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下册法制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6288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二年级下册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二年级下册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二年级下册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二年级下册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二年级下册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二年级下册法制教育教案.docx

《最新二年级下册法制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二年级下册法制教育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二年级下册法制教育教案.docx

最新二年级下册法制教育教案

 

安全法制教育

二年级下册教案

 

授课班级:

(2)班

授课教师:

蒋艳

 

安全法制教育

二年级下册教案

 

授课班级:

(1)班

授课教师:

刘下军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法律在规范人们的生活方面,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性,懂得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律保障。

2、能力目标:

通过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和分析有关案例,师生共同探讨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技能和思考、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法律;树立法制观念,做自觉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教学重难点:

法律的作用;通过法律解决纠纷,协调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出示人一生不同时期所享受的权利(部分)及相关法律的材料,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知道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它伴随着人生的整个过程。

简要谈话并引出主要问题:

法律的作用。

二、新课过程

1、阅读课本内容;看动画小故事《老虎发威》和《保护未成年人》,故事分别提到了什么法律?

简要说说其作用。

2、再列举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简要了解其作用。

3、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懂得法律在规范人们生活方面的作用。

4、用做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正确理解“无规矩不成方圆”。

三、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刚才学习的内容,归纳并了解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法,了解了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目标:

1、法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法律面全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人人要遵守法律,无论谁违法都要依法追究责任,生活处处离不开法律。

2、体验法律的权威,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学生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法律是人们的行为准则。

2、反对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想法。

二、新课过程

1、总结学生的答案,由此向学生介绍法的含义。

2、向学生解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3、介绍什么是法律援助。

4、介绍书中的案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法律面前不存在特权现象。

三、课堂小结

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方针,法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法律面全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人人要遵守法律,无论谁违法都要依法追究责任。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你也是小公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公民、国籍的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人人要争做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小公民,遵守法律。

2、让学生懂得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从而约束自己,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社会上做个合格的小公民。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法律是人们的行为准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观看图片,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身边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

二、新课过程

1、讲解公民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

问学生是否是合格的小公民?

询问学生知道的小学生行为规范有哪些吗?

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就要做到讲文明、讲礼貌,乐于助人。

文明用语少不了,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文明用语大比拚。

问候用语有哪些?

感谢用语有哪些?

赞美语言有哪些?

祝贺的用语有哪些?

道歉的用语有哪些?

3、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合格的小公民

4、请学生回答,对学生的回答做汇总。

三、课堂小结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必须从小做起,时时处处讲礼仪,注重文明礼仪规范,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公民。

 

父母不能私拆子女信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自己的基本权利,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的人身自由的内容有哪些,了解自己的基本权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

2、教师补充说明基本权利。

二、新课过程

1、请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案例,文中母亲的做法对吗?

为什么?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结合实际,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

3、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该怎样办?

4、让学生了解人身自由的内容包括哪些,自己有哪些权利,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

三、课堂小结

公民的通信自由受法律保护,除公安、安全、检察机关出于侦查的需要,可以依法对个人的通信检查外,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无论有什么理由都不能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四、教学反思

小学生也有自己的隐私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维护自身隐私权。

2、理解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懂得什么是个人隐私。

教学重难点

1、懂得什么是个人隐私。

2、搞清楚哪些是侵害学生隐私权的行为,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向学生展示案例,询问学生是否遇到过案例中出现的情况?

遇到这些情况时学生是怎么反应的?

二、新课过程

1、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隐私权?

引出隐私权的概念。

2、用图片向学生解释公民的隐私权都包括哪些?

3、分组讨论,看学生能否列出一些侵犯我们隐私权行为的例子?

4、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遇到这些情况时应该怎么办?

5、我们小学生应该要怎样维护自己的隐私?

6、请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7、教师总结并补充。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什么是隐私权,知道我们小学生和成年人一样有隐私权,其他人不能任意公开传播,也不能偷窥、监视和侵害别人的隐私。

四、教学反思

考试不能作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考试作弊是道德问题。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懂得作弊是不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新课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案例,请学生评一评案例中的主人公的行为,并描述原因。

二、新课过程

1、看了案例之后,请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什么是作弊行为?

作弊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2、询问学生所知道的作弊方式有哪些?

如果自己身边出现作弊的行为,应该怎样对待?

3、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教师作补充。

5、让学生了解我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趁机教育学生知道作弊不仅是违法行为而且是道德问题,要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作弊行为,作弊的危害,学生对于我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反思

拾到别人的东西要归还

教学目标:

1、知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

2、知道一些拾金不昧的格言或故事。

3、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拾到东西应该还给失主,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4、引导学生体验丢失东西和捡到东西后的着急心情,找到东西和把东西还给别人时的不同情绪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愿意做到拾金不昧,并以此为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放《一分钱》的歌曲录音,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大家非常熟悉而又好听的歌曲,如果会唱的话,可以一起唱。

我们边听(或唱)边想一想,歌中赞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呢?

二、新课过程

1、教师在课堂上做一个小调查,请掉过东西和拾过东西的同学举手,并询问期中几位问题:

掉过/拾到过什么东西?

