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苏教版.docx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苏教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苏教版
专题讲评教案一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教学目标
1.归纳并掌握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中常见错误类型及其矫正方法。
2.总结并掌握实用类、论述类试题答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对照答案,让学生自查自纠,独立解决问题
发放专题规范训练试题答案,让学生对照答案独立地分析出错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答案。
二、归纳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1.对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用合作交流的办法共同解决。
先由个人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
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了解讨论情况,掌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2.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汇报。
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展示错误答案,分析错因,指出解决办法
对学生所提较集中的问题,从错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题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重锤敲击。
(一)错例分析
病例1:
专题规范练八第一题的第1题:
对“智能芯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此题不少同学判断不清该选A项还是该选B项。
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
文本对“智能芯片”的阐述集中在第四、五段。
C项与第四段最后一句话吻合,D项与第五段第二、三句话意思一致,考生基本可以判断。
对A、B两项就分辨不清了。
A项题源在第四段第三句,B项题源在第四段第四句,这两项中的表述中都有“可以”一次,也就是表示未然的。
为什么A项是正确的而B项则是错误的呢?
第三句是整体讲“智能芯片”是怎样的一种东西,讲的是原理,所以讲它“可以”怎么样。
而第四句讲的是实例,是具体的一个“智能芯片”,是已经做成的,原文说“它是表面上有数百万个小珠子”,就是已经存在了。
所以不能说“可以”。
归纳常见失误一:
把握概念内涵不善于做细微区别,造成判断失误。
病例2:
专题规范练八第一题的第2题:
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此题不少同学错选了D项。
分析:
这道题目涉及对全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把握。
A项的信息来自第一段三、四句,是对这两句话的变形表述,是正确的。
B项是原文第四段第二句的转述,基本没有变化。
C项信息源在原文第五段。
原文说“把它作为预测疾病的可靠手段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意思是它不能作为预测疾病的“可靠手段”,也就是说,它在有些地方实用,有些地方它不能胜任,但并不是说它“完全不可靠”,显然C项的表述扩大了对象范围,绝对化了。
D项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第一段和第五段,第一段说“取得了进展”,也就是指还没有达到靠其医治疾病的程度,第五段又说还有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都说明D项的判断是正确的。
归纳常见失误二:
没有注意说话的分寸感,忽视判断的适应范围,造成判断失误。
病例3:
专题规范练八第二题的第1题:
下列有关“名著改写”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此题很多同学错选了B项,也有错选D项的。
分析:
这道题考查考生对原文句意理解的准确能力。
注意题目要求的“符合文意”也就是原文的观点是什么,要表述(理解)正确。
所以答题,要仔细阅读原文,把选项在原文中归位,在做细致对照,发现是否有误。
正确答案是C项,从全文的这个意思看,文章是不主张改写名著的,尤其是第二段第一句就说得更为明白。
A项把原文第一段的“聚讼纷纭,议论不断”“但不管不同的声音有多少”这些意思理解错了。
B项把原文第三段第三句的“往往”忽视了,就把句意理解错了。
D项理解原文第四段最后一句话时忽视了前面的语境,错把“他们”理解成“改写者”了。
归纳常见失误三:
对文章中的原句理解错误,造成判断失误。
病例4:
专题规范练九第二题第1题:
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此题很多同学错选了D项。
分析:
本题的A项是对原文二、三段相关内容的理解转述,B项信息来源在原文第五段,但要准确理解,还要注意后文说的上海警方做出这个结论的真正原因。
仅就第五段的内容,B项“就此言之凿凿”有失全面。
原文在陈述了小秦事件后,说“对于这起事件,当地警方称:
不能定性为‘哄抢’”,并没有说警方这样“称”的理由,顾及后面的分析,才是对原文内容的正确理解。
C项是对原文第七段的正确理解,D项是对全文信息进行概括得出的结论。
归纳常见失误四:
只注意了局部信息而忽视整体信息造成判断失误。
病例5:
专题规范练八第二题第2题:
下列不属于“文学名著是不能改编缩写的”理由的一项是( )
此题很多同学错选了D项。
分析:
本题应选A项。
A项这个句子表达的是一种因果关系,其实,这两件事情不具有因果关系。
出了问题,才导致“聚讼纷纭”。
归纳常见失误五:
没有注意逻辑关系,造成判断失误。
病例6:
专题规范练九第四题第1题:
下列各句中,对“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此题很多同学错选了B项。
分析:
解答此题,一定要注意判别的标准是符合“作者原意”。
审读原文第三段,发现A项的说法是“许多人”的,而并不是作者的。
这从该段的第六句可以看出,作者是不同意这“许多人”的说法的。
B项的内容,前半句出自第六段第二句话,是作者的观点,后半句话则出自原文第三、四段,是别人的说法,不属于作者的观点。
C项出自原文第五段,这“另一种理解”正是作者的观点。
D项是对全文的一种概括理解,但原文对“人本学”的理解是赞同的,对“政治学”的理解是否定的,这就不能说作者认为(作者的观点)它们“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归纳常见失误六:
没有把握原文观点,造成判断失误。
(二)抢分技巧
1.审读题干,找准信息区间。
2.细读原文,理解把握文意。
3.比较原文,筛选认定信息。
4.分析推理,判断信息正误。
四、难点突破,拓展升华
分析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试题是错误率较高的试题类型之一。
其中专题规范练八第二题第3题和专题规范练九第四题第3题是这一类题型。
论述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比较鲜明、直接、集中。
但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
这就需要我们在答题时灵活把握,在准确把握其观点的基础上,比较分析选项,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如专题规范练九第四题第3题,“结合全文,说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既富且贵的人”。
先要从原文中找到作者所认为的“富且贵”有哪些标准,也就是作者的观点,按照作者所认为的“富且贵”的标准,到文章里面寻找作者所主张的做到富且贵的主张或措施,再结合自己的理解组织答案。
再如专题规范练八第二题第3题,命题形式作了革新,不是直接问,而是要求考生运用作者的观点去具体分析作品。
既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又考查具体运用能力。
这个题目把范围作了限制,降低了难度。
只要求考生寻找作者关于“潜在魅力”的观点,然后用这个观点去分析给定的作品。
作者的观点在原文第三段,作者认为名著的“潜在魅力”,就是“人物头上小小的饰物或下意识的细微举动”,因为这些细微之处正是“暗含了丰富的内容”,“散发出千古如斯的永恒魅力”。
而题目所给的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那一段文字正是描写细节的精品。
运用作者观点来分析这个细节,是得出答案的正确路径。
跟踪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往何处去?
”这一连串的自我追问是长存于每个人心中永恒的哲学命题。
家谱,为此提供了有效的线索。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同宗共族的血缘集团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
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②第一部家谱是什么样子?
修撰于何朝何代?
是官修还是私修?
因为缺乏记载,至今不得而知。
据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宗法制度的体现。
上古,尤其是实行分封制的朝代,如西周,统治者的儿子们谁能封王、袭爵,一排家谱便一目了然。
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
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到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的现象。
③中国古代是宗族社会,家族关系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社会关系,是一个人的“根”,关系到一个人的身份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的体现就是在家谱中占有一个位置。
修宗谱与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等共同组成的宗族制度,形成了当时社会最基础的民间自治体系。
家谱不仅把同宗凝聚在一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明,其所记载的孝敬父母、和睦乡邻、端肃风俗、重视耕读等族规正是中国文化最为重视的,这一点与外国由宗教来构建社会价值体系有根本区别。
④家谱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国家史、地方史、家族史和个人史四个层次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资料。
以前人们更多关注王侯将相,但是家谱把目光投向了普通人,对于研究民风民俗、民族迁徙、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流行病和遗传病研究等都很有帮助。
⑤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百姓家族有着丰富的家族故事,这些细微生动的家族史与个人生命史共同编织着中国历史的长卷。
平民化的寻根意识,正以不可小觑的力量,从精英阶层走进千万普通家庭。
在泛着岁月光泽的历史黄卷里,古旧家谱中附着的诸多人文价值正日益显现……
⑥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在对生命本体的回溯和关照中,生命变得更加具有质感。
在这种真实的触摸中,一扇扇记忆之门渐次打开。
人文人文,有人,才有文。
家谱不是人口统计表这么简单,而是一部人的学问。
家谱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家谱的内核。
家谱是符号,真正重要之处在于这一符号背后的文化认同。
有人这样说:
“家谱是什么?
