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6526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案.docx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案.docx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0~32页,认识角。

教学提示

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拼图形,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到,用两根小棒不能拼成封闭图形,所拼出的图形叫做角,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特征。

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每个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和自由探索的空间,教师再通过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并逐步加深对角的特征和大小不同角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角有1个顶点、2条边,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能辨认角,能在物品图片上找到角,并画角。

过程与方法:

在用小棒拼角、做活动角、用纸折角、画角等活动中经历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动手做角、画角、认识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过程。

知道角有1个顶点、2条边。

教学难点:

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体会角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活动角材料

学具准备:

小棒、活动角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小朋友们,今天有两位好朋友来看大家了,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

(课件出示正方形和三角形)

生1:

正方形……

生2:

三角形……

师:

正是它们呢,小朋友们手中都有小棒,你能用小棒摆出正方形和三角形吗?

和同桌一起试一试吧!

(学生同桌结对子一起摆图形)

师:

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都摆出来了,谁能来说一说,你们摆这些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

生1:

我用了4根小棒摆出了正方形……

生2:

我用了3根小棒摆出了三角形……

师:

刚才小朋友们用4根小棒、3根小棒拼出了正方形和三角形,现在请小朋友们试着用2根小棒拼一拼,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

师:

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在拼的过程中悄悄的讨论着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出现了什么问题吗?

生1:

老师,我们发现用两根小棒拼不出图形,两根小棒只能有一头连接在一起,另一头拼不到一块……

生2:

是啊,拼出这个图形叫什么呢?

师:

小朋友们,2根小棒可以拼成图形,但是这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这个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板书课题:

认识角)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动手操作的环节导入新课,不仅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而且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拼出大小不同的角。

师:

小朋友们在小组内每人用两根小棒拼一个角,再观察一下,能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拼角并讨论)

生:

我们拼出的角大小不一样,有的开口大些,有的开口小一些……

2.做角。

师:

小朋友们请拿出我们课前准备好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

(学生拿出活动角材料,小组内制作活动角,教师巡回指导)

师:

观察你们做出的角,你发现了什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1:

角由两条线组成……

生2:

这两条线是在同一个点上的……

师:

(课件演示角各部分的名称)小朋友们观察的很正确,从同一个点引出的两条线,组成的图形就是角,这个点就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师:

请小朋友们转动活动角,看看有什么变化,然后根据活动角的变化,画出大小不同的角。

 

(学生在纸上画角,老师选出几个大小不同的角投影展示)

师:

观察这几位同学画的角,同桌讨论一下,哪个角大?

哪个角小?

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1:

角1最小,角3最大……

师:

角1和角2比较起来,哪个比较大呢?

生2:

角2大……

师:

你是怎么判断的呢?

生3: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师:

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生4:

没有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操作、观察,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学生可以直观的形成对角的认识,符合本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师: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刚才我们用活动角画出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吗?

在小组内试一试吧!

(学生小组内用纸折角。

师:

哪位小朋友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折的角?

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生:

这是我折的角,这是顶点,这是它的一条边,这是它的另一条边……

3.画角。

师:

刚才我们利用活动角画了许多角,现在,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用直尺画出角吗?

同桌讨论一下,应该怎么画?

试着画一画吧!

(学生同桌合作,画角)

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角的?

生:

先确定一个点,然后用直尺从这个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啦!

师: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请你用直尺在课本第31页上试着画出3个大小不同的角吧!

(学生试着画角)

师:

下面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画的角?

(指名学生投影展示)

师:

你能说一说你画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吗?

生:

这个最大,这个最小……

4.找角

师:

(投影出示红领巾和钟面)小朋友们,这是我们的红领巾,还有一个时钟,你从图中找出角吗?

(学生指出红领巾和钟面上的角)

师:

你还能在哪里找到角?

生1:

黑板有4个角……

生2:

窗户上有很多个角……

【设计意图:

通过找生活用品上的角,让学生体验角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实践新知,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教材“练一练”第3题。

3.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正确。

①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

②任意两条线都能组成一个角。

()

③用纸折角,纸越大,折出的角越大。

()

④一块正方形木板,锯掉1个角,还剩3个角。

()

⑤正方形有4个角,三角形有3个角。

()

4.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

答案:

1.×√×√√3.××××√4.4585

四、达标反馈

1.教材“练一练”第2题。

2.“问题讨论”

师:

小朋友们观察课本第32页“问题讨论”中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你能标出来吗?

生1:

第一个图形是三角形,它有3个角……

生2:

第二个图形是长方形,有4个角……

生3:

第三个图形只有一个角……

3.仔细思考,认真填写。

①在一个角内画三条线,现在总共有( )个角。

②一个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③一把三角板有( )个角,课桌桌面有( )个角。

4.以下面的三个点为顶点,分别画三个大小不同的角。

...

答案:

3.①10②12③34

五、课堂小结

师:

本节课我们又认识了角这个新朋友,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

生1:

我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

生2:

我发现了生活中有很多的角……

生3:

我会画角了……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练一练”第3题。

3.标出下面角各部分的名称。

 

4.分别以下面的两条线为一条边,各画一个大小不同的角。

5.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就越小。

 

三、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这一课。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分析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

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经验。

《认识角》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同时也是极其抽象的。

根据二年级学生认识事物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在教学时,要通过直观表象来帮助学生去逐步的、循序渐进地从实物和其它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只有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对角的知识有更好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和“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重点确定为,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名称,学会用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

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法、教学手段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困难。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整节课要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的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知识。

在课堂上采用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识过程。

四、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重点突出“角”的部分,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感知角的特征。

 这个环节中,我又设计了四个层次的教学:

学生通过折角、摸角、说角、画角、指角儿歌等活动,让学生把对角的感性认识抽象成数学模型,形成了角的正确表象;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记法与读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清晰演示,再次加深学生对角的特征的认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三)、比较角的大小

  通过做活动角,比一比角的大小,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总结评价,拓展欣赏。

通过介绍新朋友——角,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课件出示生活中更多角的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