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系统基本参数.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607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测系统基本参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观测系统基本参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观测系统基本参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观测系统基本参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观测系统基本参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测系统基本参数.ppt

《观测系统基本参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测系统基本参数.ppt(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测系统基本参数.ppt

一、常规观测系统类型,平行线束状观测系统,平行线束状观测系统的优缺点:

观测系统与二维类似,处理上可以应用类似已经发展的技术,由于横向覆盖次数小,对于方位角分析是不合适的,观测系统属性上,不如正交观测系统,它主要适合海洋环境下使用拖缆施工。

正交直线状观测系统,正交砖墙式观测系统,正交观测系统的优缺点:

有较好的观测系统属性,适合方位角观测分析,对称观测有比较好空间连续性,但往往存在明显的采集“足印”,多线滚动施工效率较高,但会产生强的空间不连续性。

在陆上施工比较合适,也适合于OBC施工。

斜交观测系统,斜交观测系统的优缺点:

观测系统属性类似于正交观测系统,对于改善炮检距分布,减小采集“足印”有一定优势,不同倾斜角度压制多次波效果不同,但空间连续性相对较差,浅层覆盖不均匀。

二、常规观测系统参数介绍,观测系统类型:

12L12S168R斜交观测方向(方位角):

131.9面元大小:

20m20m覆盖次数:

6横12纵接收道数:

2016道道距:

40m炮点距:

40m/40m接收线距:

160m,炮线距:

280m最小非纵距:

20m最大非纵距:

1100m纵向最小炮检距:

20m纵向最大炮检距:

3860m最大炮检距:

4014m纵横比:

0.28纵向排列方式:

2820-20-40-3860排列片横向移动距离:

480m,类型:

12L12S168R斜交,观测方向(方位角):

131.9,面元大小:

20m20m,面元:

20m(道距的一半)20m(横向炮点距的一半),覆盖次数:

6横12纵,横向覆盖次数(6)=接收排列数的一半,横向覆盖次数接收排列数的一半,2线11炮观测系统横向观测系统图,横向覆盖次数2次,道距:

40m炮点距:

40m/40m纵向最小炮检距:

20m接收线距:

160m炮线距:

280m最小非纵距:

20m,最大非纵距:

1100m纵向最大炮检距:

3860m最大炮检距:

4014m纵横比:

0.28,纵向排列方式:

2820-20-40-3860排列片横向移动距离:

480m,1前言2三维观测系统的部分相关知识3宽窄方位对地震成像的影响4面元大小对地震成像的影响5结束语,随着油气勘探的主要地质目标向隐蔽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转移,我国的地震勘探工作也由常规的三维地震转向高精度三维地震,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是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采集中的主要环节,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地质目标的地震成像质量,因此各探区都进行了三维观测参数试验。

前言,在试验中有两个问题引起地球物理界的热烈争论:

一是“宽/窄方位三维观测系统对复杂地质目标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影响”问题;二是“面元大小与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关系”问题,特别对“减小面元可以提高纵向时间分辨率”问题产生更大兴趣。

考虑到这两个问题对高精度地震勘探的重要性,本实验室将其列入重点计划,采用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技术来进行研究。

前言,虽然模型构造总是相对简单和抽象,但它却是已知的,而实际地质构造是未知的,此点正是模拟技术的最大优势,所以,在我们物理模型的设计和制作中充分考虑它的代表性和一般性。

前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

1、原则上优化的三维观测系统是全方位和小面元,特别是3D3C地震勘探、各向异性预测和三维属性分析,应该采用高覆盖次数的全方位观测系统。

2、在不同的前提下,优化选择不同的三维观测系统

(1)解决什么地质问题地质模型、地质目标和埋深;

(2)采用什么处理方法和流程叠后CMP偏移还是叠前CRP偏移;(3)野外施工条件、装备及投资。

前言,1前言2三维观测系统的部分相关知识3宽窄方位对地震成像的影响4面元大小对地震成像的影响5结束语,排列片:

将与同一个炮点有关的所有检波点称为排列片(Patch),也即与同一炮点相关的所有排列组成排列片;定义排列片和与该排列片相关的全部炮点组合成模板(Template);三维观测系统:

模板有规律的纵向和横向滚动,就形成了三维观测系统;模板中炮点和检波点的几何图形分布,决定了三维观测系统的最小炮检距和最大炮检距。

三维观测模板,三维观测系统的相关知识,6线6炮单端激发观测系统的模板,8线8炮正交型观测系统及其模板,AndreasCordsen将野外三维观测系统类型分为12种,其中前8种类型(线束型、直线法、砖墙式、非正交型、奇偶型、面元细分法、钮扣式和锯齿形)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排列片由若干条平行的排列线组成,因此前几年国内技术界已不约而同地统称为线束型(或称束状)观测系统;又根据排炮与排列相交的几何关系,可粗分为正交型束状观测系统和斜交型束状观测系统;若排炮与排列的几何关系再有变化,则又可细分为上述8种类型。

至于余下的4种实际上为两种:

辐射状和环状,它们在理论上可应用于三维VSP、井中观测,而对地面地震几乎无实用价值。

三维观测系统主要类型,三维观测系统的相关知识,三维观测系统主要类型,三维观测系统的相关知识,8线8炮正交型束状观测系统,三维观测系统主要类型,三维观测系统的相关知识,8线8炮砖墙式束状观测系统,三维观测系统主要类型,三维观测系统的相关知识,8线8炮斜交型束状观测系统,8线8炮正交型束状观测系统纵向参数:

面元边长25m,排列形式4075125501254075m(中心放炮,排列240道),最小炮检距125m,最大炮检距4075m;观测模板纵向滚动4个道距,滚动30次,覆盖次数10次。

横向参数:

面元边长50m,排列线间距200m,排炮点距100m,最小炮检距50m,最大炮检距1050m;观测模板横向滚动4条排列线间距,滚动10次,10束线,覆盖次数4次。

三维观测系统:

共计300个模板,施工面积86km2见左图,CMP面元覆盖面积、满覆盖面积和覆盖次数渐减带(斜坡)见右图。

观测系统主要参数,三维观测系统的相关知识,该图有两个特点:

一,图中上半部分(1、2、3、4行)面元的柱状图中都含有大炮检距道,但缺失小炮检距道;相反,下半部分(5、6、7、8行)面元的柱状图中都含有小炮检距道,但缺失大炮检距道。

二,第1、4、5、8行面元的炮检距从小到大分布比较均匀,属性好,有利于速度分析和动校正;而第2、3、6、7行面元的炮检距分布很不均匀,缺失的比较多,属性差,不利于速度分析和动校正。

CMP面元属性,三维观测系统的相关知识,CMP面元3个属性覆盖次数横纵比炮检距分布炮检线方位角分布,8线8炮观测系统CMP面元的炮检距分布图(柱状图),CMP面元属性,三维观测系统的相关知识,8线8炮观测系统CMP面元的炮检距分布图(柱状图),左图为8线8炮CMP面元的蜘蛛图。

显然,右边两列的“蜘蛛”图形比较对称,反映方位角分布属性较好;而左边两列的“蜘蛛”图形完全不对称,反映方位角分布属性较差。

如果将8线8炮改为8线2炮,横向每次滚动1条线间距,则极大部分蜘蛛图的对称性得到改善,见右图。

由此可知,横向滚动线数越少,面元方位角分布属性越好。

CMP面元属性,三维观测系统的相关知识,8线8炮观测系统的炮检线方位角分布图(蜘蛛图),8线2炮观测系统的炮检线方位角分布图(蜘蛛图),AndreasCordsen在其著作中指出:

“如果排列片的横纵比小于0.5的话,可以预料方位角分布很差。

方位角分布差,一般表明会产生静校正耦合问题,并且不能检测与方位角有关的变化。

如果横纵比增加到0.6至1.0之间,这些问题就可解决”。

接着便明确地提出了窄方位勘查和宽方位勘查两个概念及各自特点,最后推荐了最佳横纵比的宽方位勘查85法则。

宽窄方位观测的概念规定,三维观测系统的相关知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根据多次实践,在2000年提出一个宽/窄方位观测的定量判别准则经验公式,该经验公式经过多次应用和改进,已比较完善,应用也很方便。

决定三维观测方位宽窄的三项主要因素:

1、观测模板横纵比t;2、覆盖次数横纵比n;3、炮点系数,设中心放炮1,单端放炮0.5。

令为三维观测宽度系数,并限定:

t1、n1,有如下判别准则:

约定:

0.5时为窄方位观测系统,0.5时为宽方位观测系统,0.85时为全方位观测系统。

宽窄方位观测的概念规定,三维观测系统的相关知识,实例1:

主要目的层为中层,埋深2000m;设计观测模板为16线4炮232道(中心放炮,最大炮检距为2299m),纵向滚动4个道间距,横向滚动1条线间距;则有t3000/33000.91,n8/81,1;根据经验公式,得0.955,为全方位观测系统。

在规定面元大小为25m25m(道间距50m,炮间距50m),纵向偏移距为100m,横向线间距为200m的前提下,讨论3个应用实例。

宽窄判别准则应用实例,三维观测系统的相关知识,如果改变一些参数,则16线观测模板就可能滚动为一个窄方位观测系统。

实例2:

主要目的层为深层,埋深4000m;设计观测模板为16线4炮272道(中心放炮,最大炮检距为3998m),纵向滚动4个道间距,横向滚动1条线间距;则有t3000/73000.41,n8/160.5,1;根据经验公式,得0.46,为窄方位观测系统。

将实例2的模板改为单端放炮,表面上模板变宽了,但实际宽度系数不变。

宽窄判别准则应用实例,三维观测系统的相关知识,在规定面元大小为25m25m(道间距50m,炮间距50m),纵向偏移距为100m,横向线间距为200m的前提下,讨论3个应用实例。

将实例2的模板改为单端放炮,表面上模板变宽了,但实际宽度系数不变。

实例3:

主要目的层为深层,埋深4000m;设计观测模板为16线4炮172道(单端放炮,最大炮检距为3998m),纵向滚动4个道间距,横向滚动1条线间距;则有t3000/36500.82,n8/81,0.5;根据经验公式,得0.46,为窄方位观测系统。

宽窄判别准则应用实例,三维观测系统的相关知识,在规定面元大小为25m25m(道间距50m,炮间距50m),纵向偏移距为100m,横向线间距为200m的前提下,讨论3个应用实例。

面元边长设计的三项准则,AndreasCordsen提出面元边长(b)设计须遵循下列三项准则:

1、保证在偏移剖面上至少要有23个CMP道来描述一个最小地质目标,即有如下经验法则:

b最小地质目标/32、为了保护地震剖面上无空间假频的最高频率fmax不受偏移处理的影响,要求面元b满足下式:

bVi4fmaxSimVi是上层的层速度,是地层倾角,三维观测系统的相关知识,面元边长设计的三项准则,Vi为层速度,为最大的地层倾角,倾斜同相轴上相邻两个CMP道的双程旅行时差为t,则偏移前SinVit2b偏移后tanVit2b设空间无假频的最高频率为fmax,该频率的谐波周期为T,由空间采样定理可知,l个周期内至少采2个样点,则有tT212fmax代入tan式,则得bVi4fmaxSim,三维观测系统的相关知识,地震剖面上的空间假频原理图,空间假频公式推导,面元边长设计的三项准则,3、要求小于等于偏移后地震成像的横向分辨率极限。

偏移前,地震剖面上的横向分辨率小于第一Fresnel带直径;偏移后,横向分辨率极限为反射波最高频率的一个空间波长,建议最高频率用优势频率fd的波长取2个样点取代之,则有如下经验法则:

bVi2fd,三维观测系统的相关知识,1前言2三维观测系统的部分相关知识3宽窄方位对地震成像的影响4面元大小对地震成像的影响5结束语,“宽/窄方位三维观测系统对复杂地质目标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影响”是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方法研究中的一个争论问题。

受Cordsen和Peirce所著的“陆上三维地震勘探的设计与施工”一书的影响,很多探区都进行了宽方位观测的勘探效果试验。

虽然理论上宽方位观测应该优于窄方位,但是宽方位观测的野外施工复杂性比窄方位大得多,对野外施工设备的要求也高得多,而各探区试验结果又各不相同,于是“在复杂地区采用宽方位还是窄方位观测问题”引起了地球物理界争论,成为近十年中三维地震方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宽窄方位问题,问题的提出,窄方位观测的主要观点:

最好的方法应当是全方位的高覆盖次数观测,但目前条件达不到;对于速度横向变化不大的东部地区(包括西部各大盆地中央平缓倾角区),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