是在连绵不断的家族史中给每个人一个有所归依的位置。
浸润了血浓于水的寻根之情,不管过多少年,会有人知道你,记住你,认可你,哪怕你再平凡卑微。
”每一个生命叶片,都因了“根”的滋养,而愈发油翠和充满生机。
除了名人传记、大人物传记外,家谱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
⑦家谱是活的精神,涵育了家族的文化,也注入了家族的情愫。
继往事知来者,家谱体现着生命与生命间的枝脉牵系,重建了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对一个家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家谱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重要的精神财富。
家谱的使命就是“承前启后”,把精神代代相传,其中的家风、家训更有强大的教化作用,让一个家族不偏离主线。
1.下列对“家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谱为解答人对自我追问的哲学命题,提供了答案。
B.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我国第一部家谱出现在先秦时代,开始时为适应政治与社会需要,主要是官府修谱。
C.家谱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家谱这一符号的背后附着了文化认同。
D.家谱不仅把同宗凝聚在一起,同时由家谱形成了宗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明。
答案:
C
解析:
A项,应为“提供线索”,“提供答案”说法不正确;B项,错在“第一部家谱出现在先秦时代”,原文为“缺乏记载,至今不得而知”;D项,错在“由家谱形成了宗族制度”,原文为“修宗谱与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等共同组成的宗族制度”。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由宗族制度形成了当时社会最基础的民间自治体系,中国古代构建社会价值体系的方式同外国由宗教来构建社会价值体系有根本区别。
B.细微生动的家族史与个人生命史共同编织着中国历史的长卷,家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缺少了家谱,中国历史由国家史、地方史、家族史和个人史构成的历史资料就无法完整。
C.继往事知来者,家谱让生命找到了彼此间的枝脉牵系,重建了个体的价值和尊严,也让每个人在连绵不断的家族史中有所归依。
D.家谱中所记载的孝敬父母、和睦乡邻、端肃风俗、重视耕读等族规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视的东西,没有家谱,也就没有中国文化。
答案:
D
解析:
“没有家谱,也就没有中国文化”的表述绝对化。
3.请根据文章的第③~⑦段,分条概括家谱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家谱是宗族制度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明。
②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成为重要的历史资料。
③家谱可以“寻根”,既体现文化认同,又看到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
④家谱是重要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教化作用。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第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
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
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
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
(2)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
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
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
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
(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
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
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
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
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
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
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
我的思考:
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
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
正确地书写“轻”字
难点:
“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
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
“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
“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
书写:
斩、转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2、轻、斩、转
我的思考:
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
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难点:
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教学新课
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
(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
(1)出示例字:
“宝”:
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
“穷”:
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
(其余字略)
(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
我的思考:
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
课题:
怎样写好字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
教学过程:
一、正确的学书之路
1.临帖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
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
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
①好帖;②喜欢。
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
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
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
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
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
二、科学的学书方法
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
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
姜夔《续书谱》中说:
“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
“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
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
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
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
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每天定量
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3.循序渐进
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先正楷,后行草。
苏轼说:
“真生行,行生草。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
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
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
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
基本点画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
由于钢笔尖性硬,在线条变化上相对简单得多,故钢笔书法学习在结构上花的时间多,而在用笔、点画上相对较少。
但这并不是说点画用笔不重要,相反,它是钢笔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在点画书写的基本功扎实之后,才可能去把握结构。
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第(6)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皿”、“土”等做字底的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例字,进行讨论:
(1)这些字是什么结构?
(2)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底?
(3)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二、教师示范小结
三、指导要点
盘:
上半部分宜瘦长,下面要宽扁。
皇:
“白”字头是方形结构的,要写的紧凑些,略小;“王”上两横短,下横长,略大。
至:
第一横不要太斜,撇折点也不要太斜;下面的“土”要端正,下横要长。
竖:
上半部分要摆好位置,左右不要分开;下面的“立”,点在正中,上横短,点撇要呼应,下横适当拉长。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七)、盘至竖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还需要指导。
第(7)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八)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上下相同、左右相同这类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读课文中的一段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四、范字指导提要
哥:
下面的部分要先写“口”再写竖钩,注意笔顺。
竹:
左竖回锋,有撇略高于和长于左撇。
羽:
左小右大,其中的4点要摆好位置,使其显得丰满些。
吕、昌:
口和曰要写成扁方形,上下重复,上小下大。
兢:
语文课文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个字可只让学生知道其书写方法,左边的竖弯钩改成竖提。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八)、哥羽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基本上能把握学生的字形,但在细节上还要加强指导。
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