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期货市场20年实践者.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7315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13期货市场20年实践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213期货市场20年实践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213期货市场20年实践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213期货市场20年实践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213期货市场20年实践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13期货市场20年实践者.docx

《1213期货市场20年实践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13期货市场20年实践者.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13期货市场20年实践者.docx

1213期货市场20年实践者

期货市场20年——实践者

作者:

  2010-12-134:

40:

24  来源:

原创  浏览:

57

  20年的时光,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是短暂的一瞬,但1990—2010的这20年,对于中国的期货人来说,却是一段不同寻常的记忆。

  期货市场永远不应忘记这样一批实践者,他们以创新的思维、艰苦的奋斗方式将曾经所谓的“只有发达国家才能发展”的期货市场扎根在神州大地。

  

  党剑:

做忠实的期货守望者

  记者张帆

  他,是一位从业17年的老资格期货人,经历过中国期货市场初创之时的爆炸式发展,也经历过治理整顿时期的惨淡境况,曾一度产生过离开期货业的念头,但他终究还是割舍不下而选择坚守。

  多年的守望没有白费。

经历过两次治理整顿阶段之后,跨入新世纪后中国期货行业进入了规范快速发展时期,他和他所在期货公司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在他的带领下,一家老资历期货公司焕发了新的生机,当人们还在为其成就赞叹时,他又选择加盟一家新兴券商系期货公司,开启职业生涯的新一页。

不长的时间内,他又将这家公司打造成为一家在业界综合实力排名居前的期货公司。

他,就是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一位忠实的期货守望者。

  期市初创时期:

坚守风控底线

  1993年初,当时供职于海南省信托投资公司的党剑受公司委派,前往郑州了解公司投资部一位经理在绿豆期货上面的亏损情况,党剑与期货交易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此时的中国,在先期创办的期货交易所轰动效应带动下,特别是在部分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驱动下,正经历着一场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年代。

也正是在此前后,海南信托于1995年注册成立了海南海信期货经纪公司,党剑则被任命为海南海信期货的第一任总经理。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期货公司的负责人,他很快就感受到当时期货市场不规范发展所造成的恶劣影响。

  由于当时期货市场发展指导思想方面的偏差,最后酿成了一系列风险事件。

对于当时发生的“红小豆9602事件”,“胶合板9607事件”,“海南605咖啡事件”等风险事件,直到现在党剑还表示,“时过多年,这些事情至今还历历在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风险事件不仅给整个期货行业带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也令一批曾经引领行业风向的期货公司,如远通期货、金马期货、中包期货、金创期货等,都倒在不规范运营的枪口下,而当时一些期货界的风云人物也黯然离场。

  这些事件令党剑对公司规范经营,合规治理,预防客户交易风险方面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

此后发生的一件事情更令他印象深刻。

1997年初,在海南中商所咖啡期货交易中,多空双方的激烈较量中,党剑遇到了数目惊人的伪造银行存单,并发现有人以此为抵押获得信用贷款。

在得知存单有假时,处于公司规范运营的考虑,他向有关方面报警,这导致参与交易的一些投机大户损失惨重,为此他还遭到过人身威胁。

  知行并举,把好风险管控

  为控制国内期货市场盲目发展无序经营的状况,1993年11月和1998年8月份,国务院两次下发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前后对国内期货市场进行了两次清理整顿。

  在1998年年初全国期货公司联席会议上,党剑在海信期货任上所秉持的合规经营理念和采取的相关措施,加上当时在期货公司负责人中不多见的理论素养,使得他引起了参会中国国际期货公司高层领导田源、郭晓利、李由鹏等人的注意。

党剑回忆说,“我清楚地记得,之后的3月份中期董事长田源到海南邀请我去中期工作。

当时海南整体状况正处于泡沫之后的沉寂,能去中期工作当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于是当年6月,党剑离开海南来到北京担任中期副总裁。

  “在中期集团内部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感觉自己收获颇丰。

”党剑表示,中期作为中国最大的期货(集团)公司,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号召力,为自己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发展平台,中期在运管理念和模式、风控能力、营销策略等方面给了他很多经验和启发。

  而21世纪头十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也日益重视期货市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2004年年初,“国九条”的出台,其中对“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做出了进一步阐述和部署,成为指导期货发展的纲领。

此后,社会各界对推动期货市场发展达成越来越广泛的共识。

  2003年,党剑任职上海中期总经理。

在他的带领下,上海中期的业务发展迎来新的生机。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三年,上海中期的交易量保持在全国前三,成为2005、2006年进步最快的期货公司。

  与之相对应的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期货市场制度规范建设日臻完善。

他表示,中国期货行业进入规范快速发展时期后,由于前期市场基础性制度较为完善,从“大豆0209合约”、“天胶0309合约”等逼仓失败后,此后国内市场在没有发生大的风险事件。