2、请学生举例子说说自己的小故事,使他们体验到帮助了别人会很快乐。

3、出示事例,请学生分组讨论事例中的做法对吗?

为什么?

4、请学生分组自主设计情景表演,体验学生体验丢失东西和捡到东西后的着急心情,找到东西和把东西还给别人时的不同情绪情感。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媒体课件的展示,以及小事例的分析,了解了捡到东西和丢失东西的心情,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明白了拾到别人的东西要归还的道理。

4、教学反思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

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

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

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方法:

事例引入,激发兴趣。

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

问题讨论,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

(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

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

请看这样一个事例。

(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2)结合实际。

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

(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1、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3、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4、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5、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单位,你去不去?

6、当不认识的人送给你糖果、饮料等诱人的食品时,你该怎样做?

7、放学后,有陌生人抢你的书包,或威胁索要钱财怎么办?

8、当你被坏人挟持后,你将怎样想办法逃离虎口?

(4)表演《你是陌生人》。

(5)教师小结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保护自己惩治犯罪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大家多关注。

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等法律节目并从中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得到启迪。

 

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教学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活动形式:

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

活动手段: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活动过程:

1、案例引出: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

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

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2、学生讨论:

问题1:

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1、学生讨论发言。

2、老师小结:

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

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3、问题2:

甲违反了什么法?

1、学生讨论交流

2、老师:

同学们说得很对。

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

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

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问题3:

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

1、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

2、老师:

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问题4:

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回答。

3、案例分析:

案例:

出示资料:

6月17日下午3:

00,连江县东岱镇某小学六年级

(1)班,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解和布置各种复习统考的题目。

当语文老师讲到汉字的“笔画笔顺”时,有的同学交头接耳地发出哄笑。

原来,这个班的学生小东的姑丈的名字与“笔顺”谐音,一些知道情况的同学便把这个当成玩笑。

下课后,不明情况而又十分好奇的同学小明便向同学们打听为什么说到“笔顺”大家就会笑,小东顿时不高兴了,觉得丢了面子,便与小明争吵起来。

刚吵几句,上课铃又响了,争吵暂时中止,课堂里又恢复了平静。

然而,也许是小东、小明都年少好胜,下午5点半放学后,大多数同学都已回家,但小东、小明这两个12岁的孩子留在教室里,继续下午的话题争吵起来,你说一句我顶一句,两人越吵越凶。

争吵中,小东伸手打了小明一个耳光,小明不甘示弱,扑了过去,两人开始抱成一团扭打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小明将小东顶在墙壁上,前臂卡住了小东的脖子,五秒钟,十秒钟……悲剧就在这时候发生了。

看到小东、小明打起来了,在一旁打扫教室卫生的林某等4名同学连忙上前劝架,4名同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一分多钟才将两人掰开。

然而,悲剧已经发生,因小东的脖子被卡得太久,被拉开时就瘫倒在地,脸色发青,小便失禁……经了解,小东与小明同窗时间长达六年,平时还挺好的。

然而,因为一个小小的玩笑,两个还不完全懂事的孩子一死一惊,悲剧给两个又是同样贫穷的家庭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学生听了这个更为沉重的故事,又一次陷入了沉思……)老师:

让我们多学法,多知法,多守法,让法律指导我们的言行,让伤害远离我们,让我们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请同学们就今天的法制十分钟写一篇感想,再找一些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为我们下次的法制十分钟作准备。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非常的好!

是的,我们都是活泼好动的少年,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在玩笑时,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伤害了别人,也不能因为一时大意让别人伤害到自己,这样的后果是既触犯了法律,又造成了双方一辈子的痛苦。

那将是多么惨痛的事啊!

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注意与同学和睦相处,玩笑时注意分寸,课间注意文明休息,别让那冲动的一瞬间成为悲剧的开始。

另外,我们要多学法,时刻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生活处处有规则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明确规则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规则,了解规则存在的意义、规则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益处。

3.使学生养成遵守生活规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确规则的重要性,并能在课堂实践与反思中体会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意义。

进而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

愉快的课间活动刚刚结束,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还是意犹未尽,所以在上课之前,老师也想和同学们玩一个游戏,你们愿意吗?

生:

愿意!

师:

那好!

我们游戏的名字叫做“勇闯独木桥”,下面首先请一名同学大声的朗读游戏规则,谁愿意为大家朗读?

师:

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不难发现,规则对于我们的重要性,生活中的规则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效率,是我们成长、进步的助力器。

2、新授。

(1)在生活中的寻找“规则”:

师:

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规则呢?

遵守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不遵守规则又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烦恼呢?

请你和你小组的同学先进行交流,然后把你们的收获分享给大家。

师: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规则了解的真不少。

老师这个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规则,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2)学做“聪明的一休”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好朋友,他就是—一休,今天早上一休遇到了一个困难,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生:

愿意!

师:

好!

那就请一休说说他遇到的困难吧!

师:

听了“一休的烦恼”,相信同学们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吧!

那么同学们,你们有好的办法吗?

老师给大家一点儿时间,和你们小组的成员共同探讨一下吧!

