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一轮复习3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6785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一轮复习3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一轮复习3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一轮复习3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一轮复习3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一轮复习3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一轮复习3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

《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一轮复习3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一轮复习3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一轮复习3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

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一轮复习3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2013年潍坊质检)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资源的调配,正确的是(  )

A.由京广、京九线向南输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磷

B.广西向广东输送的能源主要是火电

C.我国能源输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D.东北地区调往华北地区的资源有石油、煤和水资源

2.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存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差异

B.使东部地区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C.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D.缓解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

解析:

第1题,南方磷矿丰富,不应北磷南运;广西向广东输送的主要是水电;水资源调配目前主要是南水北调。

第2题,西气东输能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

答案:

1.C 2.B

(2013年常州模拟)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初步走向示意图,回答3~4题。

3.二线管道与一线管道两线分界点地名和二线管道到达的最南城市分别是(  )

A.兰州、上海       B.靖边、广州

C.鄯善、南宁D.中卫、南宁

4.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

A.缓解能源紧缺B.改善水体质量

C.促进减排降污D.保证能源安全

解析:

第3题,由图中可以直接读出。

第4题,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起到减排降污的作用。

答案:

3.D 4.C

5.(2012年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

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

上图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

试推断丁坝的作用。

(2)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解析:

(1)题,本题考查河道整治工程措施的作用。

读图可知,“丁坝”的存在,减小了流水对河岸的直接侵蚀,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丁坝”的存在还可以提高河流中部流水速度,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而两岸的沉积还可以提高枯水期水位,利于通航。

(2)题,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结合材料可知,辽河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少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所以积极影响可从缓解用水紧张、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域联系等方面回答。

答案:

(1)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

(答对一点即可)

(2)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

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地区—①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D.我国西北地区一④

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①→②B.④→①

C.③→④D.②→③

解析:

第1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当地能源资源贫乏,符合图中③所示特征。

第2题,②地资源丰富但需求量小,资源供大于求,③地资源贫乏但需求量大,资源供不应求,因此就产生了资源由②运往③的跨区域调配现象。

答案:

1.C 2.D

(2013年大同模拟)下图是“我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根据要求完成3~4题。

3.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高压输电

B.管道运输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4.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彻底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解析:

第3题,我国西电东送的北部线路①和南部线路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高压输电。

第4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西气东输工程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

3.A 4.C

2012年1月,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蒙西到华中运煤铁路(即蒙华铁路)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蒙华铁路北起东乌铁路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市,线路全长1837千米,规划设计输送能力为2亿吨,预计2017年将建成投入使用。

据此完成5~6题。

5.建设蒙华铁路决定性的因素是(  )

A.地质地形B.河流分布

C.人口数量增加D.国民经济发展

6.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缓解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是(  )

A.实施能源多元化,积极开发新能源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冶金工业

C.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

D.增强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能力

解析:

第5题,社会经济的需要是现代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第6题,华中地区能源资源并不丰富,若大力发展高耗能的冶金工业,必然要增加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量,进而加剧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答案:

5.D 6.B

(2012年高考安徽卷)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

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

据此完成7~8题。

7.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8.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解析:

第7题,河流的流向受地势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故①选项错误;该州40°N以北地区,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较湿润;农业生产需水量较多,且中南部阳光较充足,热量条件好,故可推知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南部;由图直接可读出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因此选择B项。

第8题,从表格中可知,只有在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节水技术、产业结构调整、水价高等因素影响都有持续性,因此只有可能是突发性因素造成该年份没有运作;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属突发性因素,D项正确。

答案:

7.B 8.D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ⅠB.Ⅱ

C.ⅢD.Ⅳ

10.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笫9题,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耗费的能源相对较少,但能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能源自给率高,并且在我国能源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第10题,Ⅳ地带能源自给率比较低,且越来越低,应是我国东部地带。

虽然东北地区能源丰富,但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能源消耗量大,目前,青藏地区输出的能源不多。

答案:

9.C 10.D

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区域间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

据此完成11~12题。

11.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线工程建设难度较小

B.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最大

C.工程能解决北方地区供水紧张的矛盾

D.工程能缓解北方灌溉区土壤的盐渍化

12.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的火电主要输送到长三角地区

B.山西的火电主要输送到东北地区

C.四川的水电主要输送到珠三角地区

D.云南、广西的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

解析:

第11题,东线工程可以借助原有的京杭大运河河道,降低了工程量。

但工程不能完全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只能够缓解紧张矛盾。

土壤的盐渍化与气候干旱、地下水升高等因素有关。

第12题,青海不是我国的火电基地,山西火电主要输送到京津地区,四川的水电主要输送到长江三角洲地区。

答案:

11.A 12.D

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14.下列关于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环境的改善

B.有利于东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D.有利于经济优势进一步发挥

解析:

西气东输的主要目的是:

一方面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就是满足沿线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需求,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的质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答案:

13.B 14.B

二、综合题

15.(2013年大连测试)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问题。

(1)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2)分析图中河流的甲河段至乙河段流量减小的原因。

(3)鄂尔多斯高原在我国能源资源跨区域调配中是重要能源输出区,其输出的主要能源是________。

简述能源资源调配对本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

(1)题,分段描述其分布特点,等温线在陆地上弯曲要考虑地形。

(2)题,流量减少可从降水、蒸发、支流多少和灌溉等方面分析。

第(3)题,鄂尔多斯天然气资源丰富。

西气东输对于当地资源开发,增加新区,发展经济,保护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答案:

(1)大体上呈东西方向延伸;原因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Q地等温线明显向南(低纬)凸出,原因是Q地位于贺兰山,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P地等温线明显向北(高纬)凸出,原因是P地位于宁夏平原,且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气温较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2)流经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很少有支流汇入;流经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或沙质土地,渗漏严重)。

(3)煤炭、天然气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成为当地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能源供应,从而缓解因过度樵采带来的环境压力;矿产开发过程中处理不当,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16.(2012年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主要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主要是南北气候类型不同,降水多少各异,导致了水资源的差异。

读图中的调水线路和图例中的高程表可知,我国南水北调中线是从地势较高处向地势较低处调水,可自流,所以单位调水量能耗少;美国加州北水南调是从地势低的地方往地势高的地方调,需抽水,所以单位调水量耗能大。

(2)题,主要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要注意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来回答。

第(3)题,考查区域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节水意识、调整产业结构等角度回答。

答案:

(1)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