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提纲.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161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提纲.docx

《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提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提纲.docx

第一章小学教心理概论

1.教育心理学:

它是研究一定社会环境下,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教学心理:

它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知识和认知技能的学习以及如何设计并安排学习条件来促进和发展这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科领域。

3.教学心理的学科性质:

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偏重于应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并且日益独立的学科。

(是介于社会与自然、理论和应用之间的交叉学科)。

4.教学心理的发展历史:

教学技术思想的影响(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学上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将教学活动转化成一种可操作的技术行为,程序教学以及在此影响下教学技术的出现都是这一思想的发展。

);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改革(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教育中进行了“个别化教学体制”(PSI)的改革方案,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给与每位学生更多的责任心(理解PSI计划含义);教学心理学的出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理论的影响最大,1977年提出了学习的5种结果即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美国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分三类:

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5.智慧技能:

指个体通过符号或观念的使用与自身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能力。

问题解决的产物---高级规则代表智慧技能的最高成就。

言语信息包括命名、简单命题表述事实、知识群,在意义上组织起来的命题组合。

认知策略:

个体内部组织起来的,调节和监控概念和规则时使用的能力。

主要包括注意策略、编码策略、提取策略、组织与解决问题策略。

运动技能:

协调运动能力,包括如何进行运动的规则和因练习与反馈而逐渐变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

态度:

个体习得,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和反应倾向,是个体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份综合作用的结果。

6.国外教学心理研究的主要领域:

教学任务分析(定义:

就是通过模拟技术、信息网络分析、认知过程模型和学习层次来解决学习者如何认知的问题,教学分析可以为各种认知任务提供一个认知模型,以便更好的把知识结构和教学设计有机的匹配起来,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儿童早期教育与教学作用的关系;能力倾向与教学作用处理、认知策略和反省认知训练;阅读理解模式的探讨;教学目标制定与结果的评定。

7.当前教学心理研究领域中三大基础问题:

认知表征(定义:

知识或经验在头脑中是以表征的形式存在,即对象的某些特征及相互关系以另一种形式予以表现,这就对学习者构成了意义。

表征不同于表象,它既是客观事物的反应,又是被加工的客体。

表征在反映同一类事物时编码可以不同也可以统一,这就是加拿大心理学家佩维奥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双重编码理论”。

基本假设是:

表象和言语加工是两种可供选择的符号表征方式,是加工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的独立表征系统。

理解相加效应的含义。

书11页);图式理论(定义:

个体知识的框架和结构,是记忆中表征知识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时形成的具有一定心理结构的网络。

有增长、调整和创造三种类型。

);认知策略和元认知(加涅认为认知方面学习结果有三类言语、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见前面,较有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的四种一般认知策略:

寻找深层意义策略、承认部分目标策略、灵活探索策略和部分整合为整体策略)。

(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即认知的认知。

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梅耶和维特多克研究认为个体能因元认知改变而能提高学习效率,有“记笔记本技术”。

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90年代现代建构主义是伴随着不同观点对认知心理学的批判和发展而出现的,其核心是研究学习者知识建构的机制问题,它不仅关注知识表征和意义的过程,同时还注意带构建学习环境以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

9.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是通过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加工来实现的,这一类与皮亚杰和布鲁纳一致,但现代建构主义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形成的非正式的经验背景作用;学习过程同时包括:

对新信息的理解和从记忆系统提取信息本身并根据具体情境构建意义;不同学习者基于原有经验,可能从不同的方式来构建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建构结果。

10.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模式(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和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思维拓展训练、小组协作、效果评价)

11.建构主义教学心理研究的基本假设:

所有的知识意义都是通过内在表征过程主动建构出来的;所有知识意义是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12.教学心理研究的模式:

(1)宏观模式:

教与学的心理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主要变量,这些变量又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与反思过程在一些共同影响课堂教学过程。

(2)微观模式:

教学前确定教学目标;教学中考虑学生学过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备课);执行教学设计(上课);教学后评价与反思(说课)。