更加可贵的是,中国期货市场整体运行质量的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提高经受住了历史性的考验。

2008年百年一遇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海外市场大幅暴跌并未引发国内市场的连锁反应,没有出现投资者和期货公司大面积亏损,进而引发剧烈的市场动荡,国内期货市场再经受住了考验。

  迎接新挑战对未来期市发展充满乐观

  正当人们在为上海中期在短时间取得成就而赞叹时,2007年党剑却选择离开并加盟东证期货,在一家刚刚重组不久的券商系期货公司开始全新的职业生涯。

  来到东证期货以后,党剑对于期货公司经营理念也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对于东证期货这样全新的公司,党剑推行“制度规范先行”政策。

先搭好基本框架制度,构建好相应的组织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工作,公司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确保了公司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010年4月,备受关注的股指期货市场成功上市交易,标志中国期货市场进入金融时代。

党剑表示,尽管股指期货上市的时间不长,但是期货行业对股指期货的准备已经很充分了,没有理由搞不好这个品种。

  党剑坦言还有一个梦想尚未实现,那就是“把期权引入中国”。

他期望在引入期权交易后能够拓展国内期货市场的产品布局和公司的业务范围。

  

  李经谋:

期货拓荒者的光荣与梦想

  本报记者李红珠

  20年前,引进期货机制的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在中原腹地横空出世,令世界为之一震。

谁也没有想到,作为全国第一家期货试点单位,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像一只“报春鸟”,不仅拉开了新中国期货市场的序幕,更预报了两年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代的到来。

  时过境迁,在国内期货市场经历了盲目发展和规范整顿后,很多交易所已经不复存在。

但是,郑州商品交易所始终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为服务我国国民经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国20年前推出具有期货机制的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又是什么原因将期货成功在中国扎根并枝繁叶茂?

带着这些疑问,期货日报记者采访了期货市场的拓荒者——郑州商品交易所第一任总裁李经谋。

  试点之初:

在夹缝中求生存

  据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地发展,长期困扰我国的粮食问题得以缓解。

但随着粮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入市场调剂的粮食逐年增多,年度之间粮食价格也出现较大的波动,导致买难卖难的问题交替出现,患多患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既影响了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也干扰了粮食流通的正常进行。

  为寻求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国家有关部门加强了对期货市场问题的研究。

当时的河南省是最早参与期货研究的省份之一,粮食期货课题组就设在河南省粮食局办公室,对于粮食局办公室主任和即将成为省商管委副主任和粮食局副局长的李经谋来说,从此便与中国期货市场结下了不解之缘。

  国家期货课题组根据当时中国国情制定了“由现货起步,向期货发展”的方针,而且首推期货品种为小麦,因此期货试点任务就理所当然地放在地处中原的小麦生产大省河南,这无疑对河南的期货市场研究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支持。

1990年10月12日,一个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并引进期货机制的规范化的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正式成立了。

  郑州市场成立之初,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对市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内不看好,国外亦心存疑虑。

李经谋是在市场成立前夕、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临危受命,被认为是接了一个“烫手山芋”。

“当时我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压力和动力同在,困难和信心并存”。

  成功扎根,荒地上缔造出许多“第一”

  回望过去,在郑州市场肩负的多项重任中,李经谋完成得最出色的,就是将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期货市场成功移植到社会主义中国,并在这块热土上缔造了许多“第一”。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在发展完善现货市场的同时,开始了向期货市场的过渡。

1991年3月,我国第一份半年期的未收获小麦的远期合约签订。

1991年年底,通过研究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期货交易规则,于当年10月制定出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规则,并经国家期货课题组审议通过上报国内贸易部。

1993年3月1日,国家正式批准启用“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名称和“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规则”。

1993年5月28日,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期货标准化合约交易首次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同时我国第一套期货计算机交易系统(当时称复数约定价格制)也同时启用……

  然而,在数不尽的中国期货市场“第一”中,李经谋颇为自豪的“郑州模式”和在10年时间里把郑州商品交易所建成为中国最大的期货交易所、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现货市场,从而引起国际期货界的关注。

据了解,“郑州模式”后来已经被不少国家所借鉴。

美国期货专家温妮·派克将其介绍给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则最终选择了“郑州模式”,移植郑州市场的交易规则并接受培训,在阿布扎比建立了尼日利亚第一个粮食批发市场,并开始了向期货市场的过渡。

  以创新驱动发展,坚守风险底线

  众所周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建立引发了中国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热潮,一大批不规范的所谓期货交易所蜂拥而至,不仅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造成很大影响,而且也严重损坏了中国期货市场在世界的形象。

