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及相关水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6673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及相关水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城市道路及相关水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城市道路及相关水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城市道路及相关水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城市道路及相关水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及相关水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城市道路及相关水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及相关水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道路及相关水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城市道路及相关水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概述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道路及相关水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单位名称:

公司位置:

注册资金:

公司法人:

经营范围:

自有资金对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资产重组、租赁经营、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建设、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投资。

产权部门授权的国有资产运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闲置国有土地开发整理;建筑节能技术和新能源利用项目实施推广;旅游资源开发建设。

房地产开发经营。

公司简介:

某城投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注册资金一亿元整。

营业范围包括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资产重组,租赁经营,经济区用房及廉价租房建设,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投资,国有资产运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按照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要求,承担度假区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建设及管理。

自公司成立以来,棚户区改造已开工24.73万平方米,包括端庄棚户区880套,陈屯棚户区1000套,宋庄、五里屯片区181套。

2017年列入省计划棚户区改造任务共4560套,共七个片区。

目前邓楼片区,东、西钱片区,郭屯片区已完成前期部分手续办理,正进行开工前准备。

姜堤、王兴宇片区,西白、权庄片区已办理开工前手续。

按照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要求,确保2017年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开工,上半年四个片区,下半年三个片区,完成投资达到6.57亿元。

公司将按照度假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棚户区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供支撑与动力。

1.1.3项目性质

新建

1.1.4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聊城旅游度假区,涉及7条道路(郭屯路、和源路、端庄路、仙阁路、辛庄路、曹植路、凤城路)的建设、一条河道(西王干渠)的开挖建设,以及一处城市绿地建设。

1.2报告编制

1.2.1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1.单位名称:

2.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

3.资格等级:

4.发证机关:

1.2.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4.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实用手册》;

6.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

7.《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8.《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1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

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D50-2013);

13.《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

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

15.《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75号文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6)5号〉;

16.《聊城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技术导则》;

17.《聊城市低影响开发径流控制及雨水利用管理办法》;

18.《聊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19.项目单位提供的工程区域地理位置图及相关资料:

20.其他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

1.2.3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内容及规模;

3.工程设计方案;

4.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5.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6.节能评价;

7.劳动安全与消防;

8.组织机构与项目实施;

9.项目招投标方案;

10.投资估算;

11.经济评价;

12.社会评价;

13.风险分析。

1.3项目概况

1.3.1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为聊城旅游度假区民生片区道路及相关水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某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组织建设,主要涉及7条道路(郭屯路、和源路、端庄路、仙阁路、辛庄路、曹植路、凤城路)的建设、一条河道(西王干渠)的开挖建设,以及一处城市绿地建设。

工程建设内容为:

1.道路建设工程:

工程内容为郭屯路、和源路、端庄路、仙阁路、辛庄路、曹植路、凤城路等7条道路的路基、路面、跨河桥梁建设,及相应配套管网、绿化、亮化工程,共16.658公里,道路红线54.07万平方米,机动车道面积24.3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6.49万平方米。

2.人工河道工程:

工程内容为开挖建设一条人工河道(西王干渠),起点为站前街,终点到水城大道,共2993米,河道平均宽度为20米。

3.城市绿地建设工程:

工程内容为休闲广场1000平方米,水域面积2230平方米,游步道340平方米,绿化面积3520平方米,以及给排水、供配电、垃圾桶和照明等基础设施,城市绿地合计7090平方米。

具体详细内容见下表:

 

