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六套模拟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5918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25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赣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六套模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江西赣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六套模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江西赣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六套模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江西赣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六套模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江西赣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六套模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赣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六套模拟卷.docx

《江西赣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六套模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赣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六套模拟卷.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赣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六套模拟卷.docx

江西赣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六套模拟卷

江西赣州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成人”教育理念源于孔子。

孔子说:

“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这是说,“成人”应该具备智慧、德性、意志、才艺等多方面素质。

孔子认为其中德性最为重要,所以他又说: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这种“成人”教育理念,深刻影响着后世教育家、思想家。

宋代以后各地兴起的书院,正是许多大儒努力实践“成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

书院“成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去功利化。

宋代大儒朱熹曾经严厉批评当时的官学已成为学生追求功名利禄之所,仅仅培养学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这种教学只会“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之所以立学教人之本意也”。

曾经主持复兴岳麓书院的张栻也明确反对功利化教育,他和朱熹一样主张通过创办书院恢复孔子的“成人”教育理念。

古代教育家批评的功利化教育,同样存在于当代教育中。

例如,片面鼓励学生以考上重点大学为唯一目标,大学只是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得学校教育不能突出以人为核心,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古代书院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南宋时期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综合了早期儒家“成人之教”的教育理念,特别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从自我修身、待人接物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南宋理学代表人物陆九渊明确反对片面的知识教育,强调读书多少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品质高下的唯一标准;读书不多的普通人,只要心地纯正,也可以成为君子。

他创建象山精舍讲学,就是为了实践其教育理念。

当代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人格教育的问题,出现了片面知识化、商业化的倾向。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当今中国教育可以吸收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古代书院还将“成人之教”引向家国情怀培养。

书院教育的“成人”并不是“独善其身”的自我人格完善,而是要求将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家国天下的事业结合起来。

史书记载:

“长沙之陷,岳麓诸生,荷戈登陴,死者十九。

”宋末岳麓书院学生参加抗元斗争,大都壮烈牺牲,这正是“见危授命”的“成人”作为。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教育面向21世纪国际研讨会,将“学会关心”作为本世纪教育的基本方向,与会专家学者希望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人类的生存条件,等等。

这正与我国人文教育传统相呼应。

可见,我国古代书院文化是21世纪人类教育的宝贵资源。

我们应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的精华,将其转化为当代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节选自朱汉民《书院“成人”教育理念的当代启示》,2017年09月0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人”教育理念虽源于孔子,但直到宋代书院兴起后才被许多大儒发扬光大。

B.教育必须去功利化,不能成为追求名利的工具。

在这一点上,古今都是相通的。

C.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反对片面知识教育,认为君子不必读书,关键是心正。

D.相对于自我人格完善而言,古代书院的“成人之教”更加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

【答案】B

【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直到宋代书院兴起后才被许多大儒发扬光大”不正确,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宋代以后各地兴起的书院,正是许多大儒努力实践‘成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

C项,“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反对片面知识教育,认为君子不必读书,关键是心正”有误,这只是陆九渊的观点,而非“古代书院”,且他认为“读书不多的普通人,只要心地纯正,也可以成为君子”,而不是“不必读书”。

D项,“更加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不正确,文中是说“要求将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家国天下的事业结合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揭示“成人”教育理念的起源,简要阐释其内涵,指出其深刻影响。

B.第二至四段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具体论述古代书院“成人”教育的特点。

C.在论述书院“成人”教育特点时,文章以其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为立足点。

D.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从古到今,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逻辑严密。

【答案】D

【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同时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D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不正确,从文中来看,本文是总—分—总式结构,第二段“书院‘成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去功利化”,第三段说“古代书院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第四段说“古代书院还将‘成人之教’引向家国情怀培养”,由此可知并非是层进式结构。

另外,“从古到今”的说法也不准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孔子看来,要想“成人”,就应当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其中,德性是最重要的素质。

B.宋代大儒朱熹反对功利化教育,严厉批评官学之弊,主张创办书院,以此恢复“成人”教育理念。

C.忽视人格教育,片面追求知识化、商业化,这是世界性的教育问题。

当今中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D.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的精华,继承其中的“成人”教育理念,就能建设和发展好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答案】D

【解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项,“充分挖掘……,继承……,就能建设和发展好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有误,充分条件不成立。

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我们应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的精华,将其转化为当代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并没有说这样“就能建设和发展好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二)试)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车马炮

丁肃清

德欣说:

“你这匹死马,我暂不吃你。

”他说着攻小卒,又攻,再攻……残局上的小卒已是兵临城下。

德欣洋洋得意地看着红棋憋在仕脚里的那匹马,确是瓮中之鳖,自己的老将一崴就吃了,可他不吃,他要叫对方输得心服口服。

杨喜良就剩下车马炮了,而且那马还是匹死马,这使得他捉襟见肘,但仍耐心寻找着机会。

德欣是车务段段长,杨喜良是老调度,两人私交甚密。

他们什么话都能说,一边下棋一边说着车务段的事情。

旁边还有一位观棋者,叫李来顺,李来顺观棋不语。

几十天的春运,搞得焦头烂额,难得老朋友一聚。

杨喜良说:

“你看咱仨,像是这棋,你段长是车,我是这炮,都还厉害,来顺像这匹马。

德欣和杨喜良都笑了。

李来顺不笑,只静静观棋,在车务段,三十年前是个兵,三十年后还是个兵,尽管他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也卖力气,却没有提升,真的就像憋在仕脚的那匹马。

可李来顺没有怨言。

德欣段长说:

“稍停,我去撒尿。

德欣撒尿去了。

杨喜良说:

“德欣的棋厉害。

李来顺说:

“我不尿他”

杨喜良说:

“你吃亏就吃在了这个脾气。

论关系李来顺和德欣段长不错,之所以不错,才没有客套,有人没人,不喊段长,就叫他德欣,他想,这才是哥们儿。

可当了领导,谁没有个自尊心啊。

杨喜良说:

“德欣工作还是有水平的。

李来顺又说:

“我不尿他。

德欣撒尿回来了,继续下棋。

李来顺说:

“我也去撒尿。

趁李来顺撒尿的工夫,杨喜良对德欣说:

“咱们段里,数来顺最冤,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有他,你可该提拔提拔他。

德欣说:

“我快退了,我不想管。

说得杨喜良不高兴,“啪”地一声敲得很响,“将!

”杨喜良在车的后面安上了炮。

德欣的将想躲,却躲不了,往哪儿躲都在那只死马的脚下。

德欣“哎呀”了一声,没想到这盘棋输到了这匹死马上。

李来顺回来了,大喊:

“输得好!

我早就看出你要输这一招儿。

棋散,仨人叙话。

李来顺说:

“咱仨,你们都混得好,是车,是炮,我是这死马,可死马也有置死地而后生的时候。

德欣略有感慨:

“来顺啊,我对不起哥儿们,可也怪,咱仨人怎么就这么好呢?

李来顺说:

“咳!

这怪啥呀?

都吃过苦,你不记得你当司机,我和杨喜良当司炉,从阳泉跑石家庄,四个钟头要填十二吨的碳,那累呀,我和杨喜良都不想活了,是不是呀喜良?

杨喜良说:

“是,苦是咱们的根本。

德欣似有感悟:

“这样吧喜良,趁我还没有退,是该把来顺提拔一下,也算了却心事一桩。

李来顺“哈哈”地大笑起来:

“错了,错了!

谁稀罕你那个提拔,倒找我钱我也不干。

德欣瞪大了眼睛:

“此话怎讲?

李来顺说:

“这么讲吧,俺李来顺是神仙日子,每天五点起床画画,然后跑步,再然后看日出,看完日出早饭喝一两小酒儿。

“咳呀!

”杨喜良似悟道:

“你李来顺让我想起一句话,袖中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神仙、神仙!

德欣无话,又来了下棋的雅兴,“再来一盘!

”他愣拽着李来顺下棋,结果连输三盘。

李来顺不下了,说德欣段长臭棋篓子。

德欣还不甘心。

李来顺说:

“要下,就此一盘了,我让你车马炮。

德欣段长犹豫了一下说:

“好吧。

棋子儿的敲击声又响了起来……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讲了车务段三个人下象棋的故事,下棋过程情节起伏,引人入胜,棋局的输赢始终作为主要悬念吸引着读者阅读。

B.车务段段长德欣虚荣、狭隘,棋艺最差而不自知,杨喜良比李来顺处世更谨慎,懂得在让棋的过程中迎合领导的感受。

C.小说作者擅长运用语言描写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下棋者、观棋者的对话虽然简单,却符合不同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D.段长与调度在是否提拔李来顺的问题上起初态度不同,但他们后来发现后者生活悠闲、平静,有着洒脱淡泊的人生追求。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情节安排,BD考核人物形象,C项考核艺术手法,其中,A项,“棋局的输赢作为主要悬念贯穿全文”表述不当,本文的主要悬念在于对德欣和李来顺微妙关系的表述上。