经过国家两次清理整顿,由五十多家变为十五家,然后再由十五家变为三家,中国期货市场才走向规范发展的道路。

郑州商品交易所作为规范运作的标杆坚守下来。

1996年6月5日,在期货市场发展的最困难时期,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对郑州商品交易所进行考察,对其规范运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对期货试点工作寄予厚望,郑州商品交易所也迎来了市场发展的新时期。

  李经谋认为,郑商所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缩影”,特别是期货市场的前十年,始终坚持规范自律的郑州商品交易所“代表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正确方向”。

他认为,郑商所的成功是由“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促成的,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努力的结果:

一是前期准备充分;二是源于对期货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和对国家试点的忠诚;三是制定了一套好的交易规则;四是坚持规范自律的管理思想;五是把风险管理作为市场的永恒的主题;六是把服务作为市场的根本宗旨;七是优秀的管理团队和良好的会员群体;八是以创新驱动发展。

  见证轨迹,“期待中国成为期货强国”

  虽然李经谋离开郑商所领导岗位10年多了,现在与现货打交道,但心却仍然在期货市场,时刻关心着期货的发展。

“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愈益显示出我国期货交易制度的优越性,尤其是涨跌停板等一系列制度的创新,是经得起时间、风险考验的。

现在不少国家的金融监管者都在向中国寻找经验,足以说明我国期货市场已经逐渐被世界认可。

  但是李经谋还是提醒说,在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如何保持我国期货市场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正视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有不少是我国特有的,如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影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要认真坚持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不断推出与实体经济密切结合的期货合约及期权等新的交易方式,进一步加强交易所规范自律管理,始终把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放在市场管理的重要位置,实现上述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

  作为期货市场的拓荒者,李经谋对于我国期货市场还有很多期待:

希望加快期货市场的立法步伐,理顺期货监管体系,在风险可控情况下,逐步实现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努力争取我国期货主导品种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实现中国由期货大国向期货强国的过渡,以同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相适应,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而这也是李经谋等一批期货开拓者最为殷切的期望。

 

 

  年度见证

1992  见证者:

袁小文

  现职:

华泰长城期货总经理

  

  这年秋,中国首家期货公司——万通期货的牌照在广州尘埃落定。

当时,厉以宁、吴敬琏、萧灼基、田源、常清等主要领导经常聚首万通期货,筹划中国期货市场的蓝图。

当时我担任万通期货总经理助理,有机会在那一场场激烈的交锋中完成对期货知识的启蒙。

  

1993  见证者:

罗旭峰

  现职:

南华期货总经理

  

  1993年的期货市场,可以用“新、乱、高、低、多、少、缺”几个字来形容。

所谓“新”,是行业没有经过实践的考验。

“乱”是指缺乏统一的成熟的游戏规则。

“高”是指期望值过高。

“低”是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市场信息系统保障水平低,客户认知程度低。

“多”是指交易所和期货中介机构多。

“少”是指懂专业的人少,期货品种少。

“缺”是指缺法规,缺经验,缺人才,一切靠市场参与者摸索。

  

1994  见证者:

林皓

  现职:

中大期货董事长

  

  回顾1994年,国内期货市场经历了前3年的快速发展,正进入最繁荣,也是最混乱的一个时代。

由于市场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约束,交易所成立、品种推出、经纪公司管理、风险控制等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当年出现钢材等一批交易品种被国务院暂停,以至于现在还给一批人留下期货高风险的印象。

  

1995  见证者:

周勇

  现职:

江苏弘业期货董事长

  

  那年,期货行业规模也达到一个新的高点,交易所数量近15家,期货经纪公司经过清理整顿也更加规范化。

回顾当年,不得不提的是震惊中外的“3·27事件”和“3·19风波”,国债期货交易被暂停交易,我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中途夭折,作为这一事件的历史见证者,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1996  见证者:

吴素萍

  现职:

上海中期总经理

  

  1996年期货市场处于试点整顿初期,仍可见盲目发展阶段的惯性作用。

投机资金趁势炒作导致市场风险频发,红小豆、胶合板和海南咖啡均出现了历史性风险事件。

随着治理整顿工作的深入,期货公司纷纷开始撤销营业网点、裁减从业人员,期货市场迎来了“冬至”。

  

1997  见证者:

裘一平

  现职:

大地期货总经理

  

  1997年,香港回归,举国欢腾,留在我记忆深处却是辛酸的。

正是这一年,从业五年且刚入而立之年的我从事业的顶峰跌到了谷底,身边熟悉的同事纷纷转行了,曾经市场中叱咤风云的英雄纷纷消失了。

中国期货市场犹如脱缰的野马,在一阵狂奔之后,迎来了痛苦、漫长的,现在看来也是关键的“调整期”。

  

1998  见证者:

王拴红

  现职:

格林期货董事长

  