表1-1项目建设内容汇总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实施范围

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备注

1

郭屯路

站前街-水城大道

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等

全长2993米,道路红线46米,主路面宽度15米

2

和源路

梧桐路-钟秀路

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等

全长2919米,道路红线20米,主路面宽度12米

3

端庄路

昌润路—水城大道

道路、管网、绿化、亮化、跨河桥梁等

全长1767米,道路红线20米,主路面宽度12米

4

仙阁路

凤城路-南环路

道路、管网、绿化、亮化、跨河桥梁等

全长2363米,道路红线46米,主路面宽度15米

5

辛庄路

郭屯路-钟秀路

道路、管网、绿化、亮化、跨河桥梁等

全长1968米,道路红线20米,主路面宽度12米

6

曹植路

站前街-付家路

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等

全长2940米,道路红线20米,主路面宽度12米

7

凤城路

昌润路-水城大道

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等

全长1708米,道路红线60米,主路面宽度28米

8

西王干渠

站前街-水城大道

河道开挖、人工驳岸等

全长2993米,河道平均宽度20米

9

城市绿地

端庄路、和源路交汇处西北角

休闲广场、景观水域、游步道、景观绿化以及给排水、供配电、垃圾桶、照明等基础设施

共计7090平方米

1.3.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57905.79万元,其中工程费用52448.5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699.80万元,基本预备费2757.42万元。

本项目总投资57905.79万元,资金来源承办单位自筹。

1.3.3实施进度计划

本项目建设期拟定为24个月,自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

1.4结论与建议

1.4.1结论

该项目的建设,不会对沿线的社会环境、生物环境、土地利用等诸方面构成大的不利影响,会对沿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项目的实施对所在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道路的建成与投入运营,将形成道路沿线经济带,带动沿线工业经济、农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会使道路邻近地区特别是乡镇区的土地利用价值大幅增值,地区的经济将会得到长足进展,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沿线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当地居民的整体素质,改善居民的整体生活环境。

与此同时,该项目的实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负面社会影响,如空气及噪音污染等公共健康方面的不利影响等。

项目在方案设计时己经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并采取措施将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该项目建设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项目建设场址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外部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良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建设条件。

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实施进度安排、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是可行的。

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1.4.2建议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结论,该项目建设有着较好的综合效益,建设单位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建议上级领导机关尽快批准项目实施,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使项目早日发挥社会效益。

此外,对项目单位建议如下:

1.本阶段设计工程地质资料系参考临近区域地质资料,建议在初步设计前完成拟建项目沿线的地质初勘、地形图测量等地质地形勘察工作,落实必需的外部条件,为下阶段工作做好准备。

2.建议承办单位尽快落实建设资金,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3.合理组织,严格质量管理,尤其路基压实度等问题,是本工程关键之一,必须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压实,达到设计标准。

4.切实加大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要组织力量,以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工程验收等环节为重点,大力开展稽察和监督检查工作,对违规违纪以及存在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坚决予以严肃处理。

5.认真做好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验收工作。

对有客观原因确实无法进行竣工验收的,可先进行主体工程完工验收。

工程完工验收后,要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努力做到完工一项,竣工验收一项,正常投入运行一项,发挥效益一项。

6.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建立起成套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管控机制,实现项目海绵化建设全过程监管,为全域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奠定基础。

第2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建设区域概况

2.1.1聊城概况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地处东经115°16′-116°32′和北纬35°47′-37°02′之间。

西部靠漳卫河与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隔水相望,南部和东南部隔金堤河、黄河与河南省及山东省的济宁市、泰安市、济南市为邻,北部和东北部与德州市接壤。

全境东西直距114千米,南北直距138千米。

全市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辖8个县(市、区)、1个经济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旅游度假区,136个乡(镇、街道),5782个村(社区)。

聊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聊城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6000多年前,聊城即有大汶口文化古城,先后创造了史前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

大汶口文化遗址18处,龙山文化遗址45处,龙山文化古城址9座,占山东省龙山文化古城数量的一半。

礼乐兴邦的齐鲁文化与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在聊城碰撞融合。

明清两代,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腑”“江北一都会”。

清朝康熙、乾隆皇帝11次下江南,曾亲临聊城。

临清钞关课税收入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著名典籍中描述的许多故事发生在聊城。

商朝有名相伊尹,战国时期有著名军事家孙膑,唐初有名相马周、哲学家吕才,宋代有医学家成无已,明代有文学家谢榛,清代有开国状元傅以渐、“义学正”武训,抗日时期有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

聊城还有国画大师李苦禅、国学泰斗傅斯年与季羡林,聊城还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故乡。

聊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观城一带有“红色濮范观,边区小延安”美誉。

交通优势明显,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资源丰富。

市境拥有全国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是环境优美、碧水环绕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

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作风引领、团结实干、争先进位、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主要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

