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生活电子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6560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假生活电子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寒假生活电子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寒假生活电子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寒假生活电子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寒假生活电子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寒假生活电子报.docx

《寒假生活电子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假生活电子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寒假生活电子报.docx

寒假生活电子报

寒假生活电子报

  地理寒假生活地理寒假生活

(一)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年来人口增长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

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

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大批迁入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当代性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东部——西北和东北,沿海——内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改革开放政策)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从西部流向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农村流向城市5、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效应对迁入地区:

积极的影响有----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消极影响-----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对迁出地区:

积极---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消极------人才外流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

  据此回答1-2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2.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3-5题。

  3.该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时间为()A.①B.②C.③D.④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A.埃及B.中国C.德国D.新加坡5.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A.工B.工和ⅡC.ⅡD.Ⅲ地理寒假生活

(二)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

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美国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

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时期迁移的原因迁移流量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政治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由乡村流入城市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70年代以后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生态环境)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1、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资源————环境人口容量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最主要因素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意义:

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下图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回答:

1.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A.1%B.1.5%C.4%D.3%2.④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种模式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三低模式3.缓解①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A.开发劳务市场B.实行计划生育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D.加大教育投入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都很大B.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主要是由该地区的资源状况所决定的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最适合人口数D.科技越发达,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则越少5、读下图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

(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_国;如该国人口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2)B国人口增长类型属于_______型,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3)人口增长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地理寒假生活(三)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知识点一:

功能区及其区位特征资料一:

城市内部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等不同类型。

  资料二:

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例如,商业活动对空间和位置的需求相同而聚集在一起形成商业区。

  资料三: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例如: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例如:

住宅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占的比率较低而已。

  资料四:

中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环境优美,并配有相应的学校、医院、商店和绿地等方便生活的公共设施。

  低级住宅区往往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

  资料五:

左图是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右图为昌乐县城区图目标思考训练一:

1.什么是城市功能区?

列举主要的城市功能区?

2.根据左图总结工业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这种分布的优3在右图标注佳乐家、家家悦、世纪美联这些商业网点,总结商业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知识点二:

空间结构的形成资料一: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

  资料二: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目标思考训练二:

1.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和。

  2.读上图,分析三种(商业,住宅,工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假如土地被愿意付出租金高的活动占据,推断图中甲乙丙三区域分别会形成哪类功能区?

地理寒假生活(四)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的不同等级1、城市等级划分标准:

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城市等级一般分为:

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从小到大)我国的划分:

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即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城市的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有的城市等级会逐渐升高。

  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其服务范围可以看作是实际接受服务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

  由于城市的等级不同,因此所提供服务的种类、级别也存在差异:

等级越高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级别也越高,其服务范围也就越大;反之,等级越低的城市,提供服务种类越少,级别也越低,服务范围也就越小。

  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城市等级体系:

在同一个区域中,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2、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

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数目少,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3、中心地理论:

(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4、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前提:

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正六边形的服务范围

(1)每一个高等级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次一级的城市在高一级城市正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六个顶点上)

(2)每一个高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低的城市服务范围(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预习自测1.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A.重叠交错,层层嵌套B.界线分明,彼此相离C.界线分明,偶有交错D.重叠交错,同级嵌套2.有关城市的作用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内的作用基本相同B.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也不同C.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有明确的界线D.城市等级越高,数目也越多,服务范围也越3.在我国,一般县城和大中城市相比()A.都有大型专业商店、百货公司等B.缺少高级中学、工厂、汽车站等C.拥有大中城市所有的功能D.一般没有大型专业商店、商业批发中心、专业医院和大专院校等4.同等级别服务范围较大的城市,其区位特点是A.交通不便B.位于交通枢纽C.位于山区D.位于偏远地区5.城市等级的划分通常是用A.城市用地规模B.城市经济规模C.城市化水平D.城市人口规模6.我国的特大城市人口在A.100万以上B.50万到100万C.20万到50万D.20万以下地理寒假生活(五)2.3城市化

(1)知识点一城市化的含义1.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城市地域城市化。

  即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为什么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

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1)乡村推力:

乡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2)城市拉力: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4.城市化有哪些主要标志?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4)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化的意义?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带动经济发展;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关于城市化的几点说明1、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2、答城市化的标志时,某一聚落由乡村变为城市时只回答前三条即可,只有牵扯到某一地区或国家时才四条3、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知识点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一)时间差异: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________________曲线。

  A(____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____;B(中期阶段):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等城市化问题;C(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____,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_____________。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__(填字母)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______(填字母)阶段。

  郊区城市化出现在城市化的__(填字母)阶段,逆城市化出现在城市化的______(填字母)阶段。

  (参考答案:

稍被拉平的S形初期较慢就业困难、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恶化较高趋缓甚至停滞CA或BBC)

(二)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三)知识拓展郊区城市化的原因(如果考逆城市化只要把郊区改为乡村即可):

市中心交通拥堵,用地紧张(地价高),环境恶化(推力);而郊区环境质量好,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拉力)。

  1、逆城市化也是一种城市化现象。

  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

  2、再城市化: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后,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区内实现人口再增长,即所谓再城市化。

  3、注意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的区别:

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地理寒假生活(六)2.3城市化

(2)知识点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点拨广义的地理环境是指除人类生活以外的所有其他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但地理上的环境一般是指自然环境。

  城市化对该地区的影响包括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既有有利影响,如带动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不利影响,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等。

  其中对环境的影响是地理研究的重点。

  

(一)合理的城市化的积极影响可以改善环境。

  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二)城市化过快带来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2、交通拥挤3、住房条件差4、失业人口增多5、社会秩序混乱从环境污染方面分析(重点)

(1)大气污染来源:

工矿企业排放;居民生活排放;交通工具排放烟尘。

  危害:

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措施:

污染企业外迁;提高能源利用率;集中供暖;植树造林吸烟除尘。

  

(2)水污染来源: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表径流。

  危害:

污染水体;危害人体健康。

  措施:

污水达标排放;建污水处理厂。

  (3)垃圾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来源: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生活。

  危害:

污染土地;污染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措施:

及时清理;垃圾分类。

  (4)噪声污染来源:

交通工具;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危害:

影响人们休息,影响人体健康措施:

合理布局噪声污染严重企业;建绿化隔离带;分时段施工。

  补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

优化路网;公交优先;加强交通路口管理;错时上下班;车辆限行;建新城分散大城市职能。

  (三)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1、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如建设新城、卫星城等,以缓解市中心的压力;2、加强城市管理与合理规划,处理好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3、建设生态城市(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

  课堂练习1、右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2)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是()。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2--3题。

  2.可知该市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3.可推测该市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4、(2010·北京高考)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

(1)~

(2)题。

  

(1)该地区地表温度的()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地区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5.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的含义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6.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引进外资,加强城市建设,城市规模迅速扩大B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C发展中国家轻视农业发展,重视城市发展D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超过了发达国家地理寒假生活(七)一、基础知识梳理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具体如下:

1.自然因素

(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

(2)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3)土壤(肥力、盐碱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4)水源(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二、练习题(2010·山东文综·T1~2·8分)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读图11,回答33题。

  3.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B.B地农业发展引水灌溉最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C地发展河谷农业是因为该地热量条件优于周边地区D.D、E两地要大力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答地理寒假生活(八)一、基础知识梳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域类型1.图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与该地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及人多地少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2.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1)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2)单产高,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

  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

  (4)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二、练习题1.关于世界水稻种植业正确的叙述是A、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B、亚洲的主要水稻区是世界经济最发达地区C、亚洲水稻生产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D、亚洲水稻生产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高2.世界的水稻生产,绝大多数分布在A、非洲刚果盆地B、南美洲亚马孙平原C、东亚、东南亚和南亚D、西欧、南欧和美国东南部3、亚洲水稻主要分布区种植水稻的区位优势有A、全年高温多雨B、都可以一年三熟C、人口稠密,劳力丰富D、种植历史悠久,科技水平较高4.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A、以机械化耕作为主B、人均耕地少,小农经营C、单位面积产量高,每户家庭产量大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