缸放在相同的适宜外界条件下培养。

(3)每天同时向1、2、3号玻璃缸中分别投入普通饲料、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用60℃温水处理1小时的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

(4)过几天比较蝌蚪的发育状况。

改正: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1)“蒸馏水、河水、自来水”改为“河水”,

(2)“不同”改为“相同”,

(3)投入后加“等量”。

①若B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而A、C玻璃缸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说明高温使甲状腺制剂失活。

②若B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C玻璃缸内次之,A玻璃缸最慢,说明高温使甲状腺制剂活性降低。

3若B、C玻璃缸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而A玻璃缸内较慢,说明高温未影响甲状腺制剂活性。

【例10】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和用品:

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

②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①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也萌发(或答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该种植物的种子萌发不受光的影响。

②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不萌发(或答有光组发芽率高于无光组,差异显著),光是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有光组不萌发,无光组萌发(或答无光组发芽率高于有光组,差异显著),光抑制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复习几点建议】

建议之一:

认真阅读和分析今年考试范围和题型设置,比较以前考试题,包括结业考试题和中考试题。

建议之二:

重视对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特别是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步骤等的复习。

建议之三:

注重变式训练,突出实验题型的探究

从结业考试、中考试题分析,发现有些题目在不同的年份其呈现形式或设问角度不同而已。

譬如:

“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主干知识点,就有如下角度:

①利用银边吊兰来证明光合作用的两大条件:

光照和叶绿素

②利用NAOH溶液对空气的处理来证明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二氧化碳

③利用图表分析一天中光合作用的变化和相关影响因素

建议之四:

试题要精练、精讲、精评

1、精选精编练习题,模拟试题,时间再紧,老师讲得再好,学生背得再好,不经考试,学生的问题不能被发现,学生的答题技能技巧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