全年生产总值2859.18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8.1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14.6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06.41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2357.6亿元,增长12.2%。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7.5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57.81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3.1亿元,进出口总额375.4亿美元。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5亿元,同口径增长8.6%,总量在全省前进了两个位次,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31.69亿元。

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032.5亿元和2130.4亿元,较年初增长17%和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3.1亿元,增长10.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2.61亿元。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3.72万公顷,粮食总产495.90万吨。

水产品总产8.87万吨,肉、蛋、奶总产58.1万吨。

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27万公顷。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1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88.75亿元,实现利润597.2亿元,实现利税832.4亿元。

公路通车里程1825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91公里。

公路旅客运输量1809万人次,货物运输量17100万吨。

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55500万元,邮政业务总量59500万元。

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

专利申请量1424件,授权专利380件。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277元和11387元,增长7.9%和8.3%。

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8.10万人。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5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3万人。

2.2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

2.2.1社会经济现状

2016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聊城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全年生产总值增长7.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87.5亿元,同口径增长8.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和8.8%,增幅分别居全省第4位和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增幅居全省第3位;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突破3000亿元和2000亿元,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现代农业扎实推进。

成功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粮食总产实现“十四连丰”;成功推出了“聊胜一筹”区域品牌,叫响了“放心吃吧,聊城产的”宣传口号。

工业经济提档升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到27.8%,提高1.6个百分点;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质量强市战略加快推进,聊城大学质量学院正式招生。

服务业加快发展。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提高2个百分点;编制完成《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发展及水生态体系规划》,组建了聊城旅游投资发展集团,中华水上古城全面投入运营。

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113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5亿元,其中,投资84亿元的信源高纯铝、投资60亿元的三和工业园、投资60亿元的鲁西返城进园等大项目部分投产。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度加快。

京九高铁和郑济高铁项目预可研报告编制及评审己完成;聊城机场选址基本完成;德商高速聊城至夏津段建成通车;4项104公里国省道改建、大修工程完工;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全面打响,新改建农村公路1996公里;聊泰铁路、德郓高速、黄河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

水利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南水北调七个配套水库基本建成,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启动实施了彭楼灌区扩建工程,近期有望开工建设;农田水利三年会战成效明显,共治理沟渠5142条。

简政放权深入推进。

削减行政审批事项46项;企业登记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走在全省前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运营。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以优秀等次通过省级验收;8个国有林场改革与提升工程全面启动。

金融创新步伐加快。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实现全省首批全覆盖,创新推出了国内首支市级直投基金和增信基金;新成立市财金公司、土地储备集团两大融资平台,组建了注册资本17.2亿元的市级大型担保公司,资本规模居全省第1位。

对接资本市场成效明显。

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总数达到25家,列全省第7位;新增齐鲁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263家,总数达到311家,列全省第2位。

招商引资加快推进。

全市招商引资预计到位资金800亿元,新签约招商项目346个。

外向型经济实现突破。

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65亿元、增长15%,其中出口195亿、增长21%,增幅分别居全省第3位和第1位。

预计实际利用外资4.6亿元,增长26.6%。

“海外聊城”建设迈出新步伐。

对外实际投资20.6亿元,增长105.8%,增幅居全省第6位。

城乡建设成效显著。

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了“聊茌东”都市区发展规划和全域水城等系列专项规划。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成功列入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山东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建成棚户区安置房2.04万户,改造老旧小区l.6万户,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镇村建设力度加大。

新改造农村危房8225户、农村无害化厕所27.6万户,小城镇建设、路域环境提升等重点工程深入实施。

生态治理扎实推进。

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集中爆破拆除了7台、总计52.5万千瓦的小发电机组;关停了鲁西化工一厂、二厂、四厂和昌润金热电等企业,妥善安置职工6000人;压减鑫华特钢产能70万吨,占全省压减任务的1/4。

全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开展了“百日攻坚”行动,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模式,全市“蓝繁”天数同比增加29天。

切实抓好水污染防治,代表山东迎接了海河流域水污染核查,再次获得第一名。

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植树造林20.9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0%,是近年来提高幅度最大的一年。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实施了“名校办分校”战略,市区学校兼并、托管66所农村学校;解决“大班额”综合完成率超过省定任务7.5个百分点;“全面改薄”竣工率超过省定任务23.7个百分点。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