5.小说在刻画李来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

请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①淡泊名利。

不稀罕被提拔,每天画画,跑步,看日出,自得其乐。

②任劳任怨。

三十年里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干,不被提拔也卖力气。

③耿直不阿。

与德欣说话有一说一,直接坦率,不逢迎领导。

④多才多艺。

生活中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

⑤性格沉静。

在德欣和杨喜良下棋说笑时,他虽棋艺高超却不说不笑,只静静观棋。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此题可根据“不稀罕被提拔,每天画画,跑步,看日出,自得其乐”等情节概括“淡泊名利”、根据“三十年里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干,不被提拔也卖力气”等情节概括“任劳任怨”、根据“与德欣说话有一说一,直接坦率,不逢迎领导”概括“耿直不阿”、根据“生活中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概括“多才多艺”、根据“在德欣和杨喜良下棋说笑时,他虽棋艺高超却不说不笑,只静静观棋”概括“性格沉静”等性格特征。

6.小说为什么以“车马炮”为标题?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参考答案】①有概括情节的作用。

小说主要围绕下棋时对“车马炮”几个棋子的安置展开情节,两次下棋都和如何处理“车马炮”有关,它们贯穿故事始终。

②有塑造人物的作用。

“车马炮”分别暗喻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和生命状态与棋局中的三个棋子十分相似。

③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车马炮”在棋局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它们象征社会中的人在不同的身份处境下,有不同的生命追求(或:

突出了一种淡泊、洒脱的人生追求),突出了主题。

【解析】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

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此题从情节的角度,小说主要围绕下棋时对“车马炮”几个棋子的安置展开情节,“车马炮”贯穿故事始终,是文章的线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看“车马炮”分别暗喻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从主题看“车马炮”象征社会中的人在不同的身份处境下,有不同的生命追求,解释文章的主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

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

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

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

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

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

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

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

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

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答案】B

【解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再认真比较。

本题,从材料二所给的图中可以看出,2003年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也是有所减少的。

所以B项“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说法是错误。

故选B。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势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答案】BC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再认真比较。

A项说法不正确,从材料一的第一段中可以看出,目前博物馆服务于大众的形式非常多,可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D项,“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说法不正确。

原文材料二是“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E项,无中生有,“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于文无据。

故选BC。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

(4分)

【参考答案】①依托藏品开展的科研活动能够产出丰富的科研成果;②博物馆可以整合一个地区的科研力量,培育出科研团队。

【解析】题干是“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

”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通读文章,可知答题区域在材料一中,仔细阅读材料一,可在材料筛选出“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

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

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

三迁谏议大夫。

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

郾进曰:

“十一圣①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

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

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

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

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

“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

臣无功,不足副厚恩。

”帝惭曰:

“朕少间当请益。

”高釴适在旁,因言:

“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

”帝重咎谢,咸赐锦、币。

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

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

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

郾曰:

“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

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

”即以府常费代之。

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

郾乃旁流为大敖②受粟,窦而注诸艚。

民悦,忘输之劳。

改鄂、岳等州观察使。

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

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

又观察浙西,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

赠吏部尚书,谥曰德。

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

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

室处庳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

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

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闻者服焉。

(节选自《新唐书•崔邠传》)

【注】①十一圣:

穆宗之前的十一个皇帝。

②敖:

通“廒”,储存粮食的仓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B.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C.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D.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项的不同点断之处。

比对各选项,关键在“曰陕土瘠而民劳”和“吾抚之不暇”两处断句,“曰陕土瘠而民劳”的意思是:

他回答说:

“陕地贫瘠,百姓穷苦”,“曰”后不应断开,“吾抚之不暇”是“我抚慰他们还来不及”据此排除其他几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军队住一宿也叫舍。

B.太仓,既指京城和各地的储粮的仓库,还可以是官名,掌管仓廪出纳。

C.辇,车名,古代用人拉或者推着走的车子,专指天子或皇后坐的车子。

D.赠,追赠,古代皇帝给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B项“太仓”指京城的储粮仓库;C.“辇”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D.“赠”给已死的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郾推行善政,体恤百姓疾苦。

他在虢州修建粮仓和运粮通道,免去了百姓长途运粮之苦;在鄂州、岳州整治军务,消除了老百姓所受的盗匪之患。

B.崔郾为人耿直,善于劝谏皇帝。

他从祖上基业、国家安危和百姓生计的角度直谏穆宗勤于朝政,后委婉劝谏敬宗习读儒家经典,他的建议都被采纳。

C.崔郾忠于职守,严格要求官员。

他在吏部任职,亲自考查官员,注重选拔人才;在虢州为官,对下属官吏不赡养父母、不体恤百姓的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

D.崔郾居家简陋,关心亲朋故友。

他的房屋低湿,又没有走廊,客人们在雨天只能站在屋外;他不积蓄钱财,经常周济亲朋好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C项“不赡私”指不能供养自己和家人,而不是不赡养父母;“不赡私”和“安暇恤民”都是崔郾的假设,不是事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