  值得庆幸的是,1998年,中国证监会根据期货投资咨询机构的综合实力,首批认定了3家机构、18名专业人士获得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从业资格,格林集团下属的格林中银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以及该公司的5位研究人员首批荣幸获得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这不仅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

  

1999  见证者:

张培源

  现职:

上海良茂期货总经理

  

  1999年6月2日国务院第267号令发布了经国务院第18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当年9月1日实施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不仅规范了期货市场各主体的行为和责任,整肃了市场中弥漫着的浓厚的投机气氛,重塑了期货市场的正面形象,更重要的是为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其固有功能,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0  见证者:

苏文全

  现职:

东吴期货总经理

  

  这一年,国务院和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了期货市场。

1月21日,中国证监会开始对未取得相应资格的营业部依法取缔。

3月15日,中国证监会开始规范期货公司注册资本,184家期货公司资本全部“达标”。

多年的清理整顿使期货市场出现严重萎缩,2000年交易量和成交额跌至1995年以来的最低点。

  正是经历“阵痛”之后,期货市场也从此破茧重生:

中国期货业协会正式成立,豆粕期货合约在大商所上市交易,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拉开序幕……

  

2001  见证者:

钱荣金

  现职:

金源期货董事长

  

  “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当年3月5日被写入“十五”计划纲要,期货市场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6月26—28日在长沙举办的第一期期货经纪公司高管人员培训班,标志着期货公司走向统一规范。

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期货市场教程》的出版,标志着期货行业准入机制的建立。

《期货经纪合同》指引的颁布实施,是规范期货经纪行为的新指标。

  

2002  见证者:

肖成

  现职:

广发期货总经理

  

  如果说经过7年治理整顿,2001年的期货市场是“熬尽寒冬初春来”的一年,那么2002年则是“微风细雨雷惊蛰”——恢复性发展的一年。

2002年广发期货由券商接管,由我接任广发期货总经理,当时公司实属“百废待兴”,人员仅有区区二三十人,营业部只有3个,办公场所狭小而拮据,整个公司在市场中处于中下等水平。

  

2003  见证者:

崔建武

  现职:

海证期货总经理

  

  这一年,期货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一方面,做多成为整个市场基本格调,这年表现最为抢眼的期货品种天胶涨幅最大,自此一举成为国内最活跃的期货品种之一;另一方面,期货市场的突出表现反映了中国需求在全球贸易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2004  见证者:

王化栋

  现职:

宏源期货总经理

  

  2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国九条”将期货市场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充分肯定了期货市场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首次将期货公司定位为金融企业。

“国九条”如浩荡春风,品种创新闸门重开,期货行业发展提速,市场前景豁然开朗。

  

2005  见证者:

陈冬华

  现职:

中国国际期货执行总裁

  

  2005年也是期货市场发挥服务产业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期货市场服务产业、国民经济的力度空前加强,市场发展模式全面铺开,期货行业步入了快速“扩张期”。

此外,2005年期货行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期货经纪公司两极分化加剧,前50家期货公司代理额占到了总量的72.54%。

  

2006  见证者:

施建军

  现职:

永安期货总经理

  

  当年3月,永安期货有幸成为首批中国证监会核准同意的赴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的三家期货公司之一。

6月,公司正式在上海与香港新鸿基证券就合资成立中国新永安期货有限公司举行了大型签约议式,为公司未来代理境外期货业务构筑了一个“桥头堡”。

  

2007  见证者:

曹国宝

  现职:

光大期货总经理

  

  2007年,期货市场新制度、新品种等亮点频出,成交量、成交额迭创新高,行业气象欣欣向荣。

在股指期货推出的预期下,国内前后有60多家券商控股或参股期货公司,作为其中的代表,光大证券2007年通过全资收购正式控股上海南都期货,将其更名为光大期货,并有幸成为中金所全面结算会员。

  

2008  见证者:

何晓斌

  现职:

国泰君安期货总裁

  

  2008年是期货市场精彩纷呈的一年。

1月9日,黄金期货这一“准金融期货”品种的上市,良好的开端往往伴随着精彩的结局,12月31日,全国期货市场交易额突破70万亿,创出历史新高。

国泰君安期货在完成重组、取得中金所全面结算会员的基础上,2008年以黄金期货上市为契机将公司发展迈上新台阶。

  

2009  见证者:

徐凌

  现职:

海通期货总经理

  

  在风云激荡的2009年,监管部门适时推出了钢材、早籼稻、PVC等期货品种,同时大力开展基础性制度建设,推出了分类监管、统一开户、信息技术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使期货市场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市场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  见证者:

胡军

  现职:

浙商期货总经理

  

  作为市场的直接参与者,浙商期货对行业的可喜变化(特别是股指期货的成功上市)体会尤其深刻。

2010年期货行业的进步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机构实力进一步增强,今年预计将实现全行业盈利;二是期货公司合规经营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三是投资者结构将进一步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