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936个,覆盖60%以上的村庄;水城明珠剧场改造工程基本完工,与保利集团签订协议,每年将为聊城人民举办50余场高水平的文艺演出。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推行了“名院带分院”,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全面实施婚前医学检查等四项免费检查。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推动1100多家企业参与扶贫,共发放扶贫贷款23.6亿元,18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超额完成省定脱贫任务。

2.2.2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聊城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和问题短板,主要任务可概括为“突出六个重点,建设六个新聊城”。

突出创新发展,建设品质活力新聊城。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创新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深入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带动战略,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创新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突出协调发展,建设融合跨越新聊城。

积极融入区域战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绿色发展,建设秀美宜居新聊城。

完善生态体系,强化环境综合治理,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

突出开放发展,建设包容大度新聊城。

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全面加强招商工作,加快建设“海外聊城”。

突出共享发展,建设和谐幸福新聊城。

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提高教育水平,推进健康聊城建设。

突出依法治市,建设文明诚信新聊城。

通过建设法治聊城、信用聊城、平安聊城,提高政治公平、开明与社会文明水平。

一个总体目标即确保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人均突破1万美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9%左右。

五大功能定位即以郑济高铁、京九高铁、聊城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推进实施为依托,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产业

升级、城乡发展、社会建设、生态改善为着力点,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经济社会发展新高地;以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生态屏障和养生度假基地为重点,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试验区;以区位、交通、产业、文化等要素禀赋优势聚集提升为基础,打造中原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以打造高品质工业产品和全国一流的高品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支撑,建设中国北方高品质示范城市。

 

图2-1聊城市新型城镇化规划

根据《聊城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引导聊茌东都市区,临清、高唐、莘县、阳谷、冠县等县(市〉城区以及重点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有序发展,构建分工明确、有机联系、功能互补的新型空间与功能体系,在市域内形成“一主四副一大板块”城镇化总体格局。

“一主”,即聊茌东都市区,“四副”即聊茌东都市区以外的县市城区,是市域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其中莘县、阳谷相向发展,突出专业化功能优势,形成莘-阳协作区,与临清、高唐、冠县等城区共同形成市域4个次中心,分别带动各自区域新型城镇化进程。

“三大板块”即综合考虑各区域城镇化现状基础、发展条件以及产业特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市域分为三个城镇化功能区,分别为中部城镇化核心突破区、西南部城镇化快速提升区、北部城镇集聚引导区。

2.3项目提出的背景

2.3.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背景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意见》中指出:

围绕重点领域,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

1.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改造。

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提升道路网络密度,提高城市道路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

加强城市桥梁安全检测和加固改造,限期整改安全隐患。

加快推进城市桥梁信息系统建设,严格落实桥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城市路桥的运行安全。

2.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

市政地下管网建设改造。

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和检查,优先改造材质落后、漏损严重、影响安全的老旧管网,确保管网漏损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3.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以设施建设和运行保障为主线,加快形成“厂网并举、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建设格局。

优先升级改造落后设施,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国家新的环保排放要求或地表水Ⅳ类标准。

2.3.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背景

近年来,聊城市紧紧围绕建设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针,加快专项规划编制,推进项目建设,实施创意营销宣传,加强行业管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旅游品牌更加响亮,产业建设体系基本完整,旅游六要素建设基本配套。

目前,聊城市A级景区27家、旅游星级饭店26家、旅行社62家。

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成立于2013年7月,成为聊城城区在聊城经济开发区和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设管理后的第四个区。

这是聊城拉大城市框架,构建“双百大城市”的战略之举。

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将秉承聊城千年文脉,引入时尚、创新和健康的乐活休闲元素,打造一座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

2014年7月12日,度假区被评为聊城首个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2014年8月11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度假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完善度假区管理职能,加快度假区建设步伐,2015年2月15日,省编办批复设立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正处级派出机构。

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位于聊城市城区南部,行政辖区总面积约226平方公里,辖湖西街道办、凤凰街道办、于集镇和朱老庄镇4个街道办(镇),人口15.7万,规划核心区面积46平方公里。

辖区内水资源丰富:

徒骇河、古运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