13.教学心理的研究方式:

归纳——从特殊到一般;演绎——从一般到特殊。

14.教学心理研究策略:

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理论)、外推基础科学研究(理论推广)、应用水平研究(经验总结)。

15.角色:

含义指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以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的行为。

教师社会角色:

知识的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价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塑造者。

16.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三个阶段:

角色认知阶段(师范生)、角色认同阶段(新教师)、角色信念阶段(骨干教师)。

17.教师的威信:

(1)含义:

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2)形成:

教师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严格要求自己,自我批评的精神。

(3)维护与发展:

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18.师爱:

(1)含义:

教师对学生的爱即师爱,它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受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2)特点:

职业对象性、原则性、广博性。

(3)心理功能:

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4)表现形式:

关怀和爱护、尊重和信任、同情和理解、热情期望和严格要求。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19.学习:

指学习者凭借经验与相应的环境相互作用,在其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适应环境的活动,这一活动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表现出来。

从三个方面理解:

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学习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而得以体现;并非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产生的。

20.学习准备:

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特点。

主要包括三种:

心理发展准备、知识经验准备、学习者学习动机。

(前两种是构成学习准备最重要两方面)

21.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接受、转化前人的知识经验,是一种接受学习;学生学习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它是从认识开始的,从掌握间接知识经验开始的;学生学习是按预定的教学目的、目标系统地定向进行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通过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学习的主要类型:

加涅分法——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的学习;我国分法——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的学习。

2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含义:

学习者通过知觉而将外部事物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事实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从事物和现象的变化中去发现原理,通过认知表征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编码系统。

(2)步骤:

发现学习经历了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

(3)特点: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内部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技巧与方法;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24.怎样有效开展发现学习的教学:

(1)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轻松的气氛,要适当的运用发现学习方法,首先要使学生能自由的发表意见,不应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

(2)在发现学习过程中,要能提出一个使学生“顿悟”的问题。

(3)要使讨论不离正题,在了解新关系的同时,记住结构的重要性。

25.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1)含义: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即学习者认知结构的重组,是新旧知识同化的过程。

(2)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是指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学习者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内部条件包括学习者必须具有学习的心向(动机)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能与新知识进行联系的知识。

(3)分类:

表征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命题学习(非概括性命题和概括性命题)。

26.接受学习的优点:

通过教师传授学生可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简接知识,它是学生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和先进科学技术的主要途径;经过接受学习获得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精确的,便于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获得的认知结构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的发展。

27.学习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1)含义:

认知信息加工的学习观是指个体习得和使用信息,该模型把认知学习过程看成是由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预期系统三方面协同活动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工作记忆在认知学习中起关键作用,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

(2)条件:

外部条件;原有的知识、技能和反省认知;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

28.生成学习的模式:

(1)基本思想:

美国维特罗克强调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并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2)成分:

生成、动机、注意、先前的知识经验。

(3)生成学习理论教学含义:

生成学习中的意义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理解有着不同的方面,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教学要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以提高意义的理解水平。

29.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

第一,榜样的特点。

包括相似性、地位和荣誉、能力水平、热情和教养。

第二,观察者的特点。

包括感受和理解信息的能力、不确实型、人格特征。

第三,榜样的显示特点。

包括真实的示范、符号性示范、内隐和示范、创造性示范。

30.学习与教学的关系:

(1)区别:

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以习得人类文化知识、社会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教学是指教师的传授活动,活动的主体是教师,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并以传授人类文化知识、社会行为规范为主要活动内容。

(2)联系:

同处于一个教学活动之中,一是学习与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讲授下进行的;二是学习与教学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受教的影响和作用,教受学习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只有了解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并采取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才能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发挥教学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教学

1.知识:

主体(学习者)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储存于个体内的即为个体知识,储存于个体外的即为人类知识。

2.知识的本质——知识的表征就是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是如何编码的问题。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或依据一定的线索回忆出来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形式有命题和命题网络、表象和表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