生:

……师:

同学们,你们可真棒!

在大家的帮助下一休终于解决了问题。

庙里的和尚们又能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了。

三、教师总结师:

如果说生活是条五彩路,那么规则就像交通标志一样,向行人传递着特定的信息,标明生活规范,建立生活秩序,提高生活效率。

我们每个人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享受着规则带给我们的快乐。

 

人人都要守规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别遵守规则和违反规则的行为。

2.懂得在现代社会中每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规则。

3.向别人宣传遵守法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制定规则的必要性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的社会正义感,培养学生自律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的产生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规则是秩序的有力保障。

那是不是只要有规则,就一定有良好的秩序呢?

(生答)师:

是的,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规则、自觉遵守规则才能真正从无序走向有序。

(板书课题)

2、创设对比情景,引出话题:

师引:

如何做到心中有规则,自觉遵守规则呢?

以下是我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筛选的一组场景。

1.学生看课本的情景图画说说图中人分别违反了什么规则?

他们违反后,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2.情景对比:

老师宣布这场考试无人监考,吴刚仍能独立思考,认真完成试卷。

李强左顾右盼,并回头问同学答案,班长批评了他,李强才自己思考起来。

3.以上两位同学是如何遵守规则的?

(生答)师:

同学们刚才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对规则的遵守,有两种不同的形式,那就是——他律与自律。

(板书框题)

3、展示调查资料师:

其实在我们身边像这样的规则还有很多呢。

你们知道吗?

(引导学生将对身边游戏规则的关注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我已经布置同学们对各种规则进行了调查,下面我们分小组交流、汇总。

(课件出示活动二:

把我们调查的资料进行汇总。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把老师发的调查表填好。

(同学们已经进行了调查,所以交流时特别积极,讨论得很好)

学生汇报:

生一组:

“我们小组对电影院调查的规则有四条:

1.不准吸烟。

2.不准大声喧哗。

3.爱护椅子。

4.不准乱丢东西。

生二组:

“我们小组对学校调查的规则有四条:

1.上学、放学要排好队。

2.家庭作业按时完成3.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

4.要爱护学校的花草、桌椅板凳。

师:

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走到哪里都要遵守规则,这多麻烦啊,要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多自由啊!

生:

不行的。

“如果医院里没有规则,人们都在那里唱歌做游戏,就会扰乱病人休息。

如果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发生交通事故,危及人们的生命。

如果在商场里人们不遵守规则,商场里就会乱成一锅粥。

如果……(学生们谈了很多,说明他们已经深刻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四、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师: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做人做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理解规则,遵守规则,社会才能由无序走向有序。

因此我们每个人要把他律和自律统一起来,学会“慎独”,注意修养,自觉遵守规则,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我们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珍爱生命,防溺水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有关内容,教育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2. 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意识。

3. 自觉改掉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辨别。

教学重、难点:

        防溺水安全常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父母给“我”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时刻注意安全。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珍爱生命,防溺水安全教育》。

二.学习新知

 1.回忆溺水死亡事例。

   同学们在其他校园曾经有一些同学因去游泳未经家长同意发生了溺水死亡,我们听到这些溺水事例,不会感到轻松,但我们会感叹、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2.向学生宣传防溺水知识

 三.严格遵守。

   无论在炎热的夏季还是秋季,同学们都喜欢游泳,但因为缺少安全常识而溺水死亡,再加上某种因素导致溺水死亡,今年秋季雨水较多,学生喜欢到有水的地方去玩,会引发溺水事故,教师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四不”。

   一不:

未经家长、老师不准去。

   二不:

没有会水性的大人陪同不准去。

   三不:

有水的地方远离不准去。

   四不:

不到沟、渠、水库、塘等深水处玩。

四.齐探讨原因。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不会水性。

2. 意外调入水中,室息死亡。

3. 在水突发病尤其心脏病。

4. 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五.救护需知。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让大人来营救。

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未成年人不能参加抢险营救等危险性活动。

六.师生交流。

   同学们,珍爱我们的生命吧!

珍爱生命就等于珍爱自己,请举例子说一说怎样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总结:

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每一天。

希望这堂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同学们珍爱生命,感受生命价值,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及其他安全防范原则,祝大家天天安全。

 

食品安全教育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食品污染的知识,使学生了解食品中毒的知识。

  2、学生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

  对食品污染和中毒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

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二、谈谈食品安全要注意什么?

  1、正确洗手,是饮食安全第一步。

  “湿、擦、搓、捧、干”,人人饭前便后不忘做,病菌不入口。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4、购买眼睛、鳞片明亮有光泽、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鱼;呈粉红色具弹性的肉;绝不买头、脚部以及尾扇部变黑、头部快脱落的虾。

  5、防交叉污染:

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贮放;烹调时,生、熟食分开处理,保持餐具与食器清洁。

  6、禽畜类食物先除去内脏、清洗,并依每餐份量个别包装存放冰箱;蔬菜去污、除烂叶,不以一般报纸(可用白报纸)包裹置冰箱内,防油墨食入体内有碍健康。

  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1、够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

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

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一旦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